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全球经贸格局的发展趋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4一、世界经济缓慢回升可能经历较长时间低速增长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当前,在各国金融救援措施和经济刺激政策的作用下,国际金融和经济形势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一是市场信心开始恢复。美国、日本、香港、中国大陆等主要股票市场出现反弹,幅度达到40%~70%。金融动荡结束,金融机构利润回升,流动性恢复,全球金融市场逐步复苏。二是经济刺激计划初见成效。主要经济体先行指标均出现上升势头,发达国家制造业PMI指数接近复苏水平,波罗的海运价指数5个月内上涨6倍,工业生产出现回升。多国政要宣布经济已经触底,出现“部分复苏迹象”。三是贸易价格出现上升。据有关数据,2008年4季度和2009年1季度,世界贸易价格分别下降14.2%和4.8%。到2009年3、4月份,全球贸易价格回升了0.8%和0.3%,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四是实体经济各项指标回暖。根据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最新发布的《制造业ISM商业报告》显示,2010年1月美国制造业PMI达到58.4%,创下2004年8月以来的新高。根据历史数据推算,58.4%的PMI对应于实际GDP按年率计算增长5.5%。这意味着在制造业经济活动连续第6个月实现扩张的同时,总体经济活动连续第9个月有所增长。此外,新订单指数和生产指数都超过了60%,这显示了制造业的强劲走势,表明经济复苏的影响正在扩大。总体来看,在经历了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正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增长速度最快的上升期转入深度调整期。美欧在危机中元气大伤,恢复增长难度很大。美国经济在连续四个季度下滑后于2009年下半年开始重现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美国去年全年经济萎缩2.7%,失业率超过10%。欧元区经济微弱增长,不足以支撑就业减少、赤字攀升等多重负担。后危机时代全球经贸格局的发展趋势■于培伟15MaritimeChina本刊网址:来稿信箱:macn95@gmail.com在长期通货紧缩和日元坚挺的背景下,日本经济前景更不明朗。世界银行预计,发达国家至少需要三年才能恢复到危机前水平。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会普遍走在复苏前列,增长率有望从2009年的1.9%增至2010年的5.3%。二、各种风险犹存全球经济复苏存在很大不确定性首先,新的经济泡沫风险不断积累,各国经济刺激措施退出策略不确定。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严重经济衰退,世界主要经济体采取了强有力的财政和金融支持政策。各国空前金融救援和经济刺激措施,释放了大规模流动性,催生了新的经济泡沫。全球资本、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过早、过快、过多上扬,尤其是主要新兴市场国家股票、房地产、货币升势迅猛,同实体经济刚刚止跌但前景依旧不稳定形成强烈反差。世界银行报告,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资产泡沫可能成为下一个脆弱链条。迪拜债务危机又一次捅破了通过融资炒作房地产形成的虚假暂时繁荣,尽管其影响不及全球,但对世界经济泡沫风险提出了严重警告。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很不平衡,各国情况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刺激措施退出速度、力度、形式不尽一致。各国经济刺激措施退出策略已经同未来世界经济形势和风险紧紧捆绑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世界经济复苏走势,其溢出效应和可能影响值得关注。其次,各国高额赤字和债务暗含新的危机,世界经济全面复苏不确定。由于经济刺激措施的巨额投入,目前全球经济整体上处于严重负债状态,很多国家政府面临较大财政预算压力。从2010年各国政府预算赤字情况看,法国将占GDP的8.2%,德国将占5.5%,欧元区总体赤字可能会超过GDP的7%。日本国债已达10万亿美元,其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0%。在美国,联邦政府2010财年赤字将达1.6万亿美元,占GDP的10.6%,也是二战以来的最高比例。截至2010年2月,全球各国负债总额突破36万亿美元。超过半数的最不发达国家和一些中东欧国家债务超过国内生产总值,欧盟一些老成员的偿债能力也遭到严重质疑。迪拜债务危机后,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大国主权债务危机的忧虑明显上升。随着公共财政的恶化,信贷机构已经降低了很多国家的评级。特别是近期发生的希腊债务危机等一系列事件发生,不排除高赤字、高债务经济体再次陷入危机冲击世界经济的可能。最后,全球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美、日、欧失业率高位不断攀升。2010年1月,国际劳工组织发布《2010年全球就业趋势》报告指出,2009年全球失业率达到6.6%。其中发达经济体和欧盟成员国由2008年的6.0%增加到2009年的8.4%,预计2010年将进一步升至8.9%,新增300万失业者。全球消费未见明显好转,部分发达经济体甚至出现下滑。这些因素均表明全球经济复苏十分脆弱,尽管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已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世界经济全面复苏仍然离不开发达经济体的恢复和振兴。三、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保护主义将有所抬头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国际贸易和投资快速发展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过去8年,世界货物出口额年均增长12.1%,是同期世界GDP增速的2倍多。此次金融危机爆发,最直接后果就是国际贸易和投资急剧萎缩。据WTO、IMF预计,2009年国际贸易量将下降9%~11%。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报告认为,2009年国际直接投资将在2008年萎缩15%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下挫,2010年才能企稳回升。经济处于衰退期,全球化进程往往会遇到更多阻力。但站在历史高度看,以科技进步和生产要素全球配置为基础的全球化趋势不会逆转,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格局将继续加强。上世纪70年代的滞胀,结束了战后长达20多年的经济增长黄金时期。其后,为了应对滞胀,美英等西方国家放弃国家干预主义,重拾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开始了市场化改革,并逐步参与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快速增长,新的全球贸易体系、投资体系、金融体系开始形成。进入90年代以后,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各国市场化改革推动下,全球化进一步加速,世界经济也迎来了一个较快发展期。