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识字1:有关秋天的三组词语,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引导学生自己去收集有关秋天的词语并记下来,帮助他们独立识字,积累词语并感悟秋天的美好。1.秋天的图画:图文并茂,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寥寥数笔就为我们呈现出了秋天丰收的景象和人们喜悦的心情。课文中“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的设问,使我们对创造这一切的勤劳的人们喜爱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引导学生了解秋天是个美好的、丰收的、喜庆的季节,从而体会出秋天真正的美和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喜悦。扩展活动:根据课文内容,创编一个秋天的童话。“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粱伯伯一起赶来布置会场……2.黄山奇石: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①:先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然后概括地描写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特别指出了黄山的奇石有趣极了。②-⑤:各具体形象的介绍了一处奇石的景点,如:“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⑥:概括的介绍了其它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导入】明代的大旅游家徐霞客游览了五座名山(即山东的泰山,陕西的华山,湖南的衡山,山西的恒山,河南的嵩山)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五岳归来不看山,意思是:游览了这“五岳”,再也不用观赏其他的山了,因为天下所有山的特色,这五座山几乎全有了!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看看位于安徽省南部,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板书:黄山)黄山有四奇:怪石、奇松、温泉、云海。3.植物妈妈有办法:这是一首以自然常识为内容的诗歌。①:提出问题:植物靠什么办法传播种子;②-④:分别讲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⑤:讲只要细心观察就能获得许多知识。诗中把植物当作人来写,读起来亲切、有趣。课文还配有三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4.古诗两首:苏轼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赠刘景文》这首诗是诗人赠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同学们秋天是金色的,秋天是神秘的,秋天是丰收的,秋天是喜悦的,让我们用最饱满的热情来赞美秋天吧,齐诵《赠刘景文》。《山行》是杜牧乘着马车在山上行走时看到深秋的美景而即兴写下的一首赞美了秋天的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语文园地一:1、认字,写字,积累词句;以秋天为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3、学习自主策划秋游活动。4、乐于学习,乐于展示。口语交际:这次口语交际是进行秋游的前期准备,主要是讨论去哪,要做些什么,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做事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培养学生创造力。激发学生想说的热情,能说清自己的计划和理由,并能用商量的口吻与别人交流。在交际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取长补短的好品质。学生搜集的有关景点或秋游路线的资料。第二单元识字2: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5.一株紫丁香是一首儿童诗,讲的是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表达了小朋友赞美老师,热爱老师的一片真情。这首诗充满着童真,童心,,童味,字字句句都清纯明洁,诗的想象是丰富,美好,贴切,是对学生进行敬师,爱师的好教材。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6.我选我这篇课文讲的是班上的劳动委员李小青转学了,补选劳动委员时,王宁提出选自己,并说了选自己的原因,同学们热烈地鼓掌表示同意。理解重点句子,明白王宁为什么选自己。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愿意为他人服务。7.一分钟:多睡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想到“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1=20?1、出示几句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2、摘录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8.难忘的一天:这篇课文讲的是“我”为邓小平爷爷做电子计算机表演,得到邓爷爷赞许的事,反映了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对青少年学习现代技术的关心和重视。体会小作者激动、紧张的心情和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①:讲1984年2月16日,“我”为邓小平爷爷做了电子计算机表演。②:讲“我”见到邓爷爷之前紧张、激动的心情。③:讲“我”和邓爷爷见面的情景。④:讲“我”进行计算机表演。⑤:讲表演后邓爷爷询问情况,并提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⑥:讲这一天让“我”终生难忘。语文园地二:1、引导学生探索与发现中学会识字,体验发现的快乐。2、积累词语,认识中国姓氏,学习查字典。3、进行口语交际。4、才艺展示。5、在认、读、说中学会识字、交际、体现才艺。6、体验学习的快乐。口语交际:本次口语交际是在学习《我选我》一课的基础上,谈“我的想法”。目的是为让学生对王宁的做法有正确的认识,做事对自己有信心,懂得正确的表现自己,和树立为别人服务的意识。教学时要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第三单元识字3:本课的三字经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相结合的,文字虽少,内涵却极为丰富,歌颂了祖国的悠久历史、大好河山,以及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进、开拓创新。整篇课文体现了期待两岸统一,祝愿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9.欢庆:《欢庆》这首诗写的就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读着读着,我们似乎看见农民丰收的笑脸,看见天安门广场上缓缓上升的国旗,似乎听见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呼唤,听见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国的共同心声。