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2简介•《明朝那些事儿》第二部,内容自永乐夺位的“靖难之役”后开始,先叙述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事迹——挥军北上五征蒙古,派郑和七下西洋,南下讨平安南等等,后来永乐于北伐蒙古归来途中病逝。明朝在经历了比较清明的“仁宣之治”后,开始进入动荡时期。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为,导致二十万精兵丧于一旦,幸亏著名忠臣于谦在“土木堡之变”中力挽狂澜,挽救了明帝国,但随即又在两位皇帝争夺皇位的“夺门之变”后被害身亡。•这一系列的事件和人物都精彩无比,可说高潮迭起,令人目不暇接、欲罢不能。一奖功臣,削藩,修书二迁都北京三派郑和下西洋四南下平安南五北征蒙古永乐大帝事迹以老祖宗成法为准,废除建文帝时期与朱元璋有所不同的规章制度重订太祖实录,变马皇后为嫡母••奖励靖难功臣•削藩更改出生•寻找建文帝治国之策•永乐元年(1403),刚登上帝位的明成祖就命才子解缙将天下书籍编为一书;•解缙将原藏于南京文渊阁中五百多来累积收藏的“中秘藏书”,按经,史,子,集,百家,天文,地理,阴阳,医卜,僧道,技艺的顺序整理,合并为一书,永乐二年(1404)献给朱棣;•朱棣又命姚广孝为兼修,命国子监及外郡生源担任缮写工作,于永乐五年(1407),永乐大典终于大功告成。修编《永乐大典》••迁都北京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有效抵御外寇入侵此外,朱棣习惯了北方环境,且偏好北方饮食•郑和,1371年生于云南昆阳州(今昆明晋宁县)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原名马和,小字三保(后又称三宝),十一岁时被俘进宫,后当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的近侍。朱棣登基,念他有勇有谋,屡立奇功,便赐姓“郑”,改称郑和,并提拔为内宫太监。郑和于永乐三年(1405年7月11日)率领庞大船队首次出使西洋。在漫长的28年间,郑和船队历经亚非三十余国,涉十万余里,与各国建立了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完成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历史壮举。郑和小传伟大的航海家,世界文明交流的先行者1405年6月,郑和率领29000余人驾驶着62艘大海船乘风破浪,由苏州刘家河出发,开始了第一次出使南洋。之后又分别于1407年9月至1409年7月,1409年10月至1411年7月,1413年至1415年,1417年5月至1419年8月,1421年2月至1422年8月,1430年6月至1433年7月率船队远航。28年间,郑和累计访问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辟了中国至红海,东非国际航道,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郑和的第一航海比哥伦布早87年,比达伽马早92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116年。平定安南胡氏父子篡夺安南皇位,朱棣大怒派朱能讨伐安南,朱能病亡,张辅接任自广西凭祥正式向安南进军,明军两面突击,在白鹤会师。多邦战役中,张辅用画的狮子对付敌军的大象,大胜。后明军先攻克东西都,后攻克安南全境,俘获胡氏父子。蒙古三大部落相互攻击,明朝一直在寻找机会朱棣派邱福领兵十万出征,但邱福有勇无谋,全军覆没永乐八年(1410),朱棣亲征鞑靼永乐十二年(1414),朱棣亲征瓦勒永乐时期新设机构内阁(七人构成,参与机务,后演变成一种制度)东厂(宦官组成,明代最大的特务机构)督师---总督---巡抚博古守正;杨士奇治世英才三杨足智多谋;杨荣临危不惧;杨溥仁宣之治:明仁宗•文官支持朱高炽,武将预立朱高煦朱棣病逝时,杨荣密报,为太子登基争取时间朱高煦玩弄权术,太子党受打击朱高煦得意,被派往安州艰难登上的皇位改革内阁制度仁宗的治国之策宽待臣下,勤于政事,恢复生产赦免因靖难之役而被罚为奴的大臣家属们仁宣之治:明宣宗•勤于政事,恢复生产,关心明间疾苦•平定造反(朱高煦导演的一场闹剧)•将权力正式分为“票拟”和''批红”两大部分(制衡文官集团势力)•宣德十年(1435),一代英主朱瞻基经抢救无效死亡,年仅38。荒唐皇帝荒唐事,误国误民不自知中期的衰落与危机土木堡之变北京保卫战•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率大军南下进犯明朝,主力直逼大同,宦官王振仓促发兵50万,挟持明英宗亲征。兵至大同未交锋就撤退。王振又想炫耀自己,想让英宗“临幸”他的家乡蔚州,致使军队疲于奔命,劳累不堪,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被也先率军围住,明军大溃,王振及各大臣死于乱军,英宗被俘,50万明军死伤过半,瓦剌军进逼北京。史称“土木堡之变”。•太监王振开创宦官把持朝纲之先例。•第一路,由脱脱不花与兀良哈统帅,大军东进,攻取辽东;•第二路,由别将统帅,大军西进,攻取甘州(今甘肃张掖);•第三路,由阿剌知院统帅,大军南进,攻取宣府;•第四路,由也先亲自统帅,大军南进,攻取大同。大战的拉开英宗被俘图北京保卫战•明代正统十四年(1449),北京军队抗击瓦剌军进攻的战役。在明军经土木堡之变,精锐尽失的情况下,已于谦为首的明朝主战派官员在短期内募集了22万军队和足够的物资,并另立新帝,在各方面做好了充足准备,以逸待劳,战胜了远道来袭的瓦剌军队,保卫了明朝的京师安全。•名称:北京保卫战•地点:北京•时间: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结果:瓦剌军胜利•交战各方:明朝军瓦剌军•相关人物:朱棣,朱祁钰,于谦,陈循,王直•相关事件:1466年,于谦沉冤得到昭雪,后被谥为“忠肃”。咏石灰千锤万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我的感想•1每个人都是有理想的,且一生都在为理想自觉或不自觉的做些事情。•2有能的人无非是想尽办法当皇帝;武将无非是想在战场上厮杀,建功立业。•3于谦廉洁清明,他对钱没啥想法。•4太监王振也想过把战争的瘾,做个英雄,可最终改变不了他是狗熊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