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推荐------------------------------------------------------1/12明清书院教育管理公私书院发展的脉络三、结论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教育机构,为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和学术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明清统治者出于政治、经济、学术思想等方面的原因,想方设法控制书院,但书院作为一种教育机构,不仅得以承袭,而且有所发展。本文通过书院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两个方面的探讨,认为明清书院教学继承了宋元以来自由讲学的传统,把传播学术和修养之道作为书院教学的核心,而并未官学化。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时期。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明代产生到清代前期有了缓慢的发展,衰朽的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多方阻碍并摧残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民族矛盾加剧,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封建主义斗争掀起新的高潮,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不断传入中国,中外交流频繁。所有这些经济关系的新因素、阶级斗争的新形势、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和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新局面等都是明清时期书院自由讲学得以存在的深厚根基与良好土壤,故明清书院教学中的自由讲学之风并未泯灭。从书院教学内容来看,明初一百年多年书院主要传习宋代程朱理学;明中叶以后,为纠正程朱理学言之太详,析之太精之弊,转而传习陆王心学;清初承明末王学之后,又多推崇程朱,其学风由明返宋,形成所谓性理学派;清中叶以后,由于汉学在清代逐步发展,又得到统治者的默许,乾隆之际便有一些大书院讲习经史词章,乃至设立以治朴学为主的高级书院;到了道光年间,经学有了明显分化。有些思想家意识到政治危机严重,企图用今文经学形式创立一种既反空谈性理的理学,又反对烦琐考据朴学的经世致用的新儒学,以挽救清王朝的危机;随着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书院教学内容范围扩大,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吸收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当然,在书院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始终是儒学。不同时期,每个书院的教学内容各有重点,此起彼伏,互相交叉,有的贯穿始终,有的并行不悖。总的趋势是向新时代,新教育发展推进。从明代来看,自由讲学是书院教学的主流,清代虽然以考试式书院居多,但真正代表书院发展方向的却是少数讲学式书院。这与官学教育内容形成明显对比,明清的官学教育完全镶嵌于程朱理学与八股文揉合的模具之中,使学校完全成为封闭的科举演习场所。因此,教学内容不能向书院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即不能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而注入新的因素和新内容。在社会发展的潮流面前,它的阻碍作用日渐明显,这也正是---------------------------------------------------------------最新资料推荐------------------------------------------------------3/12明清官学教育逐渐走向衰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教学特点来看,书院也不同于官学。明清书院教学为救科举之弊和扭转官学教育的败坏,仍承袭了宋代以来自由讲学的特点,通过立学约、学规为操行督导,书院大师力行的泽化为精神之感发和融洽、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进德与为学相结合,泽化人格。书院教育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懂理、合礼的道德品质,即明人伦、以修其身,要求学生通过存天理,去人欲的修炼过程,具备完善的封建人格,而不象当时的官学那样,以培养官吏为直接目的。通过授读法、选书籍、定课程行考课等方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用履践习礼、赴会等方式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使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盛行讲会,提倡争鸣,强化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的交融,注重教研能力的培养。总之,明清书院教学将义理之学,修养之道作为书院教学的中心。这是跟以科举为灵魂,以进士和入仕为矢的官学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综观明清书院的两落两起的发展进程,我们可以看到,这期间始终有一个主线在制约着书院的发展,即君主专制制度与自由讲学之间的矛盾斗争。自由讲学是书院存在的前提,但又为君主专制制度所不容。即使许多书院大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他们标新立异的探索和讲学方式,都引起了封建统治者的猜疑和恐惧。对此,明代统治者采取了禁毁的办法,以显示君主专制的威慑力。清代统治者则采取了积极控制的办法以阉割书院教学的真谛。所以明清书院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就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明清书院教学也就因之具有多重色彩。另一方面,自由讲学的精神在明清时代也有着深厚的根基。封建统治者的没落腐朽,科举之弊孔炽,国学之制渐票;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商人助学兴起;市民阶层的异端思想,各种学术思潮的发展以及西学的传入,都是自由讲学精神的良好土壤。所以明清书院教学中的自由讲学之风不仅没有被扼杀,而且有了较大的发展。因此,君主专制与自由讲学的斗争贯穿于明清书院教育发展的始终,书院教学的内容演变和教学特点,都受这一主线的制约和影响。书院教育与官学教育的一个显著区别就在于:它明确提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科举应试。