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幼儿园课程的“原材料”。它是指可备开发和利用的用以支持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各种资源,包括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评价等课程要素的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直接条件。不是所有资源都有机会进入课程,但它是“可备”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可以随时待命为幼儿园课程服务。了解和分析课程资源,有利于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实现幼儿园课程的改进和优化。幼儿园课程资源的种类幼儿园课程资源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按资源覆盖范围的大小,可以分为国家的、地方的、幼儿园的课程资源;按使用和开发的状况,可以分为正式进入课程的资源和潜在的课程资源;按资源的性质可以分为物质的、非物质的资源。物质资源主要包括:①幼儿家庭中的物质资源。如食品、衣物、电器、用具等;②幼儿园的物质资源。如教具、玩具、体育器材、活动场地、生活设施、园舍建筑等;③幼儿园所在社区、地区的物质资源。如地形地貌、气候、企业、公园、广场、交通工具、动植物等;④国家的物质资源。如物产、森林、山川、经费投入等。非物质资源主要包括:①幼儿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个人经历等;②幼儿父母的职业、特长、教育的观念和经验;③教师的职业素养和经验、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④人力资源,除了上述幼儿的父母和教师以外,还包括保育员、科研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及其他可能参与课程的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员;⑤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区域文化构成;⑥社区、政府等各方面对幼儿教育的政策支持、大众传媒、舆论导向等;⑦人类长期积累的人文资源,如学科知识、生活经验、神话、传奇、童话等。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可能进入课程内容的东西都是课程的资源,学科知识是重要的资源,因为学科知识是人们经过多年的积累、归纳、总结、抽象形成的,同时在儿童的经验里已经包含着各门学科的事实和真理,只不过儿童对它们的认识是朴素的、原始的。但学科知识需要经过筛选并且做“经验的还原”(杜威语)才能进入课程,即将学科知识还原到它被抽象出来之前的浅显、感性和直观的状态,还原到儿童能够理解的水平。幼儿园课程资源的普查和筛选(一)普查普查工作主要是对课程资源进行调查,探明课程资源的藏量,并建立资源档案,以便从总体上把握可利用的课程资源的数量、类型、性质、分布情况,等等。可按国家、地方、幼儿园三个层次来进行。在国家层次,主要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资源,如知识、物产、自然地理条件等;在地方层次,应在全面核查资源的基础上,关注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在幼儿园层次,应重点关注与课程实施有关的资源,并仔细核查有本园特色的课程资源,以利于园本课程的开发。幼儿园可参照上述课程资源的种类,分别进行调查、登记和汇总。(二)筛选课程资源的筛选是对历史或现实中与课程活动有关的要素进行甄别,初步遴选出具有开发价值的资源。在此基础上,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的原则和社会的需要进行优选,从而确定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课程资源。①课程内容的筛选是幼儿园课程资源筛选的重点,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课程内容应当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儿童生活在个人接触显得十分狭隘的世界里,除非这种生活密切地和明显地涉及他自己的或者他的家庭和朋友的幸福,其他各种事物很难进入到他的经验里。”②因此,课程内容应是幼儿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资源,如:日月星辰、风雨冰雪等自然现象;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等动植物;家乡的特产、风俗、节日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二,课程内容应当符合儿童的兴趣需要、认知特点和理解能力。游戏、涂鸦、幻想、探索发现、与大自然接触和交流等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③儿童的需要源自儿童自身,而非成人主观臆断的强加。顶着满足儿童需要的名义,向幼小儿童灌输尽可能多的学科知识,恰恰违背了他们真实的需要。因此,一切脱离儿童认识水平和儿童的生活的、抽象的死知识都不应成为课程的内容。第三,课程内容应当同时符合儿童和社会的需要,并且“把社会的需要建筑在儿童的生活上”④。例如有背诵古文、玩火和野外收集树叶三个内容,背诵古文虽然满足了社会传承文化的需要,但却不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不能被儿童理解、掌握和接受,也就失去教育的价值;玩火在满足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的同时带来了安全隐患而违背了社会的需要;野外收集树叶则既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又具有教育意义——幼儿可以从中获得关于树叶的经验,培养观察力,陶冶热爱自然的情操。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根据我国课程国家、地方、幼儿园的“三级管理”制度,也应在此三级教育管理机构的领导下进行课程资源的重组和优化。在国家层面,主要是国家通过法令的形式规定幼儿园教育的目标、课程的实施范围、课程内容和组织形式、教师的培养方式、经费的投入和分配等。在地方层面,是地方各级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的特色和需要,对课程资源进行的配置,包括组织教师交流学习、开发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课程、增加经费投入、改进管理等。