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史小说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正史的消解:话说“新历史”小说胡军主讲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一、何谓新历史小说【本节看点】1“新历史”小说概念2佛克马论“重写”★“本质”、“规律”、“主流”,以及合乎某种理想性和规律的历史叙述成为过去。代之而起的是历史镜像的若干碎片。代表性的作品有:叶兆言的《夜泊秦淮》、《日本鬼子来了》;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转》、《温故一九四二》、刘恒的《苍河白日梦》、李锐的《旧址》、陈忠实的《白鹿原》苏童的《红粉》、《妻妾成群》,余华的《一个地主的死》、《活着》等。★陈思和:“新历史”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它限定的范围是清末明初到四十年代末,通常被称作“民国时期”,但它有别于表现这一历史时期中重大革命事件的题材。因此界定当代新历史小说的概念,大致是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王又平:80年代中期以来作家一样自己的历史观念和话语方式对某些历史事件和历史叙事的重新陈说和再度书写,其目的在于改写、结构和颠覆被既往话语赋予了特定价值和意义的历史叙事。★佛克马:“所谓重写(rewriting)并不是什么新时尚。它与一种技巧有关,这就是复述与变更。它复述早期的某个传统典型或者主体(故事),那都是以前的作家们处理过的题材,只不过其中也暗含着某些变化的因素——比如删削,添加,变更——这使得新文本之为独立的创作,并区别于前文本或潜文本的保证。”一种是从正面给以重写,强调传统价值观的当下意义;一种是从负面给以讽刺性重写,对于传统价值观表示怀疑和嘲讽。所谓神圣文本,是指包含神喻的文本,这类文本只能被解释和评述,不能重写。但在现代,神圣文本的特殊地位正在逐渐丧失。佛克马:“传统的神圣文本今天容易遭受重写的事实,表明世俗化的进程在西方业已达到了怎样的程度。”“假如否认了神喻的存在,真理就不避免地变成了人类的假想物,在不同人手中会拥有不同的面孔。”二、解构“宏大叙事”【本节看点】1正史、宏大叙事2苏童对元话语的改写3刘震云对元叙事的拆解1、正史与“宏大叙事”★正史是官修的历史,是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历史,是根据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而编撰的历史,因此也是该时代最具合法性和权威性的历史叙述。★使历史讲述具备合法性和权威性的基本成规,就是“元叙事”或“元话语”。“元叙事”(metanarrative)是法国后现代主义批评家利奥塔德将叙事引入“历史—哲学—社会学”领域而生成的一个术语。他把“证明知识的合法性”叙事称为元叙事。“元话语”(metadiscourse),指一门学科知识证明自身地位合法化的话语。★正史之所以为“正”,是因为它体现了一种合法性和权威性的标准,具有“以正视听”亦即裁定所有差异进而统一所有话语功能,具备这类功能的叙事和话语就是所谓的“元叙事”或“元话语”。大凡根据“元叙事”或“元话语”来讲述的历史都具有“正史”的性质。★正史观念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影响:①补正史之阙的写作目的(做历史的书记官,写出历史和时代的“本质”、“主流”);②暗含褒贬的春秋笔法;③全知全能的叙事方式;④比附于史的评价标准(“写出历史的真实”、“重现历史的面貌”)★“宏大叙事”(grandnarrative),又译为“堂皇叙事”、“伟大叙事”。“诸如精神辩证法、意义解释学、理性或劳动主体解放,或财富创造理论”等主题构成的叙事。以法国革命为代表的“解放型叙事”以德国黑格尔传统为代表的“思辨型叙事”2、话语的谋逆:苏童《红粉》对元话语的改写★“话语”(discourse):“能完全独立存在的语言行为单位”,“内容被借以传达的手段”。