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快速扩张带来的问题研究摘要:在城市的规模迅速膨胀,经济处于跨越式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随之带来了一些问题。资源短缺、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是大城市发展所存在的普遍问题。关键词:城市建设区域扩张影响因素应对措施现代城市不仅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且是人口、财富和各项社会活动高度密集的地方,然后也是各类风险和突发事件最密集的地区,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社会影响很恶劣。从这个角度来看,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可以理解为城市生活运行中受到外部致灾因素影响的可能性和敏感性,涉及外部致灾因素影响的程度,涉及相关防范系统对致灾因素的抵抗力以及对这种系统抗透力的某种衡量。在经济和社会方面带来的问题有劳动力转移失衡、房价飙升和阻碍城市发展的一些问题,这些激化的矛盾爆发时,不仅阻碍了城市的发展,而且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更影响了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1城市过快扩张的带来的常见问题1.1交通拥挤。因为城市的扩张,越来越多的居民为了更好的居住环境和更廉价的房价选择离开城市中心区域,这就导致了市民对汽车依赖度的大幅提高,这些因素都使得城市许多路段的交通变得异常拥堵。1.2环境恶化。城市蔓延侵占了许多农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一些其他类型的绿地。这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不良发展,并且,原来提供给当地人的农作物也被严重影响。城市化带来的另一些环境问题是水资源、能源资源的短缺和废物的增加。伴随着城市化,城市人口增加,水资源用量增大;城市生活质量提高,人均用水量增加。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水资源的直接污染,这些因素都造成水资源短缺。1.3经济乏力。中上层的人士常在乡村安家以寻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他们逐渐变成城市扩张过程的主导者,发展投资也渐渐转到城市边缘带,使得市中心缺乏经济发展活力。1.4土地浪费。盲目采用大城市的建设标准,超标建设大马路、大广场、大公园、大学城……也是常州市土地使用效率低,浪费土地资源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地配置不合理,内部比例失调。主要表现为工业用地、行政用地所占比例过大,而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用地所占比例过低,而且非经营性单位多占地、占好地。1.5人口密集。由于城市化的集中,人口向大型城市聚集,国家资源不可避免地投向大城市,而中小城市只占有少的资源,拉大了城市间的差距,也阻碍了中小城市的发展。同时,城市化使人口向城市集中,加大了城市就业的难度。城市化不均衡性拉大了城市间的差距,流动人口向城市化程度高的地区聚集,增加了流动人员管理的难度。流动人口多,失业人口多,犯罪率高,社会环境质量降低,也阻碍了城市的发展。由于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大,一些城市出台了限制、歧视和排斥外来人口的短视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1.6城市建设不注重协调、和谐。近些年来一些城市在建设中互相攀比,急功近利,注重表面,而周密的规划、地上地下结合不够。城市的“硬件”,不仅是表面的高楼大厦,更重要的是基础工程。有的城市一场暴雨就能引来较大的灾难,造成交通瘫痪。关系民生的工程往往摆不到重要位置,城市的公共工程建设更是跟不上城市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的承受力不足。1.7资源浪费。城市化需要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材料,造成对能源电力、矿石、原材料等的巨大需求。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占近70%,其次是石油。随着城市化进程,能源需求持续增加,能源资源日渐减少。同时,这些化石能源的使用,会带来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对大气、土壤和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1.8城市化带来了城市平均气温的升高。在城市基础建设中,建筑群和马路采用了大量钢筋、碎石和水泥材料,这些材料对太阳光线反射率低,吸收了更多的太阳能,使城市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蓄能器,导致城市温度升高。另外,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冬天大量取暖,夏季大量使用空调,工业生产消耗更多能源,散发更多热量,这些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的温度。1.9城市化增加城市年降水量。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温度的升高,气流结构不稳定,热对流复杂,对流性降水增加。建筑物高低错落,空气湍流增加,导致降水增加。城市空气中的尘粒增加,水蒸气成核降水几率增大,也导致降水增多。在城市化过程中,地面大多是不透水的材料,降水后很快流失,储水功能大大降低。城市化也降低了城市植被覆盖率,蒸发量升高,同时由于温度升高,蒸发加快,导致大气相对湿度降低。1.10降低了太阳对地面照耀的时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空气污染加重,大气对太阳能吸收增加,大气透明度降低,阴天增加,削弱了日照强度。同时,城市化过程中大规模的高大建筑物,街道宽度降低,降低了太阳对地面照耀的时间。2控制城市过快扩张的对策及手段2.1加强区域规划的调控作用。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较大的区域范围内合理部署生产力,对资源的利用、人口的发展、产业的布局以及环境的保护等方面统筹安排。全面协调,引导社会经济走上和谐、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其作用在于扬长避短,发挥每个片区所长,避免区域之间的无序发展和恶性竞争。2.2运用城市土地价格机制。对城市土地实行有偿使用,以地租地价来调节土地需求,可使大城市既具凝聚力,又具排斥力。使用价值高的土地排挤使用价值低的土地,使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自发进行,并使土地保持最优的使用状态。并坚持有偿使用土地,从而可以杜绝多占地、占地不用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城市土地需求膨胀与供求短缺矛盾,使城市经济运行基本建立在城市土地存量上,减少盲目向外扩展。2.3合理确定城市增长边界。为了有效遏制城市漫无边际地向外延展,在城市周边划定一条控制城市增长的边界。规定城市的开发和建设活动必须在增长边界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边界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由地方政府投入,同时还规定了公共设施的密度和最少数量标准。鉴于增长边界之外既无基础设施,又无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在此的开发项目须要付出很高的成本和代价,自然无人问津,从而抑制了城市的扩张。2.4加强对城市土地过快扩张的管控,引导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除必要的区域基础设施外,今后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相应的服务设施建设应在增长边界之内进行,既可节约有限的城市建设费用,同时又可引导各项开发活动在用地增长边界内进行;(城市增长边界以外的区域可视为城市的郊区农业和生态用地,结合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土地用途管制,可采取各种措施,对耕地、森林、河湖水系进行最严格的保护。3结束语城市化过程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必经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城市化必须是一个适度过程,才能保证人与社会、政治与经济、人文社会和自然社会等方面的和谐发展。然而,由于客观因素的存在,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城市化过程失衡的现象,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国家相关部门要经常性对我国城市化进程过程的优化,避免出现阻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问题制定严格的措施,以推动我国构造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参考文献:[1]茹强惠。中国城市化历程及面临的问题。地理教育,2008,(2):21.[2]刘耀彬,李仁东,张守忠。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标准及其评价模型研究。中国软科学,2005.5:140-148.[3]徐红梅。我国不均衡城市化进程引发的重大社会经济矛盾分析。经济论坛,2009,466,(18):28-31.[4]杨柏芳。我国区域城市化模式选择分析。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7.4: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