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统文化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宝坻一中信息中心朱长喜一、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什么是传统文化呢?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中华文明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涵盖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各个方而,历久不衰、源远流长,是我们社会的伟大财富,对社会进步贡献卓越。现在人们对传统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确、越来越重视;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除了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以外,还必须有与之相称的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软实力”的必要匹配。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精华和载体、是立国之本、民族之根、民族之魂。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论从哪个层面强调,都是举足轻重的。而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肩上担负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教书育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使传统文化在学生的学习、娱乐、日常交往之中得以潜移默化地推行,最终变成一种自觉自愿、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进而塑造学生完美的的人格,为其以后的人生发展提升韵味,创造价值。二、应试教育模式导致学生文化素养的缺失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模式始终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上,教育停留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层面上,这种教育使得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过重,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天性,违背了学生成长规律。这种模式下我们的学生只知道书本知识,对于课-2-本以外的知识可谓是知之甚少,更不用谈中华传统文化了。一旦走向社会,由于缺少传统文化的素养,必然与社会格格不入。现在,国际上都流行“中国热”,学汉语的、研究中华文明的比比皆是,而在我们国内却正好相反,中华文化“外热内冷”的现象实在是让人啼笑皆非。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我们的学生对自己民族的文化瑰宝一知半解,甚至全然无知,那是多么的可悲啊。而现实中,在学生中并不乏以下现象:说起话来含含糊糊、表达不利,做起事情来晕头转向、毫无章法,写起文章来更是捉襟见肘,苍白无力。诸如此类现象直接说明:我们的学生综合素质太差,文化素养不高。这些现象的出现,岂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失败和悲哀吗?我们的学生现在除了具备必要的知识储备外,真该到了必须要加以传统文化相熏陶的地步了。这不仅是当前形势的需要,更关乎到我们民族的未来。三、信息技术教学应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了“文化缺失”现象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中华传统文化国学教育也走进我们的校园。信息技术学科,较之其他学科在弘扬传统文化方而更具优势。因为,我们本身就是与时俱进的课程,加之教材的不拘泥性,而且又可以优先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正好是在课堂上、学生中弘扬传统文化的大好阵地。例如,为提高学生键盘录入速度,每节课可以结合课下按排提前到信息技术教室的同学打一些《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传统名篇,虽然只有一两句话,一首古诗……但这些都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的精粹篇章,学生的练习指法时在与计算机的交互中对这些经典篇章进行理解、鉴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当我们学习“搜索引擎”时,可以在搜索内容上与中国传统文化挂钩,让学生查找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我们给学生布置了查找“宝坻历史名人”、“宝坻八景”等相关资料,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学到搜索相关技巧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3-陶。在“word编辑排版”练习时,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古代的名篇或者是耳熟能详的诗歌做参考资料,学生在在练习编辑技巧的同时,享受传统文学与诗歌的优美。;学习“上网浏览”时,可以让学生查找、登录到优秀传统文化网页,保存所对应的图片、文字等题材供学习《Word排版编辑》《幻灯片制做》制做时的素材。也可学生通过网络查找我国的有哪些传统节日。搜索这些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相关诗词……保存自己所建的文件夹中,最后同桌相互交流。搜集资料的目的是了解资料,在搜集中为自己所用。学习“制作幻灯片”时,教师提供给学生与中华文化密切相关的练习素材,让学生完成中华礼仪介绍等幻灯片。练习插入声音文件时,教师提供如《苿莉花》、《高山流水》、《广陵散》等传统音乐,让学生边制边欣赏,作品制作完成后,要根据学生的内容,精心挑选有代表性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演示文稿进行宣传介绍。学生在介绍礼仪的同时,也是在学习,这样的学习定会让生活更美好。当然诸如此类的方法不胜枚举,但无论哪种,都是殊途同归,最终都能达到这样的目的:既让学生学习了信息技术知识、技能,而又同时对学生们进行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可以结合视频播放,动画演示等等方法,使其对传统文化耳濡目染,此举必然会一举多得,事半功倍。四、结束语21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无容置疑。信息技术、高新产业更是经济腾飞、国力昌盛的中坚力量。学生能否具备足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也关乎到将来自身能否适应社会。我们教育者有足够的责任为我们的学生将来的发展夯实基础,让他们掌握足够的信息技术技能来开拓进取。但是全而小康社会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更离不开灿烂的中华文化。文化的复兴关系到-4-民族的复兴,关系到中国的和平崛起,关系到我国国民的信念、信仰,关系到国人的精神而貌和道德风尚,亦关系到我们的价值观、世界观,更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说我们既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更要兼顾到文化的熏陶、渗透,使二者适时的结合,从而达到科技、文化的双丰收。借助传统文化进一步熏陶出学生的信息素养观,这不失为一种尝试。而弘扬传统文化也是我们肩头的责任,更是责无旁贷的义务。信息技术课堂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值得一做,而且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