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快书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曲艺艺术《齐风鲁韵》——山东快书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快书)传承基地:主讲人: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阴军中国的曲艺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据不完全统计,现存的曲艺艺术形式有四百余种。山东快书在这四百余种的艺术形式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滑稽幽默带给人们无限欢乐,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曲艺形式。引言内容构成:一、曲艺的艺术形式二、山东快书的历史三、如何演唱山东快书四、山东快书的创新与发展一、曲艺的艺术形式1.什么是曲艺艺术•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曲艺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是用“口语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并反映社会生活的,正如戏曲艺术的本质特点是“以歌舞演故事”,曲艺艺术的本质特征当是“以口语说唱故事”。这是曲艺有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本质属性。因为主要的艺术手段是“口语说唱”,所以曲艺的艺术形式相对地比较简单:由一人或几人说演;或者由一人或几人演唱,辅以小型乐队(往往是三、五件乐器)伴奏。又因为是以口头语言进行说唱,所以其表演方式是以第三人称的叙述为主,间以第一人称的模拟代言。这样,在舞台表演上便体现出“一人多角”、“跳出跳入”、“一人一台大戏”的特点。从而与戏曲、话剧、影视等表演艺术的“角色扮演式表演”大异其趣,即所谓“说法中现身”与“现身中说法”之别。提问:在中国尽四百多个曲艺形式中,人们也许知道山东快书这门艺术形式,但是很多同学并不一定知道山东快书的发源以及她在曲艺中所占的位置。现在我做一个提问,麻烦同学们说出几种曲艺形式,看看山东快书在你的心目中能排在第几?•以“说、唱”为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段。正因为曲艺主要是通过说、唱,或似说似唱,或又说又唱来叙事、抒情,所以要求它的语言必须适于说或唱,一定要生动活泼,洗炼精美并易于上口。•说的如相声、评书、评话;•唱的如京韵大鼓、单弦牌子曲、扬州清曲、东北大鼓、温州大鼓、胶东大鼓、湖北大鼓等等鼓曲;•似说似唱的(亦称韵诵体)如山东快书、快板书、锣鼓书、萍乡春锣、四川金钱板等;•又说又唱的(既有无伴奏的说,又有音乐伴奏的唱)如山东琴书、徐州琴书、恩施扬琴、武乡琴书、安徽琴书、贵州琴书、云南扬琴等;•又说又唱又舞的走唱如二人转、十不闲、莲花落、凤阳花鼓等。2.曲艺艺术形式据不完全统计,在我们山东曾经有近50多种舞台艺术形式,今天来看能够存活的并不多了。不知道同学们还能说上几种现存的具有山东特色的曲艺形式?提问:因为山东快书在曲艺中属于韵诵体的艺术形式,所以她朗朗上口,又因为山东快书传统节目反映的都是些行侠仗义、弘扬正能量的故事能说出咱们老百姓的心声所以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山东快书的群众基础2012年在京演出期间受到首长亲切接见二、山东快书的历史•现在很多朋友出差到了外地,或着外地的朋友来到咱们山东,一说起来,外地的客人就会顺口说上几句顺口溜什么,“当滴咯当、当滴咯当,表表好汉武二郎,你吃包子俺喝汤,武松个子两丈长……”这就是山东快书,今天我们不论走到天南海北,有时还能够听到人们说上几句朗朗上口的山东快书,还能用嘴来模仿上铜板的声音,如果再过上几十年听不到的时候,我想就会成为山东人的悲哀,就会成为山东文化从业者的耻辱。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下面我想就山东快书的一系列的问题做一个简短的介绍,好让同学们能够粗略的了解一下山东快书这个带有浓郁的山东特色的艺术形式。1.起源关于山东快书的起源,历来有三种传说,即刘茂基说、赵大桅说和傅汉章说。