→福柯:“把话语当做系统地形成它们所谈的对象的实践。”过去是从语言学方面理解话语;现在则多从意识形态动机和话语的实践功能去理解话语,即把把话语视为社会生活中发生作用的意义结构。换言之,话语分析不仅是分析话语的结构方式,更主要是要了解某种话语形态要“做”什么和它在实际上所能做的,即它的内在动机、价值和作用于社会生活方式。★话语与历史的关系§1完整的历史既是时间性的也是空间性的。§2历史对话语的屈从,成为“一连串发生的事件”。即在线性的时间维度上展开。话语的特性—法则不知不觉中加入了历史。§3所有的“历史”都是被话语组织起来的予以表述的文本。即历史话语产生于叙述。传统文学理论认为:“历史文本讲述的是一系列先已存在的客观事实,它本身既无须解释,也不随解释者意志而变更,而文学需要解释,由已知的东西求未知的东西,用历史解释文学。”新历史主义认为:“历史文本说到底是一种叙事文本,历史和其他话语一样,是个问号,而不是句号。历史同样需要解释,它并不高于文学。”§4话语对于历史表述有宰制权,即话语权和话语解释权。莫言:“历史是人写的,英雄是人造的。”§5历史话语如何对历史事实“加工”?海登·怀特认为:这就类似于小说中的“情节编织”,但这并不一定意味无中生有的虚构。历史话语可以对历史事实进行选择,另外就是在诸多事件的叙述中,强调或突出某项事件对于其他事件所具有的意义,从而表达历史叙述者对于历史的理解。①a,b,c,d,e……n②A,b,c,d,e……n③a,B,c,d,e……n④a,b,C,d,e……n“大写的字母表明在系列中有一些事件被赋予了优势地位,它们作为解释整个系列的原因……而获得了阐释力量。”“任何历史给假定原初事件(以a来表示)施加上整个系列结构中起决定因素作用的地位(以A来表示),就是‘决定论’的历史。”“同样,把系列中最后的事件(以e来表示)施加以最终完整的阐释力量(以E来表示)的历史就是末世或启示录的历史。★解读《红粉》§1两个妓女——一对红粉佳人的不幸遭遇。§2作品以连贯性的叙述不仅向人们展示了悲剧性的时间性过程,而且隐含了一个因果关系的逻辑阐释:解放—妓院被封闭—妓女被送去改造事件起因小萼:在劳动营吃苦—与老蒲结婚—老蒲被枪毙—改嫁到外乡。秋仪:逃脱改造—找老蒲—当尼姑—嫁给驼背冯老五。§3小萼的故事与“历史”的对应:1950年解放—妓院被封闭小萼进劳动营—1952年春没收资本家的财产—小萼离开劳动营投靠老蒲—1953年冬结婚—1954年老蒲被枪毙小萼被迫改嫁§4小萼,请你说说你的经历吧。一个女干部对小萼微笑着说,别害怕,我们都是阶级姐妹。小萼无力地摇了摇头,她说,我不想说,我缝不完三十条麻袋,就这些,我没什么可说的。你的态度是不利于重新做人的。女干部温和地说,我们想听听你为什么想到死,你有什么苦就对我们诉,我们都是阶级姐妹,都是苦水里泡大的。我说过了,我手上起血泡,缝不完三十条麻袋,我只好去死。这不是主要原因。你被妓院剥削压迫了好多年,你苦大仇深,又无力反抗,你害怕重新落到敌人手里,所以你想到了四,我说的对吗?我不知道。小萼依然低着头看着丝袜上的洞眼,她说,我害怕极了。千万别害怕。现在没有人来伤害你了。让你们来劳动营就是改造你们,争取早日回到社会上重新做人。妓院是旧中国的产物,它已经被消灭了。你以后想干什么?想当工人还是想到商店当售货员。我不知道。干什么都行,只要不太累人。好吧。小萼,现在说说你是怎么落到鸨母手中的。我们想帮助你,我们想请你参加下个月的妇女集会,控诉鸨母和妓院对你的欺凌和压迫。我不想说。小萼说,这种事怎么好对众人说,我怎么说的出口。没让你说那些脏事。女干部微红着脸解释说,是控诉,你懂吗?比如可以控诉妓院怎样把你骗进去的,你想逃跑时他们又怎样毒打你的。稍微夸张点没关系,主要是向敌人讨还血债,最后你再喊几句口号就行了。我不会控诉,真的不会。小萼淡漠说,你们可能不知道,我到喜红楼是画过押立了卖身契的,再说他们从来没有打过我,我规规矩矩地接客挣钱,他们凭什么打人呢?§5这种方式既再现原话文体特征,让读者感受到某种状态的呈现,但又放弃了对场景和人物对话的精确复制,拒绝对读者作出“这就是真实性的历史场景”的承诺。既要用叙述者话语去覆盖表现“真实的历史场景”的话语,同时也拒绝对叙述者的话语是否“更真实”作出确切承诺。§6抽空元话语的实际意义,动摇元话语解释的普遍有效性,这就是对元话语的消解。§7社会历史的进程与个人遭遇间可能存在悖反性。