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趣味》ppt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培根文学的趣味—朱光潜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朱光潜;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3.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4.培养自己高雅、广泛的文学趣味。朱光潜(1897-1986年),笔名孟实、盟石,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编写出版了《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等几部美学著作。《西方美学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重点字词囿纷歧绮靡笃嗜yòu:本义:古代帝王养禽兽的园林。拘泥。qí:错杂、纷乱。qǐmǐ:华丽、浮艳(多指诗文)。dǔshì:特别爱好。研读课文思考:本文的体裁是什么?文艺论文研读课文思考:课文标题的关键字是?文学的趣味趣味指培养高雅、广泛的文学欣赏趣味。研读课文思考:问题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问题2、人们在文学欣赏趣味上存在的主要毛病是什么?问题3、作者认为该如何诊治这些毛病呢?1、中心论点趣味是欣赏的基础研读课文2、人们在文学欣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不知知得不正确知得不周全研读课文扩大眼界,加深知解3、如何才能诊治文学欣赏中存在的这三类问题?梳理结构:(1)提出论点:欣赏作品凭的是趣味;很多人缺乏趣味,是因为缺乏“知”。(2-4)分析问题:缺乏“知”的三种表现(5-6)解决问题:怎么来培养欣赏的趣味读第一部分,思考:课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者的观点跟孔子的观点一致吗?本段要说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明确:引用论证孔子的话:一层深似一层,重在“乐”。作者的话:第一难关是知,重在“知”。提出观点:欣赏作品凭的是趣味,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知上有欠缺。读第二部分,思考:人们在文学欣赏趣味上存在的主要毛病是什么?不知无趣味精神上的残废蠢牛弹琴知得不正确趣味低劣精神上的中毒疗饥过瘾精神上的短视知得不周全趣味窄狭坐井观天思考2、这几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比喻论证①“蠢牛听琴”:比喻“根本不知”之人,根本不可感受到艺术之美妙的趣味;②“残废”:比喻“根本不知”的人,艺术感受能力的残缺;③“疗饥过瘾”、“中毒”:比喻“知得不正确”之人,低劣庸俗的欣习惯;④“坐井观天”:比喻“知得不周全”之人,趣味狭窄又不能自拔。比喻论证的作用:以比喻说明事理,往往更形象、更直观、更可使读者感受艺术联想的趣味。如何才能诊治阅读欣赏中存在的三类毛病?读第三部分,思考:作者观点作者认为要解决缺乏文学趣味的方法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广泛阅读,不囿于一家。“开疆辟土”,不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扩大眼界,加深知解。”在第5段,思考:引用了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孔子的话又有什么不足?明确:引用孔子的话,是说文学欣赏象登山一样需要扩大眼界。孔子认为“登泰山而小天下”,他所说的“天下”其实也还是不够的,还有更多的世界名山可以登,也就是说眼界要不断地扩大。论证方法:比喻论证——以山设喻:扩大眼界,加深知解“开疆辟土”,不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在第6段,思考:第6段的中心句是什么?明确:要获得新的趣味,须战胜一种顽强的抵抗力。作者举了哪几个例子来证明这个论点?明确:有4个例证:从学文言文到学语体文;从骂六朝文到公正评价六朝文;学宋诗前后不同的感受;学外国文学对不同派别的评价。这4个例子都说明了要获得新的趣味,必须克服惰性,战胜自我。本段除了运用例证法,还用什么论证方法?引用论证。引用了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话。说明不仅作者要培养新的趣味,读者也要。文章末尾说“这道理……可以适用于全民族的文学演进史”,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此处,文章由小及大,由个人的文学趣味的培养,上升到整个民族文学的发展。一个民族的文学要发展,同样必须克服惰性,创造新的趣味。这样写,使文章在结尾处得到升华,深化了文章的论点。小结•针对读书的三种毛病,作者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作者还认为培养文学趣味要“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读者也须时常创造它的趣味”,“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这些关于文学鉴赏的真知灼见,对我们学会辨析、品味、提高欣赏水品是很有启迪意义的。建议•阅读:刘墉的《做个快乐的读书人》练习题•1.关于文章开头引用孔子名言的作用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A.论证自己的观点•B.引出不同的见解•C.引起读者的关注•D.增强文章说服力•答案:B•解析:开头引孔子名言,并不像一般论者那样用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而由其引出不同的见解,这就让文势为之一顿,令读者精神为之一振。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知的欠缺,大半会导致文学趣味的欠缺。B.要提高文学的鉴赏力,应读尽古今中外作品。C.文学的趣味,必须靠作者自己去创造。D.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必须快速征服。答案:A解析:B中“读尽”有误。C中还应包括读者。D中“快速征服”没有依据。3.以下各项表述错误的是()A.文章运用了“以喻明理”的方法。B.文章就文学创作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精辟见解。C.文章从个人经验出发,极富说服力。D.文章有着疏密有致的行文特色。答案:B解析:A项中“以喻明理”主要是指第⑤自然段以判别山之大小为喻,化抽象为形象,变深奥为浅显,把难懂的道理“要善于比较”说得浅显易懂。B项歪曲了论题。本文是对“文艺欣赏”问题提出见解的。C项实际涉及到了“现身说法”的论述技巧。D项准确地概括了本文结构特色。全文总体是“密──疏──密”的结构。“疏”主要体现在三种通病分三段排列,结构疏朗。4.以下各项表达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作者主张广泛阅读文学作品。B.作者强调“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C.作者批评许多人不懂文艺欣赏。D.作者认为人们“精神上的残废”,是“知得不正确”,“知得不周全”。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选文思想内容概括提炼能力。D项表述没有抓住精神上的残废的实质,把“精神上的短视”与“精神上的残废”混为一谈。5.“精神上的残废”、“精神上的中毒”、“精神上的短视”具体指什么?请简要概括。(1)根本不知,感受不到趣味。(2)趣味低劣,缺乏鉴赏力。(3)知得不全,趣味狭窄。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抓住第②到第④自然段关键词概括。6.第⑥自然段说“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为什么不能欣赏呢?答案:因为这些旧文学家都有几分惰性,常先入为主,不能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所以不能欣赏。(意思对即可)解析:阅读第⑥自然段,抓住关键语句概括。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