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变革转变育人模式——浙江省第一次“中小学教学改革试点项目”交流研讨会纪要2011年11月24日—25日,浙江省第一次“中小学教学改革试点”项目交流研讨会在金华召开。省教育厅韩平副厅长、基教处方天禄处长、省教研室缪水娟主任、柯孔标副书记、副主任、张丰副主任、初小幼部滕春友主任以及12个试点地区教育局及教研室负责人和部分学校代表共90余人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省教研室缪水娟主任主持,金华市教育局徐志坚局长到会致辞。会上,韩平副厅长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小学教学改革试点项目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落实《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教学改革是本次课改的重点课题,也是本次课改的难点课题。他还指出,转变育人模式的关键是深化课程改革,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在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教学改革试点项目的着力点应该在课堂,要着力于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韩厅长在肯定项目进展的同时,也指出了试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各试点地区进展不平衡、改革目的欠清晰、改革举措不够明确等。他希望本次会议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在交流和研讨中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24日上午,金华市、衢州市、鄞州区、安吉县、南浔区、绍兴县、衢江区、温岭市、黄岩区、路桥区、松阳县、岱山县等试点地区的代表分别汇报了第一阶段的进展情况。24日下午,会议代表分小学组与初中组,参加金华南苑小学和金东区实验中学的现场教学研讨活动。25日上午,在“中小学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思考与探究”论坛上,浙师大附中、衢州市教研室、鄞州区云龙中学、安吉县昆铜中学、绍兴县实验中学的项目负责人分别介绍他们的研究实践,浙江大学盛群力教授到会作了题为《意义学习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研究的视角》的辅导讲座。最后,省教研室柯孔标副主任进行会议小结。作为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中小学教学改革项目于2011年6月正式启动。省教研室曾于2011年3月召开试点项目协调会,交流各地的教改思路。半年来,各地试点工作顺利展开,区域性教改的推进机制正在逐步建立,教学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正在逐渐明晰,教学改革的实践操作特色初步成型,课堂变革的典型学校陆续涌现。通过本次会议,各地就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形成以下基本认识:(一)聚焦课堂变革: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突破方向中小学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必须坚持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为主要内容,积极探索和推广新的教学组织方式、授课方式和评价体系。其重点反映在四个层面:一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课堂讲授转向“组织学习”;三是学校育人模式的转变,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四是区域教育质量管理机制的转变,变惟分数的横向比较为发展性的诊断指导。前三方面共同聚焦在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变革促进学生学习的整体优化,将是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突破方向。安吉县昆铜中学、鄞州云龙中学等学校的实践经验表明,“学案设计与运用”、“学习合作小组建设”是课堂形态变革的重要操作因子;“展示课堂”、“自主评价”是促进有效学习的重要手段;“面向完整任务,聚焦意义学习”、“学会解决问题,实现学习迁移”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二)克服“重教轻学”: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近年来,省内外涌现的教学改革典型丰富多彩。许多地区也在积极组织各种新教学模式的学习与推广。但推广过程中有进展,也有问题。在研讨中,通过进一步分析这些改革实践的核心价值与关键要素,大家认为,教学改革应慎提模式,要“入模”,还要“出模”。教学情景是不可复制的。借鉴经验不可全盘照搬,而要透视模式的形式结构,把握其中的教学原则,结合实际加以改造。教学改革的动因来自对当前教学现实的反思和对学与教的重新理解。克服“重教轻学”倾向,实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还教于学、共同发展”,是这一轮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从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看,小学高段与初中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克服“重教轻学”要先突破初中以及小学高段。