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技术论文劳动技术论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其思考【摘要】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领域之一,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当前综合实践活动框架下的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普遍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学科被弱化,实施可有可无的状态,只有重视劳动与技术教育,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引入研究性学习方式,创新操作体系,整合实践资源,开发实践内容才有可能走出目前的困境,创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一片新天地。【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现状思考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传统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定领域之中,并赋予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将传统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进行了重组和拓展,从而超越了传统劳动技术教育的课程内涵和要求。它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是“小学3~6年级学生人人必须经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定领域之一。接受劳动与技术教育、获得劳动与技术的学习经历是每个学生的基本权利。”然而,透视现行的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我们却遭遇着众多的困惑,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一、小学劳技教育的尴尬现状1.劳动与技术教育跟综合实践活动的其它几个领域共用1个课时,实际操作时如何把握?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学习领域,其作用和价值毋庸置疑。据笔者和部分小学相关教师所作的初步探讨,大部分学校对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设置和课时安排的“不合理”(注:此处仅是个人观点)仍然大量存在着。按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纲要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课时是每周3课时,但许多学校往往在安排教学计划时把这3课时这样设置:综合实践活动1课时,信息技术1课时,班队活动1课时。班队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非指定领域却占着每周1课时的时间,四大领域之一的信息技术教育也占1课时,而唯独传统的劳动技术教育却与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这三大学习领域共用1个课时。这样的课时量能保证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正常开展吗?事实上,在研究性学习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是可以比较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但以劳动操作性与技术性为主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却与其较难整合,这样共用1个课时,劳动与技术教育该如何有效实施?“人人要获得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习经历”这一学生的基本权利能得到保证吗?试想:当大多数学校依然热衷于分数,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停留在口头上居多的今天,劳动与技术教育不就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吗?难怪有教师这样问了:小学劳技还开不开?这样的课时设置,对一线老师来说确实存在着操作上的难度,盼望相关部门出台一些建设性意见供大家参考。2.和传统的劳技课程相比,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有被弱化的倾向,这是不是我们认识的狭隘?劳动技术教育在过去一直以课程形态设置,在过去肯定是必修课。而在新课程中,劳动与技术教育只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一个“学习领域”,虽然在目前国际性的课程综合化的趋势中,劳动与技术教育以综合形态推出,无疑是顺应了改革的潮流,它必将使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综合性能和实践品质得到展示,使课程的内容得到结构性重组,更有利于建构富有弹性的目标体系,也拓展了劳动与技术的学习空间。对此,我们毫不怀疑把传统的劳技课程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价值,但从原本一门独立学科转变成一个学习领域,不免让人有被“弱化”的感觉,而且在实际操作时又没有硬性、统一性地规定它的具体课时。就算是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比较正规、常态的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这一块对它而言能分配的课时也是十分有限的。笔者观摩过很多综合实践活动,也阅读过很多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大多没有把劳动与技术教育融入其中,劳动与技术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似乎很难找到其踪迹,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在我们看来,新课程无疑是削弱了劳动与技术教育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这是有违新课程的初衷?还是我们狭隘的认识所致?3.劳动与技术教育不等同于单纯的劳动教育或科技活动,又该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支撑点?在人们的观念中,把劳动与技术教育仅仅看作是动手劳动的课,学生能动手就行。有的老师认为,劳动与技术教育就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比如打扫卫生等,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宝贝,回到家能帮父母干点家务已经蛮不错了,如今许多父母都没事做,泡在麻将里,叫孩子能做点什么呢?也有的老师认为,现在的孩子应该让他吃点“苦”,适当的劳动是必需的,作为教师在帮助学生提高自理能力的同时,也应该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可以和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结合起来。笔者认为,这个想法确实有一定的新意,劳技教育和科技教育的相同之处都是讲技术。其二者的有机结合实践证明是可行的,至少通过科技实践活动实现让学生获得操作与体验的学习经历。但劳技教育和科技教育毕竟是有区别的。劳技教育的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而科技教育的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两者不能相互代替。事实上,新课程理念下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既包括传统的劳动教育(自我服务性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等),也包括技术教育(技能练习、工艺制作、简易设计、技术试验、发明创造、职业体验等),它是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的有机整合。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突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技术性”,增加教学内容的技术含量,把发展学生的技术思维、技术应用、技术评价和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因而,无论是劳动教育还是科技教育都不能替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功能,都不能涵盖它的全部。面对劳动与技术教育,我们又该寻求一种怎样的突破?二、困惑中的思考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确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作为最能体现新课程亮点、最能体现素质教育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在推进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其中的一个学习领域——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小学的新课改中却可有可无,走在消亡的边缘,这实在有违新课改的初衷。该如何规范新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设置和安排课时?如何有效操作?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1.重视劳动与技术教育,适当调整课程设置。笔者认为调整原先的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包含四大学习领域,既然信息技术能单列安排每周1课时,那何不效仿把劳动与技术也安排每周1课时?剩下的1课时就是常规的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取消传统上单独设立的班队活动课。师资的安排也要考虑同一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技术由同一教师来指导。这样有了课时的保证,又落实了指导的教师,劳动与技术教育才有可能真正地实施起来,不至于这一“人人都必须经历的学习领域”出现可有可无的尴尬,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