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内容刘义庆(403年-444年2月26日),彭城郡(今江苏铜山)人,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刘义庆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规,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刘义庆自幼喜好文学、聪明过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备受礼遇。刘义庆曾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典籍。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位极人臣,但其堂弟宋文帝和刘义康的“主相之争”日益激烈,因此刘义庆也惧遭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职。曾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据《宋书·宗室传》载,刘义庆“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刘义庆著有《徐州先贤传赞》、《典叙》、《宣验记》、志怪小说《幽明录》等等。当然最知名的是《世说新语》一书。刘义庆担任江州刺史与南兖州刺史时期,38岁时开始编撰《世说新语》。刘义庆秉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当时有名的文士如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人都曾受到他的礼遇。《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很可能是他和门下文人杂采众书编纂润色而成。《世说新语》一书刚刚撰成,刘义庆就因病离开扬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时年仅41岁,宋文帝哀痛不已,赠其谥号为“康王”。《世说新语》是一本此书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作。轶事小说以记载人物的轶闻琐事为主,又称作志人小说。魏晋南北朝的轶事小说影响最大的是刘义庆《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世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描述了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展示了“魏晋清谈”的风貌。《世说新语》的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和淡,也可以说这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从而也起到了名士“教科书”(鲁迅语)的作用。《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淡、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留存3卷,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36类,每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从此可见笔记小说“”的诉求及特性。《世说新语》谈魏晋风流,在《世说新语》的三卷36门中,上卷四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中卷九门: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慧、豪爽,这13门都是正面的褒扬。下卷23门,情况就比较复杂了。有的褒扬之意比较明显,如容止、自新、贤媛。有的看似有贬意,如任诞、简傲、俭啬、忿狷、溺惑,但也不尽是贬责。有的是贬责,如“谗险”中的四条,以及“汰侈”中的一些条目。也有许多条目只是写某种真情的流露,并无所谓褒贬。既是真情的流露,也就是一种风流的表现,所以编撰者津津有味地加以叙述。《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说史略》)。