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业发展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农业大学李为为SY20143070337从农业发展看人与自然的关系摘要:人类发展与自然是一对矛盾体,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的态度从是顺从自然到对抗自然再到尊重自然。本文从农业发展及不同领域内保护自然的实例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探究。从农业发展的四个阶段研究人对自然态度的转变,然后通过两个实例体现保护自然、尊重自然的重要性。得出人与自然必须相互依存,才能保证人类社会的稳定发展。关键词:人;自然;农业发展;环境监测;秸秆;相互依存0前言人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万年前,古猿开始了向人类的转化。之后经历了能人阶段,直立人阶段,智人阶段。在这数百万年之中,人类依靠自然、利用自然,逐渐成长为万物之灵。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的人类实现了生物进化史上的质变,既是自然的,又超出了自然[1]。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类可以创造历史,但不能创造自然。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可以说是一对矛盾体。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资源,但同时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因此,面对各类自然资源及自然灾害,人类从认识自然、支配自然到适应自然不仅是人类开发利用资源,而且是战胜各种自然灾害的历史,这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与共存和发展的历史。正因如此,人类才得以生存、延续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实质就在于:“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2]。”本文通过农业工程领域内的一些实例,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1农业发展四阶段农业生产的形成和发展在世界各地经历了不同的过程,其基本特点是由几个农业起源中心,通过引种和农耕方法的传播,沿不同的路线向世界各地扩散,并与各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结合,逐步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面貌和农业类型。世界农业发展大体可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四个阶段。(1)原始耕作阶段这个阶段可以追溯到人类第一次尝试种植农作物开始,这个阶段人类对于农业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人力、畜力及一些简单农具的使用。在原始农业阶段的初期,采集及渔猎活动仍占中国农业大学李为为SY20143070337较大比重,但随着劳动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采集及渔猎业所占比重日趋下降,原始种植业和畜牧业所占比重逐步上升,但所提供的食物仅能满足人类全年所需食物的一半左右,因此大多的农业生产还仅仅是为了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原始农业的最主要特征是生产工具落后,生产水平低下,因而只能靠自然力去恢复地力。表现在耕作制度上,有轮垦制、烧垦制。前者是开掘一块土地后,撒播种子,不进行田间管理,在连续种植几年后弃耕,待地力恢复后再种,有几块土地轮换种植。后者即为“刀耕火种”,先用刀斧砍倒树木,晒干焚烧后做肥料,然后开穴下种,种2~3年农作物,需休闲10~20年才能恢复地力。这类轮歇丢荒的耕作制度是极其粗放地利用土地,不仅生产力很低下而且破坏自然资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但在当时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少地多的情况下,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在这个阶段,人与自然应该说是和谐相处的。人类社会此时还没有真正的形成,而人类的生存完全依托于自然,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也仅是自然的一部分。生产力的低下,科学技术的落后导致这阶段的人类与自然还处于原始形态。(2)传统农业阶段传统农业随着铁制农具的出现和应用,原始农业进入传统农业阶段。传统农业是伴随着奴隶制和封建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传统农业同原始农业相比,主要进步在于:一方面是生产工具的进步,在炼铁技术和畜力使用基础上出现的犁耕,与锄耕相比可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为扩大耕地面积、较大幅度地增加农产品产量创造了前提。另一方面是对自然界利用能力的进步,改变了原始农业只靠长期休闲、自然恢复地力的状况,创造了利用人工施有机肥的办法来提高土壤肥力;采用选择农作物和牲畜良种的办法来改善农作物和牲畜的性状;还创立了间作、套种等复种耕作制度。尽管传统农业的技术进步十分缓慢,但经过长期积累而形成的农业技术,能较好地适应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些技术甚至一直沿袭至今。传统农业阶段,人类的生产力水平相较于原始阶段已经有了比较大的提升。而也正是由于这种提升,使得人类对于自然界的破坏开始显现出来,人与自然界的矛盾也逐渐凸显。随着各种工具的使用,人类对于自然界各种资源的索取变得愈发剧烈,因此可以说这个阶段是人与自然矛盾逐渐凸显的阶段。(3)近代农业阶段近代农业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这是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踏进工业社会的一个阶段,世界经济的各个领域(包括农业领域)都发生了激烈的变革,既有突出的成就,也出现了尖锐的矛盾。近代农业的产生主要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工业革命的脚步逐渐来临,也为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革命。近代农业阶段对于社会生产力来说是一个革命性的阶段,然而对于自然界来说确实毁灭中国农业大学李为为SY20143070337的开始。由于工业革命的进程,人类对于自然界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农业生产不仅仅局限于古代农业阶段。新型机械的使用以及各种工业化肥等材料的使用,导致自然环境遭受的破坏以惊人的速度上升。而人类社会由于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忽略了自然遭受的破坏。(4)现代农业阶段现代农业系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农业的最新发展。战后40多年来,是世界农业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世界农业生产和布局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现代农业所达到的水平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是近代农业难以比拟的。导致这种发展和重大变革的基本动力是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以及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这一阶段农业发展的前提即是近代农业发展所提供的基础。现代农业的发展对于自然界来说有利有弊,前半段时间随着战后重建人类社会亟需一剂强心剂,而从自然界的索取便顺理成章了。然而,随着自然环境的逐渐恶化,随之出现的各类环环境问题使得人类不得不慢慢的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现如今,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农业发展开始以生态文明为前提来进行发展,这不得不说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是自然对人类的惩罚。由以上四个阶段不难看出,人类农业的发展史,即是人类对待自然态度的进化史。