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投资大陆危机管理手冊(DOC 76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序這是一本探討台商如何積極處理危機方面的書籍。台商是世界上最富有創業精神、最敢衝闖的族群,只要那裡有市場,台商就會到那裡披荊斬棘,開創商機。中國大陸又是本世紀末世界上碩果僅存一塊最大的肥肉市場,台商焉能棄而不顧?於是台商成群結隊到大陸創業,加上同文同種的先天優勢,台商就在這種致命的吸引力下,陷在大陸而不能動彈。「挑戰年年有,今年危機特別多。」這正是台商目前在大陸的實況寫照。雖然兩岸同處地球不同的角落,但因環境背景的差異,台商不像大陸人,是在充滿鬥爭的環境下長大,加上島國自由經濟與大陸計劃經濟體制的差異,兩岸人民的生活方式自是截然不同,試想所得美元一萬三千元對七百元的差距,兩岸可真是處在不同的時光隧道,這樣的人卻要長相左右,生活在一起,其間的意識型態與價值觀怎麼能在極短的期間內調和?台商在大陸處處顯得突出,大陸人對台商既羨慕又嫉妒是可想而知的,但台商相對大陸人來說,又屬絕對的少數,雙方相處很難不出狀況,不生危機,這是可以想像的。是台商帶著過去成功的「台灣經驗」到中國大陸,只要一比較,台商的優勢輕易就表現出來,同文同種又使台商疏忽,沒有「外來人」的認知,而使台商陷入不可預知的陷阱中。台商一旦鬆弛了心防,問題也就層出不窮,藝高人膽大最易聰明反被聰明誤,「啥咪攏嘸驚」,自然「跟著感覺走」。這幾年,台商在大陸一再發生各種糾紛事件,人身安全與財產保障案例經常出現在新聞報導中,也就不足為奇。由於台商狀況頻生,危機案例一再重演,引起各方重視,本會成立的宗旨就是要保障台商權益,我們覺得再三呼籲台商謹慎小心,或是轉移投資地點,並不切實際,因此我們開始著手舉辦危機處理、人身安全與財產權益保障方面的研討會,期盼台商能藉著具體案例的機會教育而得以免疫,我們再三努力,陸委會、海基會及經濟部等有關單位也一再關心,並與大陸當局積極交涉與協商,提出各種解決方案與機制,確實也產生一些功效。為求台商有危機意識,且協助台商遇到危機時,有良好的對策,於是撰寫本手冊的構想就開始孕育與執行,我們也非常感謝陸委會願意出版這本手冊,陸委會過去透過台商窗口的服務,解決許多台商在大陸所遇到的各種疑難雜症,且出版許多非常實用的大陸投資叢書,我們對於陸委會的這份深情厚意,在此謹表示最大的敬意,也期盼本書確實能化解台商潛在危機於無形,並協助台商在大陸投資,更為順利進行。本手冊分為三大篇十章,約十一萬字左右,第一篇危機在身邊,旨在告誡台商要有危機意識,並分五章,分別探討各種危機處理類型,包括勞資衝突、內銷市場風險、金融財稅風險、人身財產安全危機及危機處理與權益保障等五章。第二篇為不能一錯再錯,從篇名就可知它是以個案的形式來展現,期盼藉由這些前車之鑑,台商不要再重蹈覆轍,總共有三章(從第六章至第八章),包括勞資爭議、財稅風險及人身財產安全等十二個案例。最後一篇則是平時的準備,期盼台商能未雨綢繆,先行預防。計有第九章的大陸旅行安全須知,及總結各章內容而編寫的人身安全指導手冊範例。眾所週知,一本書完成都是靠許多有心人的勞心勞力,才能眾志成書,因此,本手冊在本人的企劃下,幾位台商張老師出力甚多,計有張哲朗、高長、蕭新永、袁明仁、王泰銓、馮仁厚、杜啟堯及李銘輝教授等人。其中,又以張哲朗與蕭新永出力最多,如無他們二人的幫忙企劃和負責編輯,本書是無法如期完成的。另外北市企經會的李執行秘書正芬和鄭秘書鳳雅及吳秘書桂蘭的聯繫與校正部分文稿,亦功不可沒,在此一併致謝。前言船隻不論在湖泊中,江河裡,或是海洋中航行,不論是竹筏,汽船或是原子潛艇,都必須要有一位舵手或是一位船長。船隻航行中必須順著水性,承受多變的天氣航行,航行途中常常會遇到惡劣的天候,或遇到看不見的暗礁,船隻也有可能發生船隻本身機械設備的故障,也有可能發生船員間的人際問題,也有可能與另一條船碰撞,這些發生的問題有些是可以預知的,有些是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的突發事件。任何一個事件,不論大與小,只要處理不當,都可能造成船隻的顛覆,人身的傷亡,船上所有的人,時時刻刻都有沉船的危機。