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词的初创与晚唐五代词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周茂君第10章词的初创与晚唐五代词人一、词的起源、发展和民间词•词本是为配乐歌唱而写的歌词,所以又称“曲子词”。由于词要按曲歌唱,故有“倚声”或“乐府”的别名;又因为它的句式长短不齐,也叫“长短句”;早期的词多从五、七言绝句变来,因此又有了“诗余”的名称。此外,词还有“乐章”、“歌曲”、“琴趣”等名称。(一)词的起源与发展•关于词的起源,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而最有代表性的说法有二:•其一,词是从汉魏乐府蜕变出来的。•其二,词起源于唐代的近体诗,是诗的余响。其一、词是从汉魏乐府蜕变出来的•宋人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八《评诗》引致堂语云:“古乐府者,诗之旁行也;词曲者,古乐府之末造也。”•近人王国维也说:“诗余之兴,齐、梁小乐府先之。”(《戏曲考源》)点评:•一则“乐府”与“词”所配合的音乐体系不同;•再则词开始从民间崛起时,乐府诗已经跟音乐脱立了关系,一般不再歌唱了;•第三,也是乐府诗与词最重要的区别,乐府诗多为采自民间的诗歌,后由知音者作曲入乐,而词是以曲谱为主,是先有声而后有词的。•词源于乐府的说法,缺少切实的根据。其二、词起源于唐代的近体诗,是诗的余响•方成培云:“唐人所歌,多五七言绝句,必杂以散声,然后可被之管弦。后来遂谱其散声,以字句实之,而长短句兴鄢。”•清人宋翔凤在《乐府余论》中也说:“谓之诗余者,以词起于唐人绝句。词实诗之余,遂名曰诗余。”点评:•乐工取现成的诗句配乐,不等于词是诗的变体;•文献证明,至少在近体诗形成的同时,民间就有了初期的词。词的起源(1):•词起源于隋。和《诗经》、《楚辞》、汉魏六朝乐府相似,她的诞生,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她所配合的曲词,既不是上古时代的“雅乐”,又不是汉魏六朝的“清乐”,而是兴起于隋,以汉族民间音乐为主,糅和少数民族及外来音乐而形成的新声“燕乐”。词的起源(2):•公元589年,隋灭陈,结束了270多年南北分裂的局面。政治上的统一,经济上的贯通,民族间的融合,自必带来文化上的汇流。词之出现在此时,决非偶然。•它是“应运而生”,是南方和北方、汉民族和少数民族、中国和外国音乐文学的水乳交融。词的起源(3):•词是配合歌舞的曲词,是乐工、歌女所唱的歌词。•词首先兴起于民间,萌芽很早,但到了中晚唐才兴盛起来,商业经济和城市生活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的。(二)唐代的民间词•据唐开元、天宝年间崔令钦所著《教坊记》的记载,当时流行的曲名达300多种,有不少跟后来的词调同名,可能在盛唐以前民间已有词调流传。现传最早的唐代民间词是本世纪初在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石室中发现的“敦皇曲子词”。据近人王重民的《敦煌曲子词集》的辑录,共有词一百六十余首(内七首残)。《敦煌曲子词》:•这些作品,无论从词调、词的语言和内容方面来看,大部分作品都保存了民间文学的素朴的真实形态。《敦煌曲子词》:•敦煌曲子词,大约产生于公元八世纪到十世纪中期,主要是唐代(兼有五代人的民间创作。•它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体现着下层人民的思想、品格和趣味。•在风格上,它朴素、率直、活泼、清新,处处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当然,大部分作品的笔触还显得粗糙、稚拙。《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望江南》:•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者(这)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三)唐代诗人的词•产生于民间、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任何一种崭新的文学样式,总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或迟或早总会引起文人雅士们的瞩目和效仿。词,也不例外。•唐代诗人中填词最早的,前人都说是李白。相传出于他之手的《忆秦娥》、《菩萨蛮》两词,更是情感深沉,意境阔大。《忆秦娥》、《菩萨蛮》的作者:•此二词,不见于唐人载籍,北宋文人传为李白所作,但从词中表出现的娴熟的作品,很难产生于填词初期的盛唐时代,倒是明代胡应麟说的此词为“晚唐人词,嫁名太白”(《少室山房笔丛》卷四十一《庄岳委谈下》),较为切合实际。