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勾践,大家可能会想到“卧薪尝胆”的故事,是说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据说他睡觉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下面我们看一看勾践是如何灭吴的!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同“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汝)忘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彩),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历史背景:•春秋末年,地处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经常发生磨擦。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攻越,结果受伤而死,死前叮嘱儿子夫差一定要报仇。夫差练兵3年,于公元前494年大败越国。勾践是春秋末越国国君,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497年至前465年在位。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时,只剩下五千人。本文叙述的就是勾践退守到会稽山后,卧薪尝胆,富国强兵,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报仇雪耻,灭掉吴国。勾践灭吴是我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一件事。勾践忍辱负重,报仇雪恨;夫差倨傲纵敌,身死国亡。这对后人都有深刻的启示。•作者作品:•《国语》的作者是谁,历来没有定论。相传它和《左传》都是出自左丘明之手。一般的看法是,《国语》的成书有一个过程,最初是左丘明传诵,然后是时人传习,最后经列国之瞽史改编、润色而成。时代大约在战国初年。•《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史,共21卷,分《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部分,记叙由西周穆王2年(前990年)起到东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共538年各国内政、外交等事件。全书似乎是编辑各国旧存的史料而成,采择有多有少,以《周语》的记载最详备,其余各国所记,都是侧重在某几个人物和事件上。《国语》的编写意图,是“求多闻善败以监戒也”。由于《国语》在内容上比较接近《左传》,又具有同样的史料价值,所以《国语》又有《春秋外传》之称。•《国语》的文字质朴简练,文学成就虽不及《左传》,但也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分《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8部分。内容与《左传》相近,又具有同样的史料价值,所以《国语》又叫《春秋外传〉作者:相传为左丘明。据《史记》“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国语》《左传》不同国别体编年体《春秋外传》《春秋内传》相同相传为左丘明所作春秋战国的史料《国语》与《左传》的异同•就文学价值而言,《国语》虽不及《左传》但比《尚书》《春秋》等历史散文还有所发展和提高,具体表现为1.作者比较善于选择历史人物的一些精彩言论,来反映和说明某些社会问题。如《周语》“召公谏弭谤”一节,通过召公之口,阐明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著名论题。2。在叙事方面,亦时有缜密、生动之笔。如《晋语》记优施唆使骊姬谗害申生,《吴语》和《越语》记载吴越两国斗争始末,多为《左传》所不载,文章波澜起伏,为历代传诵之名篇。又《晋语》记董叔将娶于范氏,似绝妙的讽刺小品。3。所载朝聘、飨宴、辩诘、应对之策,有些部分写的似精练、真切。由于原始资料的来源不同,《国语》本身的文风不很统一,诚如崔述所说:“周鲁多平衍,晋楚多尖颖,吴越多恣放。”吴王阖闾一心想向中原地区扩展势力,可是其南面的越国也一天天强盛,使它北上争霸受到严重的牵制,吴越两国的仇怨摩擦从此就一发而不可收拾。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死,其子勾践继位,阖闾就趁着越国的国丧带领其子夫差攻打越国。然而,阖闾在这一仗中被砍掉了一个脚指头,本无大碍,可阖闾老了,受不住伤痛折磨很快就死了。夫差发誓报仇,在前494年又与越军在夫椒这个地方打了一仗,杀得勾践只剩兵五千,退居会稽山上,此时越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情况危急,我们的课文也由此拉开了序幕。