如果把企業比喻做一條在汪洋中航行的船隻,企業經營者就是舵手,就是船長,企業經營就好比是船隻在汪洋中航行,隨時都有經營上的危機。企業在社會文化、經濟、科技、政治法律等總體環境的大趨勢中生存,受到供應商、員工(工會)、競爭者、公會、債權人、消費者、特殊關係人、政府及股東的左右,而企業的表現將受企業本身結構、企業文化及企業所擁有的資源之影響。雖然,企業可以時時透過內、外在環境的分析,了解企業本身所處的地位,偵測可能的危機,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也許是天災,也許是人禍,危機四伏很難預料。台商遠渡海峽到大陸投資,不管是總體環境或是產業環境,甚至於本身的個體環境都相當的陌生,你可能在日常管理中發生勞資的衝突,你可能在市場上遇到風險,你也可能因為未充分了解當地的財稅法規或金融交易習慣,而碰上了金融財稅上的風險,你也可能有人身財產的安全問題,你更可能有權益保障的麻煩。如此,台商通常在經歷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稍有不慎,身邊的危機隨時會顯現,經營上的困難不言可諭,何況預測危機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因而平時多做了解別人的經驗,為自己多做一份準備,防患於未然,遇事才能維持損失於最小。第一篇危機在身邊危機意識台商到大陸投資,由於兩地同文同種的認知,一般人多少都有那種沒有語言和文化差距的幻覺;很多人在被問到是否到過大陸時,即使沒去過幾個地方,只要有進入過大陸的經驗,就會很自然的做肯定的答覆。人們只要在大陸的某一個機場下過機,就覺得是到過大陸了,認為看到的、感覺到的一切就是大陸的一切,這種如臨小人國,一切在眼前的心理,會讓自己覺得一切都能瞭若指掌,心理頭一切都放鬆,於是危機四伏而不自知。其實只要走過大陸兩三個地方的人,馬上會發現,那簡直是一個有很多個國家的地區,是一個不同質的地區,雖然語言大致相同,有時所指意義卻有差異,風俗習慣也不盡相同,就如同歐洲大陸有好幾個國家一樣。危機的發生是多方面的,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有個人的危機,出外旅遊可能會有危機,員工管理上可能會發生公司的危機,公司經營上可能會有危機。危害的損失也許是金錢財務,也許是人身安全,也許是權益,也許兼而有之。危機的認定並不容易,危機的認定就像一般家庭夫婦對水果品質的認定差異一樣,通常太太比較節儉,買回家幾天的水果,稍為爛一點不以為意,削去爛的部位就可以了,先生則不然,有點爛了就不要了。危機的認定盡憑臨場的感覺,危機處理必也〝適時〞,過猶不及,太晚認知危機處理時機,可能加重危險損害,太早又可能發生不應有的發展。台商到大陸投資要有高度的危機意識,注意周遭的一切,從私人生活到公司經營管理,從稅法到政令,從社會新聞到國家大事,凡事要有警惕,要有預防,知所迴避,知所面對。第一章勞資衝突作者:袁明仁華信國際企管顧問公司顧問一、前言台商近來在大陸接二連三的發生勞資爭議問題,不僅在公司內部引發勞資衝突,在外界,大陸媒體更大規模、大量的曝光及報導。1998年,曾發生某知名方便麵廠,因資遣員工而引發員工示威抗議,廣州各大報一連刊登了好幾天,最後由當地政府出面協商才解決。東莞某台商廠長因懷疑員工偷竊而體罰員工跑步後,又要該女工在身上掛牌以示殺雞警猴,最後落個公開道歉,賠償名譽損失,並被迫返台。廣東某台商因員工偷竊而將員工關在狗籠內,被控侵犯人身自由。東莞塘廈鎮某台商廠長毆打員工,並有三十多名被解僱的員工工資被扣押,後經當地勞動部門干預,廠方始發放所扣押的工資。東莞清溪鎮某台商因漠視工人安全,造成過去兩年中因工傷致殘的工人高達23名。東莞市勞動局除了要求該公司按國家工傷賠償條例規定一次性共賠償人民幣60萬元外,並要求該公司通知打員工的三名台籍幹部迅速由台灣回東莞市清溪鎮接受調查。此一事件不僅大陸中央台大肆報導,大陸廣東地區的報紙更超過15家以上大幅報導,嚴重影響到台商的整體形象。因此,東莞市台商會長亦親自前往該工廠慰問因傷致殘的工人。綜合這些勞資爭議的發生,可以發現由於台籍幹部不了解大陸法令,亦未認知到大陸勞工權益的高漲,若仍以過去「軍事化的管理方式」管理大陸員工,台商在大陸將危機處處,動輒得咎。