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师用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伟人单元说明本单元围绕“伟人”这一主题编排了《大禹治水》《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3篇人物故事。故事语言简洁,内容紧凑,分别讲述了大禹带领百姓治理洪水、朱德身先士卒和战士们一起挑粮、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教学中,既要引领学生感受伟人心系百姓的高贵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也要借助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练习讲述故事。“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在前面的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围绕这个训练点,教科书中已经有所铺垫。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线,通过“初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细读,借助关键词句,了解故事内容——讲述,借助关键词句,练习表达”的教学板块来学习伟人故事。在学生多次感受形声字形旁表义特点的基础上,本单元通过语文园地“我的发现”着重揭示了形声字的另一个特点“声旁表音”,并在语文园地八利用形声字的这一构字规律,引导学生猜读汉字;在《大禹治水》课后习题中,安排了根据生字构字特点及语境先猜猜带点字的意思,再查字典验证的练习;在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中通过泡泡的形式,提示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判断多音字的读音。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规律去识字,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本单元所涉及的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课前可引导学生向长辈了解,或在家长帮助下搜集相关资料,再通过师生交流,初步“认识”人物,为学习课文、感悟人物品质奠定基础。另外,要充分用好课文插图,培养学生借助图画阅读,了解故事内容的能力。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大禹治水21.认识44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4个生课文字、会写40个词语。j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词句,能讲述课文内容。3.感受先贤、先辈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并由衷产生敬意。4.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学习动词和名词的搭配。朱德的扁担2难忘的泼水节2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11.观察图画,了解每幅图的意思,能按顺序讲清楚图意。2.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语文园地六识字加油站31.认识11个生字,在识字中学词,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2.根据语境读准多音字,学习多音字据义定音的方法。3.给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4.发现“放、防、房”的读音与“方”很接近,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的构字规律。5.积累一组励志名句,初步感受名句蕴含的道理。6.阅读民间故事《鲁班造锯》,感受鲁班的智慧。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合计1015大禹治水教材解析《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课文讲述了大禹十三年坚持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开通河道,治水成功,为百姓造福的故事。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世人所敬仰。全文结构清晰,语言精练。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第一自然段讲治水前洪水经常泛滥,百姓生活在苦难之中;第二自然段讲鲧治水九年没有成功,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第三自然段讲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文中“十三年、三次、一次、到处奔走”等词句集中体现了大禹的奉献精神;第四自然段讲禹带领人们采用疏导的办法制服了洪水,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课文描述的治水前后两个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大禹的奉献精神和疏导治水的智慧。选编本文,旨在引领学生在读故事、讲故事的语言实践中,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课文配有l幅插图,画面宏阔,图中众多百姓在禹的带领下热火朝天地开通河道,禹正在与有经验的老者察看地形。画面与课文第四自然段内容对应,为学生领会课文、感受禹的形象提供了凭借。教学目标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8个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6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3.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教学重点】按照课后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1.识字。本课部分生字的字形较复杂,且这些字大多集中在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建议结合语境帮助学生构筑画面,进行联想记忆。比如,“洪、毒、蛇、兽、伤、灾、难”7个生字,可组合成“洪水、毒蛇猛兽、伤害、灾难”4个词语,恰是洪水泛滥的画面。可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读准这组词语;接着联系生活或图片想象画面,了解词语的大致意思;然后再读这组词语或其所在的句子,加深对生字、词语的理解,也为朗读课文做好准备。在随文学习时,教师可提供图片(洪水泛滥、田地被淹、房屋被冲毁、人们无家可归等场景),帮助学生构筑洪水泛滥的画面。在学文之后,可出示词语“洪水、防洪,毒蛇、毒害,猛兽、凶猛,伤害、受伤,灾难、火灾”等,在新的语境中复现巩固。“训、退、恢”3个生字,可组合成“教训、退去、恢复”3个词语。准确认读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或课文内容为3个词语搭配短语。如“吸取教训”“洪水退去”“恢复农业生产”等,然后启发学生边读词语边想象画面,既识记生字也为理解课文打基础。认读“恢复”一词时,可以启发学生说说“恢复”的意思,初步理解“恢复”就是变成原来的样子,意思是说百姓又像以前一样生活了。“仍”的读音易受熟字“扔”负迁移,应读rénɡ,可联系语境了解“仍然”的意思,强化“仍”的读音。识记词语“继续”,可以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词语说一句话,如,“鲧没有把水治好,儿子禹继续治水。”“我们读了一遍课文,继续读第二遍。小乌龟没有停下,继续朝前爬去。”在联系生活说句子的过程中强化理解“继续”的意思。“灾难”一词既要求会认,也要求会写。