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试题(MEM请加上班级)20200313(从下列8题中任选5题,每题20分,共100分。)1.如何理解中国已经进入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较为明显,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分别是农村居民的2.64倍和2.11倍。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困难较多。不同地区之间发展差距依然较大。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民生领域短板仍较明显。虽然我国科技发展迅猛,但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研发投入和研究人员比重偏低,产业结构总体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的问题仍较突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供给相对不足,难以完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生态环境改善方面仍面临不少难题。2.马克思的《资本论》与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问题产生原因的异同。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对过去300年以来欧美主要国家财富收入的丰富历史数据进行了详尽探究,其结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各个国家的不平等现象已经逐渐扩大,并且正在变得更加严重。现在,个人财富的多寡主要不是由劳动所得决定,而是由继承的财富决定,因而出身要比后天的努力和才能更加重要,社会正在向19世纪的“世袭资本主义”回归,重新进入“拼爹的时代”。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劳动价值论为前提,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律和资本主义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历史趋势,指出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社会财富越来越多地向少数资本所有者集中,而贫困则越来越多地向广大的无产阶级集中,导致贫富两极分化,致使整个无产阶级陷入极度贫困境地。然而,正如皮凯蒂自己所言,他并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虽然他对资本主义的贫富差距提出了尖锐的批判,但是他并不主张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更不接受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就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与马克思《资本论》的区别而言,二者在对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和市场机制的态度上完全不同。皮凯蒂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初次分配的观点不同。皮凯蒂认为在资本主义的财富分配模式中,资本收益大于劳动收益尽管会带来不平等,但由于资本主义财产私有制和自由市场的合理性,所以社会的初次分配也是合理的并应该受法律的保护。要消除贫富悬殊和社会的极端不平等问题,只能靠二次分配的税收制度来解决。而马克思则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初次分配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资本家在财富分配上压榨和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的贫困化。所以要消除贫富悬殊和不平等现象,必须要消灭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和资本雇佣制度。尽管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与马克思的《资本论》还存在着某些观点的差异,但就其揭示的资本主义财富积累和贫富差距发展规律而言,二者存在着共同性,这再一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3.阐述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的历史演进、未来趋势及决定因素。作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第二大外资流入和对外投资国以及全球制造业中心,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不会因疫情的短时冲击而出现动摇。长期看,中国经济政策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发展的优势基础没有变,国民财富持续增长、产能规模效应不断扩大、产业配套齐全和创新动力充足等推动中国经济和产业全球化的内因没有变。与此同时,国内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制度性红利和市场性红利不断释放,原有成本效率优势不断积累,多重因素叠加共同决定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稳固地位。近年来,中国吸引外资呈现高端化趋势,更多优质外资投向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一些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成本和业务原因逐步外迁,这属于遵循市场原则的正常现象。中国拥有强劲的市场消费需求,制度改革和产业、消费不断升级带来的“市场赚钱效应”持续发挥作用,发展环境不断向好,产业链结构不断优化。全球产业链条纵横交错、相互关联,既是遵循产业自身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也是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必然结果。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但绝不会动摇中国经济的基础。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全面复工复产的活力将迅速释放,加之国内不断推动数字贸易发展、创新贸易形态,中国将持续为全球提供大量高附加值的中间品和消费品,为稳定全球产业链作出积极贡献。4.如何平衡劳动和资本在财富增长中的分配才能兼顾公平和效率,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应从稳定就业、创新分配机制、提高保障水平等多方面着力,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只有经济增长的目标达到预期,居民收入分配增加才有基础。应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因此,为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就必须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保障各种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获得相应的收益,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各种要素资源,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充分释放发展经济的潜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坐标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因此,在初次分配环节,应该以鼓励提高效率、创造财富为主,重在激发投资者、管理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竞争力。开展股权激励、给予科研人员更多收益权,已经成为近些年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共识。税改革可能是短期内、最直接的调整收入分配的办法,但是从长期来看,国民收入再分配必须更加注重公平,不断健全以基本公共服务为重点的民生保障制度。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合理进行国民收入二次分配调节,使发展成果惠及全民,这也是社会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经济发展奇迹,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实践充分证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是一项好的制度,是一项具有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应当不断坚持、不断完善。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疗体制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面临哪些挑战?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第一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全国3万多名核心医务人员支援湖北,对不断攀升的感染者采取应收尽收,尽快救治的办法,第一时间抢救感染者的生命,对比美国每年流感患者上千万,因流感死亡人数上万人。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坚决打赢这场“抗疫”的人民战争。其次,在病人和医生利益较量过程中,中国的制度环境是把病人的利益放在了医生的利益之上,中国的医生服务态度并没有传言的那么恶劣。在中国,医疗体系是属于体制内,医生都是事业单位人员,在现在这种国家政府维稳的大趋势下,一般政府都是偏向于有矛盾就息事宁人,在很多医疗冲突中,医生处于弱者,一般都是医院出面要医生隐忍,很多时候都是医生吃亏,而闹事的患者不但不受处罚甚至还会得到赔偿,这从双方利益权重比较上来说,中国病人的利益高于医生。然后,在医疗费用方面,性价比极高。中国还有医疗保险,如果在能靠医疗保险报销的前提下,病人还是花不了多少钱的。当然,医院乱收费也是普遍现象,毕竟国家投入医疗的费用太少,医院要维持下去也是需要大量的钱。有资料显示医院的药品出售的利润里面,医院占40%,医生占40%,药厂只占20%,如果说医院拿的利润是维持医院本身的运营的话,其实医生可以放弃那40%的利润,把这部分利润以降低药价的形式反馈病人,这样药价就会降低一大截。然而,中国医疗一个很大问题是医生少,医疗机构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匀。提高医生护士收入,提高其社会地位,保障其工作安全后,自然有一大批优秀的高中生报考医学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