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七年”电影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十七年”电影(1949-1966)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十七年”电影的英雄主义第三部分:“十七年”电影的经验教训:“十七年”电影含义及背景目录中国“十七年电影”的含义所谓的十七年是指1949年建国到1966年文革爆发这样一个历史阶段。第一部分:“十七年”电影含义及背景中国“十七年电影”的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开始了从商业电影向国家政治电影的转型。电影作为党的事业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塑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重责。塑造战争与和平时期的英雄形象成为言说新政权合法性、树立崭新的社会政治信仰、构织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必然选择与轻省渠道。2、除了政治的需要,从普通民众的角度讲,他们也需要银幕英雄满足自己对新的国家与社会建设的热烈激情与理想化期许。第一部分:“十七年”电影含义及背景第一部分:“十七年”电影含义及背景中国“十七年电影”四个阶段1、建国初期:实验阶段2、20世纪50年代中期3、1959年前后高潮时期4、20世纪60年代电影第一部分:“十七年”电影含义及背景一、建国初期:实验阶段1、内容:“诉苦迎新”,代表主流意识形态2、创作队伍:新旧融合旧体制下的艺术家:石挥、赵丹新型的艺术家:凌子风。水华3、代表作品:《我这一辈子》《南征北战》《武训传》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1、内容:以战争与革命题材的影片为主,也出现了不少喜剧片2、代表作品:《董存瑞》《上甘岭》《未完成的喜剧》三、1959年高潮时期1、内容:历史题材与现实题材。2、代表作:《林家铺子》《林则徐》《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四、20世纪60年代电影1、内容:以革命战争题材为主,历史题材为辅,也有部分影片改编自小说。2、代表作:《红色娘子军》《小兵张嘎》《甲午风云》《早春二月》改编自柔石小说《二月》1、英雄特点一、英雄人物有鲜明、坚定的政治立场、政治信仰与政治基调。二、英雄要有生动的个性。三、是符合民族文化审美理想的英雄形象塑造。四、是英雄形象的能力与品德较出众,在意志、毅力与勇气方面超出凡常。英雄人物的扮演者有良好的外形与气质魅力,演技出色。第二部分:“十七年”电影的英雄主义《董存瑞》就成功塑造了一个鲜活可爱的成长起来的英雄人物。董存瑞有普通人的缺点、弱点,为当兵把16岁说成17岁,发牢骚、耍小心眼等,个性争强好胜、质朴坦率。影片充分展示了环境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既写了董存瑞对环境的适应,也写了他与环境的矛盾;既写了个性的冲突,也写了环境对个性成长的改造与激励。直到竞选爆破队长成功,他的性格塑造才算完成,舍身炸碉堡的英雄壮举由之变得真实可信。《董存瑞》为例第二部分:“十七年”电影的英雄主义中国十七年电影的四起四落“十七年”中国电影的四个繁荣时期:第一、建国初期的第一次发展;第二、1956年前后的第二次发展;第三、1959年达到最高峰;第四、1960年代初的短暂发展。第三部分:“十七年”电影的经验教训“十七年”中国电影的四次衰落:第一、1951年5月开始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及文艺整风运动,使电影创作一度陷入低谷;第二、1957年反右运动和1958年的“拔白旗”又一次使电影运动受挫;第三、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反帝反修。在电影界中批判修正主义;第四、文革前夕对于中国电影的全面否定。中国十七年电影的四起四落第三部分:“十七年”电影的经验教训影片简介该片是一部以清朝末年武训的生平事迹为内容的传记影片。武训出身贫寒,曾随母亲靠乞讨度日。他深切地体会到穷人读书识字的必要性,因此不惜几十年唱歌卖艺,积攒善款,筹办义学。影片以细腻的叙述方式,展示了少年武训的苦难生活和他从青年时代起由“行乞兴学”而终于获得“苦操奇行”、“千古一人”美誉的一生经历。《武训传》创作背景1949年7月,导演孙瑜出席了新中国第一次文代会,深受鼓舞。在晚宴上,他就《武训传》的拍摄征询了周总理的意见,回厂后又对原剧本进行了重大修改,在肯定武训的义举的同时,使武训的兴学之举以悲剧告终。此外,新剧本中还增加了周大发动武装起义的情节,以和武训的改良行为进行对比。1950年,《武训传》摄制完成,推向市场后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并被评为当年10部最佳影片之一。•《武训传》是著名导演孙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电影百年历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影片取材于中国近代史上的真实人物——以“行乞办学,让百姓读书”的武训的经历,显示了中国电影自问世以来厚德载道,注重社会内涵的文化传统。虽然由于影片的拍摄实际上跨越了新旧中国两个时代,随着时代背景的变迁,最终完成的影片已在一定程度上被注入了“阶级斗争”的观念,特别是其中周大领导农民起义的线索显得有些生硬。但从整体上看,《武训传》仍然是一部叙事完整,具有深刻内涵和强烈感染力的优秀之作。特别是在情节设置上,影片以武训的兴学经历为线索,串联起一系列细节化的场景,既突出了武训这个支撑起全剧的核心人物,也在剧情片的样式中融入了较为写实的人物和生活场景的描绘。这些剧作和导演手法显示了其时中国电影在艺术上的日渐成熟。•本片也是著名演员赵丹的代表作之一。在影片中,赵丹以精湛的演技,亦庄亦谐、亦喜亦悲地塑造了武训这个具有特定内涵的历史人物,堪称是他最具代表性和成就最高的银幕角色之一。被批判的《武训传》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而毛泽东认为,电影《武训传》宣传了反历史唯物主义的反动思想,必须严肃批判。他严厉地指出:《武训传》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根本的性质。承认或者容忍对它的歌颂,“就是承认或者容忍污蔑农民革命斗争,污蔑中国历史,污蔑中国民族的反动宣传为正当的宣传”。他说“一些号称学好了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员……竟至向这种反动思想投降”。并由引得出“资产阶级思想侵入了战斗的共产党”的严重结论。7月23日,《人民日报》又公布了经毛泽东亲笔修改的《武训历史调查记》,说武训是一个“大流氓、大债主和大地主”。这样,《武训传》的讨论就变成了全国性的政治大批判。批判持续一年多。这一批判严重地混淆了思想艺术和政治问题的界限,使著名的编导孙瑜受到沉重的打击,40多位同志受到牵连。也给新中国的电影艺术创作的发展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据统计,1950年,我国拍摄国产故事片29部,1951年仅有1部。1951年至1954年4年中,共计拍摄了16部。从《武训传》开始,很多的影片受到了政治批判,成荫的《荣誉属于谁》、《内蒙春光》,私营厂出品的《关连长》、《影迷传》、《腐蚀》、《我们夫妻之间》、《太太问题》、《夫妻进行曲》等等。1951年,电影产量严重下降,除了《南征北战》以外,没有其他的故事片投拍。十七年影评最终走向了政治批判这一遗憾的道路,这种转变既是对历史和自身努力背弃的结果,也有理论异化的因素。换言之,单一政治本位的批评模式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并惟我独尊,导致了电影文化内在制约机制的萎缩。因此创作方法和批评标准的多元化是不可或缺的。在此种意义上,对十七年影评的考察也可以帮助我们就当今的文艺创作与批评进行相关的思考。第三部分:“十七年”电影的经验教训谢谢观看!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