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这欢庆的日子里,你还有什么更好的礼物和祝福献给祖国妈妈,老师建议大家课后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可以做卡片,可以画画,可以写几句祝福的话,可以搜集歌颂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也可以用枫叶或彩色纸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10.北京: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首都北京的美景。有庄严美丽的天安门,有宽阔肃穆的天安门广场,有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有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北京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课文配了三幅图,一幅是雄伟、庄严的天安门;一幅是现代化建筑立交桥;一幅是美丽的北海公园天安门是古时候皇帝颁布诏书(皇帝的命令)的地方,也是皇帝出征打仗等办大事的时候才能出入的皇门。1949年十月一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宣告新中国的成立。从此,天安门成了首都北京的象征。他是那样的庄严,那样的雄伟,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好。11.我们成功了:这篇课文写的是北京终于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人们得知喜讯聚集在一起欢庆北京成功的情景。因此,在教学申不宜采用理性研读的方式,甚至对文章的结构也无需梳理,而是应通过反复的有感情地朗读品味,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12.看雪:课文主要写台湾小朋友只看见过棉花做成的雪,没有看过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课文以对话为主,内容贴近学生心理特征,前面语言浅显易懂,师生最后的对话蕴含着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有盼望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语文园地三:1、复习反义词,发现新识字方法2、复习近义词,练习说句子。3、做个小导游,练习说话。口语交际:1、“导游”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和知道的情况,“游客”提问,“导游”解答。2、“导游”在介绍的过程中,“游客”随时提问,导游灵活安排介绍和答问两方面的内容。3、“游客”先提问,“导游”一一作答,然后“导游”再介绍游客没有问到而自己认为有必要讲的情况。第四单元识字4:成语是我国汉语宝库中的精华。它言简意赅,能够帮助我们以最简洁的语言,把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让学生从小了解、积累一些成语,对他们以后的说话、作文,将大有裨益。有三组成语,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13.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讲的是一只小鸟和一只一直住在井底的青蛙争论天究竟是大还是小的故事。告诉我们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要眼界开阔,不要受自己已有经验的局限,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反映问题。否则就会像青蛙那样目光狭小,却自以为是。课文共七个自然段①-③:讲小鸟落在井沿上,青蛙问他从哪儿来,小鸟说他从一百多里外的天上来。④-⑦:段讲青蛙和小鸟因天的大小发生争论,青蛙坚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小鸟请他跳出井口看一看。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知道故事说明的道理,分角色朗读课文。《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我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在教学中,我以读为本,读中讨论交流、读中帮忙找原因、读中实验,从而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读中悟,悟中读,用他们自己的独特方式去体验感悟文章寓意所在,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这个道理。14.我要的是葫芦: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本课有四幅图,分别有四段话与之对应:第一幅图画的是葫芦藤上长满绿叶,还结了几个小葫芦。种葫芦的人站在葫芦架前,看着可爱的小葫芦非常高兴。第二幅图画的是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不在乎,眼睛只盯着葫芦。第三幅图画的是邻居劝他治虫,种葫芦的人不听劝告,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第四幅图画的是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葫芦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明白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4、.有热爱科学的情感,乐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15.小柳树和小枣树:《小柳树和小枣树》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并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1、认识“枣、浅”等8个生字。会写“怎、思”等10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性格。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16.风娃娃: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通过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风为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让学生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1、认识“抽、续”等12个生字,会写“夫、表”等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17.酸的和甜的:本课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教学时,可以借助连续的插图,阅读课文,感知生字,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仔细观察每幅图中几个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猜他们的心理,并练习有感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