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分镜头脚本课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动画分镜头脚本课程教学目的:通过影视基础理论的讲授让学生对视听语言有一个比较基础的了解,配合观摩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影片以及针对知识点的练习让学生对镜头的语言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并能够进行自己的短片创作的前期创作工作角色设计,道具设计,场景设计以及分镜头的绘制,让学生对动画短片的前期创作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教学重点:镜头语言的基本掌握以及镜头感的培养,分镜头的绘制以及动画短片前期创作教学难点:镜头语言的掌握,动画短片前期创作.教学内容:镜头:分镜头脚本也称导演剧本。是导演案头工作的集中表现,是将文学内容分切成一系列可以摄制的镜头的一种剧本。导演对文学剧本进行分析研究以后,将未来影片中准备塑造的声画结合的荧幕形象,通过分镜头的方式诉诸文字,就成为分镜头剧本。内容包括,镜头号景别,摄法,画面内容,台词,音乐,音响效果,镜头长度等项目。分镜头剧本是导演对影片全面设计和构思的蓝图,是摄制组统一创作思想,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它有利于保证摄制工作的计划性。何为电影艺术的语言?电影是视听结合的艺术,即影像和声音结合的艺术。当然,“视”与“听”二者在电影中的地位是不相等的。应该明确指出:电影“视”第一,“听”第二。或者说,电影是以“视”为主,“听”为辅的艺术形式。电影艺术的语言主要包括那些内容?“影像、声音、剪辑”。影像、声音、剪辑三者之间的关系:电影是视、听结合的艺术,它首先是“视”,即“影像”,然后是“听”,即“声音”,而这些“视”、“听”(影像、声音),最后需要通过剪辑才能构成一部完整的电影。影像:除了演员的表演、物体的造型之外,影像构成的主要元素有:构图、景别、角度、运动、照明、色彩。声音:语言、音响、音乐。剪辑:影像剪辑、声音剪辑。影像剪辑是剪辑中的主要内容。影像剪辑主要包括:光学技巧转场剪辑、无技巧转场剪辑。剪辑除了将影像、声音的素材组织成一部电影之外,剪辑还能创造出“1+1=3”的“蒙太奇效果”。电影结构的基本单位影片〉场〉镜头(a.影像元素。b.声音元素。)镜头是电影结构的基本单位。镜头和场通过剪辑形成影片。剪辑是电影的表达手段,不同的剪辑方式影响到一部影片的质量和风格。如何划分一个镜头?一个镜头是以下各种解释中的哪一种:一个景物:一座山,一所楼,一棵树,一个人……一个景别:一个远景,一个全景,一个中景,一个近景,一个特写……一段时间:一秒钟,一分钟,五分钟,十分钟……一段长度:一呎(一呎=0、3048米)。──都不对。正确的应该是马尔丹的定义。马尔丹讲:①、(从拍摄角度讲):镜头是拍摄过程中,摄影机的马达开动至停止这段时间内被感光的胶片;②、(从剪辑角度讲):镜头是剪两次与接两次之间的那段胶片;③、(从观众角度讲):镜头是两个镜头之间的那段胶片。电影影像的景别思考题:①、如何划分景别?②、举例说明不同的景别在影片中各有什么作用?③、特写在电影中有什么作用?④、举三个好的、和三个不好的“特写”的例子,谈如何用好“特写”镜头?⑤、如何认识和评价景别元素?一、景别的划分如何划分景别,讲法很多。我觉得应该主要把握以下两点:①、景别划分所指的对象应该是是被摄主体;②、通常的作法是以画格中截取成年人身体部分的多少为划分的标准。景别定义作用远景远距离拍摄所形成的视野开阔的画面介绍环境,表现与环境有关的剧情内容全景某种特定环境中的被摄主体的整体所构成的画面观众可以看清人物,也可以看见环境中景被拍摄主体的主要部分所构成的画面引起观众对人物的注意以及对人物关系的进一步分析和联想近景被拍摄主体的局部所构成的画面看清人物表情,介入情感活动特写被拍摄主体某个特定的不完整局部所构成的画面透视人物、境遇的关键性细节不同的景别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我国古代绘画有这么一句话“近取其神,远取其势”。一部电影的影像就是这些能够产生不同艺术效果的景别组合在一起的结果。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不同的景别在影片中所起的作用:二、远景表现广阔场面的电影画面。如果画面中有人,每个人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作用:1、介绍环境。2、抒情。