★佛克马:“关注的是某个或几个特定的潜文本,并由此确定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文本要表达什么,它将有预设的构架和头尾清晰的布局。”3、虚构的策略:刘震云《故乡相处流转》对元叙事的拆解★虚构原本指“一种包含相当多杜撰成分的叙事或故事”,是与“真实”相对的。但在现代文学理论中,“虚构”的内涵扩大,还指“事件在得到表述时所传达出的“意旨”或“对世界的看法”。★传统理论认为,历史/文学=真实/虚构,但在后现代主义中,这类二元对立的明确分界逐渐消解。§1任何历史叙述都含有虚构成分;§2任何关于历史的叙述除了涉及事实之外,还会涉及到关于该历史事件的意义和看法。★解读《故乡相处流转》§1以极度夸张的方式突出虚构性A人物轮回转世,生而复死,死而复生。B取消历史间距,故人行今人之事,说今人之语。C荒诞情结的编造。§2对当代中国重大、严肃的政治事件的戏谑大办民兵师——谁说我们民族一盘散沙?谁说我们的民族没有进化?这时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彪悍粗犷的哥萨克。当然,哥萨克也不一定是好人,一九六九年,我们就与哥萨克制过气。当时全国人民大办民兵师,准备应付苏联修正主义的突然袭击。当时我十一岁,苏联在我们眼里,如同刘表一样,是红眉绿色眼的妖魔鬼怪。当然,时过境迁,现在苏联已经不成其为苏联,我们不必担心;但当时大办民兵师时,大家可是提心吊胆,到处挖防空洞,准备应付苏修的突然袭击。我们每一个人,都自豪严肃的如同一个国家。就连食堂伙夫,也加入训练行列。我们身穿黑棉袄,头扎白头巾,背着从部队下放的破枪,雄赳赳气昂昂地在县城街头操练,口头嘹亮。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3以影射的方式嘲弄曹操检阅百万大军——就这样,这次检阅,开始长久地留在心中,鼓舞了我们几十代人。可惜的是,一九九二年四月,我到北京图书馆去研究历史,研究到这一段,发现这次检阅有一个疑点。即这次检阅及它的壮观都是真实的,但检阅者是假的。即曹丞相根本就没有参加这次检阅,一驰而过的检阅人马中,并没有曹丞相。当然,本来是应该有曹丞相的,但曹丞相先天晚上和我们县城东关一个寡妇在一起,闹得长了,起得晚了,起身时已日上中天。所以误了检阅。太阳冒红时,贴身丫鬟喊他过起床,他像现在许多文艺名人一样,正在睡觉,叫也叫不起,大家没办法,又不好叫千军万马失望,于是随便找了一个人,穿了丞相的衣服,坐了丞相的车,带了丞相的卫队和彩旗,一驰而过地在铺天盖地的“新军”队伍中走了一趟。§4戏仿(滑稽模仿)“一种不协调的模仿。也就是说,它模仿一部严肃的文学作品的内容或风格,或者一种文学类型,通过对其形式、风格和其荒谬的题材的不协调而使得这种模仿十分可笑“。戏仿的目的在于“嘲弄特定的一部作品,然而它嘲弄的方式是用开玩笑、不庄重的手法和文体来处理崇高题材。”(曹操说)真为一个小×寡妇去打仗吗?那是希腊,那是罗马,我这里是中国。这不符合中国国情。有道是,能屈能伸是条龙,一根筋到底是条虫。我们是龙,还是虫,考验就在这里了。(袁绍上台讲话)曹贼祸国殃民,有朝一日他反土重来,又会把我们吃光抢光,让我们重吃二遍苦,重受二茬罪。所以我们不能让他反攻过来,吃饱肚子,要加紧操练,时刻准备迎敌,拒敌人于国门之外,保家卫国,保护我们的胜利果实。(朱元璋对迁徙的人群作动员)我们中华民族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善于把坏事变成好事;一切都好时,大家一盘散沙;一遇到大的困难,反倒增加了凝聚力。现在我们十成人死了七八成,这令我们悲伤;但也没有什么,我们可以化悲痛为力量,干出更多更好的事情。何况经过这么多困难,还能保留下来的人,必是人中之精英,芦荡之火种,大家不要怕,将来都是受重用的。§5对元叙事解构的逻辑思路叙事原本是虚构的,是因人、因时、因地而改变的,没有什么绝对的真理性。由于权威和众人无数遍的重复,“真理”也就形成了。依照元叙事或者“真理”来叙事,又形成了新的虚构。对历史的叙述永远是为了各自目的。等到一千多年后,我与曹成、袁哨成了哥们,共同沦为大槐树下迁出去的移民,一次在迁徙中小憩,解开手,解完手,我们一颗坐在太阳下捉虱子,这时旧事重提,我又问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