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的教案【篇一:初中物理《力》教案】教学设计课程:初三物理第十二章第四节《力》姓名:石芳梦学号:2010122129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教育技术学《力》(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四节《力》。(1)课程内容:力(2)课程学时:1个学时(3)所属学科:初中物理(4)教学对象:初中九年级学生(5)知识结构:2、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力的作用效果(2)教学难点:探究力的三要素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了解力的概念和单位;(2)体会力的相互性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3)探究力的三要素;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归纳概括表述力的概念,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带领学生分析实例和做实验,从中体会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3)通过自制教具,带领学生探究归纳出力的三要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分析的能力;(2)通过实例分析和做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一般特征分析容易有成就感,在学习上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由于刚接触物理这一门课程,他们对生活中的种种物理现象充满好奇和求知欲。初三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富于想象和创造力,并且2、起点水平(1)认知结构分析: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关于力的现象,但是对力的现象的认知结构了解还不是很清晰,要对学生由浅入深的进行引导。(2)认知能力分析:初三年级的学生已经从小学跨入初中一段时间,并且经历了一段时间初中的学习,已经逐渐适应初中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逐渐增强,通过对力的定义的学习以及平时生活的积累,对力的性质及作用效果有一定的认识。3、学习态度分析初三学生经历了两年的学习过程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上课注意听讲,但是课后巩固不是太多,只是满足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对新事物好奇,愿意带着问题去探索问题,但是自身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四、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演示实验、指导探究(2)教学器材:气球、小车、磁铁、铁、木板、盆、弓箭等(上课前将器材分发给各小组)(3)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五、教学过程的设计1.教学模式的设计1.1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基本思想应用支架式教学策略,问题支架为主贯穿知识学习,不断搭建脚手架,提示新旧知识联系的线索,目标任务导向明确,引导让学习者经历一些更为有经验的学习者(如教师)所经历的思维过程。1.2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模式图如图4所示:图4教学模式图2.教学流程图的设计教学流程图如图5所示:【篇二:初中物理力学教学设计】初中物理《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网上浏览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从力的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教具准备:小车、磁铁、钢球、铁钉、弹簧、钢尺、橡皮泥、气球、鸡蛋橡皮筋等教学过程设计(一)情景导入游戏引入:在讲课之前同学们做一个掰腕的游戏,看看谁的力气大。我们为胜利的同学鼓掌。失败的同学也不要气馁,学了今天的知识后,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反败为胜。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力学世界。学生同桌一组,进行游戏。(二)探究新知一、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a、由静止变为运;b、由运动变为静止;c、运动的方向和快慢发生改变。1.请同学们打开网站,阅读学习目标。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2.请同学们浏览网站上《助学园地》栏目,并对你喜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其反应的物理现象。3.想想做做:请学生实验桌上提供的器材:小车、磁铁、钢球大头针、弹簧、橡皮泥、气球、乒乓球、钢尺等,对某个物体施力,看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产生哪些效果?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学生自由回答归纳总结力的作用效果学生实验:1.用力拉弹簧,弯钢尺,压气球。观察现象。2.用力推小车,磁铁靠近大头针或小钢球,观察运动情况。根据实验,让学生体验并试述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根据物理现象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并拉弹簧、压皮球等实践活动做一做,使学生亲身体会力的存在。并由此引出二、1.力的概念2.力的单位:牛顿——n引导学生分析1.在力的作用过程中,有几个物体。2.如果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你认为哪个是受力物体,通过学生直观实验,进行理性分析,解决抽象问题。为了纪念著名名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叫做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来表示。理解1n的含义.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1.过渡语:我们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那么又有哪些因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2.老师有选择的板书总结: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3设疑:那么,我们身边又有哪些例子是力的三要素不同,其作用效果就不同呢?4.前后呼应:在上课前,老师说在掰腕游戏中失败的同学,也能反败为胜,你现在有办法了吗?我们再试一下。学生讨论猜想。学生浏览后,思考回答:学生举例体验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不同四、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短表示力大小;箭头表示力方向,线段起点和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1、教师指导:强化作示意图方法2、学生板演作力的示意图是力学的重点,在这里由学生自主搜索,并结合了一些实物分析,然后进行训练。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过渡语:刚才学了这么多的知识是不是很紧张呀、我们一起听首歌轻松一下,会唱的同学,大家一起唱。2.设疑:同学们在拍手(跺脚)时有什么感觉3.提问:根据你们的感受我们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论?4.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例子呢?回答: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他的作用力。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回答使学生在玩中学习物理,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理。(三交流小结知识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体会?本节课你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检测一下我们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了没有。学生自由回答和指定回答相结合练习题难易程度不同,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让a\b类学生吃饱,也让c类学生吃好。(四)作业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篇三:八年级物理《力学》教案】第五章第1节—力(公开课)教案稔田中学张春浩1稔田中学张春浩2009-12-152稔田中学张春浩2009-12-153稔田中学张春浩2009-12-154稔田中学张春浩2009-12-155稔田中学张春浩200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