在管理員工、發放薪資、處理員工偷竊、開除員工等各個層面都可能面臨勞資爭議的問題。雖然,大陸國營企業、私營企業及個體戶都存在上述問題,有許多甚至比台商還要惡劣。如國營企業有許多甚至也不給遣散費或只給100~200元生活費,即要員工賦閒在家,但亦少見大陸員工大規模爆發勞資衝突或示威抗議,連大陸媒體亦很少報導。但台商或外商有一點芝麻小事,大陸媒體幾乎群起攻之,非鬥臭鬥垮不可,這就是大陸「內外有別」的作法。由上可知,台商在大陸的形象要塑造或建立,本來就不容易,若台商不注重台籍幹部的管理素質提昇或台商本身不加強管理合法性的要求,未來台商的形象將很難提昇,台商形象不好,相對的台商的處境及地位更值得擔憂。因此,本文擬提供台商如何掌握勞資爭議發生的潛在原因,並提供台籍幹部及台商做好預防的方法,以避免勞資爭議的發生。希望透過本文能有助於台商掌握勞資爭議的潛在因素,並做好預防及規避的措施。希望每位赴大陸投資的台商不僅能夠事業有成,更能夠平安健康,永續經營。也希望大家一起來維護及提昇台商的形象。二、認知及掌握勞資爭議發生的潛在原因台商發生勞資爭議的最主要原因在於「老闆」或「台籍幹部」本身的觀念趕不上大陸「立法的速度」,也趕不上大陸員工對自身權益法令的了解。因為大陸員工常看台商訂閱的報紙及看電視,同時大陸政府的大力宣導,大陸員工老鄉之間的互通有無,以及大陸員工待過的工廠多了,自然會有所比較。除了上述「人」的因素之外,亦有許多潛在原因引起勞資爭議。希望台籍幹部本身能隨時掌握最新勞資爭議的有關法令,提昇自己的管理水準,避免成為「法盲」,同時也應隨時掌握下列潛在勞資爭議的因素。1.同文不同義台籍幹部與大陸員工由於彼此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對事務認知產生差距,而且在溝通上,兩岸除了簡體字與繁體字的表面差異之外,最主要的是兩岸用語、用詞及用法存在的差異極大。例如:「品質」、「質量」;「介面」、「接口」;「宏觀」、「總體」;「行」、「好」;「合約」、「合同」等用詞幾乎是完全兩碼事。此外,「肯定沒問題」、「問題不大」或「基本沒問題」等用語,台籍幹部不能以我們在台灣的認知來理解,以免造成彼此的誤解、衝突及爭議。2.溝通上「先天不良,後天失調」台籍幹部與大陸員工之間的溝通可用「先天不良,後天失調」來形容。也許有人會認為兩岸同文同種,怎麼會有溝通上的困難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台資企業所招募的員工大都是從內地來的,這些員工的教育水準低,而且大都是講「家鄉話」,「普通話」講的連台商也聽不懂。台籍幹部每天要面對不同省籍的數千名員工,而且常常要面對「雞同鴨講」的挫折感,其溝通的困難程度可想而知,因此很容易造成台籍幹部與大陸員工之間的爭議及衝突。3.價值觀不同大陸員工的「紅眼病」、「老鄉情結」、「省籍情節」等觀念及價值觀的不同,往往造成溝通及管理上的困擾,嚴重者造成彼此對立。此外,台商認為「我對你們好,你們就會感恩圖報」,但大陸員工不一定這麼想,他們反而會認為這是「你應該做的」。在工作觀念上,「有飯大家吃,有事眾人辭」以及「飯是要吃,工資是要拿,工作則看他人」的心態非常的普遍。因此,台商在管理大陸員工上,若不能掌握這些價值觀的差異,將造成管理上很大的衝突。4.大陸廠商可以做的,台商也可以做台商普遍有一個錯誤的觀念,認為「大陸國營廠或鄉鎮企業可以做的事,台商為何不能做?」。雖然大陸的法律規定對內外資企業都一視同仁,但在各地方政府的執行面及大陸媒體的對待程度上卻有很大的差別。例如:大陸國營企業違反勞動法或環保規定,很少看到勞動機關在為員工爭取權益,也很少看到大陸媒體報導,因為罰款或賠償員工,都是由國家的「左口袋」轉到國家的「右口袋」。但若是台商或外資企業違反規定,是由外商老闆的口袋拿到大陸百姓的口袋,因此不論地方勞動局、環保局或媒體,一般都會將事件擴大。所以台商在大陸投資絕不能與大陸企業來比,而應將自己定位在更高的標準才不會造成無謂的糾紛。三、台籍幹部如何避免勞資爭議的發生勞資爭議的發生有一部分是公司政策決策誤判所造成的

1 / 8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