中唐的文人词:•到了中唐,倚声填词的风气渐渐在文人中盛行起来,出现了张志和、韦应物、戴叔伦、王建、刘禹锡、白居易等词作者,也产生了为数不少的文人词,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张志和、刘禹锡和白居易。张志和的词:•张志和(约公元730—约810年),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省金华县)人。他唐肃宗时待诏翰林,做过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因事被贬,作南浦尉。赦还以后,绝意仕途。朝廷赐给他奴婢各一名,他把他们配为夫妇,取名“漁童”、“樵青”,自号“烟波钓徒”,长期过着隐逸生活,徜徉于太湖一带的山水之间,日与山水漁樵为友。创作:•他对文艺多所通晓,凡歌词、书画、击鼓、吹笛,无不精工,善于汲取各方面的营养化为已用,《漁歌子》便是借鉴民间的漁歌而成的。在五首《漁歌子》(又名《漁父》、《漁父乐》)里,作者对自然景色和漁父生活,作了非常生动地描写,充分地表现出他热爱自然的人生观。刘禹锡的词:•刘禹锡,唐德宗贞元九年进士。因参与政治革新,谪官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达23年之久。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其诗骨力豪劲,气韵沉雄,有“诗豪”之誉。他各体皆工,尤擅民歌体乐府诗,所作《竹枝词》等“独步于元和间”。他是中唐时期较早开始依曲填词的作家之一。《忆江南》:•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写作背景:•这是一首流溢着淡淡哀愁的春词,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作者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时。题下有作者自注:“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我国文学史有关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标志着词体已由“选词以配乐”的萌芽形态发展到“由乐以定词”的成熟阶段。点评:•此词以伤春为基调,运用拟人化手法,不写人惜春,却从春恋人着笔。•这首小词,抒发了惜春、伤春之情,构思新颖,描写细腻,手法多变,充分体现了诗人乐府小章的“清新流畅、含思婉转”的艺术特色。白居易的词:•白居易(公元772—846年),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白居易是我国唐代写实倾向非常明显的著名诗人,也是唐代早期填词较多、较出色的一位词人。他的一些词,采取了民间文学的表现形式,对当时文人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白氏长庆集》,存词20余首。二、温庭筠和花间派词人•如果说上举诸家大多数还应称作是诗人而非词人,其创作的主要成就在诗而不在词,因而中唐以前,文人词还处在萌芽抽枝的阶段;那么到了晚唐,这一新型的文学样式可以说基本成熟了。其标志是第一个大词人温庭筠的出现。(一)温庭筠•1、生平:•温庭筠(约公元812—约870年),本名歧,字飞卿,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他的先世虽是贵族,但到他的时候,家世已经衰微了。在政治上他遭到统治者的种种压迫,一生郁郁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于是生活趋于颓废放荡。《旧唐书·文苑传》说他:“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2、创作(1)•温庭筠既工诗,诗与晚唐李商隐齐名,又创作了为数众多的词,尤以词的艺术成熟著名,故其诗名已为其词誉所掩。•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词赢得声誉的词人。据近人刘毓盘辑《金荃词》,得词76首。创作(2)•由于温庭筠常出入于歌楼妓院,对于歌妓们的生活情感,有了较深的观察和体会,对她们的悲惨命运,寄予一定的同情。因此,他的词的内容非常狭窄,主要是描写歌妓们的苦闷情绪和追求真诚的爱情以及美好生活的愿望,特别是善于描写歌女娼妇的细致曲折的心理变化。在艺术上,温词深美闳约,精艳绝人,音声繁会,针镂细密,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3、艺术特色•由描写内容决定,温词色彩浓艳。在表现上,他将许多可以调和的颜色、景致、物件放在一处,让它们自己组织配合,形成一个意境、一个画面,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情意。•其词由于颜色过于浓烈,词藻过于繁褥,到处都是金、玉、画罗、绣衣、翡翠、鸳鸯、凤凰、红泪这一类字眼,给人一种典丽的富贵气和庸俗的脂粉气。