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课程名称【编号】:民间文学【0006】A卷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评卷人得分(横线以下为答题区)(考生在答题时,请从下面的四道题中选择三道题,其中一、二题必答,三、四题选择一道作答。要求:字迹工整,表述清楚,语言流畅,看懂题意后再作答。)一、名词解释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民间文学2、民间曲艺3、民间故事4、民间传说5、梅葛6、互渗律7、时政歌8、变异性9、幽默笑话10、木偶戏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40分):1、民间长诗的艺术性。2、中国四大传说的艺术结构特点。3、民间故事的艺术主题。4、什么是AT分类法?5、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与相互影响。6、民间文学的价值属性。7、史诗的叙事特性。8、歇后语中的人物形象类型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计40分):1、阐述神话与民间传说的联系与区别。2、结合中国的儒道释思想,谈谈您对宗教的理解。四、材料分析题(每题20分,共计40分)1、孟姜女传说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经典民间传说之一,以口头传承的方式在汉族民间广为流传,被改编成小说与电影,受到民众的喜爱。从解释学角度,对《孟姜女》之改编的不同历史文化背景进行分析。2、梁祝传说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被称作“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因其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的浓郁深厚,改编成了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和钢琴协奏曲《梁祝》以及各种版本的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形成了极大的社会效应。请结合所学的知识,从主题学角度,阐释不同历史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对《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改编。一、名词解释题(每题2分,共计20分):-2-1、民间文学作为一个学术名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才出现和流行的﹐它指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语言艺术──人民的口头创作。这种文学﹐包括散文的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韵文的歌谣﹑长篇叙事诗以及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作品。目前在民间文学界和广大群众中具有广泛的影响的刑物有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主办的《民间文学》书刊。2、民间曲艺是人民口头说唱文学的总称,因此又叫民间说唱。曲艺和劳动人民关系最密切。它在民间流传了几百年,劳动人民最喜欢它,曲艺既是语言的艺术,又是表演的艺术,又是表演的艺术。曲艺的道具、乐器简单,只需一块醒木、两块竹板、几件弦乐器和一面小鼓而已。因此曲艺适合深入乡村街道,为广大的基层群众服务。3、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民间故事指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所有散文体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等。狭义的民间故事指神话、传说之外的散文体口头叙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等。4、民间传说民间传说作为民间文学体裁分类的学术用语,专指以著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方风情、山水物产为中心所形成的解释性、传记性的口头叙事文学作品5、梅葛“梅葛”是彝族的一部长篇史诗,是彝族人民口耳相传的文化经典,是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少数民族口承文化的瑰丽珍品和典型代表。“梅葛”一词是彝语的音译,意为“唱述过去的事”,因以唱述为特点,“梅葛”又是调子的名称。“梅葛”没有文字记载,千百年来,完全靠口耳相传保存下来。“梅葛”概括了彝族古代历史发展、彝族先民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轮廓,展示了古代彝族先民的恋爱、婚事、丧葬等奇异的风俗习惯,被称为“彝族的百科全书”。6、互渗律互渗即相互作用和影响,浅显地说,像日常所谓“情景交融”或中国古典哲学术语“天人合一”。这种互渗式的思维方式,在认识问题时,很容易产生神秘化倾向,因为它很重视精神领会、切己体验和放弃彻底思考。