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历史纲要导引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旨在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这次变法虽以失败告终,但产生了深远影响。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清政府被迫与侵略者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的民族危机全面加深。学科素养对接时空观念通达时空观念掌握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高潮,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实证探究戊戌变法的影响,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辛丑条约》的严重后果历史解释明确历史解释研思百日维新反映的时代要求,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唯物史观立足唯物史观认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中国人民肩负的反侵略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家国情怀渗透家国情怀感悟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各阶级阶层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知识点一戊戌维新运动1.“公车上书”(1)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________》的消息传回国内,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在京官员及各省举人纷纷联名上书。(2)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虽未送达光绪皇帝,但拉开了________的序幕。2.“百日维新”(1)1898年,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________”诏书。(2)光绪皇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________的举措,史称“百日维新”。马关条约维新运动明定国是除旧布新[学习聚焦]“百日维新”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但在守旧势力阻挠下最终失败。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开启事件,分别为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3.“戊戌政变”(1)清政府中的守旧势力以种种理由阻止变法的开展。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________。(2)康有为、________被迫逃亡海外,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于北京________,史称“戊戌六君子”。(3)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____________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临朝训政梁启超菜市口京师大学堂4.历史影响(1)戊戌维新运动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________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2)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________。(3)由于守旧势力仍很强大,而维新派缺乏可靠的________,没有严密的组织,又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导致这场运动未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以失败告终。新思想官僚体制社会基础[微点拨]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戊戌变法是谋求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学思之窗](教材P103)想一想,戊戌维新有怎样的局限性。提示:(1)没有实行兴民权、开国会、定宪法等举措,没有触动封建统治基础。(2)改革策略比较激进,内容触及了封建官僚的切身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3)资产阶级维新派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在顽固势力的进攻面前,他们又寄希望于袁世凯和外国侵略者,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知识点二义和团运动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发展(1)义和团运动是在________的斗争中兴起的。(2)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特别是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________。(3)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山东、________很多州县农村。(4)先后担任山东巡抚的毓贤、袁世凯等,对义和团采取________的举措。反洋教山东民众直隶先抚后剿2.各国公使要求清政府取缔义和团(1)1900年5月28日,英、美、法、德、俄、日、奥匈、意八国决定________镇压义和团。(2)慈禧太后采用“________”义和团的办法,企图对义和团加以控制利用。3.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1)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________倾向,也存在盲目排外行为。(2)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但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________的牺牲精神,使外国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联合出兵招抚反帝爱国不畏强暴[学习聚焦]义和团的兴起,缘于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后引发的教民与当地民众的冲突。义和团的“扶清”与“灭洋”(1)“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2)“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性、笼统的排外性质。(3)“扶清灭洋”:具有爱国性质,突出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知识点三八国联军侵华1.义和团和清军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1)1900年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________率领第一批联军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发,在________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顽强阻击,被迫退回天津。(2)6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________,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投入天津保卫战。(3)6月21日,慈禧太后作出向各国“________”的决定。7月14日天津陷落。(4)8月中旬,北京失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后到西安。逃亡途中,慈禧太后发布铲除义和团的谕旨,并指定庆亲王奕劻与________为全权代表与列强议和。西摩尔廊坊大沽炮台宣战李鸿章2.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1)八国联军占领________后,继续派兵侵略其他地方,在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俄国军队趁机侵占________。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2)义和团运动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________”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北京中国东北东南互保[学习聚焦]八国联军侵华,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特别提示](1)镇压义和团运动是八国联军发动战争的借口,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2)外国侵略者在中国近代前期曾两次入侵和抢掠了北京城,一次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一次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知识点四民族危机的加深1.《辛丑条约》的签订(1)1900年12月,列强向清政府提出________,后又订立详细条款。(2)由于各国利益不同,谈判旷日持久,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组成联军的8国及西、________、比3国共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议和大纲》荷2.《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1)惩办“________”,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2)向各国赔款白银________,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约9.82亿两。(3)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________,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4)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________。(5)禁止________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首祸诸臣4.5亿两使馆区驻扎军队华北3.《辛丑条约》的影响(1)《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________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2)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________的衰败。(3)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________,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4)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成为“________”。(5)《辛丑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________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主权丧失经济战略要地国中之国半殖民地[学习聚焦]《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知识拓展]《辛丑条约》的特点:(1)赔款数额大,赔款周期长,赔款附加条件重;(2)增加禁止中国人民反抗的条款;(3)外国侵略势力进入到清政府的统治心脏;(4)体现出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主题一民族抗争与排外——义和团运动材料一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发干,只因鬼子止住天。……神出洞,仙下山,扶助人间把拳玩。——《山东义和团调查资料选编》材料二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乱刀拿下。还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杀。——《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1)根据材料一分析,义和团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体现了什么特点?(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怎样认识其影响?提示:原因:列强侵略中国,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特点:具有反帝爱国性质;没有先进思想指导,具有落后性。提示:问题: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抵制外来事物,比较残暴、落后。影响: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反抗精神;但是盲目抵制西方先进文明,不利于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材料一关键信息:“只因鬼子闹中原”说明了兴起原因;“只因鬼子止住天”等体现了迷信色彩。材料二中“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一根火柴”都是洋货,故此被杀,体现盲目排外、落后和残暴。深化拓展义和团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1.进步性:(1)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反抗精神和朴素的爱国意识。(2)沉重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2.局限性:(1)指导思想上带有蒙昧迷信和盲目排外的落后性。(2)义和团运动没有统一的领导,对清朝统治者缺乏警觉,斗争中存在严重的盲目性、自发性和分散性。论从史出——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1)义和团运动是群众的自发运动,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带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斗争手段和武器装备落后。(2)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力量强大,联合剿杀。主题二民族危机与沉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材料一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中日《马关条约》材料二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辛丑条约》(1)材料一中日本取得了什么权益?对中国有什么严重的危害性?(2)材料二反映列强的侵华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提示:权益:在中国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危害: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在中国销售商品,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更加直接、方便。提示:变化:“以华治华”。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清政府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材料一出自《马关条约》,抓住“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只交所订进口税”等关键信息。材料二出自《辛丑条约》,以句号为标志分为两层,对关键词“留兵驻守”“立时弹压惩办”进行分析。深化拓展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1)鸦片战争后,英国等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4)八国联军侵华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论从史出——列强侵略的主要影响(1)对西方而言:侵华实质是西方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也影响了列强之间的相互关系。(2)对中国而言:列强侵华的影响表现为双重性。①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侵害了中国主权。②列强在侵华的同时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