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摘要】小学高年级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在朗读过程中要赋予感情却比较难,这一阶段的学生还不知道什么内容应该融入什么样的感情色彩,因而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很快掌握朗读的感情投入。通过模仿,学生对知识逐渐形成了积累,朗读能力也就逐渐形成。【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朗读;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30-0114-02语文课是所有课程的基础。小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时,朗读能力的培养就应该引起重视,较好的朗读能力可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锻炼,也适合对小学生创新力的培养。但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方式方法如何操作却一直是不好把握的难题。一、练习朗读的意义1.通过朗读让学生领悟课本中优美的语言,积累丰富的词汇朗读可以延长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时间长了,思维容易出现倦怠,而朗读能让学生的注意力延长。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朗读丰富词汇量,朗读越多积累词汇就越多。朗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情感发展,还可以使学生领悟到课本中优美的语言,提高学习兴趣。2.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领悟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大多数小学生胆子比较小,让他们发言会显得紧张,通过朗读可以锻炼学生当众发言的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培养当众发言的胆量。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学生朗读过程中纠正学生的字音,让学生读出语感,体会词语的妙用,领悟文章结构的章法和技巧,还会在朗读中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对口头表述和写文章有益。朗读可以加深语文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便于记忆和理解。如果将朗读与思考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对入选教材的优秀篇章、名言佳句的反复诵读可以使教学趣味无穷。投入感情的朗读可以培养语感和情感,朗读时将读者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读物中去,增强了读物的意韵感、形象感和情趣感。二、小学高年级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小学高年级的朗读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朗读的语言不规范。有些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较差,授课时经常普通话与方言混用,尤其是语文教师,小学时期正是学生语言的形成阶段,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模仿教师的发音,不利于朗读的进行;二是对朗读重视不够。现在的学生和家长关心的只是考试成绩,不关心朗读的好坏,认为读好读坏没关系,缺少应有的重视。安排给学生的朗读时间很少甚至没有,学生只在学校朗读,据调查有95%的家庭没有让孩子在家里朗读;三是缺乏正确的指导和兴趣。小学生在朗读中容易出现漏字、加字、错字,轻、重音不分,不看标点随意停顿,拿腔拿调,快读、唱读等问题。朗读过程中缺少感情,缺少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只是一味模仿。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厌倦朗读,对朗读失去兴趣;四是朗读缺少目的性和要求。课堂教学每一环节都有目的性,朗读也是一样。有了目的和要求,学生才能增强阅读动力,才会喜欢朗读。无目的和要求的朗读就是敷衍了事,形同于无,学生就会心不在焉地朗读,很容易进入疲劳状态,从而产生厌读情绪;五是朗读时间把握不准。40分钟一节课,教学时间很紧。如果朗读占用的时间过多,就会影响其它内容,朗读时间太少又不能达到目的,朗读的效果也不好,失去朗读的初衷;六是缺少朗读后的评价。做好朗读前需要指导,朗读后就应有评价。很多教师容易忽略这一细节,经常出现对学生的整体评价:“读得很好”“读得还可以”。笔者认为,应该对读得好的学生提出表扬,读得差的学生给予鼓励,但不能批评。由于评价不到位,学生也就不会重视朗读,朗读水平也不会提高。二、培养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1.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习兴趣是教学中的关键因素,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学习,朗读也一样。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让每名学生都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②教师要有扎实的朗读基本功,用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引起学生去朗读的欲望;③采用适当的激励机制,每名学生在朗读时都有突出的地方,看到优点教师要及时表扬,缺点要鼓励不能批评,使学生通过朗读获得自信;④经常进行各种朗读比赛。2.做好朗读基本功训练朗读是出声的阅读,是别人可以听到的阅读,是别人可以评价好坏的一种阅读方式。要想朗读好必须先把课文读熟、读正确,这是朗读的基本功。做到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丢字、不添字、不读破句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育是养成教育,让人通过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小学生在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在最初的朗读时能把课文读流利、读正确也就达到朗读的目的了。3.范读引导,情景入境教师的范读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讲前范读,一般适合于情境教学的文章,像《七律?长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老人与海鸥》等;第二种是讲中范读。适合于部分范读,主要是课文中重要的句段,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带着感情去读;第三种是讲后范读。具有一定的品位性和欣赏性,要选择写景状物的文章,如教学《白桦》《草虫的村落》等在学生理解课文后,教师范读重点段,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丽,提高欣赏水平。4.朗读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偶尔换换口味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在学生具有一定分析能力的基础上,运用分析与朗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朗读时可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小组合作读,用大多数人喜欢、适合课文的方式朗读,领读、引读、帮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喜欢速读和品读等朗读形式。5.注重朗读后的评论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学生朗读后教师和学生要对朗读的效果给予评价。从朗读的声音大小、感情色彩和有无错字、丢字等几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评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这样就会使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断提高。实际授课中评读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要根据课文和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朗读评价,要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善于发现学生的不同优点,给予恰当的表扬,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批评、挖苦。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会产生自信,朗读的兴趣会更高。6.理解课文培养感情,读出激情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要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学生就要理解课文。不理解课文就不可能带有特定的感情去读。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去理解,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真正领悟作者写作品时的思想感情,带着情感读课文,把情感融入朗读中。7.应用先进的教育技术,辅助学生朗读多媒体是常用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在学生朗读时,利用多媒体配以音乐和画面,使朗读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助于学生抒发情感。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利用课件展示飘着雪花的夜晚,小女孩奔波在空寂无人的街道上卖火柴,最后冻死在雪地里,让人产生无尽的凄凉与悲伤。此情此景,学生朗读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带入感情色彩。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小学中高段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带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得到美的陶冶。朗读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是真正意义的素质培养。参考文献:[1]朱湘兵.小学高年级语文朗读能力培养之我见[J].中学课程辅导,2014,(10).[2]张文明.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导”[J].学周刊,2011,(1).(编辑:易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