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行为动力你每天都在做些什么?什么推动了人们做出各种各样的行为?主要内容•第一节需要•第二节动机•第三节动机理论中国民谣中的“需要百态”忙碌为充肚子饥,刚得饭饱又思衣。恰的衣食两分足,家中缺少美貌妻。家娶三妻和两妾,出门走路少马骑。骡马成群任驱使,身无官职被人欺。七品六品官太小,四品三品官亦低。朝中一品当宰相,又想面南坐皇帝。•什么是需要?•需要有何特性?•需要的种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第一节需要一、什么是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人对客观需求的主观反映。形成的基本条件:生理上或心理上出现对某些必需因素的缺失或不足(缺乏感)。二、需要的特性对象性动力性社会性吃节选自崔永元《不过如此》•春节一过,日子又清淡起来。•母亲开动脑筋,自制零食给我们解馋。•做米饭多焖一会儿,结出一张锅巴;柴草将熄的事后,扔进一个白薯或土豆,香味冲鼻。•肚子里油水不够,常常是晚上还没睡着,又饿了。所以我最怕晚上看电影时出现吃的场面。•对许多人,这些场面肯定会历历在目。•《沙家浜》里的芦根、鸡头米。•《地道战》里假武工队吃的煮鸡蛋。•《战友》里小孩手捧的杨梅。•《小兵张嘎》里嘎子吃的玉米和胖翻译吃的西瓜。•《鸡毛信》里鬼子们吃的烤羊腿。•《少林寺》里和尚们吃的狗肉……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按需要的起源分)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按需要所指向的对象分)三、需要的种类四、需要的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需要的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需要包括不同的层次,而且这些需要都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层次越低的需要强度越大,人们优先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再依次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最基层的需要,是指维持个体生存与种族繁衍的需要。•包括对食物、房子、空气、睡眠、性欲等需要。•马斯洛指出,如果所有的需要都得不到满足,那么,有机体就会被生理需要所支配。2、安全需要•安全需要是指对安全的环境、恒定的秩序、避免伤害和威胁的需要。•例如,房子上安上防盗门窗,喜欢稳定的工作,参加各种社会保险,注意食品、药品卫生等。•教育规范与安全感3、归属和爱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也叫社交需要,就是指个体希望获得别人的爱和爱别人的需要,也就是希望与别人交往,并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需要。是对亲情、友情、爱情的需要,反映了人的社会性,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4、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指个体获得并维护个人自尊心的需要。•包括自尊和他尊两方面。•自尊就是个体对自己的尊重。如自强、自信、自主、支配他人、胜任工作、取得成就等,都是自尊的具体表现。•他尊是指受到他人的尊重。如追求名誉、地位、尊严、威信、获得别人承认、引起别人注意和欣赏等,都是他尊的具体表现。5、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个体希望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潜能的需要。•艺术家要创作,科学家要创造发明,每个人都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这些都是自我实现需要的体现。•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其他需要都基本满足以后才产生的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尊重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主要观点需要是由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的;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五个层次可概括为两种水平: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很多需要,但其中必有主导性需要,人的行为是由主导性需要所决定的;当一个层次的需要相对地满足之后,需要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但五种需要不可能完全满足,愈到上层,满足的百分比愈少。》》需要层次的演进达到自我实现的个性特征(马斯洛)1、有积极肯定自我的观念,有接纳一切人和全世界的能力;2、能和其他人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3、能够有效的感知并客观的对待现实,保持与现实和谐的关系;4、对现实永保新鲜感,不断地从生活中寻找乐趣;5、尊重自己的行为和价值标准,成为自主的人,不受文化和环境束缚;6、不墨守成规,有首创性;7、尊重他人的独特性;8、灵感的频度较多;9、相信新生事物具有无比的生命力;10、把助人当作是个人应尽的义务;11、有与人合作的愿望;12、有良好的心境和幽默感;13、有强烈的道德感,他们的行为以理性和逻辑为依据;14、他们需要有独处的时机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案例:她为什么会自杀?初二学生刘佳前不久大量服安眠药中毒,多亏医生抢救及时,才算保住了孩子的性命。孩子一向身体健康,为何要大量偷服老人的安眠药?刘佳服药前给爸爸、妈妈写下的一封信道出了其中的原因。刘佳在信中说:“爸爸、妈妈,我实在是太笨了,尽管我努力了,但成绩还是上不去。我是同学们眼中的差生,在学校同学们看不起,老师不喜欢,时常挨老师的嘲讽和批评;在家爸爸也常常拿我的学习成绩说事,我觉得这样活得太累了,真没意思,我实在是不想活了……”青少年的优势需要异性交往的需要友谊的需要独立自主的需要理解和尊重的需要成就的需要了解人的特定需要,“对症下药”,远远胜于盲目给予!思考•试评价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并谈谈它在各领域的运用。案例分析•小明的父母都从事房地产开发工作。因为工作的原因,小明从小到大跟着父母去过不少地方,每个地方呆了不到两三年就又要到另一个城市去。父母工作忙,小明与父母的沟通也不是很多,每次到一个新的地方入学读书,小明就要适应一个新的环境,而当小明渐渐熟悉起来,可能又要离开了。刚入学时,小明成绩挺好的,可是几年下来,成绩一落千丈,他自己很烦恼,父母也很担忧。问题•(1)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小明的哪种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2)请从需要之间的关系分析小明成绩下降的原因。•(3)请分析如何帮助小明摆脱困境,提高成绩。答案要点•(1)小明的归属与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由于经常变换环境,家长工作忙和疏于照顾,新环境中情感建立需要时间等,都使小明感觉与周围环境日渐疏离,情感上的变化造成学业上的困难,内心也产生了一种不如别人的心理压力(3分)。•(2)马斯洛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只有较低一层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出现较高一层次的需要。五个层次需要可概括为两种水平,缺失性需要和成长需要。