主要是空镜头:蓝天、白云、鹰击长空、大雁南归……我认为作用如下:1、常规电影:电影的开头起始于远景。电影的结尾收结于远景。2、远景的魂魄与张力:好的远景不应为介绍而介绍,显得单调而呆板;同时,好的远景也不应为抒情而抒情,象个嗲声嗲气的造作的女孩。好的远景应该是浑然的,它既有介绍又有抒情;好的远景应该是有魂魄的。《黄土地》:第一主角是──“黄土地”。(大地母亲)。写“黄土地”,只能用大量的远景。《黄土地》的开头:1、远景落日时分的千沟万壑。15尺(呎)2、远景(叠化、横摇)画左向画右摇。落日时分的千沟万壑12尺3、远景(叠化)空空的山墚,顾青渐渐走上来。12尺4、远景(叠化、摇)由陡然跌落的土崖上摇至月亮。14尺5、远景─全景(叠化)山墚上顾青远远走来的身影。11.2尺6、全景(叠化、横摇)画左向画右摇。深沟纵横的山坡的横段面12尺7、全景一中景(叠化)顾青渐渐走下山来的身影。15尺8、远景(叠化、横摇)画左向画右摇。落日时分的千沟万壑。12尺(1──8脚步声渐起……)上面8个镜头中,有6个是远景镜头。从这6个远景镜头中,我们不仅了解了环境,我们更会感到镜头后面创作者深厚的情感和浓浓的诗意。为了拍好远景,我们必须用心研究我们所要拍摄的自然环境的特点,找出它们的独特之处。这样我们拍出来的才不是一个个呆板、无生命的景物,而是一个个有生命的、有灵魂的世界。一般来讲,拍好远景起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①、季节因素:同一场景,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会有截然不同的艺术效果。②、时间因素:同一场景,早晨、中午、晚上,不同的时间,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③、天气因素:同一场景,晴天、阴天、风天、雨天,不同的天气,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④、机位、光线因素:摄影机不同的机位,所拍到的场景会有不同的光效效果。一般来讲,拍远景应尽量避免顺光,应采用侧光、或侧逆光。使景物具有层次感和表现力。由于远景包括的内容较多,观众看清画面的时间也应相对延长。故远景镜头的长度一般不该少于10秒。三、全景、中景、近景全景、中景、近景这三类镜头是一部电影中的骨干镜头,或者说是常用镜头,在整部影片中它们所占的数量比例最大。上到人与人的交流,下到一个人的表情变化,一般都用它们进行表现。全景一般地表现出主要的拍摄对象(主要登场人物)和他的动作(行为),同时说明动作的地点(环境)以及主要登场人物与环境和其他登场人物(次要的拍摄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景强调突出主要登场人物(拍摄对象)的行为和状态(形式),同时表现出他的周围环境。特写强调突出主要人物在外形、表情、行为、状态上的细节(一些有分量的摄影),同时把它们从周围环境(动作地点)中加以突出。”处理这些常用镜头需要注意的是:①、这三类镜头中,全景往往是拍摄一场戏的总角度。它制约着这一场戏中的所有的分切镜头的光线、影调、色调、以及被摄对象的方向和位置。所以,在一场戏中,全景无论最后剪辑的时候它是接在前面还是接在后面,实拍的时候,都应该先拍。另外,全景镜头的长度一般不应少于3米。②、由于中景是表演场面中的常用镜头,所以全景、中景、近景这三类常用镜头中,中景又是“常用中的‘常用’”。所以,处理中景镜头时,要使人物和镜头调度富于变化,同时还要使构图新颖完美。所以,在一部常规影片中,中景处理的好坏,往往是决定这部影片影像成败的关键。四、特写特写是电影元素中的一种特殊元素,它多用来表现人的头部,和被摄主体的细部。特写元素在电影中的作用:1、特写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它是电影艺术区别于戏剧艺术的主要标志。2、特写能够有力地表现被摄主体的细部和人物细微的情感变化,是电影通过细节刻划人物,表现复杂的人物关系,展示丰富的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巴拉兹讲:“我们能在电影孤立的特写里,通过面部肌肉的细微活动,看到即使是目光最敏锐的谈话对方也难以洞察的心灵最深处的东西。”让·爱浦斯坦在《你好,电影》一文中讲:“特写镜头通过近在咫尺的印象增加戏剧性。心中的痛苦也仿佛伸手可及。如果我伸出双臂,我就会碰到你,感到不安。我悉数着根根痛苦的睫毛。我简直可以感到你的泪水的滋味。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的脸这样贴近我的脸……”3、特写能够帮助观众更直接、更迅速地抓住事物的本质,加深观众对事物和对生活的认识。