背景•越国吴国•勾践阖闾••夫差BC496十年生聚十年教训BC473父子BC494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上联说的是秦朝末年项羽带兵渡过渭水,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终于击败秦军主力的史实;下联则记述了越王勾践在失败后卧薪尝胆,处心积虑,报仇雪耻,终达目的的故事。越王勾践当年到底是如何卧薪尝胆,又是如何报仇雪耻的?•栖qī息会kuài稽贾gǔ人冬则资絺chī爪zhǎo牙蓑suō笠lì暴pù露lù:日晒夜露(水)“暴”同“曝”。暴bào露lù:隐蔽的事物(缺陷、矛盾、问题等)显露出来。去民之所恶wù句gōu无鄞yín蕃fán:繁殖,生长豚tún饩xì三年释其政zhēng“政”通“征”疾疹chèn麻疹zhěn孺rú子无不餔bǔ(通“哺”)也,无不歠chuò(同“啜”)也今夫差衣yì水犀之甲者亿有yòu三千败吴于囿yòu请大家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课文内容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听录音,思考讨论)•按照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写文种定计,赴吴求和。•勾践退守会嵇山后,第一件事就是准备广招贤良,共治国事,以图复兴越国大业。他听从了文种的劝谏,并派文种向吴求和。•第二部分(2、3),写勾践卧薪尝胆,准备复仇。•为了复仇,勾践对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生育,减免徭役,广招贤才,休养生息。经过十年的养精蓄锐,复仇的条件完全具备。•第三部分(4、5),写越国同仇敌忾,一举灭吴。•由于勾践深得民心,父老兄弟摩拳擦掌,同仇敌忾,勾践一声令下,“进则赏,退则罚”,于是越国大举进攻吴国,而且屡战屡胜,一直打到吴国都城,灭掉吴国。•文章叙事平实清晰,有选择的叙写了勾践为灭吴所做的主要准备工作,在叙事中揭示了勾践灭吴的道理,同时刻画了勾践败而不馁、能屈能伸的坚忍性格,塑造了一个善于团结国人富国强兵的政治家形象。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一部分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1、栖•2、知•3、资•4、养•5、无乃后乎?•6、何后之有?•7、号令于三军引申为退守管理,主持供养副词性固定结构,表示推测译为:恐怕(只怕)太迟了吧?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句积蓄,储备栖:退守;父兄昆弟:父辈兄弟,意即越国子民;知:管理,“知县”、“知府”;贾人:与商人相区别,“行商坐贾”,商人运货贩卖,贾人囤积营利,此处必须是“贾人”;爪牙:古今异义,古为“武士”今为“帮凶”;时雨:符合季节、时节的雨;无乃……乎:恐怕……吧;行成:行,动身、出使;成,达成协议,讲和。本部分译文:•越王退守到会嵇山上,向三军下令说:“凡是我父辈兄弟和同姓兄弟,只要有能够帮助我出谋划策打败吴国的我将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种进见回答说:“我听说,商人夏天的时候就准备皮货,冬天的时候就准备细葛布。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有大水的时候就准备车辆,就是打算在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派上用场。即使没有被四邻侵扰的时候,然而谋臣与武士,不可不选拔出来供养他们。就象蓑笠一样,雨已经下来了,肯定要到处找。现在国君您已经退守到会嵇山上了,然后才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只怕太晚了吧?”勾践说:“如果能够让我听听您的高见,哪有什么晚的事呢?”于是就拉着文种的手,跟他在一起商量。终于使文种动身出使吴国。•1、广运:•2、帅:•3、丈夫:•4、饩:•5、嫡子:•6、洁、美、饱:•7、庙:•8、礼:指土地面积的长宽,东西为广,南北为运。通“率”,率领。①指男子②今常用于男女二人结婚后,男为女的丈夫。谷物,食物。旧指妻子所生的儿子,特指嫡长子使动用法,使之洁、美、饱名词用做状语,在庙堂上。礼遇,接待。这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第二部分的内容:•我们再来看第二部分的译文:•勾践对国人说道:“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够,与吴国这样的大国作对,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横尸原野,这是我的罪过。我请求你们允许改变治国政策。”于是埋葬死去的人,慰问受伤的人,供养活着的人;谁家有忧就去慰问,谁家有喜事就去祝贺;客人要走,起身相送;有客人要来,亲自迎接;凡是老百姓认为不好的事情就不去做,凡是老百姓认为应该做而没有做的,就补做。