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水环境功能区划(报批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安徽省水环境功能区划--1第一章总则第一节目的和意义水环境功能区划不同于水资源保护规划,也不同于国土整治中的水域功能划分,而是根据水域环境污染状况、水环境承受能力(环境容量)、环境保护目标而确定重点保护区域,通过对实现各种环境目标的排污削减量的优化分配,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其目的在于有效控制污染源排放,落实水环境保护政策,为实现水环境保护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我省进行水环境功能区划意义十分重大,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在水上,落实在陆上,将环境管理目标落实到具体水域和污染源,为陆上的污染源管理、产业布局的优化提供了决策基础。它是水环境分级管理工作和环境管理目标责任制的基石,是科学确定和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基本单元。第二节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原则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水环境功能区的划分应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当代和后代人赖以生存的水环境,保障人体健安徽省水环境功能区划--2康及动植物正常生存,实现可持续发展。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的原则应以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为优先保护对象。禁止向生活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排放污水,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从事旅游、游泳和其它可能污染生活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禁止在生活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排放量,禁止设立装卸垃圾、油类及其它有毒有害物品的码头。三、地下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预防为主的原则当地表水作为地下饮用水源地的补给水,或地质结构造成明显渗漏时,应考虑对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影响,防止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污染,将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陆上污染源进行统筹考虑,保护地下水水质。四、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的原则划分水环境功能区时不得降低现状水质对应的使用功能。对于水资源丰富且水质尚好但尚未开发的地区,确因发展经济的需要要求降低水体现状功能时,应论证降低水质要求是否影响该区未来水环境质量提高要求,并做降低现状使用功能必要性说明。五、水域兼有多种功能时按高功能保护的原则当同一水域兼有多类功能时,依最高功能划分水环境功能区。跨省界等水域还应按相应标准中的高标准值保护,在各省有不同的水质标准时,也依高标准值管理。安徽省水环境功能区划--3六、对专业用水区及跨界管理水域统筹考虑的原则属于专业用水单一功能的水域,如渔业部门划定的渔业水域等均为专业用水区,分别执行专业用水标准,由相应管理部门依法管理。跨界管理水域应规定跨界控制断面的水质要求和允许排污总量指标。对可由生物富集、环境累积的有毒有害物质,应在源头严加控制。对跨界水域,以下游对水质的功能要求作为划分依据。七、与调整产业布局、陆上污染源管理紧密结合的原则为实现水环境功能区保护目标,应与陆上产业合理布局、工农业发展、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相结合;将区域点源与面源污染源控制方案、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方案与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目标的实现相结合,使水环境功能区的划分与区域(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体现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在水上,目标落实在陆上。八、实用可行、便于管理的原则划分方案应实用可行,有利于强化目标管理,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本行政区域内管理得力,相邻行政区监督有效。第三节水环境功能区划的依据和标准一、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安徽省水环境功能区划--4国务院《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安徽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二、主要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自然保护区类型及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1996)《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三、主要技术文件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开展全国水环境功能区划汇总工作的通知》(环办[2002]55号)安徽省环保局《关于开展安徽省水环境功能区划工作的通知》(环控[2002]69号)《全国水环境功能区划汇总工作指南》《省级水环境功能区划汇总验收规范》《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技术导则》《淮河流域片水功能区划技术细则》《长江流域片水功能区划技术细则》四、省、市相关发展规划安徽省及各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镇发展规划、安徽省及各市环境保护“十五”计划、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巢安徽省水环境功能区划--5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等。第四节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范围和水平年本次水环境功能区划范围包括了我省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流域,划分了577个水环境功能区,共计270条河流,106个大小湖泊、水库。规划河流总长度10478.1公里,规划湖泊水库总面积4208.7平方公里,涉及省界的水环境功能区共计50个。本次水环境功能区划确定的基准年为2001年(部分采用相邻年份资料),近期水平年为2010年,中期水平年为2020年,以近期水平年为区划重点,并考虑与安徽省“十五”环保计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相衔接。第五节水质管理目标根据国家批准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安徽省有关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目标要求,分别确定其水质管理目标,最低要求为:淮河干流水质管理目标为Ⅲ类;淮河流域其他主要河流水质管理目标为Ⅳ类(涉及“南水北调”汇水范围的河流为Ⅲ类);长江干流水质管理目标为Ⅲ类;长江流域其他主要河流水质管理目标为Ⅳ类;巢湖湖区水质管理目标为Ⅲ类,向中营养化转化;安徽省水环境功能区划--6新安江流域水质管理目标为Ⅲ类,出境水质目标基本达到Ⅱ类。第六节各水环境功能区的定义为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针对水域使用功能、经济发展以及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要求,划定的水域分类管理功能区(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渔业用水区、工农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等),以及混合区、过渡区等管理区,统称为水环境功能区。