从原始阶段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融为一体依靠本能,依靠自然生存到开始从自然无节制索取导致自然的报复,再到现代认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而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在农业中,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例子有很多,下面就几个实例展开分析。2农业环境监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生产力明显地提高,经济发展迅猛。但是,随即而来的是,对自然的破坏和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使得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针对此情况,在农业领域内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农业环境监测”。长期以来,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在工业污染防治和城市综合整治,农业环境保护明显滞后。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环境污染具有隐蔽性、潜伏性和不可逆性的特点,一旦遭到污染恢复困难,往往通过食物链危害动物和人体健康。所谓农业环境监测,就是在农业生产等环节中,对农业环境的各项参数,包括温度、湿度、大气含量等指标进行监测,从而能够掌握农业生产情况并加以干预。监测对象是污染农区和主要经济农区的土壤、作物、大气、农用水质和渔业水域。监测的内容是:污染监测,重点是工业、乡镇企业污染区,城市废水、垃圾利用区,酸雨沉降区,农药化肥频施区;基地、大棚环境影响监测,重点是商品农业、大型工程和经济开发区;环境事故监测;背景值监测;农业生态因素研究性监测。监测容纳五十中国农业大学李为为SY20143070337研究监测技术和监测方法,建立有关数据档案或数据库,进行环境现状或影响评价,编报环境质量报告书,为防治污染、仲裁事故提供执法依据,为改善和保护农业环境服务。中国农业环境监测起步于70年代,现已形成局部监测网,草拟了农业环境技术规范和分析方法。环境监测是利用多种科学方法和手段,监测和检测代表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并用它解释环境现象,为环境保护和科研提供科学依据的全部过程。农业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借用环境监测的理论和方法,对农业生产环境的质量现状及变化规律和趋势进行监测活动。农业环境监测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通过对农业生产之中各项参数的监测,了解大农业生产中各项参数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从而对农业生产进行适当的人为干预,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及产量。二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通过监测农业生产过程,对各项污染进行监测。由农业环境监测的例子可以看出,人类在发展中对自然进行索取,但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开始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便通过各种方法保护自然。这可以说是自然发展得规律,也是自然发展的必然。3秸秆的利用以往作物种植收获后由于秸秆没有更好的利用方法,因此农民往往都会为了方便直接焚烧或者保存用于燃料。然而,大量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浓烟、灰尘等。不仅对大气有大量的污染,而且燃烧产生的灰尘还会散播到空气中对人的生活产生影响。近些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焚烧秸秆的危害,为了能够将秸秆充分利用又不对环境产生污染,在广大农村地区建设各种工程从而充分利用。作物秸秆是农作物生产系统中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据不完全估计,全世界每年可产生近20亿t的秸秆。传统农业上,秸秆资源主要用于肥料、燃料和饲料。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有破坏作用。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既涉及到广大农村的千家万户,也涉及到整个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肥力、水土保持、环境安全以及再生资源有效利用等可持续发展问题,近年来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逐步成为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方面。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大面广,现阶段其用途大致可分为4个方面:作为工业原料;主要用于工业造纸;作为畜牧饲料;造肥还田;农村生活能源。可以说,秸秆资源的利用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体现之一。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应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秸秆优质化能源利用技术以及其它工业化利用技术,包括生产轻型板材、一次性环保餐具、可降解包装材料等。虽然应用比例尚小,却是发展方向,也是今后国家扶持发展的对象,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可持续生态农业十分有利,同时具有较大的市场开发潜力。秸秆的利用同样也是人类对于自然认识过程的体现,人类最开始燃烧秸秆只是一种自然的行为,起初对于自然并没有明确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意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开始重视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互相依存由此看出。中国农业大学李为为SY201430703374结语事实上生存与发展往往是一对矛盾,生存的基础是自然环境及其资源,为了生存又必然要依靠自然条件及其资源寻求发展,在人类发展进程中一旦超出了自然的承载能力,又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人类的文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进程总是同自然演变的过程相互交织在一起,人类经济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及其生产行为、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往往都决定于自然条件、自然力及其资源的差异。事实上人类总是通过战胜自然灾害,并利用自然资源的力量来保障其生存,利用自然和人类智慧的力量,除害兴利,趋利避害,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与共存,这才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源泉。中国农业大学李为为SY20143070337参考文献:[1]陈墀成,余玉湖.论人与自然的和解[J].厦门大学学报,2002,18(3)[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83页[3]陈相付.农业发展史与人类发展关系研究[M].农家科技,2011(5)[4]袁俊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论析[M].高校理论战线,2012(9):28-33[5]江振岳,余萍.农业环境监测的作用与职能分析[M].农业环境与发展,2009,26(6):13-16[6]鲁继平.论我国农业环境监测的职责、问题与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1999(1)[7]程静.人与自然的和谐如何可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7)[8]余谋昌.生态人类中心主义是当代环保运动的唯一旗帜吗?[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9)[9]韩鲁佳,闫巧娟,刘向阳,胡金有.中国农作物秸秆资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