(三)尊重课程特点:中小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原则一些学校以某一教学模式的做法推动各学科教学改革。这样做有利于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但不同学科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统一教学模式容易忽视学科差异。而且同一学科的不同学习内容,往往还有知识类型的区别。所以,在推进教学改革时,既要坚持教学改革的方向与原则精神,又要重视发挥学科组与学科教研员的能动性,从学科教学实际出发,尊重课程特点。当然,不同学段教学改革的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绍兴县在高中段抓学习指导与学案导学,在初中段抓弹性“先学”的课堂变革,小学段抓“儿童阅读推进行动”。这种区别推进的思路值得借鉴。(四)加强教学管理: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系统工程推进教学改革不只是学科层面的探索,而是学校教学管理的系统改进。要反思以往教学活动管理中的问题,在聚焦课堂变革的同时,重视先行学习、作业改革、学习指导、过程性评价等方面的系统改进。教学改革的成果不仅仅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还应包括促进有效学习的教学管理的实践。如湖州南浔以体现学科特点的作业改革为切入点;台州路桥在推动“先学后教”的课堂改革中,加强学习指导工作等。(五)立足“以校为本”:推进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研讨会上,令与会代表眼前一亮的是来自实践一线的学校案例。安吉县昆铜中学和鄞州云龙中学是通过课堂变革而崛起的两所典型的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步明显,课堂教学方式改观很大。传统名校绍兴县实验中学致力于培育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新课堂”,着力将课堂由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他们的实践将为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提供样板。从这些成功经验看,推动教学改革的基础单位是学校,要强调学校是改革的主体。教学改革需要外力推动,但真正发生改革的应该是“内生型”的改革,改革的动力应源自学校领导与骨干教师的觉醒。简单依靠外力推动则容易走样或流于形式。所以,推动教学改革首先要唤醒校长与老师,启动教学改革须自己先想明白,而后决策。(六)区域整体推进:持续推进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支持系统项目启动半年来,部分试点地区已逐步建立起区域性教改的推进机制。如金华市建立了较为完备与有力的工作架构;安吉县教育局以“三个推进”为抓手,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教学改革强调“以校为本”,并不是说学校不需要外部系统的支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与教学业务部门要进一步研究建立支持教学改革的工作机制,特别是改革教学质量管理和评价体制。要设计载体,唤醒更多的学校与教师投身于教学改革,让揭竿而起的学校不再孤独,以持续推进教学改革。会议要求各试点地区加强对试点项目的规划和领导,将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列入教育局年度工作重点,明确教育行政部门、教学业务部门、试点学校的职责,形成项目试点的运作机制;进一步明确教学改革的重点、思路与突破口,重点关注制度和机制的改进和创新、促进育人方式转变和课堂教学变革等重难点问题;充分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教改成果和经验,重视对基层教师和学校成功经验的总结和推广;继续学习全国和浙江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把思路统一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是《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上来,把项目实施与实现本地区“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结合起来。中小学教学改革“焦点在课堂,重点在机制,基地在学校,关键在教师”。下阶段项目将以义务教育段为重点,以“理性借鉴先行经验,积极培育本土典型,努力形成实践流派,百花齐放并蓄兼收”为策略,积极探索以“任务学习”为主要特色的课堂变革,全面推动教学管理、课程建设、作业改革、学习指导与教学评价等领域的教学改革活动。实践推进必须反对形式主义与“一刀切”,强调“以校为本”和“尊重学科特点”。下一阶段要重点开展“四大行动”:1.“燎原行动”——区域推进。扩大项目试点,增补部份课堂教学改革较为活跃的地区,加盟试点项目,争取每个大市都有试点地区,积极探索区域推进教学改革的机制与策略;建立试点联系制度,加强指导与典型培育,帮助各试点地区明确重点,各呈特色。2.“星火行动”——基地崛起。组建“初中课堂教学改革联盟”,团结省内课堂教学改革较为成功、较有特色的初中,指导他们完善教学改革措施,总结学校教学管理经验,让他们作为全省课堂教学改革的先锋与基地。3.“种子计划”——学科培育。课堂教学改革是义务教育段学科教研的主题。每个学科每年要发现或培育2~3个体现学科特点的典型教改成果或经验,结合疑难问题解决培训、课堂教学评比、学科课题管理等载体,推动学科课堂教学改革。4.“集锦行动”——媒体支持。将中小学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和教学成果的推广与培育相结合,利用教研系统课题管理与《浙江教学研究》等平台,将一些分散研究凝聚起来,通过教学成果报告会、征文活动、编印学习资料等载体促进成果积淀,助燃改革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