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特意设计某些特殊的系统和特殊的环境,通过控制和观察操作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得到具有明确意义的结论。•通过审慎设计和有控制的实验来检验与操作变量和事物状态相联系的概念模型,可以定量地检验假说、理论和模型。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解决社会与经济问题的实验项目常采用现场实验的方法。通常称为“试点项目”,例如,在我国的各项改革中,常选取一些试点城市。由于改革涉及的方面较多,只能以区域作为研究单位。这些试点项目作用是产生选择最终行动方案依据,还可能产生对决策有重要意义的定性的、直觉的信息。•某些研究需要在一个人造环境中进行实验,这类研究称为实验室实验,实验室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研究环境,而是可以构造多种研究环境的媒体。一、实验室研究•实验室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主要体现在研究人员可以在实验室中控制外部因素,将外部因素对研究的影响减少到最小限度,便于进行变量设置,便于根据不同的研究课题或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设置合适的研究环境。•实验设计对实验项目至关重要,它是实验能否得出有关可靠结果的关键,也是不浪费试验资源的关键。在实验中采集的数据必须客观,否则将导致错误的结论。实验室的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实现三个基本的研究目标:(1)控制外部变量在实验里可以对外部变量进行控制。参与研究的人员被从现实社会中隔离开来,不会因其它活动分散注意力或受其它外部事件的影响。这有助于在研究中排除和减少其它因素的影响,提高统计结论的有效性和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实验室研究使研究者有可能测定操作变量的某种变化在一种特定范围内产生的影响,特别是一些细微影响,包括在实验室之外没有实际价值的细微影响。这在现场研究和观察研究中是难以做到的。实验室的作用(2)控制自变量。实验室的研究环境为对自变量进行操作控制提供了方便。在实验室里,可以更容易地按照实验设计的需要控制自变量,将自变量设置成不同的水平,使随机分组的研究参与者接受不同水平的刺激,以观察他们的反映。值得指出的是,研究设计和环境是不完全是一回事。很多非实验性的研究可以在实验室里做(例如,某些类型的观察是很容易在实验室里做),而很多实验性的研究却在实验室之外做。但在实验室里特别容易实现对实验的操作控制。实验室的作用(3)设置所需要的研究环境在实验室里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标,采用适当的方法设置有利于研究的各种环境。例如,如果研究的课题是群体的行为,就需要有一个环境让受试者在群体中交流。如果研究的目标要求对于所观察的行为作不引人注意的记录,可以在实验室里装一台隐蔽的摄像机或单反射镜,观察者可以透过镜子来观察。何时使用实验室•作为一种研究环境,实验室适合于某些类型的研究主题和研究目标,对另外一些类型研究主题和研究目标则不很适合。•一般性的或理论的研究目标通常是要检验假设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研究的重点在于测定总体的抽象概念之间的因果关系。重要的是假设的因果关系能否完全得到证实。如果一种理论表明,在条件X、Y和Z下,可以观察到桔果C,那么,在实验室里建立需要的条件和寻求预期的结果是可能的。至于这些条件是否也在实验室以外的“真实世界”中的其它地方发生,对于测试这些理论预期的有效性并不重要。一般性目标的研究比较适合于在实验室进行。何时使用实验室•有些研究需要了解在某种特定环境下可能发生的现象(不论这种环境实际上是否存在),需要除去很多在自然环境中发生的因素,以测定产生某些影响的最低条件。在这些研究中,需要创造一种理论假设所确定的环境,或有目的地创造一些自然环境中没有的条件,看看预期的现象能否观察到。这种研究更适合于在实验室中进行,因为在实验室中可以建立起研究目标所需要的环境。何时使用实验室•如果研究有特定的目标,研究成果要应用于特定的具体环境、人群和时间段。例如,我们可能并不关心一种新的管理技术是否在其它地方都能产生良好效果,而只关心它是否有益于某一个公司,是否适合于该公司特定的生产方法、公司文化和工人群体。