⑴刘茂基刘茂基,相传是明万历年间人。祖籍山东临清,正是山东快书的发祥地。他是个不得志的武举人,流落乡间,采集当地流传的武松故事,编成快书演唱。他的表演方式很“土”,没有服装和乐器,只是斜披一件大褂,手里敲打着两块瓦片。他有绝活,就是武功架势好看,而以《武松传》为主要内容的节目中,打架斗殴的场面犹如家常便饭,刘茂基的武术功底便大有用途了。⑵赵大桅赵大桅,相传是清咸丰年间人。祖籍山东济宁,是山东快书的另一发祥地。他是个落魄文人,穷极无奈,只好卖艺为生。他会编词,起初把武松的故事编成顺口溜演唱,后来吸取山东大鼓的“窜铜腔”,编成山东快书演唱。他用山东大鼓的梨花片做为伴奏乐器,这就是至今还在使用的鸳鸯板。⑶傅汉章据山东快书老艺人周侗宾、傅永昌谈:清道光六年,有落第举子36人,归途雨阻临清,为发泄胸中愤懑不平,以民间广为流传的梁山好汉武松故事为依据,编成《武松传》说唱。作者之一李长清将该书带回,后与其表侄傅汉章去山西,因阻邯郸,无奈拿出《武松传》五回,交傅汉章在关帝庙前念唱,得钱还乡。李长清于是发现傅汉章很有演唱才能,便将全书传给了他,傅得《武松传》潜心研究,加以充实发展,于道光十九年曲阜林门会(孔林前春秋庙会),正式演出,受到当地群众热烈欢迎。所以说傅汉章是最早演出山东快书的艺人。至今约有150年的历史。傅汉章说承前启后,以艺人传说的道光十九年曲阜林门会演出为依据。有时间,有地点,有场合,可靠性大。2.发展山东快书形成之后,就从发源地扩散开来,逐渐形成山东省内和省外两支。山东省内的一支由鲁西南地区扩及全省的许多城市、集镇。省会济南自不必说,早在30年代。烟台、青岛等地就留下了山东快书艺人的遗迹。其中的青岛特别值得注意。当今山东快书高、杨两派创始人高元钧、杨立德都在此地一举成名。山东省内不仅拥有杨立德这样的自成艺术流派的名家。而且山东快书艺人众多,实力雄厚,活跃在广大农村集镇。另一支沿长江向东南发展,武汉、徐州、蚌埠、南京、上海等地也是30年代末就见到了山东快书。戚永立、高元钧等山东快书名家都曾在这一带作艺。高元钧时间最长,遂有“红遍江南”之誉。山东快书起初流传在农村,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渐渐进入城市,虽然健康淳朴的形式还保留着,但为了迎合小市民的趣味,不健康的成分日益增多。跟相声类似,流传山东快书搀进所谓“荤口”,于是质朴清新的山东快书越来越低级下流,到解放前夕已岌岌可危。解放后,山东快书获得新生,迅速发展。特别是在解放军部队里,山东快书十分活跃。这跟山东快书歌唱英雄的传统和粗犷豪放的风格有关。50年代初期,山东快书始向全国发展,高元钧在这方面的推动作用是很大的。1950年3月,他从上海北上,开拓山东快书新的流传地区。先到天津,最初献艺于小梨园,同台尽是曲艺名家,如小彩舞、花五宝、郭荣启、石慧儒等。天津号称曲艺之乡,观众艺术鉴赏力强,艺人站住脚不易。高元钧一靠“红遍江南”之盛誉,二靠初闻天津码头的新鲜劲儿,三靠技艺精湛,乡土味浓,结果一炮打响,十分轰动。翌年又由天津到北京,最初献艺于西单游艺社会,同台也尽是曲艺名家,如孙书筠、王佩臣、张陌扬、王宝霞、花莲宝、钟翠云、王元堂、高凤山等,从此在北京落住了脚。•50年代初期,在高元钧的主持下,连续举办山东快书培训班,主要由军队选送人员参加学习。学员分布之广,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于是山东快书在全国范围得以迅速普及。•山东快书飞速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新中国建立这一决定性的社会因素外。就艺术本身来说,还有下面一些因素:一方面,形式简通灵活。手里一副鸳鸯板,打起来就能表演。尤其适合在工厂、农村、部队开展业余演出活动。另一方面,地方色彩浓厚。它用山东方音演唱,朴实粗犷,很有气势。•同样,山东快书在台湾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早在50年代初期,杨立德的弟子张天玉就到了台湾。张天玉擅长多种曲艺形式,曾在电台演播山东快书,自称“山东铁板快书”,所演多是长篇大书。如《武松传》、《济公传》等,颇受欢迎,不少人“一闻乡音而鼓舞”。•艺术史告诉我们,文学艺术的繁荣是在百花争艳中得以实现的。一种艺术形式涌现各种不同流派,也是在竞争中得以实现的。诸家并存,流派兴起,彼此竞争,相互借鉴,既是文学艺术发展的动力,也是臻于成熟的标志。艺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因素十分复杂,应作具体分析。