所谓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最新资料推荐------------------------------------------------------5/12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己也。(一)承袭和发展传统学说自汉武帝以来,儒学是我国古代占统治地位的学术思想,明清书院教育中传习儒学始终是主流,但因学派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1、传习陆王心学明初书院传习仍是程朱理学。明中叶以来,当时程朱理学己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其弊端日益明显。王守仁认为程朱之学言之太详,析之太精,结果言益详道益晦,析理益精学益支离。无本而事于外者益繁以难,造成记诵词章的恶习,使圣人之学遂废(3)。他认为:若求圣人之道,惟在心中自得,便树起了心学大旗。2、讲习程朱理学所谓程朱理学是指宋朝程颖、程颐、朱熹、陆九渊的学说,两宋时代理学盛行,一些学者利用书院为基地招收门徒,聚众讲学。明清统治者利用程朱理学来巩固其封建统治,在学校教学内容中积极贯彻其思想。同时这些学者信守理学,也在书院中传播这些内容。清朝统治者的文化政策,仍以程朱理学为其正统。故在书院教学内容中,理学始终占据统治地位,讲求理学的书院在清初影响较大,3、讲授汉学对汉学的传授尤以清代书院为盛。江藩在《国朝汉学师承记》中说:明人讲学,袭语录之糟粕,不以六经为根抵,束书不读,终明之世,学案百出,而经训家法,寂然无闻;儒林之名,徒为空疏藏拙之地。自黄犁洲起而振其颓波,顾亭林继之,于是承学之士,知古今义矣。清初,形成以顾炎武、黄宗羲、颜若壕、胡渭为代表的启蒙汉学家,他们注重研究古今史迹成败等经世致用之学;至中叶,出现以惠栋、戴震为代表的庞大的考据学派,他们竭全力于考据学,并尊崇汉儒朴实学风,故又称为汉学。汉学在书院教学中,前期盛行朴学,注重训话考据。后期今文经学的兴起,拓展了课程范围,开阔了学术眼界。由经学衍生了一系列的专门研究,发展为小学、史学、名物制度、天算、地理、音韵、金石、校勘、目录等专门科目。一些大书院讲习经史,如。。。4、讲制艺帖括的内容制艺帖括的内容主要是明清时期的考试式书院的教学内容。考试式书院兴起于明代,在清代达到极盛,可以说清代的绝大多数书院是属于这一性质的。---------------------------------------------------------------最新资料推荐------------------------------------------------------7/12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与自由讲学的精神形成尖锐的对立。明代的四次禁毁书院,其实质就是对自由讲学精神的残酷扼杀。清代借助文字狱的淫威,其结果就是变自由讲学精神为埋头制艺。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通令各地书院每月课考,仍以八股为主,或论或策,或表或制,听酌量兼论,能兼长者酌赏,以示鼓励。,这一政策根本上改变了书院的传统。这些书院办学的目的主要是督促生员读经备考,以取得科名,而平日月考的主要内容是按科举的要求进行的。史料记载:明代数建书院,诸生肄举子业于其中者实繁有徒,谓之课艺;其坐皋比主讲席,诸学者环列以听,乃谓之讲会。(9)清代绝大多数书院师儒所教率不出时文帖括(10)f书院专究制艺,不务实学,乃一无足称矣。,教学内容以制艺为主5、讲习文史之学明清之际,一些大书院均尚文史知识的传授,康有为在万木草堂,以史为中心而及于制度、文章、经义。广雅书院设置的课程,除经学、理学外,规定要学史学、文学两门,史学以贯通古今为主,不取空论。南著书院把司马迁、班固这些历史学家与汉学家许慎、郑玄并列,可见历史教学在该书院的重要性。(二)讲习经世致用之学与引进西学1、讲习经世致用之学明中叶以后,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呈末流之态,日趋空谈,形成以学术杀天下后世的局面。同时也产生了一批有识之士,批判当时教育不以经国济民为本的弊病,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和崇实黝虚的时代精神。2、讲习西方科学技术西学东渐,给中国的学术思想以很大的冲击。明代后期,耶稣教士来中国传教输入西学,首先传入天文学,其次传入数院制度虽已处于晚期,但在教学内容方面也不能不受西方的影响。如河北莲池书院设经义、治事二斋:经义斋课经学、理学、词章、经制及中国古代算学;治事斋分课西洋算学、方言、格致、法律、制造、商务、水陆兵法、舆地、测绘等。不难看出,这里的书院教学科目既有中学,又有西学。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徐寿和英人傅兰雅在上海创办的格致书院,聘请外国教师讲化学、矿学,又请中外学者讲格致理论。学、物理学等。书院与学术的关系)书院这个从传统文化中脱颖而出却又异于传统的教育机构得以传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它的学术自由、独立开放的研讨气氛。---------------------------------------------------------------最新资料推荐------------------------------------------------------9/12各派学术思想家为了阐明自己的学术思想,传播自己的学说,培养门生,都求之于书院,把书院作为传播和研究学术思想以及培养生徒的主要基地。书院的教学内容也就因学术思想的不同而不断发展演变。宋代和元代都以程朱理学为宗,当时的书院也因此以讲授程朱理学为主要内容。明初袭元之旧,仍传习程朱理学,但从整体上说,这一时期书院处于一个发展的低谷,而这时也正是中国学术文化的低谷期。程朱理学长期处于官方学说的地位,使它失去了往日的进取而流于僵化,而八股文的盛行更加重了这种僵化。到了明代中叶,以王守仁、湛若水为代表的思想家,就以书院为阵地,发动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在阳明学派的影响下,远近竞从,讲会相连,书院教学再度辉煌,形成鼎盛之势。在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学术思想与书院一体化的情形及其所显示的巨大能量。王守仁、湛若水二人皆生于成化年间,卒于嘉靖年间,此时士子的生存环境优于明初。湛若水生平喜收门徒,立书院,《明史》本传记他生平所至,必建书院。1、立学约、学规为操行督导当明清各级官学纷纷放弃道德教育,成为单纯的考课机构时,书院教育仍坚持宣传与推行传统伦理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是难能可贵的。3、书院师生关系融洽、民主平等,注重发展学生个性书院制度由私学发展而来,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在书院教学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书院的主讲主要是受聘于书院的名师宿儒,他们不仅学术上有成就,治学态度严谨、刻苦、认真,而且尊重热爱学生。学生慕先生之名而来,尊师敬道,虚心好学。师生常在一起讲学辩论:有不相能者,动辄吵嚷面赤,师生实乃共学之友。书院师生之间这种人格上的互相平等与尊重,非常有利于学生人格的陶冶。我国真正之书院教育,原系人格之教育,至其倡导学术自由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