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蒋乐蓉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要求核心思想指导原则着力点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绪言•医德如何,十日之间分生死;•官德如何,十年之间见治乱;•师德如何,百年之间判盛衰。•有一句话叫做“素质决定命运”,这是指人的个体生命而言。就社会发展的全局来看,教师的素质将直接决定教育事业的未来,决定一个民族的前途。•高校教师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具有将追求学术成就、传授专业知识与国家、民族的振兴联系在一起的优良传统。而今天,面临如何传递人类文明的火炬、开发人类文明的智慧的历史任务,社会如何持续提高教师待遇、教师如何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就成为最紧迫的课题。•古人云:“师者,人之示范也”。是把师德放在全人类的立场上来考虑的。无论哪个社会,师德都应该是全社会道德水准的最高点。第一章高等教育发展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第一节师德——•一个亘古常新的话题•1、职业与职业道德•(1)职业: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的职责和所从事的专门的业务或特定劳动,并以此获得社会生活来源的主要社会活动。•职业是一个历史范畴:与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相联系,伴随着劳动分工的出现,深化而产生。•职业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职业是个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个人价值的实现基本形式。•目前有20000多种职业,与职业相对有:无业,失业,再就业。•三要素:职业职责、职业权利、职业利益我为什么要工作?►为了谋生;►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为了事业,自我实现;►为了快乐和幸福•作为职业应该满足三个条件•1.谋生手段——提供合理的报酬•2.社会角色——发展个性和才能•3.自我实现之路——体现个人价值的机会和舞台我在工作中希望得到什么:报酬、发展、培训学习(间接满足)尊重、快乐、成就感(直接满足,从工作本身得到)工作动力的来源:努力做到—成就感—快乐感—动力感理念:工作是必须的为了自己的生存,我要工作!为了自己的快乐,我要工作!结论:•既然人活着就必须工作与其在痛苦中工作不如开心、快乐的工作!思考:作为一名员工,你在工作中得到了什么?什么是道德: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人和人之间、个人和社会、个人和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简单地说,道德就是讲人的行为“应该”怎样和“不应该”怎样的问题。道德”的含义在我国古代,“道”与“德”首先是分开使用的两个概念。“道”的最初含义是道路,后来引申为原则、规范、规律、道理或学说。“德”字在甲骨文中即已出现,其义同于“得”,是有所得的意思。(分析当前道德危机)思考:为什么要讲道德?这是由人性的弱点决定的!人性是人的属性的简称,它包括两个方面:A、自然属性(动物性)人的本性B、社会属性(社会性)人的本质人性的弱点就在于人性中天然地包含了“兽性”------禽兽------小人------俗夫------君子------圣人兽性兽性兽性兽性兽性思考:人的行为发生的真正本质是什么?需要刺激引发引发动机行为价值过滤区在价值过滤区进行着“人性的斗争”具体表现为:Iwanttodosth我想做什么与Ioughttodosth我应该做什么(道德的力量)做事先做人,如何做人?(1)不做“违心之事”;“做人”是做自己的人,不是去做别人,所以,“做人”不能“违心”。违心之事会让你丧失自我,既然你说的不是你自己的话,做的也不是你自己的事,那么“做人”还有什么意思呢?(2)不做“亏心之事”;不做亏心事就是做事不整人、不损人、不害人,不做坏事当坏人。“不亏心”是“不亏吾心”,所以,做事要对得起自己,只有不做亏心事,“做人”才坦然。(3)做好“相宜之事”。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角色,并具有相应的社会身份,做“相宜之事”就是要做与你自身的角色和身份相“吻合”之事。对于我们每一个有着特殊角色和身份的社会个体而言,“相宜之事”就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不可推卸,不可逃避,无法选择。(4)力做“应当之事”。如果说“相宜之事”是份内之事,那么,“应当之事”就不完全是份内的事情了,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应当之事”是份外之责。比如:应当助人为乐,应当拾金不昧,应当见义勇为,应当舍己利他等等。这些事情你可做,也可不做,它仅仅是在如何“做人”这个问题上所进行的方向性的倡导,“应当”归“应当”,“做”与“不做”完全取决于个人的自觉自愿。但是,一个人若真正地想要“学会做人”,他自然就应该知道“应当之事”值不值得去做。结论:•不做“违心之事”是要将人“做”得真实;•不做“亏心之事”是要将人“做”得清白;•应做“相宜之事”是要将人“做”得称职;•力做“应当之事”是要将人“做”得高尚。•世人皆言“做人”难,难在何处?首先是要不做违心的事难人在社会,身不由己,事事都不违心,可能吗?总结一下我们自己,违心的话说了多少?违心的事做了多少?其次是要不做亏心的事难。人就是人,内有七情六欲的冲动,外有名利权色的诱惑,加之社会资源的有限性,生存竞争的残酷性,要保证一生都不做亏心事,能不难吗?再次是要做好相宜的事难。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多重的角色与身份,多重的角色和身份又赋予了我们多重的责任和义务,对此我们无法推卸、更无法逃避,我们的生命因此而承载得如此厚重,你说“做人”容易吗?在多重的角色和身份中要想都做得“称职”,那么,就需要凡事都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这就意味着你得有成倍的付出与辛劳,并且还要能够很好地协调和处理好角色冲突,你说“做人”容易吗?做人难,做样样都称职的人更难!最后是做应当之事难。做应当之事难就难在它不是我们的“绝对义务”;难就难在它不仅不利己,还要靠自愿;难就难在它有可能好心无好报;难就难在它有可能意味着巨大的付出与牺牲。对高尚的追求是“做人”的最高境界,能不难吗?结论:•不过,话说回来,除非你自己放弃“做人”的资格,否则,不管“做人”再难,我们既然要“做人”,那就得知难而上!•(2)职业道德:就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以及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也可以说是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准则,规范的总和。•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能主动的表现自己与社会形成各种各样的道德关系,就形成了一定的职业道德:•不同的职业对应不同的利益义务•不同的活动对应不同的社会责任•环境、内容、方式对应不同的情绪爱好与作风•职业道德的特性:相对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来说存在着•范围上的有限性;内容上的稳定性与继承性;•形式上的多样性;强烈的纪律性。