巴拉兹讲:“一个蚁堆从远处看来仿佛是静止的,但是走近一看,这里却是一片忙碌的活动。如果我们能够很仔细地通过特写来观察灰暗、沉闷的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细微的戏剧性现象,我们便不难发现其中是有着许多非常动人的事情的。”巴拉兹讲:“我们对生活面貌认识模糊不清,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感觉迟钝、眼光短浅和观察不深。我们只是滑行在生活的表层。摄影机已经为我们揭示出作为一切重大事件产生根源的各个重要问题的内核:因为最重大的事件只不过是各个微小因素运动的最后结合。一连串的特写可以使我们看到一个整体变成各个个体的那一刹那间。特写镜头不仅扩大了而且加深了我们对生活的观察。”特写其实是把一些平时我们肉眼不易察觉的东西,放大、夸张给我们看。放大和夸张固然是好,但是,如果都是放大和夸张其实也就没有放大和夸张了。特写如同音乐中的高音,音乐中不可能都是高音。国产电影中特写镜头过多,其弊病是:①、由于都是“突出”,结果到了真正应该突出的地方也不能“突出”了。②、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了不重要的人物和细节上去,干扰了影片的叙事和主题。所以,特写镜头不能滥用。五、景别元素的简单评价我认为:在一部影视作品中,表面上看,就象我们前面所讲述的那样:景别决定了被摄主体在画格中所占比例的大小,所以,不同的景别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换句话说景别是电影影像语言中的一种重要的表述语言。但是,如果我们作更进一步地分析,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么,我们还应该对景别建立以下认识:①、景别的主观性:在电影的诸多视听元素中“没有比景别再主观的东西了”。这其实是说:景别集中地体现了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创作者想让他的观众在观看他的作品的时候,到底要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形象一点说,创作者是在“叫你看什么!”,还是在“随你看什么。”一般来说,较小的景别,由于被摄主体在画格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或者说在画格中被强调、被夸张、被放大处理,所以,它往往是创作者带有较强指令性地在“叫”欣赏者来观看被摄对象,即所谓的“叫你看什么!”或者说是“你们看看呀,这是一张多么沧桑的脸呀!这是一只多么动人的手呀!你们看看,一颗多么晶莹的泪珠现在流出了这双美丽的眼睛呀!……”②、景别决定影片的风格:与第一点相关联,在一部电影中,它的景别元素的运用,直接决定了这部影片的风格特征。如戏剧性因素较强的影片,(不论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它们必然要运用或者说是依赖近景、特写等较小的景别,来突出其戏剧化特征,来把观众带入其波澜曲折、催人泪下的戏剧化情境;与它相反,戏剧性因素较弱,追求生活化的电影,它们则也必然更多地使用全景、远景等较大的景别,来减弱人为的戏剧化的倾向,把观众带入那种朴实自然、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非戏剧化情境。镜头的运动思考题:①、电影影像中的运动主要由哪些方面的内容构成?②、摄影机运动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③、举例说明推、拉、摇、移、跟在电影中的作用?1、长镜头与短镜头“长镜头的创作方法”:①、“长镜头的创作方法”能够增加影片的真实感,使影片更加接近生活,使影片充满生活的魅力。②、“长镜头的创作方法”使电影的影像减少了剪辑所造成的人为的痕迹,使影片更加自然,更加贴近观众。③、“长镜头的创作方法”能够增加观众的参与意识。电影中的“长镜头的创作方法”与现代文学的“读”是一致的。④、“长镜头的创作方法”是“不露技巧的技巧”。我们不能认为在一部影片中,它的长镜头多,它的镜头的组接少,那么它的电影技巧的处理也就相对地减少了。其实,“长镜头的创作方法”虽然它是减少了镜头组接的工作,但是,它却得把更多的工作放到镜头拍摄时的场面调度中去。其实也就是把组接溶入到了场面调度之中,或者说是把技巧溶入到了生活和自然之中。因此说,“长镜头的创作方法”实际上是一种“不露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