《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中涉及各类人物共一千五百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点,就是《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透出种种机智和幽默,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等。西晋时期,身在洛阳的贵族奢靡成风。大臣们将奢侈当作一件很有体面的事情,很多朝臣聚集在一起比阔、斗富。虽然是开国皇帝,但并不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即位之后,他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仍不足以抑制朝中的奢靡现象。吴国灭亡之后,晋武帝春风得意,认为国家一片祥和,江山稳定,而他又是一个贪婪成性的人,为了扩充国库,他在朝中公然卖官鬻爵,一时“骄奢之心,因斯而起”。西晋的权贵大多是司马氏集团的子子孙孙,他们贪图享乐,通过搜刮民财积累起大量财富。当时洛阳有三大富豪,分别是。其中,羊诱和王恺是司马氏的外戚,很受晋武帝宠爱。他们搜刮了很多钱财,晋武帝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原系世家子弟,承祖先余荫,曾任荆州刺史,凭着长袖善舞的钻营及心狠手辣的个性,一方面结交权贵;一方面贪赃枉法,甚至有人说他在荆州刺史任内,除凭恃权势和地方之便,强取豪夺外,甚至劫掠客商。遂至金银如山,珍宝无数。待至卸任以后,在洛阳城郊金谷渊中,耗费巨资构筑亭台楼阁,栽种奇花异草,养鱼植荷,蓄猿饲马,命名为“金谷园”,过着人间天堂的幸福生活。王恺,字君夫,东海郡人,官至后军将军。晋武帝司马炎的亲舅舅。王恺仗着晋武帝的宠爱,到处炫耀自已的财富。他在家门口大路两旁的央道间,用紫色的丝绸编成路面的屏障,延伸40里。人们要是想去王恺家里拜访,必须穿过这40里的路障。在当时,紫色的丝线十分名贵,王恺的这一行为在洛阳轰动一时,人们都夸他很富有。王恺也得意洋洋。石崇到了洛阳后,听到了这个消息,就把自己家路旁的夹道用锦鍛做成路障,延绵了50里。这事情很快传开了,洛阳人都称石崇比王恺富有。王恺看到石崇公然向他挑衅,就决心和石崇斗一斗。他宣称自己洗脸时只用麦糖,不用其他的洗脸水。石崇听了淡然一笑,让下属对外说,自己家都是以蜡烛当柴烧。人们听说后,都说石崇更胜一筹。王恺连输两局,心中十分不服气,于是向晋武帝求救。晋武帝听说后,觉得这样的比赛十分有趣。他也想让王恺在人们面前好好炫耀一下,就把宫中收藏的一株两尺高的珊瑚树赐给王恺,好让王恺在众人面前展露一下。有皇帝在后面撑腰,王恺这次神气多了。晋太熙元年(290年),王恺将朝中所有的官员请到家中赴宴,还专门下请柬给石崇,叮嘱石崇一定要来。宴席刚到一半,王恺迫不及待地对大家说:“我最近得到一株十分罕见的珊瑚树,这种珍宝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大家意下如何?”人们都敷衍说愿意观看,王恺赶紧命侍从将珊瑚树小心翼翼地搬出来。人们看了,都赞不绝口,这株珊瑚树看起来色泽鲜艳,枝条饱满,是一件很少见的宝物。王恺听了大家的赞扬更是得意,他走到石崇面前,问道:“您觉得呢?没想到石崇冷笑了一下,什么也没有说。王恺怒火中烧,正待发作,却见石崇拿着案头的一个玉如意朝珊瑚树砸去,珊瑚树一击便碎。众大臣都吃了一惊。王恺更是不依不饶,气急败坏地要带着石崇去面见皇帝。谁知,石崇淡然地对王恺说:“你这株太小了,我送你一株大的”。于是石崇命人回去,将自已家中的珊瑚树带来给王恺挑选。侍从很快带回七株珊瑚树。只见这几株大约三四尺高,光彩夺日,枝干挺拔。王恺看了羞愧难当,他这才知道,自己远远比不上石崇富有。这场闹剧石崇自然取得了胜利,但在洛阳,人们也都知道了,石崇的财富比皇帝还多。当时有一个大臣,看到这样的奢华局面很是不满。他上书晋武帝,请求皇帝整顿当时的风气,晋武帝却对这一奏折置之不理。西晋王朝就在这种风气之下,渐渐走向衰败。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注释】穷:尽,用尽。绮丽:泛指华丽的物品。舆服:车辆、冠冕和服装。【译文】石崇和王恺比阔斗富,两人都用尽最鲜艳华丽的东西来装饰车马、服装。第一层(1句):石崇和王恺争豪比富。(起因)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注释】尝:曾经。枝柯:枝条。扶疏:茂盛的样子。罕:少有。【译文】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他曾经把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送给王恺,这棵珊瑚树枝条繁茂,世上很少有和它相当的。第二层(2-3句):王凯得武帝相赠珊瑚树。(经过):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注释】示:给.....看。讫:完毕。铁如意:搔背痒的工具,因能解痒如人意,故名。一端做成灵芝形或云叶形,供观赏。