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池州清明时节,烟雨江南。乘一叶扁舟,随江流而下,眺望皖江南岸,迷朦中的池州,宛若一幅云萦雾绕,绿树荫翳的山水画卷,铺展在你的面前。这是自然的池州。诗仙李白,秋浦清溪,地藏九华......刺史杜牧,牧童杏花,醉美江南......这是历史的池州。自然与历史交融,诗人与美景互映,佛光与灵山生辉。于是,纯粹的自然美景,有了厚重的底蕴,有了飘逸的灵气,有了感召的神秘。一大诗人李白,一生有过两次长时间的漫游。漫游过程中,他对池州青睐有加,其间三登九华,五游秋浦。倘若他心中对池州没有所思所恋,是不会这么多次故地重游的。池州,远离繁华的长安,是什么吸引着他呢?是闻到了杏花村的酒香,还是看到从三峡激越而出,到此变得平缓的江水,便能感受到内心里的安祥?是秋浦、清溪的明澈,可以涤荡他人世间的烦恼,还是九华山的灵秀摇漾起他内心深处的涟漪?天宝十四载,他来池州流连时,已是五十五岁了。大唐正处在安史之乱的前兆,政治黑暗,仕途无望,李白倍感心身疲惫。面对着灵山秀水,李白尽管感觉到了一丝欣慰,但也失去了往日的激情。在《秋浦歌》第十五首中这样写道: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白发三千丈”以极为夸张的言辞,把诗人的愁怅表现得无以复加,若非悲凉之极,难以有此感慨;“何处得秋霜”这一问,问出了诗人多少年来埋藏在内心里蹉跎岁月的失意和伤感。泛舟清溪时,虽然写出了“人行明镜里,鸟度屏风中”的空灵明净,但尔后的“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如同一声叹息,流露出了诗人的沉郁情怀。“奇峰一见惊魂魄”的九华山,李白一见倾心。这位九华山自然美的发现者,是第一个以诗歌赞赏九华山的人,也是为九华山定名的人,因而可以说他是九华山的奠基者。他第一次经池州从秋浦上九华山,与诗友韦权舆,以及隐居在那里的诗人高霁等一起同游,写下了《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他在序中说:“青阳县南有九子山,山高数千丈,上有九峰如莲华。按图征名,无所依据。太史公南游,略而不书。事绝古老之口,复阙名贤之纪,虽灵仙往复,而赋咏罕闻。予乃削其旧号,加以九华之目”。诗的首联:“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使得九华山凭借诗仙喜爱和赞誉,得以声名远扬。李白,一生狂放不羁,蔑视权贵,“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一边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梦想着建功立业;一边又想出世求仙入道,“明朝散发弄扁舟”。快意与落魄,执著与放达——使得李白一直处在出世与入世的两难冲突和选择中。自然的山山水水,在李白的心目中,已不再是纯粹的自然山水了,而是诗人心灵的栖息地和思想的寓所。秋浦、清溪和九华山,给了李白人世间所没有的纯粹的精神慰藉,这或许就是他饱经沧桑后流连池州的原因吧。二晚唐时期,被誉为鹤舞长空,俊朗飘逸的杜牧,在池州任职时,颇有政绩。心系民间疾苦,关注民生,兴修农田水利;注重文化传承,重建了藏书楼,建造了池州城楼刻漏。并作文《造池州城楼刻漏记》以记之。杜牧,把情怀给了池州,把智慧给了池州,把一个执政者应有的追求留给了池州。杜牧,生不逢时,情无所寄,壮志不酬。满腔热血,只能放浪于形骸,酣畅于酒肆,卧眠于青楼,寄情于山野。一半清醒一半醉的他,诸多矛盾困惑纠结于心,惟有通过诗词文章来喧泄化解。这样,他的诗文里,既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清醒、风流和自嘲,也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韬略之见,更有《阿房宫赋》中的“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样让人猛省的振聋发聩之声。