“灾”是会意字,像房子里着火之形,表示灾祸;“难”是多音字,在这里读音是nàn,也有灾祸的意思。指导学生书写时,可以借助字理进一步强化记忆。2.写字。本课要写的8个字,包含上下、左右、独体、半包围四种结构,左右结构字居多。(1)左右结构字的教学:先整体观察,一看宽窄,“洪、认、难、被”前三个字都左窄右宽,“被”字左右基本等宽,书写时可分为两组指导;二看笔画变化,“又”做偏旁捺变点;三看穿插避让,以下字要提醒:“认”字,“人”的长撇穿插在“j”提下;“被”字,“皮”的竖撇穿插在“辛”末笔点下方。(2)上下结构字“灾”的教学:书写时要及时复习“火”的笔顺,可借助“灾”的字理理解字义,可组词“灾难、灾害、火灾、虫灾、受灾”等。(3)独体字“业、产”的教学:“业”字,要按照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书写,书写时以竖中线为轴,左右对称,可组词“工业、农业、作业、专业、业余”等;“产”的书写可迁移熟字“立”的写法,可组词“生产、产品、产业、产生”等。本课8个字书写要点:洪9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共”字两横平行,上横短下横长,下边的撇、点分别对应上边的两竖。灾7画,上下结构。“宀”稍扁,覆盖“火”;“火”字笔顺点、短撇、撇、捺,左右点撇相对,撇捺舒展。难10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又”捺变点,“隹”的“亻”竖写在竖中线上,直而长,四横之间等距,最后一横稍长。道12画,半包围结构。笔顺先里后外,“辶”捺要长,“首”字略瘦长,外包内。“辶”三笔写成,第二笔是横折折擞。认4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人”的撇穿插在“讠”的下面。被10画,左右结构。“衤”勿误写成“礻”,注意“皮”字的笔顺:横钩、竖、横撇、捺。“又”字横撇短、捺长。业5画,独体字。先中间后两边,以竖中线为轴,左右对称、左低右高,末笔横长约等于字高。产6画,独体字。“立”中间夹的“丷”两笔都要写短,第五笔横写在横中线上。二、课文学习1.朗读指导。本文是一篇古代神话故事,叙事性较强。教学时,部分体现场景、人物品质的语句可稍作强调,其他部分朗读时可语调平缓,像说话或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可稍作指导:(1)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这段话介绍洪水泛滥时人们痛苦生活的景象。开篇“很久很久以前”突出了传说故事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稍拖长“很久很久”,用声音再现时间的长度。接下来可引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画面,注意长句的断句与停顿。(2)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这段话讲述了禹治水过程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3个表示数字的词语“十三年、三次、一次”可略作强调,以表现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3)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重新搬了回来。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这是故事的结尾,讲述了禹带领人们终于制服洪水,使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故事幸福、圆满的结局,与开篇形成呼应,朗读的整体基调是喜悦的。3句话语言简洁,介绍了洪水退去后人们恢复农业生产的情况,渲染了人们欢乐的心情。朗读时,“了”稍作强调,拖长,以突出洪水被制服后人们的喜悦心情。2.理解运用。学习本文,初读后可按顺序朗读故事,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借助课后第二题的提示,有顺序地把故事讲清楚。“治水前”的景象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练习读课文,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结合泡泡提示,联系下文说说“泛滥”的意思。有条件的还可以借助洪水泛滥的影像给学生以直观感受,注意借助“洪水泛滥、淹没田地、冲毁房屋、伤害百姓”等词语,帮助学生建构画面。最后,组织学生再读第一自然段,学生对洪水淹没田地、冲毁房屋、百姓的痛苦生活就能有所体会了。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建议在读课文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提取具体信息,再通过朗读表现课文内容,最后指导学生用提取的具体信息讲述故事。如学习第二自然段,先用“谁、怎么做、结果怎样”讲述这一段内容;然后通过朗读表现鲧筑坝挡水九年未成功,禹继续治水。第三自然段讲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可聚焦“十三年、三次、一次”这组数字,联系洪水泛滥时,百姓们所受之苦,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治理洪水的决心。“到处奔走”一词突出了禹治水的艰辛,该词的教学空间很大,可引导学生想象禹“到处奔走”的情景,适当补充禹艰辛治水的事例,想象大禹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虽受尽千辛万苦,但治理洪水的决心从未改变。在此基础上再读就能有所体会了。第四自然段分两层讲述,第一层讲述了禹治水的方法,第二层描绘了禹治水成功后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与“治水前”洪水泛滥形成鲜明对比。学习本段,可对比鲧治理洪水的方法,借助插图引领学生感受禹开通河道,引洪水人海的过人智慧。之后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对比朗读,进一步感受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的伟大功绩。对于成语“安居乐业”的理解,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借助一组图片展示百姓的幸福生活,如孩童无忧无虑地玩耍,百姓在田里耕作,闲暇之余吹笛唱歌、聊天品茶。借此情景体会百姓对这位治水英雄的感激,因而称“禹”为“大禹”。3.课后练习。课后第一题出示的是一组表示动作的词语“挡水、疏导、驱赶”,要求先猜一猜加点字的意思,再查字典验证。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先根据词语和课文语境猜一猜意思,如“挡水”就是阻挡洪水,“筑坝挡水”就是筑起高高的堤坝阻挡洪水,“挡水”是大禹父亲鲧用的方法。“疏导”呢,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一句进行猜想,进而推测出“疏导”是疏通引导的意思,是大禹治水的方法。教师也可以启发学生“疏”与“导”意思相近,“驱赶”也是相似的结构,结合语境,猜一猜“驱赶”的意思,最后再查字典,对带点字的意思进行验证。课后第二题提供了故事的发展线索,引导学生借助这些线索,讲述故事。重点把治水的经过讲清楚。课后第三题的“读一读,记一记”为学生提供了一组词串,既强化了生字认读,又扩充了词汇量。此资源可以在学生识记生字时集中认读,也可以学习课文后作为巩固生字的材料。三、实践活动激发兴趣,拓展阅读。《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等故事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了对劳动创造的歌颂,对坚忍不拔、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等英雄精神的赞美。教学本课后,教师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推荐学生课后读一读这此故事。教学设计举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书写“灾、难、洪、认、被”5个字。初步了解“泛滥、伤害”等词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