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程目标:•1.了解宋初专治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表现•2.了解两宋与边疆少数民族对峙的情势•3.理解王安石变法内容及影响一、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安史之乱平定后,星罗棋布的藩镇顺口溜:南唐吴越吴南平前后蜀还有南北汉再加闽和楚陈桥驿兵变: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死,即位的恭帝柴宗训年仅七岁。赵匡胤此时任殿前都点检(禁卫军的最高长官)、更兼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公元960年春,镇州(今河北正定)和定州(今河北定县)报称北汉和辽国的军队联合南下,攻打后周,声势很大,请求派兵援助。后周符太后和宰相范质、王溥等执政大臣不辨真假,慌忙派赵匡胤率兵北上御敌。赵匡胤在其弟赵光义,以及赵普、石守信等策划下秘密行事。2月3日,军队行至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时,发动兵变,授意士兵为他黄袍加身,反叛后周,改拥赵匡胤为皇帝。而后,赵率兵回师开封,没有烧杀抢掠,「太祖陈桥之变,与众誓约不得惊动都人;入城之日,市不改肆」。初三赵匡胤陈桥兵变还京。此次兵变最后导致了后周帝国的灭亡和宋帝国的建立,某程度上亦标志着五代十国时代开始迈入新时代。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背景:(1)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2)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专制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宰相赵普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北宋乾德年间,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下属将领也被迫“黄袍加身”,起兵篡夺新生政权,通过酒宴方式,威胁利诱,要求高级将领交出兵权的历史事件。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被视为宽和典范。其后,宋太祖还在军事制度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大大强化了北宋中央集权。2.措施(1)地方①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②设诸路转运司综理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分别拱卫京师和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州郡属中央地方设通判文臣做知州谁敢再造反钱谷转运忙消除地方患通判:官名。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2)中央(二府三司)1、中央“二府”行政:中书门下——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军政:枢密院——长官枢密使,地位略低于宰相2、增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3、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削弱相权扩大皇权度支盐铁户部同平章事(宰相)枢密院(三衙)侍卫马军司殿前司侍卫步军司皇帝(财政机构)(行政机构)(军事机构)三司中书门下参知政事宋代中央政治制度:“二府三司制”3.影响(结合P59史料阅读)(1)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因素,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专制集权。(2)制度束缚过死,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保守疲沓的政治风气。二、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唐朝灭亡之后,沙陀人李克用建立后唐。到末帝李从珂继位时,大将石敬瑭为河东节度使。后来末帝开始对石敬瑭起疑,石敬瑭也暗中谋自保。石敬瑭以多病为理由,上表请求朝廷调他往其它藩镇,藉此试探朝廷对他的态度。末帝在清泰三年(936年)五月改授石敬瑭为天平军节度使,并降旨催促赴任。石敬瑭怀疑末帝对他起疑心,便举兵叛变。后唐派兵讨伐,石敬瑭被围,向契丹求援。九月契丹军南下,击败唐军。石敬瑭在十一月受契丹册封为大晋皇帝,认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自称儿皇帝,然后向后唐都城洛阳进军,末帝在闰十一月(937年1月)自焚,后唐遂亡。石敬瑭灭后唐后,建立后晋,并在938年按约定将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和辽国,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河南濮阳)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宋真宗也赞同议和,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宋、辽之间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1.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齿论。2.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遂城及涿、瀛、莫三州),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3.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4.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北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宋朝的藩属党项政权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去宋封号,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西夏景宗李元昊写信通知宋朝廷,希望他们承认这一事实。可是宋朝大多数官员主张立刻出兵讨伐西夏,兴师问罪。