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申请报告常州市体育运动学校邓锁荣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常州、来到我们学校指导工作,希望大家能多提宝贵意见!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下简称“基地”)认定工作具体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学校对近三年来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依据“基地”认定办法、认定条件、认定实施细则对照自评,认为学校具备“基地”认定条件及细则所规定的必备条件要求,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一、学校概况常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前身为常州市青少年业余体校,创办于1956年,1987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常州市体育运动学校,1992年设立附属体育中学常州市延陵中学,至此,常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常州市青少年业余体校、常州市延陵中学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学校原址位于现市青少年业余体校处,市青少年业余体校于2002年成为独立法人单位,我校则搬迁至目前位置,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共有编制65个,人事管理隶属于常州市体育局。学校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教学楼、运动员公寓、食堂和训练场馆等教学、训练和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被评为“常州市园林单位”。目前学校共有学生628人,在训运动员396人。全校共有在编教职工45人,聘请教练、教师及后勤人员20人。2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教育方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按照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设置标准、管理办法和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办法来进行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训练为中心、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为先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了“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特色发展”的办学目标,强化体育特色,突出服务功能,遵循运动训练规律和教育规律,在特色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突破,不断谋求新的发展机遇。建校以来,学校先后培养了1名奥运冠军、15名世界冠军和数千名品学兼优的体育专业人才。学校先后于2004年、2008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认定为第一批、第二批“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0年被教育厅授予省三星级职业学校、省课改实验校、省职业学校品牌专业等称号。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体育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23号文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体育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11〕62号文件精神,我市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教体结合、加强学校体育和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的意见》常教体〔2012〕5号文,根据文件精神,我市将进一步规范运动学校的办学行为,重点致力于运动员选拔、培养和输送,着力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根据文件要求,我校初中部将加入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市教育局将委派一名副校长分管教学,我校文化教师将与集团教师实现互通,同时,常州市第二中学将在我校设立高中教3学部,与我校实现高中部教师资源共享,这将大大促进我校办学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益,为建设一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打好基础。学校始终坚持为国家培养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办学方向,坚持把育人为本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坚持以《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等国家重点发展战略为指针,以竞技体育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和技能型、复合型体育专业人才为目标,以创建优势项目、打造项目品牌为重点,实施“品牌强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努力构建适应我校发展的科学选才、育才和科学管理的运行机制,全面推进体育人才培养计划,走精兵之路,形成品牌质量和人才效益齐头并举的鲜明办学特色。近年来,学校以创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契机,将“基地”评定标准作为办学、训练工作标准,抓细节、抓落实,注重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加大经费投入,为选材、训练和教学提供全方位保障和支持。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学校的训练、教学和管理取得了成效,人才质量和效益有了收获。学校基本形成了“育人为本、质量为根”的办学理念,将德育教育工作放在首位,以训练、教育创新为核心,以创新促发展,以发展带动效益,形成“招得进、留得住、教得好、送得出”的办学特点,使学校得到了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以上是学校发展过程中在办学方向、办学理念、管理机制、规范施行、质量效益上的一些具体做法,请批评指正。二、自评情况根据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下发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条件,学校认真自评,自评结果如下:4(一)教练员职称学校有专职教练员20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占教练总数15%。根据条目细则,该条目自评得分为1.5分。(二)教练员学历学校专职教练员20人,其中本科学历18人,占教练总数的90%。根据条目细则,该条目自评得分为2分。(三)教练员培训学校注重教练员培训,有中远期培训规划,每年均有经费预算,取得了较好效果。2009年至今参加国家、省岗位培训20人,培训比例达100%。根据条目细则,该条目自评得分为2分。