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书馆》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读书:目的和前提教案课题读书:目的和前提主备彭兰芳参与录复备记总节数课型班级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通过梳理、探究,理清课文内容层次,理清文章的写作脉络。找出文中运用的细节描写,分析其作用。2.了解作者不同阶段上图书馆的经历,明确图书馆对其成长的重要作用。3.结合自己的经历,思考阅读对于人生发展的意义。重点难点1.理清文章的写作脉络,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和情感。2.学习运用作者以自身为例论证观点的方法。教学方法讲析法朗诵法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资源与环境PPT教参教材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反复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和写作次序,列出本文的写作提纲或思维导图,并体会课文层次间的逻辑关系。二、新课导入生活在变化,已从印刷品时代进入了音响品时代,而电视屏又似乎在接管一切。然而书香仍是诱人的。黑色的文雅字体印在雪白的纸上,其美学效果也还不是荧光屏上的计算机字体所能代替的。因此,我们还有读书的乐趣。读书还是不能被代替的一种文化生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读书的另一篇文章——上图书馆。三、讲授新课1.走近作者:翻译家和诗人王佐良王佐良(1916—1995),浙江上虞人,诗人、翻译家、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我国英语界泰斗级人物,享誉中西的外国文学专家,在英国文学、比较文学、文体学及文学翻译等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跻身国际知名英语文学专家之列。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与许国璋、吴景荣曾被誉为“三大英语权威”。主要作品有《约翰•韦伯斯特的文学声誉》(英文)、《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彭斯诗选》,中译英《雷雨》(曹禺著)。2.写作背景:学习经验分享作为一位翻译家、英国文学研究专家,王佐良回顾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清楚地感觉到,他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与他喜欢到图书馆读书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于是他深情地回顾了自己的“上图书馆”之乐。这既是对自己学习经验的介绍,也是对广大求学者的呼吁:热爱读书吧,从中你不只会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情感,还能增强理性、获得教养等。3.通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1)初读课文,画出重要字词,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上图书馆乐公书林①愉快清华图书馆②灿烂包德林图书馆③豁然开朗英国博物馆④赞美热爱奇趣(2)字词检测过关。①我曾走进图书馆,读过几本书,现在虽然只记得它们的书名,但那段时光却是消磨..得很愉快。消磨:消遣,打发时光②大学时,我在图书馆纵情..阅读的时光,至今令我难忘。纵情:放纵自己的情感③今天的学者理解古文多牵强附会....,费尽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学不分明的缘故。牵强附会: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贬义词。④听了秦岚的一番话,谭娟还是一幅风轻云淡、豁然开朗....的样子,其他几个女孩的脸色都有些沮丧。豁然开朗:豁,宽阔。然,的样子。开,宽阔。朗,明亮。_原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现比喻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在突然间开阔了思路,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形容突然明白某件事。(3)本文的中心是什么?请简要概括。本文按时间顺序叙述了自己上图书馆的经历,总结了自己在国内和国外上图书馆的收获和感受,由此抒发了上图书馆之乐是一种奇趣的感慨,并借此赞美人类的伟大,人类创造知识的伟大,抒发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求和热爱。(4)文中主要记述了几个图书馆?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记述的?文中主要记述了四个图书馆,分别是公书林、清华图书馆、包德林图书馆、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是按时间顺序来记述的。3.批读:重点突破(1)引用西蒙•德•波伏娃的话有什么作用?引出自己对图书馆读书生活的热爱。(2)“公书林”有什么特点?交代这些有什么作用?特点:有丰富的中英文藏书,而且全部开架,允许学生随便阅览;房子宽敞,舒服,环境优雅。作用:突出“公书林”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表达了对“公书林”的喜爱及怀念,为下文写作者在这里的收获做铺垫。(3)作者在“公书林”图书馆有哪些收获?①激发了作者阅读英文小说、探求外面世界的好奇心。②养成了看英文杂志的习惯,也从旁学到了一些英文知识。(4)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写清华大学的图书馆?作者详细描写了清华大学图书馆,写到了它的外表、门厅、书库、阅览室、高台灯等,是说作者对这个图书馆印象极为深刻,它带给作者很大的影响,给了作者很大的教益,是“我的解透教材一大恩师”,而且它的作用是其他事物不能比的,它带着作者进入了一个灿烂的新世界,给作者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作者这样写,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图书馆强烈的热爱之情。(5)第⑦段说“真实的世界却在黯淡下来”,“真实的世界”指什么?国家民族命运处于危亡时刻。(6)第⑧段中“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一句的含意是什么?这一句与前面的“心里却是很不平静的”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国内战争胜利的喜悦之情。(7)作者写自己上图书馆之乐,感情基调是愉悦的。可是,作者却选择自己在牛津大学包德林图书馆里“一灯如豆”下的苦读情景来写,加之国内战乱、亲人音信全无,作者当时的心境可想而知。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随笔,作者主要选择自己不同阶段上图书馆的经历入文,真实展示了图书馆在自己学习、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虽然在国家动乱、亲人音信全无处境下苦读的心情有些压抑,但这段图书馆学习的经历却意义重大,结局很是圆满。正是在图书馆里“一灯如豆”下的苦读,才换来了优异的成绩。“只在最后的两个月里……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这段文字,是付出得到回报后的喜悦,是拨开阴霾见日月的惊喜,是不再为家国忧虑的释怀,是在图书馆纵情自由阅读的轻松与喜悦。相比较收获时的快乐,先前受那点苦又有什么呢?因此,从整体看,这一段苦读生活,更能表现上图书馆的结局之乐。(8)引用莎士比亚的台词有什么作用?一方面表达对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建筑风格的赞美;另一方面表达对图书馆为人类做出的贡献的赞美,因为从图书馆里走出了像马克思这样的伟人。五、课堂小结王蒙央视《一堂好课》,八十五岁的王蒙年过耄耋,依然青春不老。他说,文学是对时光的一种挽留,文学就是要让你的青春不老。我们在这里相互凝望,心生欢喜和感动,我看到的不是你的发型你的衣着,你看到的不是我的皱纹和白发,因为我们之间传递的是知识。“文学留住青春,我们永远不老。”青春几岁,青春万岁。教学小结作业布置预习指导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