然后恭卑的服侍夫差,派三百个士做吴王的仆人。勾践自己还亲自为夫差充当马前卒。•勾践的地盘,南到句无,北到御儿,东到鄞,西到姑蔑,土地面积长宽达百里。又召集他的父辈兄弟发誓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四方的老百姓都来归附他,就象水往低处流一样。现在我无能,将率领你们夫妇们繁衍生息。”于是下令:青壮年不许娶老年妇人,老年不能娶青壮年的妻子;女孩子要到十七岁还不出嫁,她的父母有罪;男子二十岁还不娶妻生子,他的父母同样有罪。快要分娩的人要报告,公家派医生守护。生下男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下女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头猪;生三胞胎,公家给配备一名乳母;生双胞胎,公家发给吃的。嫡长子死了,减免三年的赋税;支子死了,减免三个月的赋税:埋葬的时候还一定要哭泣,就象自己的亲儿子一样。•还下令孤儿、寡妇、患病的人、贫苦和重病的人,由公家出钱供养教育他们的子女。那些明智理之士,供给他们清洁的住处,给他们穿漂亮的衣服,让他们吃饱饭,而切磋磨厉义理。前来投奔四方之士,一定在庙堂上举行宴享,以示尊重。勾践亲自用船载来稻谷和油脂。越国出游的年轻人,没有不供给饮食的,没有不给水喝的:一定要问他叫什么名字。不是自己亲自耕种所得的就不吃,不是他的夫人亲自织的布就不穿。这样连续十年,国家不收赋税,老百姓都存有三年的粮食。我们再看下第三部分的重点词语•1、父兄:•2、节:•3、非。。。。也:•4、安与知耻:•5、众:•6、患:•7、衣:•8、旅进旅退:父老兄弟克制判断句,不是你们的罪过哪里知道耻辱人力,名微而众寡担心名词用做动词,穿旅,共同•越国的父老兄弟都请求说:“从前吴王夫差让我们的国君在诸侯国面前丢尽了脸;现在越国也已经克制够了,请允许我们为您报仇。”勾践就推辞说:“从前打败的那一仗,不是你们的罪过,是我的罪过。象我这样的人,哪里还知道什么是耻辱?请暂时不用打仗了。”父老兄弟又请求说:“越国全国上下,爱戴国君您,就象自己的父母一样。儿子想着为父母报仇,做臣下的想着为国君报仇,难道还有敢不尽力的人吗?请求再打一仗。”勾践就答应了。•于是召来大家宣誓,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不担心自己的人力不够用,担心的是自己缺少羞耻之心,却担心他的士兵数量不够用。现在我将帮上天消灭他。我不赞成个人逞能的匹夫之勇,希望大家同进同退。前进就想到将得到赏赐,后退则想到将受到惩罚;象这样,就有合于国家规定的赏赐。前进时不服从命令,后退而无羞耻之心;象这样,就会受到合于国家规定的刑罚。”•伐吴行动果断开始了,越国的老百姓都互相鼓励。父亲劝勉儿子,兄长勉励弟弟,妇女鼓励丈夫,说:“谁象我们的国君这样体恤百姓啊,难道不可以为他效死吗?”因此在笠泽打败了吴国,又在没这个地方再次打败了吴国,又在吴国郊外再次打败它。于是灭掉了吴国。课后感言:1.对联——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2.欧阳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人物分析勾践:抚恤国人、励精图治、城府很深、有胆有识、胸怀大志、处变不惊、知人善用、忍辱负重文种:能言善变、智略超人夫差:昏庸无能、目光短浅、刚愎自用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南至于句无(勾)2、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率)3、令壮者无取老妇(娶)4、将免者以告(娩)5、无不出(哺)6、三年释其政(征)7、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岂)8、无不CHUO之(啜)9、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又)10、而摩厉之于义(磨砺)(一)、名词作状语1、又郊败之(在郊外)2、必庙礼之(在庙堂上)(二)、名词作动词1、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名词作动词,穿)2、宦士三百人于吴(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作帝王的仆隶)二、词类活用(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使…受辱,使..耻辱)2、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使…干净、使…美丽、使…充足/使…切磋)(四)、一般动词的使动用法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使…退兵)(五)、一般动词的为动用法请报之(为…报仇)三、文言句式1、此则寡人之过也(判断句)2、非二三子之罪也(判断句)3、何后之有?(宾语前置)5、国子孺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