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刘易斯·托马斯1.理清作者思路,归纳文章写作主旨。2.赏析文章的幽默、生动的语言特点。这节课的要解决的任务是概括主要内容和赏析语言。①由蚂蚁的社会视频及图片导入新课;②介绍作者与正音;③训练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整合,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能力;④赏析语言,分析含义丰富的语句;⑤课堂检测,训练对文本信息的归纳概况能力。蚂蚁的社会刘易斯·托马斯(LewisThomas)——一个生物学观察者刘易斯•托马斯,1943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癌症纪念中心斯隆一凯特林癌症研究所所长,并任美国科学院院士。(1913—1994)蚁冢(zhǒng)蜂窠(kē)巴不得(de)着(zháo)魔毗(pí)邻阈(yù)值胚(pēi)细胞模(mó)型蹩(bié)脚拱券(xuàn)苜蓿(mùxu)给下列的字注音:一、昆虫群居活动与人类相似1.人类很像蚁群。2.传统生物学界完全排斥昆虫像人的观点。(第1~3段)3.蚂蚁的确非常像人。梳理文脉二、群居性生物显现出高度的社会性4.昆虫的两种生活:个体和生物体中的细胞。5、6.蚂蚁在群体活动时显示出高度的智慧。(第4~10段)7.白蚁在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也随之增加。8.蜜蜂在既是动物又是动物组织或细胞。9、10.其他生物也有个体合成一个生物现象。三、人类应向生物学习,把个体智慧融入群体智慧中。11.与生物相比,人类欠缺联合的智慧。12.科学研究中,集体力量远超任何个人。(第11~13段)13.人类应该一边探索,一边互相交流。一、基本观点:生物与人非常相似三、给人启示:人类应向生物学习二、具体说明:生物有高度社会性梳理文脉归纳主旨整篇课文作者探讨了生物的社会性,但是作者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呢?焦点强调目的反思人类行为,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和沙文主义的观念。人类要有自我反省的意识。人类不要盲目自大,要认识到自身的生存危机。警醒一般来说,科普文章的读者群是一些有知识但不是特别熟悉前沿科学的人,所以,科普文章大多写得深入浅出、幽默风趣。比如《作为生物的社会一文》,作者在论述中,往往把人类行为与其他生物的社会行为进行比照映衬,即把人类的行为看作是“生物化”的,把生物的行为看作是人类的,从而形成了一种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品味语言请结合具体的语境,谈谈本文语句的表达效果。(1)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这些句子含蓄地揭示了昆虫天然构造的精巧,对昆虫的一些不可思议的甚至有些神奇的功能形容为“魔魔道道”,对昆虫的喜爱之情,不难品出。(2)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蚂蚁与人相比,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小”“大”之差如此强烈,但人却为蚂蚁伤透脑筋,但蚂蚁并未明显危害人类,这种“为难”是人的自大狂妄的心态所使然。本句通过“小”与“大”的对比,造成强烈的艺术反差,让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明晓作者的用意。(3)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用夸张的语言说明蚂蚁的社会行为太接近人类了——恐怕离看电视也不远了吧!(4)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脚的神经节而已。以“轻蔑”的口气评论一只“独行的蚂蚁”,强调它们个体智慧的微不足道。(5)我们总要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辑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这几句话把在科学探索过程的后期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发展,以及成功之后的兴奋用形象直观的语言表述出来,作者通过绘声绘形的漫画式手法,产生一系列的幽默效果。1、文章具体写了哪些生物的社会?本文写了蚂蚁、蜜蜂、黏菌细胞、鲱鱼和其他鱼类的群体的社会。2、文章写这些生物的社会意在告诉我们什么?本文写这些生物的社会意在告诉我们蚂蚁等生物在集体行动中能表现出高度的组织性,从而既揭示了“作为生物的社会”中一些值得让我们探讨的生命现象,又能引起人们深刻反思我们人类自身的行为方式和组织形式,表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本文是关于群居性昆虫的有趣研究和独特的见解。他一反生物学家把人跟群居性动物截然分开的成见,难以置辩地指出了人和群居性动物的共同性。本文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小品中的大家手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运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联系文本,谈谈你对生物的社会行为的认识。•(一)、回顾“朋友”,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二)、朋友相见,感受情意•1、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2、交流探究,品评赏读•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2)有感情地朗读。•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1)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