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跨国公司投资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20年12月3日星期四第二章跨国公司投资理论第一节跨国公司投资动因【自学】一、跨国公司投资宏观动因1.世界科技的大发展2.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3.资本运动全球化4.国家干预战略的运用二、跨国公司投资微观动因1.追求高额利润型投资动机2.资源导向型投资动机3.市场导向型投资动机4.效率导向型投资动机5.风险分散型投资动机6.技术导向型投资动机7.追求优惠政策型投资动机8.环境污染转移型投资动机9.全球战略型投资动机第二节跨国公司投资理论概述一、跨国公司投资理论的产生与逐步自成体系20世纪60年代初---70年代中期主要研究不同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与决定因素1.美国企业的海外扩张理论●1960年海默垄断优势论----标志着独立的跨国公司投资理论产生●1966年维农产品生命周期理论2.日本企业的海外扩张理论●1979年-1981年小岛清比较优势理论第二节跨国公司投资理论概述一、跨国公司投资理论的产生与逐步自成体系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致力于建立一个统一的或一般的跨国公司理论,用以说明不同国家(地区)、不同行业的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3.1976-1979年巴克利、卡森、拉格曼内部化理论4.1981年邓宁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第二节跨国公司投资理论概述二、跨国公司投资理论的分类与共同出发点◆分类1.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的理论垄断优势论、寡占反应论、核心资产论2.以贸易理论和工业区位论相结合的理论产品生命周期论、比较优势理论、通货区域论3.以分析市场存在不完全竞争为基础的理论内部化理论4.以综合考虑和分析各种影响国际投资决策的因素为基础的理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第二节跨国公司投资理论概述二、跨国公司投资理论的分类与共同出发点◆共同出发点1.所有理论均认为跨国公司的国际直接投资行为不能用传统的国际资本移动理论来解释,因为直接投资包含着资本、技术、管理才能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转移。2.所有理论均认为应以不完全竞争作为假设前提,因为直接投资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具有某些垄断优势时的海外扩张行为。3.多数理论侧重研究微观的企业行为,少数理论侧重宏观分析。第三节主要的跨国公司投资理论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巴克莱等人的内部化理论维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一、垄断优势理论(MonopolisticAdvantageTheory)(一)主要内容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海默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此后,海默的导师金德尔伯格对其进行了补充和系统阐述。---海默《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研究》---金德尔伯格《对外直接投资的垄断理论》厂商的垄断优势寡占市场组织结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两个条件:(1)企业必须要拥有垄断优势(2)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垄断优势①市场垄断优势。如产品性能差别、特殊销售技巧、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等。②生产垄断优势。如经营管理技能、融通资金的能力优势、掌握的技术专利与专有技术。③规模经济优势。即通过横向一体化或纵向一体化,在供、产、销各环节的衔接上提高效率。④政府的课税、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产生的市场进入或退出障碍,导致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其垄断优势。市场具有不完全性不完全性产生于四个方面:①产品市场不完全。这主要与商品特异、商标、特殊的市场技能或价格联盟等因素有关;②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这主要是特殊的管理技能、在资本市场上的便利及受专利制度保护的技术差异等原因造成的;③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④由于政府的有关税收、关税、利率和汇率等政策原因造成的市场不完全。●美国跨国公司拥有的三类垄断优势:①来自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的优势产品差异化能力品牌、商标销售技术和渠道价格控制●美国跨国公司拥有的三类垄断优势:②来自不完全竞争的生产要素市场的优势技术要素(专利、专有技术)资本要素(融资的能力)管理技能和信息③来自规模经济的垄断优势跨国公司拥有的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来自政府干预的垄断优势:——由政府干预产生的垄断优势能使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其垄断优势实现价值增值市场准入利率税率外汇及进出口管理●利率不能解释对外直接投资1.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的流向是相反的2.证券资本流动是利率差异作用的结果3.直接投资是对利润差异的反应,是一种伴随着投资企业长期控制的资本流动●直接投资与垄断的工业部门结构有关美国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具有独特优势的少数部门,如汽车、石油、电子、化工等制造业。▲垄断优势理论的基本论点垄断资本集团进行FDI的动机源于市场缺陷。垄断资本集团所拥有的各种优势足以抵消东道国当地企业的优势和国外经营所引起的额外成本从而使FDI成为可能。(二)垄断优势理论的发展(1)核心资产论(TheCore-AssetTheories)代表性观点:①产品差异论强调企业创造差异产品的能力。②占有能力论强调企业对于知识和技术所产生的成果的占有能力。(2)寡占反应论(OligopolisticReactionTheory)尼克尔博克FrederickT.KnickerBocker寡占市场结构①进攻性投资:率先去海外投资的行为②防御性投资:追随进攻性投资的投资行为寡占反应论(OligopolisticReactionTheory)尼克博克于1973年发表的《寡占反应和跨国公司》,在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跨国公司寡占理论。主要思想:寡头垄断厂商会相互跟随进入新的国外市场,这是一种以对外直接投资作为防御武器的战略,即进行防御性投资。在寡占的市场结构条件下,一旦一家跨国公司对某国直接投资,其它跨国公司也会跟着这家厂商对该国进行投资,以抵消第一家跨国公司行动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统计资料表明:美国企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行的大量对外直接投资明显地集中在寡占市场结构明显的行业。(三)垄断优势理论的贡献及缺陷1.贡献①用垄断代替了完全竞争,并将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接投资区别开来。