应手:随手,马上。疾:同“嫉”,嫉妒。色:脸色厉:严厉。恨:遗憾。卿:此处为对对方的称谓。条干:枝条树干。绝世:世上少见。如恺许比:同王恺那棵珊瑚树差不多相等的甚众:非常之多。【译文】王恺把珊瑚树拿来给石崇看,石崇看完后,拿铁如意敲它,马上就打碎了。王恺既感到惋惜,又认为石崇是妒忌自己的宝物,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厉。石崇说:“不值得遗憾发怒,现在就赔给你。”于是就叫手下的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全都拿出来,有三尺、四尺高的,树干、枝条举世无双,光彩夺目的就有六七棵,像王恺那棵珊瑚树差不多就更多了。第三层(4-8句):石崇击珊瑚树、展珊瑚树。(经过)恺惘然自失。【注释】罔然:失意的样子。自失:自感失落。【译文】王恺(看了)自感失落。第四层(9句):王恺比富失败。(结果)1.第一层哪些词预示了石崇与王恺比富的激烈?一个“”字,显示出这场比赛的激烈程度;一个“”字,不仅表明双方都极富财力,而且双方都以极尽奢靡为能事。这就把斗的双方放在当时穷奢极欲的社会大背景下交代故事的起因。2.第二层哪句话交代了王恺的身份?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交代王恺的王室背景及其珊瑚树的非凡来历与贵重价值。为下文表现石崇的骄横和飞扬跋扈作铺垫和反托。同时也告诉读者当时奢侈斗富之风是上至国君,下至臣子。3.第二层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王恺的豪富?“世罕其比”,可见这棵珊瑚树精美绝伦,无比珍贵。:为下文埋下了悬念和伏笔:似乎王恺已稳操胜券,石崇必不堪一击。4.王恺在珊瑚被击碎后,为何“声色甚厉”?5.石崇炫耀自己更豪富,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王恺搬出珊瑚树,主动示宝,骄矜之气十足,似乎已稳操胜算。谁知石崇见了,不以为然,用铁如意随手将它敲碎。这是故事情节的高潮。正当王恺为自己的珊瑚而惋惜不已,以为石崇是出于嫉妒而打碎它,并声色俱厉地声讨时,万万没有想到石崇竟然能拿出很多珊瑚树,而且株株精美绝伦,比王恺那株更大、更高、更华美。真是峰回路转。石崇富甲天下、狂傲恣肆的形象,跃然纸上。使读者难已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局。王恺的心理变化分三部分:3.最后看了石崇的宝物则“惘然自失”,像斗败的公鸡狼狈不堪根据内容情节讨论人物性格特征:★“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不足恨,今还卿。”石崇――飞扬跋扈依仗财势,骄横放肆。★“恺以示崇”★“恺既惋惜”★“恺惘然自失”王恺――自鸣得意、声色俱厉。本文通过石崇与王恺斗富的故事,反映了东晋富豪穷奢极侈的生活态度。晋武帝以世罕其比的珠宝随手赠予亲信的行为反映了朝政的无道,而石崇随手击碎珊瑚树的行为更表现了他依仗财势、骄横放肆的性格特征;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作者对这种社会风气和人物行为的不满。1.通过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心理变化文章分三个层次生动刻画王恺在比富过程中的心理变化:2.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来刻画人物王恺虽贵为皇帝之亲舅,其豪富竟比不上石崇,表现出石崇之富。。先写王恺珊瑚树的珍贵,然后写石崇毫不在意地打碎它,并展示出自己的珊瑚树,令皇帝所赠之宝黯然失色。。用王恺的“惘然自失”来映衬石崇的飞扬跋扈。石崇所以出名,还有一个所谓“”的故事。据《晋书》记载:石崇有宠妓名绿珠,美而艳,善吹笛,晋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八王之乱”之一的专断朝政,派部将去取绿珠,石崇出其金谷园中数十名美婢艳妾,任孙秀挑选,孙秀说:“君侯服御饰丽则丽矣,然本受命指索绿珠,不识孰是?”石崇大怒说:“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孙秀再三劝告,石崇还是不给,于是孙秀告诉赵王伦,派人来抓,时石崇正在大宴宾客。石崇对绿珠说:我因你而获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官前,因自投楼下而死。石崇还以为自己最多不过是流放交广,及被押送到刑场,他才知道死不可免,就叹息说:“奴辈利吾家财矣”。押解石崇的官员说:“你既然知道因财多而受害,为什么不早日散财呢?”石崇无言以对,其母、妻、兄、子老少俱被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