用现在的人才观念来看,杜牧是一个极为难得的复合型人才。诗文过人,有不少名篇流传于世。谋略出众,曾献计平虏,大获成功。还写过《战论》《守论》等有名的策论,注解过《孙子》十三篇。这样的人,在池州吏治史上是前无古人的。后来者当中,只有一位被贬来贵池担任微职的王阳明超越了他。而王阳明,是华厦历史上罕有的杰出人才。平江西,擒宁王,有《传习录》等著作传世,卓然大家。立德、立言、立功,是儒家文化的指归,是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的终极目标,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他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性人物,在海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日本人如是说,“一生俯首拜阳明”。坐落在贵池区内扶风山麓的阳明祠,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为纪念他在贵池龙场悟道而修建的。至今仍是仰慕者的圣地。三如果说池州宛若莹润剔透的碧玉,那么九华山就是这碧玉中浓浓的翠绿。“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李白的诗,让世人领略了九华山的壮丽和灵秀。而这山川,冥冥之中一直等待着一位圣人的到来。公元719年,金乔觉乘舟泛海,从今天的朝鲜来到中国,来到九华山。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其历经的困苦可想而知。“山一程,水一程”,一路走来,最终卓锡九华山,这是九华山的缘份,更是九华山的运气。面对着九华山气象万千的山岚峰翠,他万念归一,研习佛法,苦行禅修,入定冥思,终达涅槃境界而修成正果。因为地藏,九华山成了洗却世间铅华的净土。“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伟大愿,感召了无数天下善男信女。建于唐末宋初的重庆大足石刻中,就已经有了地藏的故事,可见其影响力之迅速。如今的山上,还存有多尊高僧的肉身,在雨水丰沛雾霭连绵的九华山,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无形中更增添了佛教圣地的神秘和神圣。九华山,因为李白而有了美名;因为金乔觉而有了灵魂。四李白来了又走了,一路呤唱,把秋浦、清溪和九华山的美丽告诉了世界;金乔觉来了就留了下来,宏扬佛法,普度众生,九华山成了圣地;杜牧来了,他于酒酣之际,大笔随意的一挥,把池州的自然、历史和风情揉合到一起,泼墨成了一幅气韵生动牧笛悠扬的水墨画。五池州傩戏风悠悠绽芳华。被誉为“戏曲活化石”的池州傩戏,以其古朴淳厚的魅力打动人心。如何让这远古的艺术世代相传,尚需多管齐下,精心呵护——锣鼓敲起来,唢呐吹起来,炮铳震耳,旗伞如林。如今每到新春时节,在池州市许多山村,都能观赏到古老而又神奇的傩祭及其表演。村民们戴上彩绘面具,举行庄重的傩仪,跳起粗犷的傩舞,演着精彩的傩戏。傩,这个从远古走来的民俗,今天,不仅寄托着山区群众吉祥安康的美好祝愿,而且作为一种民间艺术瑰宝,散发出迷人的光彩。远古奇葩蕴神韵池州傩,属《论语》中所载“乡人傩”。它起于明代、盛于清朝,主要流布在九华山麓方圆百里的贵池、青阳、石台等地,尤其集中于贵池区梅街、棠溪、墩上等山乡的姚、刘、章、唐、姜、杜、汪等数十个大姓家族,当地素有“无傩不成村”之说。据池州市文化馆馆长李大成介绍,池州傩是一种在“社”(祭祀圈或祠堂、或堂屋、或社坛、或社树下)的范围内活动、以宗族为演出单位、以请神祭祖和驱邪纳福为目的、以戴木制彩绘面具为表演特征的古老艺术形式。它既无职业班社也无专职艺人,传承仅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世代沿袭,宗族师承,每年农历正月初七至十五进行。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傩仪、傩舞和傩戏。