分为如下八类:1.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区域,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划出一定面积的陆地和水体,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称为自然保护区。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城镇饮用水集中式取水构筑物所在地表水域及其地下水补给水域、地下含水层的某一指定范围称为饮用水源保护区。在饮用水源地取水口附近划定的、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II类标准的水域和陆域为一级保护区;在一级保护区外划定的、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的水域和陆域为二级保护区。安徽省水环境功能区划--73.渔业用水区鱼、虾、蟹、贝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和养殖鱼、虾、蟹、贝类、藻类等水生动植物的水域,称为渔业用水区。其中,通常按水质要求不同划分为珍贵鱼类保护区和一般鱼类用水区,珍贵鱼类保护区主要包括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标准,一般鱼类用水区包括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类标准。4.工业用水区各工矿企业生产用水的集中取水点所在水域的指定范围称为工业用水区。工业用水区的水质应满足地表水的生态保护要求、下游水环境功能区高功能用水的水质要求,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IV类标准。5.农业用水区灌溉农田、森林、草地的农用集中提水站所在水域的指定范围称为农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的水质以满足地表水的生态保护要求、下游水环境功能区高功能用水的水质要求为依据,严于农业灌溉用水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6.景观娱乐用水区具有保护水生生态的基本条件、供人们观赏娱乐、人体非直接接触的水域称为景观娱乐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水质最低要求达安徽省水环境功能区划--8到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7.混合区混合区是不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特殊水域(排放口所在水域),是污水与清水逐步混合、逐步稀释、逐步达到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要求的水域,是位于排放口与水环境功能区之间的劣V类水质水域。8.过渡区指水质功能相差较大(两个或两个以上水质类别)的水环境功能区之间划定的、使相邻水域管理目标顺畅衔接的过渡水质类别区域。过渡区执行相邻水环境功能区对应高低水质类别之间的中间类别水质标准,体现水域水质的递变特征。下游用水要求高于上游水质状况、有双向水流且水质要求不同的相邻功能区之间可划定过渡区。安徽省水环境功能区划--9第二章区域概况第一节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一、自然环境安徽省位于华东腹地,与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南六省接壤,国土面积约13.94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占49.6%,山地占15.3%,丘陵占14.0%,台地占13.0%,水面占8.1%。全省耕地面积为424.3万公顷。二、地形地貌长江、淮河横贯东西,将全省天然划分为平原、丘陵、山地相间排列的格局。皖北平原坦荡,江淮之间丘陵起伏,黄山、九华山逶迤于皖南,大别山雄峙于皖西,形成本省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特点。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①淮北平原:黄淮海平原的一部分,地面由西北向东南略有倾斜,海拔20—40米,为全省重要的粮油棉基地。②江淮丘陵:地面主要由丘陵、台地和镶嵌其间的河谷平原组成,山岭呈东北—西南走向。东部为江淮水系的分水岭,海拔70—300米,西北部略低,河谷平原宽阔。③大别山区:位于本省与鄂、豫两省交界处,为大别山主体部分,地势险要,有海拔1700米以上的山峰多座。④沿江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包括巢湖流域的湖积平原和长江沿岸的冲积平原,海拔多在10—20米左右,河网密集,土地肥沃。⑤皖南山区:位于本省长江以南,大部分海拔200—400米。黄山屹立其中部,最高峰海拔1873米,为本省最高点。三、气象水文安徽省气候具有明显的特点,一是虽属内陆省份,但距海较近,受季风气候影响非常明显。二是由于地处中纬度,由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域,气候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全省大致以淮河为界,安徽省水环境功能区划--10北部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省年平均气温14—17℃。年平均日照时数1800—2500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00—250天。降水量较丰富,年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降水地区间分布不均,有明显的南多北少、淮北北部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沿淮地区900毫米;江淮分水岭900—1000毫米;大别山区1200—1400毫米;沿江地区1000-1400毫米;江南地区1200—1400毫米;黄山地区1600—2200毫米。由于受季风和地形影响,地区间降水量差异明显,由南向北递减,山区大于平原和丘陵区。影响全省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是旱涝灾害,其次是寒潮、连阴雨和干热风等。四、土壤植被安徽省的土壤发育受气候影响,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由北向南地带性土壤分别为棕壤、黄棕壤、黄壤和黄红壤。台地还大量分布着一些非地带性土壤,如砂姜黑土、潮土、石灰土、水稻土等,多数土壤由于结构和开垦方面的原因比较贫瘠。全省林业用地约4.1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0%,草地1.66万平方公里,占1.2%。地带性植被,淮河以北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淮河以南是北亚热带阔叶林与常绿阔叶纯林存在,但规模不大。受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天然植被破坏较严重,只有在皖西和皖南山区有较多保存,其他地区以人工营造的针叶林为主。全省植物种类丰富,共有木本植物1300余种,草本植物2100余种,其中有不少珍稀和特有树种。包括珍稀动物在内的动物种类有500余种,主要分布在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全省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4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全省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达485205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49%。五、矿产旅游资源安徽省矿产资源蕴藏量丰富,不仅有多种金属矿产,也有众多的非金属矿产和地壳能源资源。是全国矿种较全,储量较多的省份安徽省水环境功能区划-

1 / 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