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评其词:“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菩萨蛮》其一:•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主旨:•此词写一个独处闺中的妇女,从起床而梳妆以至穿衣一系列的动态,从中体现出她的处境及心情。首二句:•首二句是主人公刚起床时的情态。•这二句用特写的手法,突出主人公的形象,首句为衬景,次句为主体。三四句:•三、四两句开始写她下床后的活动。下阙:•下阙写其人之继续活动。“照花”二句写其对镜簪花,在客观地描写人物活动中,暗寓发主人公对镜自赏自怜之意。•最后二句写其梳妆后穿着衣服,不写其动作,但通过主人公眼中的衣上彩绘——金线绣的一双双的鹧鸪鸟,点出她的满怀心事。写法特点:•其一、作者只是在生活的片断中,选取最具有特点的动态或物象,略加勾画,省去彼此间的表面联系,读者却可依据已勾勒出的形象加以想象补充,构成一幅完整的“晨闺”图画。•其次,表情隐蔽,作者只是对人生动态及有关景物作客观描绘,但于其中微露或暗示人情,给读者极多的想象体会余地。4、温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一、在温庭筠以前,诗人虽有填词的,但都以诗为主,仅把填词当作一种尝试,故作品不多。温庭筠虽也写诗,但他却是一个专力填词的人,词的成就在其诗之上。词到了他手里,形成了一种正式的文学体裁,在韵文史上离开了诗,取得了独立的地位。第二、第三:•第二、温庭筠以前的词,无论形式风格,多与诗相近似;到了温庭筠,在修辞和意境上,才形成诗词不同的风格,词律也更趋严整。•第三、他是诗词过渡期的桥梁。由于他在词上的创作与成就,成为晚唐词人的代表,开五代、宋词发展的道路。前人称他为“花间鼻祖”。第四:•第四、由温词表现内容的狭窄和秾艳的艺术风格所决定,词主艳情、香而软媚的传统格局定型了。(二)花间派词人•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的局势则较为安定。于是经济重心和文化重心便联袂自中原南迁。而剑门关内的天府之国,扬子江畔的鱼米之乡,这万里长江的上下两岸,天险堪恃,地利可依,正是战乱时代最理想的割据之处。因此,在这两块绿洲上立足的前、后蜀和南唐,理所当然地成了当时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国度。“西蜀”、“南唐”两大词派先后崛起。1、西蜀词派•“西蜀词派”又称“花间派”,因后蜀赵承祚编《花间集》,共收录温庭筠、皇甫松、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夐(xiong)、孙光宪、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洵(一作李珣)、和凝等十八位作家,五百首词,而这些作家又大多是蜀人或仕宦于前、后蜀,故此得名。“花间派”脉承温庭筠,奉他为鼻祖,以醇酒美人为主要创作对象。他们的作品,确是“宫体”和“娼风”的混合物。2、韦庄•(1)生平:•韦庄(公元836—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唐诗人韦应物的四世孙。他生活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唐昭宗乾宁元年(公元894)59岁时中进士,任校书郎,逢黄巾起义,避难洛阳、江南,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足迹走遍了大江南北。在这段时期内,他过着春衫年少、醉入花丛、倚马斜桥、满楼红袖的浪荡生活,对他词的创作影响极大,后任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宰相)。生平:•韦庄是花间派词人中成就最高的。•因他有反映黄巢义军攻入长安的长达一千六百余字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又在词坛上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作家,著有《浣花集》。(2)创作:•韦庄以情词闻名,但他所描写的内容,与那些泛写歌姬妓女的有所不同,他有实际生活的感受。•同时在修辞与表现的技巧上,脱离温庭筠的秾艳缜密和张泌、欧阳炯式的轻薄放浪,他善于运用清隽的字句,白描的笔法,再加以缠绵婉转的深情,形成自己清丽疏朗的艺术风格。《思帝乡》:•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首二句点评:•“春日”之后加一“游”字,说明自然界万物复苏,人也春心萌动。其后再加以“杏花吹满头”一句,则外在的春物与游春之人更加了一层直接的关系。•“吹”字虽有花片被吹落的意思,然而此处并没有花落

1 / 8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