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程理念下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时间:10.月20日主讲:刘淑明参加人:学建华李秀梅刘红张颖郭丙辰沈艳丽魏华沈海燕探讨好课标准的文章非常多,尤其是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这是一个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思、探讨的问题。这里牵涉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问题。长期以来,教学优劣的标准没有共识。儿乎没有一位教师能断定教学优劣的具体标准,能够说清楚教师在课堂里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强调课堂评价体系的严密和评价指标的完备。评价一堂课,从教学目的、内容、方法、效果到课堂提问、板书、语言、教态、多媒体运用等,无不面面俱到,求全责备,忽视了对课堂教学针对性、实效性的评价,偏离了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U的。在笔者看来,评价标准不能一概而论,评价标准本身就是多元的。面对不同的学生或面对不同的教师,应该有不同的标准;而不同的专家、听课者,因为对教育持有不同的看法,也会产生不同的标准。评价标准作为一个工具,其U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要善于利用它,而不是让它成为束缚教师手脚、限制教师施展的铁链。不管怎样,我们要遵循评价指标的基本原则,但评价指标一定要抓住关键因素和主要矛盾,切记不要面面俱到、过细过全。新课程呼唤的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够成为教学的主人,对自己的课都能够有一个自己的评价标准,使得我们能在自评、他评中有所学、有所思、有所得,并在教学、教研活动中迅速地成长起来。那么,怎样才算一堂好课,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应该包含或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学经验及心得体会,笔者提出儿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一、好课应体现“新”“新”,首先指教师教学理念要新,必须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学构思要新;重构教学内容有创意、效果好;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运用、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选择运用等方面都有个人独到的创意,能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表现出个人教学风格及教学特色。只要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风格定向,就会有生动而富有特色的课堂,也才会有生动而有个性的学生。面对同样的课文,不同的教师应该有不同的深层思考或者能够提岀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进行大胆尝试改革创新。如果人人都照搬教案,那么这种千人一面的教学如何能培养出有特色、有创造力的学生呢?所以,“新”,还可以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那么,一堂好课应该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独创性和多样性,注重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得出结论,并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和观点,允许学生自由讨论和争鸣,有意识地表扬有独立见解的学生,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的氛围。总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集思广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全新的角色、全新的理念、崭新的教法与学生的智慧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共建课堂学习的广阔舞台,让课堂的教与学绽放出新的亮点。只有课堂上充满创新,才能更好地激发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好课应体现“活”“活”,指课堂教学是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活”起来,目的在于使学生和教师都能找回那丢失已久的“自我”,建构起丰富的精神生活,享受生命成长的欢乐。“活”,表面上是课程的内容活、形式活、情境活,实质上是师生双方的知识活、经验活、智力活、能力活、情感活、精神活、生命活。“活”意味着师生双方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个性的张显和主体性的弘扬,意味着师生双方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精神的感召。要达到这些要求,要看教师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否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参与过程中学生是否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与需要,思维是否活跃;是否创设了一种积极向上、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圉;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是否能自主地探索求知,与教师同学进行有效地合作交流;在参与过程中学生是否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总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师生与生生之间是否进行了真诚的合作、平等的交往、有效的互动,体现课堂教学的友好、民主、平等与开放。只有课堂活起来了,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在传统的教学中“闷课”是较为普遍的现象。闷课的主要特征是,课堂气氛沉闷,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昏昏欲睡、思维呆滞,课堂无欢声笑语。闷课的结果是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思维的发展。新课程的课堂较之传统课堂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活”起来了,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呈现出了生气勃勃的精神状况,思维活跃,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活”,还可以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做到教学机智的灵活性。教学机智体现教师在课堂中的应变能力。前不久,曾听一位老师讲授《雨之歌》一课,授课者是从听雨、赏雨、鉴雨、写雨等环节进行授课的,教学构思非常新,很能体现新课标精神。听课时窗外正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可以说这堂课占尽了天时地利,但授课者在“听雨”环节上只让学生看投影片、听预先录制好的雨声。这就是教学机智的问题,如果老师此时适当变换一下预设的教学讣划,以此为教学契机,带领学生去聆听窗外的雨声,让学生切身、现场感受雨声,可能乂会有不一样的教学效果,从而更深刻地领悟到雨这一艺术形象的情感内涵。三、好课应体现“实”“实”,是指课堂教学是否实用或有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课堂教学毕竟是一种有口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可以说,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有时候我们会听到这样的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很多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问有答,或讨论或交流,教师将课堂组织得“热闹非凡”,将学生调动得“兴趣盎然”,但检测学生实际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的情况却并不理想。因为这种热闹、热烈好像水面上的泡沫,学生并没作深入的思考,思维深处依然是一潭死水,常是“买犊还珠”,舍本求末。在这样的课堂上,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面的其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却是教师的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等神圣的职责,这是导致课堂低效或无效的根本原因。我们要评价一堂好课,最终要看学生通过这节课究竟掌握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得到了哪些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能力。这就涉及到教学LI标的达成度问题。教学LI标包括:预期的教学口标,指课程标准的三维LI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悄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达成度;非预期的教学口标的出现和发展的情况;不同层次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的程度。用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如果一堂课结束后,学生只有新奇趣味,而没有掌握知识,作业无法独立、正确、高效地完成,那么这堂课将被评判为失败的课。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构建,而更要考虑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不仅包括认知的发展,也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包括各种能力的发展以及个性的发展。一堂好课不仅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某种技巧或形成某种能力,更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这些就是实用、有实效的好课。综上所述,一堂好课应体现“新”、“活”、“实”三个字。同时,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时常思考一个问题。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或学生的实际需要设定你的教学口标,然后考虑用什么思路、什么措施去进行课堂实践,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课堂效果,从中乂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这样的课堂才会有针对性、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