第一次把资本国际流动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入生产领域,摆脱了新古典贸易和金融理论的思想束缚。②把跨国公司视为国际生产的主体,而不仅仅是国际交换的主体。③明确提出了企业从事跨国经营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企业的所有权优势,这一分析思路对其他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三)垄断优势理论的贡献及缺陷2.缺陷①该理论只进行了经验的分析与描述,缺乏抽象的实证分析;②该理论不能解释生产部门跨国化的地理布局问题和服务业企业跨国投资行为的区位选择问题;③缺乏对信息不对称、市场外部性等方面的理解和运用;④以美国制造业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为研究对象,不能完全适用于解释其他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二、内部化理论(TheTheoryofInternalization)(一)产生背景1.起源英国经济学家巴克利(PeterJ.Buckley)、卡森(MarkCasson)加拿大学者拉格曼(AllanM.Rugman)---1976《跨国公司的未来》、1978《国际经营论》、1979《多国企业的选择》---加拿大学者拉格曼(A.M.Rugman)在1981年出版的著作《跨国公司的内幕》中又作了进一步的完善。二、内部化理论(TheTheoryofInternalization)(一)产生背景1.起源▲美国学者科斯交易成本学说(科斯定理)---1937年《厂商的性质》企业是一个多功能的复合体,除了生产之外还要进行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活动,例如研发、采购、营销等,但市场的运作是有成本的,如果能将这些与市场有关的活动纳入企业内部,以统一的行政管理取代市场,则可以节省交易费用。二、内部化理论(TheTheoryofInternalization)(一)产生背景2.内部化的定义内部化是指在企业内部建立市场的过程,以企业的内部市场代替外部市场,从而解决由于市场不完全而带来的不能保证供需交换正常进行的问题。企业内部的转移价格起着润滑剂的作用,使内部市场能如外部市场一样有效地运转。跨国化是企业内部化超越国界的表现。(二)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假设前提(1)企业在不完全市场上从事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2)当生产要素特别是中间产品的市场不完全时,企业就有可能以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统一管理经营活动。(3)内部化超越国界时就产生了跨国公司。(二)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决定市场内部化的四个因素(1)产业特定因素产品性质、外部市场结构、规模经济(2)区位特定因素区位地理上的距离、文化差异、社会特点等引起的交易成本的变动(3)国家特定因素东道国的政治、法律、财经制度对跨国公司业务的影响(4)公司特定因素不同企业组织内部市场的管理能力(二)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3.产品所有权的交换是外部市场交易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市场内部化避免了所有权交换引起的利益摩擦,从而可避免市场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率。4.以结合在专利权、人力资本之中的各种知识为代表的中间产品是企业内部化的动力。▲知识产品的特点:①知识的开发和应用在一定时期内具有自然垄断的性质,而差别定价和歧视性定价是实现知识产品价值的主要形式。②知识的形成需要长期的R&D,难以估价。③知识产品具有公共产品性质,外部市场交易存在技术泄漏的潜在风险。④信息的不对称使知识产品市场存在着买方不确定性。(二)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5.市场内部化的成本(1)市场分割的成本(2)附加的企业内部交流成本(3)东道国对外国企业的政治歧视也会给跨国公司的海外经营带来政治风险(4)内部市场的管理成本(三)内部化理论的贡献及缺陷——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重要转折1.贡献(1)区分了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市场不完全性(2)有助于说明各种类型跨国公司形成的基础(3)把市场的不完全归结为市场机制内在的缺陷,并从中间产品的性质与市场机制的矛盾来论证内部化的必要性(4)指出内部化是为了消除市场的不完全性,强调了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三)内部化理论的贡献及缺陷——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重要转折2.缺陷(1)不能解释FDI的地理方向和跨国经营的布局。(2)内部化理论的分析重点是生产组织的一般形式,忽视了对跨国公司垄断行为特征的分析。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TheTheoryofProductLifeCycle)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雷蒙·维农(RaymondVernon)产品生命周期(一)主要内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运动中,由于生产条件和竞争条件变动而做出的决策。•新工艺、新产品•初始阶段•产品生产成熟阶段•对外直接投资替代出口•的过渡阶段•对外直接投资的产品•返销国内阶段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产生美国哈佛大学学者弗农(R.G.Vernon)于1966年5月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的《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后来经过威尔斯(LouisT.Wells)和赫希哲(Hirsch)等人的发展而逐步完善。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TheoryofProductLifeCycle)的主要思想阶段Ⅰ:导入期该阶段具有三个主要特征:首先,新产品刚从试验转入商业实用,技术尚不完善,产品亦未定型,因而销量不定,这要求对投入要素的调整具有高度灵活性。其次,单个企业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低,产品差异程度较高,易形成市场垄断。第三,企业与顾客、供货商,甚至竞争对手需要保持快速、有效的信息交流,以便尽可能降低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阶段Ⅱ:成熟期技术已经完善,产品已定型,但尚未实现标准化生产。顾客因选择余地增大而对产品质量、价格、性能等要求更加苛刻。企业开始注重产品的成本和质量。阶段Ⅲ:标准化期产品已开始实行标准化大批量生产;竞争对手的增加和竞争的加剧;成本和价格成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发达国家的产品生产企业开始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投资生产,再将产品返销到母国或其他发达国家市场;发展中国家成为产品净出口国,母国和其他发达国家逐渐成为产品净进口国。3.评价优点(二)评价优点:首次在FDI的理论研究中增加了动态分析、时间因素,解释了美国企业战后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时机和区位选

1 / 1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