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语文试卷(2020)第一部分阅读(58分)一、文言文阅读(共28分)(一)默写(8分)1.千门万户曈曈日,________________。2.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3.《桃花源记》中反映老老少少都十分愉快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下列A、B两组中佳选一组默写(不能两组都做)A组:(1)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2)越明年,________________,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3)王维的《山居秋膜》中描写人物活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组:(1)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3)杜甫的《望岳》中,诗人想象登上泰山之巅抒发豪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5.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6.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7.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8.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三)阅读下文,完成9—10题(8分)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于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作者将莲与壮丹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品行的追求,对__________世风的厌恶。(4分)(四)阅读下立,完成11—13题(8分)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其始折旋疾徐()(2)乃四顾胆落()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椎鼓径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立,完成14—19题(14分)奥林匹克新格言①回首奥林匹克运动百余年的历程,人们会有很多感慨,新世纪的奥林匹克运动将会是怎样的?对此,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给我们作了近乎完美的描迫,“更千净、更□□、更□□”。这一描述就是奥林匹克的新格言。新格言的提出是道德的净化、人性的回归和时代的需要。②奥林匹克运动体现了全人类的道德文明。它的形式外壳是竞技搏戏,而其思想内核是美与尊严。在此,道德是规范体系的核心,也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③记得在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场的入口处有用对贿赂者的罚金铸成的宙斯铜像,上面镌刻着这样的警句:“在奥林匹克,只能以快腿和体力战胜对手,金钱不可能使你赢得胜利。”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围绕使用兴奋剂和反兴奋剂的斗争愈演愈烈。仅悉尼奥运会就有76名运动员在赛内和赛外药栓中被查出使用了兴奋剂而被禁赛。人类源于游戏的竞争,一种表达人类童心的天真无邪的竞争被蒙上了功利的色彩。人作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种世界文化,岂能让这些杂色玷污?④今天,现代社会已进入一个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从20世纪初狂热地追求物质利益,到这个世纪向人的发展回归。这就对竞技运动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不再是工具,竞技运动要回到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的位置,运动员将成为具有自我意识和完美人格的主体。因此,奥林匹克运动一定要重视人,要研究人,不断地把奥林匹克发展的战略和目标调整到“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根本目的上来。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力量将得到完美的体现和高扬。英国诗人蒲柏说:“对人类的真正研究就在于本身。”美国诗人庞德认为“人是目的”。无论从哪一角度来说,人的价值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我们倡导“人文奥运”,高扬“更人性”的奥林匹克新格言,其核心就是要主动表现体育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价值的终极关切。⑤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同时,民族纷争和恐怖主义滋生仍将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宁。以奥林匹克为核心的现代体育运动始终代表着时代的发展潮流,从13个国家的311名运动员参赛的首届奥运会,到199个国家与地区的10200名运动员参加的27届奥运会,这期间现代奥运会得到了惊人的发展和壮大,五环旗问烁着团结的光芒。奥运会应当是“人类团结的重要节日”,奥运会期间,“地球村”的村民们载歌载舞、尽情狂欢,各种不同的文化在这里得到交融。不仅如此,它还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行进节奏。奥林匹克运动以它崇高的、不可动摇的和平理想,在化解民族矛盾、援和战争冲突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罗格先生在他的就任宣言中指出:“保持奥林匹克内部的团结将是我在任期内最重要的任务。”⑥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奥林匹克运动曾光荣地举起“更快、更高、更强”的旗帜,在新世纪开始的时候,奥林匹克新格言将引领着奥林匹克运动向文明、进步、团结的方向前进。14.奥林匹克新格言是:更干净、更、更。(2分)15.第③段画线的“这些杂色”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6.第⑤段中画线部分是罗格先生的话,从本段文字看,罗格先生说这段话的理由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17.第⑥段画线句“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出自《__________》一文(写出篇名),作者是______________。(2分)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9.“中国如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片异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些是申博的宣传标语。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为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创作一条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二)阅读下文,完成26—24题(16分)成全一棵树①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树苗栽在门前。②母亲栽完树后,她的孩子从屋里一拐一拐地走出来。“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它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出生就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就豫了。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③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力。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得都大、都深。④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每一棵树浇水。母亲看着,心里想着,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树。⑤可是不久,那棵树苗和其他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迟了几天,叶片稍细小了些。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是一棵树了。⑥每一天,孩子都要拎着水桶浇树苗。孩子是认真的。他浇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树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亲手挖坑栽种的小树苗,孩子也只浇一桶水。⑦小树一天一天长大了。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其他的树壮实,显得有些楚楚可怜。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⑧这一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她这个残疾的孩子也去读书。而在此之前,她是不想,也难有这个能力让这个孩子去学校。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可他的脸上却是永远像春天一样明丽灿烂!⑨放了学,除了做作业,孩子就浇那几棵树,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之间。春去秋来,那棵本来已经失去了生存资格的树,比别的树是青春是挺拔。⑩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大家都叫他阳光。他也喜欢这个绰号。⑾几十年过去了,拐腿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这一年,他回到了家乡,母亲早已是满头银发了,儿子归来的消息使她分外高兴,这一天她早早候在门口迎接儿子。和母亲同在门口的还有那几棵树。⑿他是坐着轿车回来的。他没有让车子进村,在村头他就下来,一拐一拐地走向自己的家。⒀远远地,他就看到了家门口的树——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树。他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她依着树。他心里一热,急急地奔了过去。在那棵他亲手栽种的树下,他把母亲接在怀里。他发现母亲真的老了,身子轻得像一片树叶。他叫了一声娘,就再也说不出话来。⒁他在老屋里住了半个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着母亲到树下的青石板上坐,陪着母亲说话。有一天说起身边的树,他忽然神秘地说,“娘啊,你知道这棵树为什么比别的树长得快吗?这里面,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呢!”⒂母亲望着巳人到中年的儿子,望着他那一脸的得意,她平静地笑了,点点头说:“其实娘早就知道了。那树长得高长得快,还不是你每天半夜起来喂它一泡童子尿?开始我也纳闷,后来有一天半夜我悄悄地跟着你,看见你一边喂它一边说小树快快长大吧……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上学堂吗?就是因为我看见你天天半夜里去偷偷喂那树啊!”⒃他一下子怔住了。⒃他百感交集。许久许久,他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跪在了母亲的面前。⒄他明白了。他终于明白了母亲。母亲的心永远是一颗母亲的心。20.第④段画线句“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请联系上下文,品读出母亲此时复杂的目光:(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21.第⑧段面线句“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请联系全文,写出促使母亲做出这项决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第②、④、⑧、⑨段中“一拐一拐”共出现4次,作者突出这一细节的用意:一是强调他是个残疾的孩子;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3.第⒄段写道:“他百感交集。”如果你是一个戏剧或电影的编导,请为他设计一段独白。[【独白:戏剧、电影中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的话。】(20字左右)(2分)24.从全文看,本文既写了______________的经过,又写了______________的经过,这两条线索交叉进行,从而突出了文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