应当说,全球化使各国得到的好处总体大于损失。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估计,1945年以来全球化使美国每年收益达到1万亿美元,而美国为此付出的成本每年仅有10~20亿美元。当前,全球化制度基础依然存在。在竞争制度推进下,技术创新也不会停止,发达国家将继续主导全球化进程,发展中国家则成为更加活跃的推进力量。但也应看到,从以往的经济危机经验看,在危机爆发初期,各国会寻求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而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深,各国为了不同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必然会分道扬镳,各自为政,促使民族主义情绪上涨,延伸到国际经贸领域就表现为贸易保护主义。一些保守思潮也会借机主张国家利益至上,要求加强政府干预,对本国企业或产品进行保护,限制外国资本和商品流入,导致全球保护主义明显抬头。目前,美国调整过度借贷和超前消费模式,明确提出将从消费型经济向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型,家庭储蓄率由负值提高到6%以上。近期,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会发表其任内首份国情咨文时承诺,要在5年内使美国的货物出口量增长一倍。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强化了反倾销、反补贴等传统贸易救济措施,继续在食品安全、知识产权等问题上大做文16章,还可能进一步采用“碳关税”等绿色壁垒。四、各国增长模式加快调整世界经济结构孕育深刻转型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力量寻求新的平衡,国际分工体系将面临重新洗牌。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纷纷提出战略转型,重振制造业,巩固实体经济根基。无论这些努力最终是否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制造业和金融业都将面临重新调整,产业中心和全球布局都将出现新的变化。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亚洲生产、美国消费模式的“再平衡”;二是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从前者看,美国“低储蓄、高消费”模式的形成,既是国际分工自然演进的结果,也是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体现。在美元本位制下,由于美元可以直接换取实物资源,美国经济结构逐渐向高科技部门和金融领域升级,亚洲国家经济资源则流向一般制造部门。美国金融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从1970年的14.6%上升到2008年的20.4%,从业人数从370万增加到840万。美国金融企业的利润占到全美总利润的40%,虚拟金融市场规模达到实体经济的10倍。这场金融危机实际上是对美国透支消费模式的一次强制性调整,尽管长期内美国消费驱动模式不会根本改变,但短期内金融泡沫破裂导致消费急剧萎缩,对目前亚洲到美国的供应链模式带来重大影响。发达国家实行“再工业化”,主要方向是发展新能源和“低碳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欧盟于2008年底通过《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并拟于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支持“低碳经济”。美国总统奥巴马将“绿色新政”作为施政核心,在7800亿美元刺激方案中有800亿美元用于“绿色复苏”,并计划在未来10年内向清洁能源领域投资1500亿美元,创造500万个“绿色就业岗位”。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也纷纷制定“低碳经济”计划,并投以巨资。发达国家一方面通过技术和资金优势,在全球范围强制推行“低碳标准”,抬高发展中国家生产成本,阻止其“高碳”商品出口,保护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在全球创造低碳产品和服务的巨大需求,拉动本国经济增长,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五、新兴经济体整体实力增强多极化发展格局更加明朗这场危机产生于发达国家,虽然也重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特别是那些对外依存度比较高的新兴市场国家,但受到的冲击和影响总体是可控的。在本轮危机中,发展中国家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其国际地位也得到大幅提升。从全球经贸发展格局看,新兴市场所占份额将逐步上升。亚洲开发银行9月发布的《2009年亚洲发展展望》更新版预计,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在2009年将达到3.9%,2010年将增长6.4%。经济学人认为未来五年内,新兴亚洲国家复苏速度是全球各国平均速度的三倍以上。香港汇丰银行预测,2009年新兴市场将保持1.3%增长,2010年恢复6%的高增长。2009年全世界经济增长-0.9%,日本是-4.9%,德国是-5%,英国是-4.2%,中国是8.7%,印度是7.2%。可以预测,伴随经济率先复苏,新兴市场在未来全球贸易、投资格局中的地位将更加凸显。在可预见的将来,发展中国家在世界GDP中的比重将超过50%,这无疑是整个世界经济增长格局的一个重大变化。目前,发达国家对新兴市场倚重明显增加。发达国家为扭转经济下滑势头、优化经济结构,需要借助新兴市场的发展潜能和活力。在矿产、能源、气候变化等问题上,需要争取发展中大国的理解和支持。今年以来,发达国家企业纷纷加大对新兴市场的投入力度。日本发布2009年《通商白皮书》,将开拓新兴市场作为全球战略重点。英国领导人呼吁本国企业抓住亚洲等新兴市场发展的机会,推动国内经济复苏。汇丰、渣打和野村证券等金融机构纷纷发表报告,建议增加对中国、印度和巴西的投资,这些都表明了国际社会对新兴国家发展潜力的认同。六、新的国际机制日趋活跃国际体系面临深刻变革过去30年是全球化大发展时期,但国际体系改革并没有跟上,使得各国在共同面临的很多重大国际问题上力不从心。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主导的国际治理框架面临冲击,国际机制的改革和创新进入活跃期。G8+5对话机制化、G20金融峰会、以及IMF和世界银行投票权改革等表明,以扩大新兴大国发言权为特征的新一轮国际体系改革开始启动。G20成员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80%,包含了最重要的经济体,成为应对金融危机最重要的平台之一。与此同时,“金砖四国”领导人峰会引发了西方世界的高度关注。“金砖四国”人口占世界的40%,GDP占15%,经济增长潜力巨大,是推动国际体系向公平化、民主化、合理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机制。“金砖四国”中,俄罗斯虽然深受金融危机冲击,面临困难增多,但仍然保持复兴势头。中国和印度、巴西的综合国力继续保持上升态势,作为世界经济重要引擎的作用更加凸现,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日益加重。长远来看,国际金融安全、世界经济稳定、气候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