如《传习录》曾记载王阳明有次游玩时,曾指着岩中花树对友人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种“心外无物”的观念深入发展下去,容易走向神秘论和导致疏懒的学风,而它进入民间后,和迷信思维合拍也自是在情理之中。7、时政歌是民众从自己的观察和切身感受出发,以歌谣形式对所处时代的政治局势、政治事件、政治任务、社会风气等所作的评价和议论8、变异性由于试验条件与试验误差的影响,使各次测定值有所不同,测定值的此种性质,称为变异性9、幽默笑话是指以一句短语或一个小故事让说话者和听者之间觉得好笑,或是产生幽默感,另外一个行动(动作)型的笑话是以动作影响人的视觉及观感,而感到好笑。10、木偶戏由演员操纵木偶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又名傀儡戏。木偶作为戏剧性的表演,出现在汉代。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40分):1、民间长诗的艺术性。民间长诗,是民间诗歌中与民间歌谣相对的长篇韵文作品。关于民间长诗的界说,学术界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在较早的民间文学教材中,像1980年出版的钟敬文主编的《民间文学概论》中,认为“史诗和民间叙事诗都是民间诗歌中的叙事体长诗。”“史诗,是民间叙事体长诗中一种规模比较宏大的古老作品。”对民间长诗的这种认识影响很大,之后陆续编写出版的民间文学教材,像谭达先的《中国民间文学概论》,乌丙安的《民间文学概要》,朱宜初等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概论》,李景汉等的《中国各民族民间文学基础》,陶立璠的《民族民间文学理论基础》,刘守华的《民间文学概论十讲》,李惠芳的《中国民间文学》,刘守华、陈建宪等的《民间文学教程》等,都分史诗和民间长诗(指规模不如史诗宏大的叙-3-事诗)两章进行叙述。但是,这样的分类既存在逻辑上的不妥,也不符合民间长诗的事实。1985年,公木在《论民间长诗与民族史诗》一文中指出:“我国的民间长诗,包括叙述天地万物以及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史诗,歌唱民族与人民先烈的光辉业绩和斗争精神的英雄史诗,以及数量最多的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叙事和抒情长诗等等„„”【公木.论民间长诗与民族史诗[J].民间文学论坛,1985(6):25.】抒情长诗作为民间长诗的一个类别被提出,这是对民间长诗认识的深化。将抒情长诗列入民间文学教材的有刘守华、巫瑞书主编的《民间文学导论》、周作秋主编的《民族民间文学原理》、钟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段宝林主编的《中国民间文艺学》等。需要指出的是,周作秋主编的《民族民间文学原理》一书首次将说理长诗作为民间长诗的一个类别提出。之后,广西师范大学1995届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以壮、侗、苗、瑶四个民族的相关作品为例,对说理长诗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钟畅姿.论壮、侗、苗、瑶说理长诗的生成机制及功能[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1995.】段宝林主编的《中国民间文艺学》中没有将史诗与民间长诗分开论述,而是认为:“民间长诗包括民间抒情长诗和民间叙事长诗两大类。民间抒情长诗是民间歌曲的延长与发展。民间叙事长诗则以民歌的形式叙述神话、传说和生活故事,在篇幅上更加宏大。其发展的历史顺序是:神话史诗-英雄史诗-故事诗(主要是爱情婚姻故事诗)。”这种将民间长诗作为一个整体的看法是有益于对民间长诗的认识的,但是其仍然采用叙事长诗和抒情长诗的二分法则是不符合民间长诗的实际情况的。2、中国四大传说的艺术结构特点。“四大传说”的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时空的广延性、结构的开放性、内涵的多重性、思想的人民性、风骨的民族性五个方面。一般说来,这些特征为民间文学作品所共有,但它们在“四大传说”中却表现得特别强烈和突出,有其它作品所不及处。“四大传说”的生成发展,每部作品以一组比较定型的核心结构(情节)为标志,构成生命的原始形态。这种核心结构是一个开放性的生命系统,由此引出众多的生长点,这些生长点在传说历史演进的生命场中,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造成的不同“气质”的社会群体(创造主体)相结合,便形成一个突出的特征,即情节不断生成,不断扩展,不断追加,逐步由少而多,由简而繁,由单一型变成复合型,从而使整个传说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庞大的规模。三内涵的多重性“四大传说”由于生成于遥远的年代,又长期广泛地流传着,这就使它不断地接受纵、横多方面的积淀,成为具有多重精神内涵的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每一个传说,它的每一个主要情节都可以由表及里,进行多层次的分析。这里仅以《牛郎织女》为例,作具体说明。