•2、教师职业与师德的含义(P6案例:教师尊称的由来)•(1)教师职业是一种古老、高尚而神圣的职业。•古老:教师职业的形成与人类早期教育活动密切相关。•萌芽于远古时代:老一代为维持和延续人们的社会生活,把社会生产及生活经验传授给下一代,由部落首领、长者、能者担任。••文字的出现给教育者传授知识提供了有利条件。•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使教师形成职业•远程教育是教育史上的又一次大飞跃。•我国:最早的学校称“成均”,公元前2700年•尧舜时学校称“庠”:把有经验的老人供养在那里。•商朝称学:•西周私学:•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后来,官学,书院•神圣:其一:尊师重教的传统。荀子:“天地君亲师”并列。•其二: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科教兴国,教育是基础”•教师职业的特性:•教育劳动的目的性:教育劳动的对象:教育手段:教育劳动的时间:教育劳动的成果:•附:教师角色理论:•其一:“八角色说”•1、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的教育者;2、文化知识的传递者;3、智力资源的开发者;4、未来生活的设计者;5、心理健康的指挥者;6、学生集体的组织者;•7、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者;8、教育现代化的开拓者。•其二:德雷《教育心理卫生》:•1、社会代表;2、知识源泉;3、法官与裁判;4、辅导者;5、认同对象;6、父母的替身7、团体的领导者;•8、朋友;9、侦探;10、感情发泄的对象•(2)师德的含义p2•师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从事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的总和,是教师应遵守的道德原则规范和应具有的道德品质,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在处理和调整教育教学活动中人与人这间关系的基本道德要求。•(1)师德超越了一般的职业道德----要求高涵盖广渗透性强、示范性强p2•为人师表不仅在课堂,不仅在循规蹈矩。•师德的特性是由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不仅是作为“劳动者而存在,而且作为劳动手段而存在”“劳动的执行者和工具是融合在一起的”教师作为劳动者和劳动手段,他本身面对的是人,从事的是塑造人的灵魂与精神的工作,所以劳动对象是人。•为人师表不仅要以言立教,更要以身立教•(2)师德是一种特殊的角色道德p4•从历史到现实,从个人到社会,自身要求严,社会期望高,历练时间长。•必须经历一个准备期----规范期----磨合期----自由期•3、中国传统师德思想概述:p8•历史悠久神圣化程式化独成一体•其特点:p8-9•服从、引领甚至代表整体道德要求:儒教为国教、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综合全面的道德要求:师言、师行、师德、师功•积极入世的道德要求:修、齐、治、平•内心自觉的道德要求:谨言慎行、内省、慎独•其内容:p9-15•深厚的爱生敬业情感:何谓爱生“仁者爱人”•“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强烈的育人至上的意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欲栽大木举长天”•严谨的为人师表作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师者,人之模范也”•不倦的好学进取精神:“博学而笃志”、“温故而知新”•精湛的教育教学理念: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诱导、寓教于乐•鲜明的教育开明作风:“有教无类”、“教学相长”•扬弃p15:封闭性: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功利性: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师道尊严:•4、西方师德的历史考察:p16•古希腊罗马时期:崇尚自然、发展个性•文艺复兴时期:教育人道主义萌芽:重视人的尊严、价值与个性•近现代时期:热爱学生、师生民主、尊重个性•中西方教育与师德的区别p21-22:内得于己与外束于法师道尊严与教育人道第二节师德---高等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p22•1、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特点p23•(1)大学的本质和责任:培养人才、创新知识、服务社会•(2)大学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大学的核心、教学的主导、研究的主体改革的主力、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3)大学教师与一般教师的工作特殊性:•工作目的: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工作对象:具有多层次性•工作手段:通过自己的真才实学和高尚道德情操育人•工作任务:知识的传递与创新、应用的双重责任•2、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的特点p24:•与社会公德、家庭道德的联系和区别:•与其他职业道德的联系与区别:•与中小学师德的联系与区别:•3、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p26-27)•实现“以德治校”的重要保证;•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何谓素质教育(p26)•转变社会风气的需要;•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第三节师德---高校教师的立身之本p27•师德决定了高校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的思想、情感、态度、行为•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p27•(1)全面性和高层次的统一p27-28:•全面性由高等教育的目的、高校教师职业劳动的需要决定•高层次性是与其他职业、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相比较而表现出来的特征•(2)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28-29•与高等教育事业的总体目标与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结合•引导、记忆、情感、意志•现实性决定了师德的具体性、实践性、可操作性•(3)社会性与个体性发展的统一29-30•社会性是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社会发展的需求、人民群众的期望•个体性是各自的个人倾向性特征、个人心理性特征、个人社会人格特征•(4)典范性与深远性的统一p30-31•高校教师人格魅力产生的示范性效果,对学生激励或矫正效果•通过作用于学生心灵产生的

1 / 1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