我们需要的是针对这一特定目标的研究成果,而不是一个一般性的理论。这种特定目标的研究不太适合于在实验室进行。因为针对特定目标研究的问题本来就是特殊的,这些问题是以某种特定的人群、环境和其它条件为前提的,对问题的回答需要包含目标环境和人群的实质性细节。而在实验室里构造的环境很难与实验室以外的现实环境完全符合,很难回答这样的问题。何时使用实验室•在对因果关系进行检验时,有些类型的自变量受到实际的和伦理的限制无法在实验室中建立和控制,比如性别和种族。由于实际的原因,象组织机构中的职位这种变量也不能控制,也很难或者不可能在实验室里调查。因此在实验室中研究这些变量是困难的或不可能的。•实验室研究大多限于一个相对短的时期。大多数实验室研究可在一至两小时内完成,有些要持续几周。但许多涉及社会关系的重要现象的发生则往往要持续几周、几个月或几年。对这类课题,需要选择在自然的或很少控制的环境里进行研究。何时使用实验室•总之,实验室研究对某些研究课题比较适合,当自变量可以控制、研究周期比较短,研究环境对于研究所要检验的因果关系假设至关重要时,实验室是一个合适的研究环境。对于要将研究结论用于特定目标人群的研究、自变量不可控制的研究、因变量的变化需要较长时间的研究,最好在其它研究环境里进行。实验室研究的类型•实验室研究可以分成几种类型,在不同类型的实验室研究中,自变量的性质是不同的,参与者的任务也常常不同。•根据自变量的性质及参与实验的人员的任务,实验室研究可分为三类–影响研究(或称效果研究)、–评判研究(JudgmentStudies)–观察式研究。影响研究与评判研究•影响研究(效果研究)的典型过程是:对自变量进行操作控制,控制的结果影响到被研究的参与者,研究人员对参与者在各种情况下的实际表现进行观察,以检验给定的假设。•在评判研究里,事件不直接作用于被研究人员,很少需要给试验对象施加直接影响。被研究的人员只是被要求阅读和填写一些材料,然后进行评估和判断,参与者只是对材料提出自己的回忆、分类、判断、评价。研究者通过观察被研究者的判断来研究某些问题。观察式研究•观察式研究指在不同情形下对研究对象的观察,研究的重点在于对反应、行为的详细观察,并不强调可操纵的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例如,在“决策行为研究”中:组织一些六人一组的大学生讨论一个决策问题,用录音机录下讨论过程,并讨论意见按“主观性决策行为”和“信息性决策行为”进行编码,然后分析观察结果。•观察式研究使用实验室主要是为了方便于在受控状态下进行观察。其关键是深入观察,尽管会设置不同的试验条件,但研究的重点就是观察,不是某些事件对参与者的影响,不是很强调对外在影响的控制。实验室研究的内部有效性•内部有效性强是实验室研究的主要优势。•实验室背景本身并不一定对内部有效性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但是,实验室为随机设置和控制提供了方便。•而在提高研究的内部有效性方面,实验设计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事实上,设计得很好的实验室研究有助于减少对研究的内部有效性的威胁。实验室研究的概念建构有效性•在实验里可能比在自然环境中有更多的概念建构有效性方面的问题。这是因为,实验室研究构造的环境、任务、操作控制和人们日常经历的事情是不一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对概念建构有效性可能是一个特殊的危险。•实验室研究中作为理论构件的概念常常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或者是为特定的研究设计出来的,研究人员在抽象和设计概念的同时,必须判定在操作变量和理论概念之间是否具有一致性。因此,概念建构有效性是判断实验室研究的操作化设计和度量方法是否合适的关键因素。实验室研究的外部有效性•外部有效性不是关于研究结果是否成立的问题,而是关于理论适用性的问题。外部有效性的重要性取决于具体的研究目标。•对于要将研究结论用于特定目标人群或目标环境的研究来说,实验室研究的外部有效性常常较低。。•对于一般性研究目标,研究的目的在于测试理论上的假设是否成立,研究结论从实验室推广到其它方面的过程不是直接的。研究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理论的真实性,而不是研究发现是否可用于特定环境。因此,在以检验一般性理论为目标的研究中,实验室环境与目标环境的相似性并不重要。这类研究较适合于在实验室中进行。威胁实验室研究有效性的因素•实验室研究的主要长处在于便于通过随机设置消除对内部有效性的威胁。实验室研究的弱点在于实验者预期和参与者迎合实验者需要的行为会造成的对概念建构有效性的威胁。