两者是相互影响的,缺失性需要得不到满足会影响成长需要的实现,小明是因为没有得到归属与爱的需要,所以求知需要下降,导致成绩的下降(3分)。•(3)高层次需要对低级需要有调节作用,小明应转变心态,把精力放到学习上来,提高自己的环境适应能力。每到一个新环境,结交新朋友,开始新生活。学习上稳扎稳打,快速融入不同学校的教学环境中。还可以发展多方面兴趣爱好,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得到大家的认同和赞许(4分)。现象分析•中国大妈跳广场舞原来只是在小区附近跳跳,后来为什么跳到高速上、列车上、凡尔赛宫和莫斯科红场。•如何看待玉林狗肉节消费者和爱狗人士的冲突?思考:有了需要是否一定导致行为?需要行为动机直接动力原动力一、动机的含义二、动机的种类三、动机冲突第二节动机日常生活中的“动机”运用•动机是好的,但方法不对头。•他这么做动机不良。•他有什么动机?•你的动机就是要让她下不来台。•犯罪动机……(一)什么是动机?–是引起、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一、动机的含义(二)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即发动行为,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指向功能–或引导功能,即将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或对象。•维持和调整功能–当个体的某种活动产生后,动机维持着这种活动针对一定的目标,并调节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你考研的动机是什么?(三)动机的形成1、需要是动机形成的基础2、诱因是动机形成的外部条件有需要就一定有动机行为吗?什么情况下他更可能加快步伐,找到水源以解干渴呢?诱因•诱因是指所有能引起个体动机的刺激或情境。–需要本身是主体意识到的缺乏状态,但这种缺乏状态在没有诱因出现时,只是一种静止的、潜在的动机,表现为一种愿望、意向;只有当诱因出现时,需要才能被激活,成为内驱力驱使个体趋向或接近目标,这时需要才转化为动机。二、动机的分类(一)主导动机与非主导动机(二)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三)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四)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三、动机冲突•动机冲突指在同一时间内出现的彼此不同或相互抵触的动机,因不可能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矛盾心理。分类标准动机种类含义举例按性质和内容原则性动机冲突个人愿望与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的动机冲突公与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非原则性动机冲突与社会道德标准不矛盾,只涉及个人兴趣、爱好取舍的周末看电影还是看书按表现形式双趋动机冲突同时面临两个具有同等吸引力的目标,又不能同时达到,必须选择其一时产生的动机冲突鱼和熊掌双避动机冲突同时面临两个具有威胁性的目标都想避开,但又必须接受其一是产生的动机冲突前有狼后有虎趋避动机冲突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的既好而趋之,又恶而避之时产生的动机冲突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动机冲突练一练:•1.“鱼,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这反映的是()。•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以上皆非•2.学生既怕学习上的困难,又怕学习不好受到处分。这反映的是()。•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以上皆非•3.学生想参加校球队为学校争光,又怕耽误时间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这反映的是()。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以上皆非•4.俗话说的想吃粥,又怕烫是指动机冲突中的()。•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5.一个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受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冲突情境属于()•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你有如下的经历吗?•我特别特别想考好试,让父母放心满意,可是走上考场大脑却一片空白……•我特别想在她面前好好表现,赢得她的好感,可是走到面前,我却手足无措……•我是真的真的想忘记那件不愉快的事情,可是偏偏时刻出现在脑海里……动机越强行为效果越好吗?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的关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正向一致负向一致正向不一致负向不—致学习动机十——十学习行为十—十—学习效果十—十—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惟一因素,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应当把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水平作为重点来抓。动机对人的行为效果的影响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动机本身的强弱,二是个体行为的质量。第三节动机理论一、强化动机理论二、成就动机理论三、成败归因理论四、自我效能感理论一、强化动机理论强化动机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斯金纳提出来的。他们认为,人类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反应(R)间联结建立的过程,也就是说行为主义认为在刺激和反应之间不存在任何中间过程或中介变量,既然不存在任何中间过程或变量,那也就不可能到中间过程或中介变量中去寻找行为的动力,只能到行为的外部去寻找。因此,他们把人类行为的动力归结到了强化。二、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它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成就动机是人类所独有的,它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成就动机模式•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在1963年提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成就动机模式。•成就动机的强度是由动机水平、期望和诱因的乘积来决定的。其关系可用下述公式表示:动机强度T=F(动机水平M×期望P×诱因I)•动机水平是一个人稳定的追求成就的个体倾向;期望是某人对某一课题是否成功的主观概率;诱因值是指成功时得到的满足感.阿特金森进一步将成就动机分为两类:趋向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如果一个人的趋向成功倾向大于避免失败的倾向,他就敢于去冒险,就希望在冒险中获得成功。相反如果避免失败的倾向大于趋向成功的倾向,他就比较保守、消极,害怕失败,往往避难就易,不敢去激进努力。同时,趋向成功的倾向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