在幼儿园层面,幼儿园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指导下,根据幼儿的需要、本园的特点和地方的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幼儿园不仅是课程资源的使用者,也应成为课程资源的发现者和建设者。具体来说,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一)教师资源教师是幼儿园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实施者、评价者和改进者,教师的教育经验、知识结构、人格魅力、性格气质、专业水平、科研能力、应对具体情境的教育机智和课程决策能力等,对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有重要意义。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并不是按部就班地将既定计划转变为现实的过程。教师应当随时根据具体情境的需要和儿童的反应调整“预成”的计划,“生成”新的活动内容。开发教师资源,幼儿园应建设自己的教师文化和管理文化,应实行民主、人性化的管理,使教师都可以并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应围绕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科研活动和业务学习,使学习成为教师的需要而不是负担;应积极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教师乐于相互学习,相互提意见,共同进步。总之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二)幼儿资源幼儿已有的经验既是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起点,又是需要通过课程加以扩充和扩展的。幼儿园课程以儿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从中找出能够被扩充和扩展的经验生长点,并在幼儿已有的经验和未来的经验之间架设桥梁,帮助儿童用已有的经验解释未知的经验,最终“让儿童的本性实现自己的使命”。⑤例如,在生活中,儿童可能已经知道了每种树叶的形状、颜色、大小都不一样,教师通过开展收集、观察、分类、绘画树叶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幼儿获得关于树叶新的经验,比如有的是常绿树,有的是落叶树,落叶树也并不是树叶一直不落……这些新的经验并非是由教师灌输或强加而来,而是幼儿通过主动地活动、主动地观察和思考,对已有经验的总结和深化而来。幼儿不仅是课程的接受者,他可以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并为课程的实施提供支持。例如,有的幼儿对恐龙很感兴趣,渴望了解关于它的信息。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活动来满足儿童认识恐龙的需要。只要教师仔细观察、耐心倾听,儿童就能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意大利瑞吉欧“方案教学”在这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开发幼儿这一课程资源,要求教师认识和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认识和尊重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不断探索的需要,认识和尊重儿童的生活和儿童的世界。教师必须认识到,幼儿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的探索者、幻想家和艺术家。教师应当给予儿童充分活动的空间和时间;给予儿童自我表达和探索发现的自由和机会;让幼儿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在日常生活中,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经验的拓展与生长。(三)自然资源热爱自然是儿童的天性。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主要包括:认识植物动物、栽种植物、饲养小动物、远足郊游、观察自然等。儿童对自然充满着好奇心和探索欲,应让儿童到大自然中从事自由活动。(四)社会资源包括社会物质资源(如少年宫、科技馆、美术馆、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等)和社会组织(包括家庭、社区、群众组织、政府组织等)。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不仅有利于开展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促进幼儿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丰富儿童的生活、促进儿童认识社会,同时发展儿童的社会性。例如幼儿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集体或让家长带领幼儿参观动物园、植物园、科技馆等,让幼儿用语言、绘画、手工等多种方式表达所见所闻所想;又如,参观公共图书馆,让幼儿了解图书馆的基本设施、图书借阅流程、文明借阅图书的规则等。参考文献:①方主编.课程与教学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137.②[美]约翰·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l6.③刘晓东.蒙蔽与拯救:评儿童读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245.④戴自俺主编.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M].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180.⑤JohnDewey.TheChildandtheCurriculum.Chie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56:31.(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