傩舞是正戏演出前后的舞蹈,一般情节简单,寓意较深,内容多是驱灾逐疫、祈求丰收、平安吉祥的吉利语,舞时大多用锣鼓伴奏,配合身段,节奏明快,动作性强,粗犷有力,有一种东方古典雕塑艺术的自然美,其经典之作《舞回回》堪称唐代乐舞《醉胡腾》的翻版;傩戏有唱有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传统剧目有《刘文龙》、《孟姜女》、《章文选》等。池州傩戏无丝弦乐器,只用锣鼓伴奏,人声帮腔,唱腔分为高腔和傩腔两大类。已故的中国傩戏研究会副会长王兆乾先生称池州傩为“古文化的层叠积淀”。从现存的池州傩可以看到,它既有着原始的自然崇拜的内涵,也受到儒、道、佛教文化的影响;在艺术方面,古代文化的层累面也很清晰地展现,如汉代的绂舞、矰舞,唐代的胡腾舞、西凉伎等;在戏剧方面,也可看出变文、词话、傀儡、村俚歌谣及至宋杂剧、南戏对其影响。因此,学界普遍认为,它是我国在演出形式、剧目、唱腔、面具、服饰、道具等方面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古戏曲之一,堪称“戏曲活化石”,对于研究古代文化艺术、宗教演变、宗族结构、民风民俗、山民思想和江南地区政治、经济均有极大的史料价值。薪火相传走新路2005年5月,池州傩戏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份,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池州市贵池区为“中国傩文化之乡”。毋庸置疑,池州乡傩恢复30多年来,亮点频闪,日益光彩夺目。然而,透过其“热闹”的背后,令人却有着薪火相传的担忧。池州市民间傩戏专家檀建新就此作过深入的调查,他认为从目前现状来看,存有三大隐忧:一是有傩事活动的自然村在萎缩,2000年前后有40多个,而近年来只有30个;二是演艺班子青黄不接。在许多傩戏班社中,主要演员多为年迈体弱者,大的有80多岁,小的也有60多岁,中年骨干演员不足30%。一旦老艺人因生病等原因不能表演,整个演出就面临瘫痪状态;三是傩艺质量下降,随着一批老艺人相继去世,他们拥有的一些绝活如“高腔”、“舞回回”等难以得到真传。一些相关人士也指出,现在,农村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他们无暇用心学习傩艺,而主要靠“口传心授”这种脆弱传承方式的池州傩,确实存在着后继乏人的担忧。如何保护和传承好池州傩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者就此走访了一些专家学者,他们认为,首先要建立长效保护机制,政府要把傩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列入当地重要的发展规划,做到有法规保护、有政策支持、有机构管理、有人员办事、有经费保障;其次,重视和加强傩艺队伍建设,除了选择好各级“非遗”传承人外,应采取鼓励政策,建起年轻一代的傩艺骨干力量;第三,创建保护区,将刘街、梅街、茅坦、墩上、里山等重点乡村划定为傩文化生态保护区,通过一系列积极扶持办法,确保这些地方傩事表演不中断、场所不毁坏、队伍不流失、技艺不失传;第四,适应时代需求,打造傩文化产业,尤其要根据池州是旅游地区的特点,要把傩文化与旅游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与旅游“嫁接”,让池州傩既能走向市场、扩大社会影响,也能走出一条自我保护、有效传承的新路。古风悠悠,池州傩以其古朴丰厚的魅力震撼着现代人的心灵。让我们一起来精心呵护,使这远古的声音世代相传,永不消失。代表作品傩舞:《舞回回》、《舞伞》、《打赤鸟》、《魁星点斗》、《舞古老钱》、《舞滚灯》、《关公斩妖》、《钟馗与小鬼》、《花关索战鲍三娘》。傩戏:《和番记》、《刘文龙》、《孟姜女》、《章文显》、《陈州放粮》、《摇钱记》、《薛仁贵征东》、《花关索》。于是,一个秀美与古韵相长的池州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