就基本因素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凡是自成流派的艺术家,必有别人无法取代的地方,拥有自己的剧目和作品,形成与众不同、自成一家的风格特色。另一方面,艺术风格和造诣为社会舆论所承认,并拥有相当数量的景仰者。3.流派及代表人物•当今山东快书艺术流派,世称高元钧、杨立德两大流派;•高元钧派山东快书,概括说来,就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门生最多、成就最高。关于高派山东快书的艺术特色,不少人作过研究。杨立德曾说:“高元钧的表演风格刚健一些,从戏曲里吸收多些。动作较大。使用‘包袱’皮薄,炸‘包袱’多些,趋于滑稽,在上海获‘滑稽快书’之名。”(高)身材槐梧,嗓音洪亮,艺术上刻苦钻研,表演极为风趣生动,且善于从相声、京剧等姊妹艺术中吸取营养,丰富、发展了快书表演形式,形成流行全国的高派。在《浅谈高元钧山东快书表演艺术的特色》一文里说:“高元钧同志的山东快书表演艺术是现实主义的——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说、唱,努力塑造各种人物的艺术形象,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反映作品的主题。”这篇文章还具体地论述了高元钧山东快书艺术的基本特色,即传神、情真、口甜形美、亲切、风趣。这里把高派山东快书的艺术特色概括为火爆、鲜明、滑稽。杨立德派杨立德注意吐词的功力,善说:“俏口”、“贯口”,强调轻松幽默,不强调使用过多动作,自成一家,称为“杨派”,也有很大影响。杨的演出,即“俏”又“泼”。“泼”即卖力气、认真。他以表演质朴、豪放,刚柔相济,平中出奇,唱字句气势宏伟,口若悬河,从内容出发真实地述说故事中的情节,给人以身临其境动人心魄的力量。“俏”即根据情节的发展,动用大段十句、八句的联唱,一口气抑扬顿挫明显地连贯唱出即描述了场景,表达了人物,又给人以艺术享受。他的整体艺术风格特色就是俏皮和细腻。•到了1994年我们中华山东快书研究会正式把她的发源地定在了临清。现如今在临清的大众公园塑有山东快书一代宗师高元钧先生的塑像。最近我们又和临清市政府商量决定建立山东快书博物馆。•起初山东快书是以专门说武松故事为主的艺术形式,所以过去人们叫她“武老二”或“唱大个子的”。经过多年的发展1949年6月21日在上海,根据这种艺术形式的特点和他的语言等,高元钧、洪深等正是为过去的“武老二”、“唱大个子”的这种曲艺形式定名为山东快书。想当年,山东大鼓盛极一时(老残游记当中提到过黑妞、白妞说书就是山东大鼓,黑妞、白妞就是山东大鼓当时的艺人),山东大鼓里有个牌子,近似半说半唱的韵诵体,叫做“窜钢腔”,据说,山东快书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概况山东快书以说唱为主,语言节奏性强,基本句式为“二、二、三”的七字句,为保证演唱的明快,一般句子最后为三个字。左手击打两块相同的铜板(鸳鸯板)作为伴奏乐器。山东快书都是站唱形式,表演上讲究“手、眼、身、步”及“包袱”、“扣子”的运用。唱词基本上为七字句,演员吟诵唱词,间以说白。曲目有“单段”、“长书”、“书帽”等形式。山东快书具有灵活简便、易演易编的特点,通常是一个或几个演员,用极简单的道具进行演唱,在瞬间就能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又由于它不受场地的限制,无论田头工地、街头巷尾,均可随时演出,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所以几百年来长久不衰,有着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许多经典段子在群众中广为流传,深受喜爱。•经过历代艺人百余年的传唱,山东快书艺术积累了相当数量的书目。•在传统山东快书书目中,有关武松故事的唱段占了很大的比重,是传统山东快书的基本书目。在1997年出版的《中国传统山东快书大全》收录的21段中篇作品中,武松故事就占了17段。•另外还有不少单段和小段,也同样属于山东快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流传地域、师承关系和艺人表演风格的不同,所以在书目的内容、结构、词句及文学特色等方面也各有不同。5.传统书目•《东岳庙》•又名《武松赶会》,内容写武松自少林寺学艺回家,不顾兄长阻拦,独自d到东岳庙除恶的故事。民国十四年前后,山东快书艺人于传宾、周侗宾、傅永昌最终将《东岳庙》

1 / 8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