(四)教练员论文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推动教练员进行理论研究探索,并有相应的奖惩措施。本周期学校教练员在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31篇,发表论文人数占教练员总人数的60%。根据条目细则,该条目自评得分为2分。(五)专项训练设施设备学校共开设田径、举重、摔跤、柔道、拳击、跆拳道、自行车、篮球8个运动项目,均有符合项目要求、能满足训练的场馆设施。有标准400米塑胶田径场一个;有1100平方米举重馆一个(内设22张练习台和1张比赛台);有1100平方米摔跤馆一个,可供60人同时训练的三片标准场地;有1100平方米柔道馆一个,可供60人同时训练的3片标准场地;有1100平方米拳击馆一个,两张标准比赛台,可供40人同时训练;有800平方米跆拳道馆一个,可供60人同时训练;自行车训练场地长期租用南通海门的标5准自行车场,学校周长500米简易的自行车训练场地,可供50人同时训练;有室外标准篮球场2片,有体教结合标准篮球馆一座,可供90人同时训练。各项目均有符合项目要求的专项器材和辅助器材,学校开设的八个项目完全符合内涵要求。根据条目细则,该条目自评得分为6分。(六)科研医务设施设备1987年经市编委批准学校成立体科室。2004年做了相应的调整,批准设置为常州市体育医疗科研所,下设所长室、办公室、科学选材研究室、训练监控室、运动医学诊疗室、检验室、保健站和X光拍摄室和康复训练室等。常州市体育医疗科研所配有一批高学历,具有科学研究能力的科研人员,现有科研人员11名,其中高级职称1名,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有5名,占45%。现有的科研医务人员,完全能有针对性地对运动员机能评定、训练监控、运动损伤诊疗、康复治疗等进行专业指导和服务。医科所现有70项共计约362万左右的科研设施设备,设施设备先进,能为运动训练提供全面服务和保证。根据条目细则,该条目自评得分为6分。(七)训练计划学校20名教练均有省体育局统一印制的、标准的、规范的年度、周及课时训练计划。各种计划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对教练员教案进行定期检查,做到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有奖惩、有整改,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但学校仍有个别教练员的训练计划不符合该条目内涵标准要求。根据条目细则,该条目自评得分为4分。6(八)大纲考核学校8个运动项目全部按国家颁布的训练教学大纲进行训练教学。在实施大纲考核过程中,根据学校招生及训练实际情况,参照大纲测试内容自订了常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各项目大纲测试内容及评分标准。学校参加大纲测试的项目有田径、自行车、举重、摔跤、柔道、拳击、跆拳道、男子篮球等八个运动项目。2011年,学校在训运动员396人,春、秋两季参加大纲考核共653人次。根据条目细则,该条目自评得分为4分。(九)训练常规管理学校训练部门有完善的制度和计划,有教练员评聘和考核制度,有完善的教练员管理制度和办法,有完善的运动员管理制度和办法,有选材测试和训练监控制度,有运动员进退队、考勤、参赛、输送等相关制度,各类制度和办法规范齐全。学校有39项训练常规管理类制度,并有详实的原始记录,实行微机管理,形成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根据细则要求,训练常规管理22条支撑资料齐全规范。根据条目细则,该条目自评得分为6分。(十)人才库学校建有运动员人才库,使用江苏省体育局统一规定的人才库软件进行规范录入,实行微机管理,其入库内容包括形态、机能、生理、生化、一般身体素质、专项技术以及参赛、输送、达标、文化考试等相关内容。各项目运动员技术档案填写规范、内容齐全、管理严格,为学校管理提供了依据,起到较好作用。2011年下半年学校在训人数396人,人才库入库396人,入库率100%。根据条目细则,该条目自评得分为4分。7(十一)文化教师职称学历学校现有专任文化教师1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20%;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1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93.3%。根据条目细则,该条目自评得分为2分。(十二)教学常规管理我校确立“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改革理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体育技能为特色,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市场就业为导向”的课改指导思想,在行业专家和课程专家指导下,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改革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构建以能力为要位,以训练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并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学校从本地经济和体育市场需求出发,开设三年制运动训练专业,通过相应的教学管理,形成自身办学特色。学校根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制定出台了符合我校实际的教学管理制度汇编。各种教学资料齐全规范、教学秩序稳定。在办学过程中,学校严格执行教学进程表、课程表和教学计划表。教研组工作活动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学校严格系统地对学生文化成绩进行考核,并做好检查落实工作。针对我校学生特点,学校制定了相应的教育制度管理汇编,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上下功夫,做到有计划、检查、有考核、有总结、有奖惩,各项学生德育工作情况原始记录齐全。学校运动训练专业已被评为江苏省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和江苏省课程改革实验点、江苏省三星级职业学校、江苏省课程改革实验学校、江苏省职业学校品牌专业。根据条目细则,该条目自评得分为4分。8(十三)教师培训学校有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建有长效激励和管理机制,培训工作有计划、有总结,培训经费有保障,培训管理资料完整。学校共有教师15人,2009—2012期间,参加全国各级各类培训的教师人数15人,培训比例达100%。根据条目细则,该条目自评得分为2分。(十四)科研论文学校有计划、有组织推动教师进行教学理论研究探索。以达有效和创新性教学。本周期有5名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5篇,发表论文人数占教师人数的33.3%。根据条目细则,该条目自评得分为2分。(十五)教师考核学校推进规范化管理,制定了教师岗位责任目标、建有教师考核制度,对教师教学教育工作进行月、年度业务考核、评定,考核过程资料完整。根据条目细则,该条目自评得分为2分。(十六)教学设施设备学校有适合办学规模、保证正常教学需要的教室,物理、化学、生化3个实验室,2个计算机室,拥有藏书1.5万册的图书室和多媒体教室;学生教室均有多媒本教学功能,通风、采光、照明条件良好;教学仪器设备较齐全、完整,能保证教学需要。学校物理、化学实验室仪器设施设备陈旧,亟待更新。学校藏书旧书过多,体育类藏书过少,亟待购入。根据条目细则,该条目自评得分为4分。(十七)人才质量学校高度重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和输送工作。9学校以抓人才质量作为发展的推手,注重系统培养、过程组织和管理,高质量地为国家及省优秀运动队、省体校输送了一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2009-2011年期间,我校输送省优秀运动队49人,输送省体校98人,有近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