“元首”的理论(负面效应)CDROM工厂的选址(安全和变化)项目经理宾达(管理者必须的身体部位)雇人(面试和招聘)对抗卡布福斯(优质管理的四大要素)汤普金斯的人生大逆转初来“硅谷”(关于团队)读书报告天津理工大学吕津津作者:[美]汤姆·迪马可(TomDemarco)/著中文名:最后期限原名:THEDEADLINE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年10月全书构架:阿布杜尔·贾米德(开发过程的建模和模拟)可恶的贝洛克部长(病态的政治)数字人(有技巧的度量)难以置信的进度(过程和过程改进)摩罗维亚的第一个程序员(改变完成工作的方式)快点思考!(压力的效果)解决冲突的专家(冲突)筹备夏季运动会(含糊的规格文档)马可夫准将的威慑(风险控制)尼佐利博士的到来(生产力的提高)书中我认为有价值的摘抄:让正确的人去做正确的事。这就是优秀的管理者和平庸的管理者之间的区别。如果你在管理的时候注意一下哪个器官在活动,那多半不是大脑。管理在内脏里、在心里、在灵魂里。有无数种方法可以浪费一天的时间...但是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拿回一天的时间。“病态的政治”的特征:对个人权势的渴望超过了组织本身的目标。即使这种不合理的目标与组织目标背道而驰,它也可能出现。短期的压力乃至于加班可能是有用的策略,因为它们能使员工集中精力,并且让他们感到工作的重要性。但是长期的压力肯定是错误的。最坏的猜测:是用压力和加班的真正原因是为了在项目失败的时候让所有人看上去能好一点。管理中的辱骂常被认为是一种刺激,可以让员工提高效率。在“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策略中,辱骂是最常见的“大棒”。但是,哪有人被辱骂之后还能做得更好的?整体和部分(人员安排)在典礼上(项目社会学)决战开始(重提病态的政治)年度最热的首募日(精兵简政)美满的结局麦斯特罗·迪耶尼亚尔(人类的错误)应当提前声明:所有人的‘赢’都是受重视的。确保每个级别的人都能赢。记住:我们都站在同一边;跟我们对立的,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有这样一种催化剂式的人物,这样的人能帮助团队成型并凝聚,保持团队的健康和生产力,从而对项目做出贡献。就算“催化剂”别的什么事情都不干(其实,通常他们还会干很多别的事),这种催化剂的角色也是重要而有价值的。当你听到“精兵简政”这个词的时候,请记住它的弦外之音:失败和恐吓。基本常识:项目既需要目标,也需要计划。而且这两者应该不同。书的读后感:由于项目管理对我来说还是门新鲜而且深奥的学科,我上网搜索了一下适合初学者阅读的相关书籍。其中《最后期限》被许多人推荐,而且故事梗概也十分吸引人,是一本对于项目管理概念还很模糊的学生很容易理解和融入的书。贯穿整本书的主题就一个字:人。这跟作者汤姆·迪马可的另一本书《人件》(Peopleware)是非常类似的,当然根据初步了解,《人件》基本上是站在了程序员的立场,而《最后期限》更多地出发于项目经理的视角。一开始主角韦伯斯特·汤普金斯就传奇似的从人生的低潮(被解雇)到人生的高潮(被一家特别有实力的公司聘请为项目经理)----虽然是半强迫的。接下来就是汤普金斯在摩罗维亚大展实力的过程,其中贯穿全文的还有他的日记,里面记录了他在实施项目管理时的一些心得体会,同时也是给读者的重要管理信息。整本书以小说的形式介绍项目管理让我感觉通俗易懂,并且每章的中间或最后会有“汤普金斯的日记”作为总结,让人在惊叹于故事情节的同时,很容易的总结出其中的精髓,不至于看完后水过鸭背。书中一开始就提到了优质管理的四大要素:*选择正确的人。*为他们分配正确的工作。*保持他们的积极性。*帮助团队凝聚起来并保持团队的凝聚力。(其他一切都只是“文案”。)也就是说,项目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而它的基本就是“人”。要是抛开人去谈管理,那么最后只会产生负面效应,而不是如科学计算中那么精确的结果。基于这一点,我想谈谈对书里众多理论中的几点,并说说感受。主角汤普金斯在正式进入公司后,第一件事就是挑选他今后的“战友”。其中面试那个部分让我印象深刻。虽然书是以管理者的角度来谈如何面试员工,但同时也能从中学习到作为一个应聘者应该如何应对。首先,不打没把握的仗,如果先把材料整理好,那么所有的事情都会进行得更好。不要做一个毫无准备的人,然后真正面对时就慌了手脚。这不是鼓励我们总去做一些临时抱佛脚的事,而是一直都在做准备。有时甚至在你不知道的时候,面试就已经开始了。如果要雇佣一个员工,那么他平时的习惯和表现将是评判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而不是看他假装出来的那一副积极的态度,得到工作后却懒懒散散。进入公司,难免就是要为某一个老板工作,那么“病态的政治”就不可避免。汤普金斯的老板是一个有商业头脑的人,但却在一些时候急于求成,想让员工完成在时限内完成不可能的任务。“病态的政治”可能在任何地方出现暗,哪怕是在最健康的组织里面。总有一些人会出来要求项目提前完成,对项目提出更多要求,并简单的以为扩大团队规模/多花钱就能把事情办好.。有时候,小型的团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创造奇迹,而大型团队极少能做到同样的事情。但是,小团队不可能得到足够的政策支持。通常你都不敢尝试让四、五个人去创造奇迹。如果你试了,失败了,那么总会有人来做事后诸葛亮:“如果你加了12个人,项目早就成功了。”在这种环境下,经理只好作出惟一安全的选择,任由团队超编。尽管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也完全清楚:这样做根本是错误的。老板不可能尽详尽细的了解每一个项目,当他有不合理的要求提出时,如何智慧的应对将是一个项目经理该做的事。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精兵简政”。总会有一段时期公司处于不利的状况,而精兵简政就是失败的公司在这一时期使用的方法----它让员工负担失败的责任,而不是决策者。其实公司的目标应该正好相反:兴旺而人性化。员工不是机器,如果只是以管理机器的方式去管理他们,最后结果只会是消极的。套用专业书评人的话:如果这本小说是作者汤姆·迪马可发射的一记糖衣炮弹的话,那小说的形式和内容都只是糖衣,而这些精到的管理语丝才是炮弹。用通俗且带有趣味性的小说,将读者带入管理的世界,并且总结了如此多的管理格言和训诫,我不能不说,对于想要了解项目管理的人来说,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次要的,而那些条例才是书中的画龙点睛之处。其实读书笔记中只是我对一部分精髓的见解,这本书值得我再多读几遍,细细品味,发现更多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