于是宋仁宗于当年六月下诏削去元昊官爵,并悬赏捉拿。从此,长达三年之久的第一次宋夏战争全面爆发。直至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平协议,史称“庆历和议”。不过,后来到了宋神宗、宋哲宗统治时期,宋夏之间又爆发了战争。宋夏战争断断续续,本词条依照宋朝在位皇帝的顺序,将仁宗朝宋朝与西夏的战争归为第一次宋夏战争,英宗朝为第二次,神宗朝为第三次,哲宗朝为第四次,徽宗朝第五次。双方最终达成和议: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材料二:宋太祖建国之初,全国军队总额才22万,太宗至道时达66万,真宗天禧年间为91万,到仁宗庆历时激增到126万之多。年代收入(贯)支出(贯)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15085万余12677万余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12625万余所出无余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11613万余13186万余冗兵冗费材料三: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材料一: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及。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冗官“冗兵”“冗官”“冗费”原因根源①为削弱官员权力,实行一职多官制;②扩大科举取士人数和恩荫赏赐①政府将受灾流民编入军队②扩大禁军数量,实行更戍法③为对付辽、西夏在边境屯兵①军队官员激增②大兴土木③每年向辽、西夏交纳“岁币”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北宋中期“三冗”现象形成背景及后果后果①军队战斗力低下(积弱);②军费负担沉重官吏因循苟且、相互推诿,导致办事效率低下、吏治腐败。财政危机(积贫)王安石变法背景:1.社会危机严重加剧---内忧外患项目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4)商税450万贯1975万贯酒税428万贯1710万贯盐税355万贯715万贯总计1233万贯4400万贯北宋时期农民负担的加重土地兼并严重(政府纵容兼并)苛捐杂税阶级矛盾尖锐农民反抗不断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于是宋朝统治者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农业政策宋代有人说:“历代以来的一切苛捐杂税,本朝都有”。PPT模板:素材:背景:图表:下载:教程:资料下载:范文下载:试卷下载:教案下载:论坛:课件:语文课件:数学课件:英语课件:美术课件:科学课件:物理课件:化学课件:生物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可能性: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基•时期:•主持人:•中心措施:•结果:•结果之因:•意义:宋仁宗时。范仲淹、欧阳修、富弼、韩琦。整顿吏治。昙花一现,统治危机依存。触犯保守派利益遭其强烈反对;宋仁宗动摇。揭开北宋改革序幕。王安石不凡的抱负(变法目的):变法必要性变法可能性北宋中期,由于“三冗”严重,导致北宋积贫积弱,加之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严重,社会危机日益加深。①“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②宋神宗的支持。③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改革精神。措施具体内容作用均输法市易法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规定按户等高下分派费用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免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出钱。设置市易务,收购滞销物品,市场短缺时卖出重新丈量土地,按照土地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地主官僚不例外。要了解生产和需求情况,就近采购,以节省国家开支(一)富国之法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政府收入增加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限制商人对市场控制,增加国家收入减轻纳税户的负担,增加国家收入1、青苗法:把以往为备荒而设的常平仓、广惠仓的钱谷作为本钱。每年分两期,即在需要播种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愿原则,由农民向政府借贷钱物,收成后加息,随夏秋两税纳官。2、农田水利法:奖励各地开垦荒田兴修水利,由受益人户按户等高下出资兴修。如果工程浩大,受利农户财力不足。同时对修水利有成绩的官吏,按功绩大小给予升官奖励。凡能提出有益于水利建设的人,不论社会地位高低,均按功利大小酬奖。3、募役法(免役法):免役法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雇员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分摊。原来不用负担差役的女户、寺观、地主、官僚,也要缴纳半数的役钱。4、市易法:由政府出资金一百万贯,在开封设“市易务”,在平价时收购商贩滞销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的时候再卖出去。同时向商贩发放贷款,以财产作抵押,五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用以达到“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5、方田均税法:此法分“方田”与“均税”两个部分。“方田”就是每年九月由县令负责丈量土地,按肥瘠定为五等,登记在帐籍中。“均税”就是以“方田”的结果为依据均定税数。这个法令是针对豪强隐漏田税、为增加政府的田赋收入而发布的。6、均输法:要求发运使必须清楚东南六路的生产情况和北宋宫廷的需求情况,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必须在路程较近的生产地采购,节省货款和转运费。另外,还赋予发运使一定的权力,使他们能够斟酌某时某地的具体情况适当地采取一些权宜措施。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