•实验者期望得到的结果会对参加实验的人产生潜在的影响,研究对象可能会按实验人员希望的方式行事。消除这些影响的典型做法是盲实验,也就是将设置各种变量状态的实验者与收集结果的实验者分开。•实验研究中,受试者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努力迎合试验者的需要,这会对研究的有效性带来影响。消除或削弱这种影响的最好办法是注意实验背景和实验程序的细节,尽量隐藏自变量,使自变量看起来像是无关的事件。实验室研究的主要环节•实验室研究的主要环节包括:–研究环境的设置–自变量的操控–操作控制的检查–因变量的测量–实验结束后的谈话•这些环节的执行都要着眼于增强结论的有效性。研究环境的设置(Setting)•在实验开始前实验者要给参与者提供一个有关实验的背景的一般性介绍(CoverStory)。目的是向参与者解释各种活动的总的框架,以及实验的任务,也就是要找一个“借口”。研究环境的细节要努力支持所给出的借口,应该使参与者按实验者的意图理解将要发生的事情,避免他们按自己的猜测解释实验过程。同时要有助于保持参与者的兴趣和热情。自变量操控•实验室研究的自变量实际上是可控操作变量,选择操作变量的重要前提是保证研究的有效性。•对于影响研究和评判研究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实验室研究来说,决定其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是不同的。在影响研究中,操作控制的有效性是关键,在评判研究中,操作通常隐含在受试者将要研究和评论的材料中,而不是在对测试对象发生的事件里,因而材料的有效性是其关键。•实验室研究中要尽量避免把测试对象按某种条件分组,据以分组的条件差别可能会影响研究中操作控制的有效性。明智的做法是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各个组,将各个组置于不同的实验情景。操作控制的检查•操作控制的检查是为了评价操作控制是否对参与者产生了预期的影响。若没有操作控制检查,在因变量未出现预期反应时,研究人员无法辨别是操作控制未能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还是操作控制有效但自变量不能对因变量产生预期影响。这两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对于实验研究来说,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前者意味着需要用更合适的操作控制重复原试验,后者则意味着实验已经进行但结果不证实理论假设。因变量的测度•实验室研究中对因变量变化的测度有两种基本方式:自我报告方式和非自我报告方式。大多数评判研究采用自我报告的方式,如通过问卷或访谈让受试者自己报告他的判断或评价。非自我报告方式指则采用不同形式的观察来测度受试者的反应。非自我报告方式不依赖于受试者的自我描述,而通过观察他们完成各种任务时的表现来衡量他们的心理状态。•使受试者了解实验的内容并仔细阅读提供给他们的有关资料,对于实验中操作控制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受试者不了解或不关心他们所做的事情,那么就会给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带来影响。实验结束后的谈话•实验结束后与受试者的谈话是重要的。通过谈话可以了解受试者是否真正理解了要他们做什么,是否真的相信研究者告诉他们的“借口”,实验中是不是准确地按要求做了。对于某些采取了某些欺骗手段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应该向受试者作必要的解释。如果实验尚未完成,研究者需要恳请受试者不要在实验完成之前与其他人讨论这项实验。对实验室研究的认识•没有一种研究环境是完美的,任何实验环境都不可能适合所有类型的研究主体和问题,但是每种实验环境都有其独特的优点。要使研究结果有更高的可信性,理想的做法是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重复研究。二、随机试验•实验通常指实验者在一定的背景影响下使用一些变量观察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而随机实验是指将受试对象个体在自变量的不同层次上随机分配。其设计特点是观察研究对象被随机地给定了自变量后的反应。•随机分配是指将受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