“四大传说”在千百年的历史流传中,由于受到人民大众的由衷喜爱和积极哺育,人们不断地把自己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从现实中积蓄起来的爱憎感情,以及对生活的愿望和理想,注入其中,因而其思想内容同人民大众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血肉联系,显示出深刻的人民性。3、民间故事的艺术主题民间故事是广大民众创作并传承的反映人类社会生活以及民众理想愿望的口头文学作品。民间艺术一直以来都是民众创作、使用和欣赏的艺术形式,其主题不外乎满足两个需求:一个是物用方面的使用功能,一个非功利的精神上的审美需求。在民间艺术形成和发展的几千年时间里,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一直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所以,农业生产生活中,首先需要的是人力资源,即人口的生产,这就是最大的生存需求,生殖崇拜、祈子内容、子孙繁衍成为民间艺术中最常见的画面和主题。人们相信万物有灵,是源于生产力低下时代对自然和宇宙力量的崇拜。民间艺术的主题和内涵都是围绕趋利避害、求吉纳祥的心理需求来展开的,这也是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艺术最主要的功能是满足精神需求,既有表达对未来的希望,也有愉悦精神的审美活动,所以人的一生中各个人生礼仪都少不了民间艺术的陪伴,与人生活的衣食住行有关的一切活动和场所也离不开民间艺术的参与。民间艺术就是希望的艺术,是吉祥的艺术,是充满生命力的艺术。民间故事的传诵是最为普遍的大众娱乐,它的历史非常悠久,自人类有了语言以来,就有了口头传说的故事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民间故事就是凭着人们一代一代的口传心授流传和保留下来的。有了文字记载后的史书中,也记载了大量的民间传说、神话、传奇。早在汉代就出现了著名的「说书俑」这类表现说书人生动传神的说书表情的杰作,说明那时说书就已经成为了一种专门的职业。到了宋代,《东京梦华录》一书中已经有了「勾栏瓦肆」这样的可供说书、看戏娱乐的专业场所的记载,可见民间文学的的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民间故事已然成为最为普及的市民艺术了。元明清以来,小说和戏曲的发展为民间故事的传播和弘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和渠道,元曲、插图版画和绣像小说、戏曲表演的内容很多来自古代的民间传说故事。他们被谱曲、编辑、整合、改编,成为各种民间艺术的表现内容,民间戏曲、戏出画、彩塑、建筑彩绘、石木雕刻等内容表现得尤为突出。4、什么是AT分类法?“AT”分类法:由阿尔奈(芬兰)提出,他分析比较了芬兰和北欧其他国家以及欧洲一些国家所出版或保存的民间故事记录,把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加以综合,写出简洁的提要,并依一定的原则将这些故事情节进行了分类编排。美国的汤普森针对其所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这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被各国学者称为“AT分类法”或“阿尔奈——汤普森体系”5、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与相互影响。答:一、民间题材及作品思想内容对作家文学的影响。在我国文学遗产中,历代现实主义作家所以在艺术上取得最伟大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在题材或思想内容方面吸取了民间创作的丰富营养,表达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二、来自民间创作的典型形象。作家文学作品中不少具有世界性意义的主人公是从民间创作中概括出来-4-的,这种例子大量见于古今各种文学史中。三、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民间文学生动活泼的文学体裁、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对作家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四、民间艺术语言对作家文学的影响。任何作家艺术语言都不是凭空捏造的,他必须接受人民千百年来所锤炼的语言的珠宝,才能在自己的作品里显示它的艺术光彩。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是相辅相成的,民间文学哺养作家文学,同时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也有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作家对民间文学的记录、编辑、整理、加工和再创作等方面,由于受作家世界观和文学才能的影响,有些作品的水平被提高了,也有些作品被歪曲了、篡改了。6、民间文学的价值属性。答: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一样,是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形象的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