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和尚》动画分析-第八讲•该片获1980年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1981年丹麦第四届欧登塞城国际童话电影节银质奖•1982年西德第三十二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短片银熊奖、葡萄牙第六届爱斯宾诺国际动画电影节C组头奖、•1983年菲律宾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儿童片特别奖、•1984年厄瓜多尔第六届基多国际儿童电影奖特别奖。分析目录•故事情节•主题•风格分析•剧作分析•人物刻画•场景设计•人物造型设计•配乐•视听分析故事情节•“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一句谚语是家喻户晓的,通过这句谚语改编的影片《三个和尚》,从制作类型来说是一部二维动画。•故事主要内容是山上有座小庙,庙里来了个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经、敲木鱼,给观音菩萨案桌上得净水瓶添水,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生活过得安稳自在。不久,又来了个长和尚。他一到庙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小和尚叫他去挑水,慢慢的长和尚心想一个人去挑水太吃亏了,便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两个人只能抬一只水桶,而且水桶必须放在扁担中央,两人才心安理得。这样总算还有水喝。后来,又来了个胖和尚。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没水。晓和尚和长和尚叫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来一担水,立刻独自喝光了。从此谁也不挑水,三个和尚就没水喝。大家各念各得经,各敲各得木鱼,观音菩萨面前得净水瓶也没人添水,花草枯萎了。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谁也不管。结果老鼠猖獗,打翻烛台,燃起大火。三个和尚这才一起奋力救火,大火扑灭了,他们也觉醒了,从此三个和尚齐心协力,缸永远是满的。主题•这部美术片《三个和尚》凭借着“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一句谚语,将这个古老的民间讽刺性故事展现的淋漓尽致。故事主题来说可以是教育题材,既批评了“三个和尚没水吃”这种社会上存在的落后思想,又提倡了“人心齐,泰山移”的社会新风尚,与现实生活紧密。•讽刺了那些相互依赖、相互推诿、斤斤计较、唯恐自己吃亏的人,故事告诉我们,自私自利对人对己都没有一点好处,让我们知道团队配合的重要性,团队配合的重要与快乐,从而启发我们只有团结合作,互谅互让、齐心协力、勇于承担责任,把个人的智慧融入到集体之中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才能换来幸福生活。风格分析•1977年以后,中国美术片出现了第二个创作高潮。不仅数量增长很快,题材和形式也不断创新,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影片。《三个和尚》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影片在艺术处理上,达到了传神写意,似拙实美的艺术效果。•一切从简是本故事的最大特征:简单的故事、简单的线条,朴素的形式,配乐也是。就像承袭了国画中的“留白”,出现在画面中的是不能舍弃的精华。•Ps:写意: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苛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是一种形简而意丰的表现手法。剧作分析•在世界动画影坛中,本片因有着中国浓郁的的民族气息而独具一格。从剧本结构看,它并不追求剧情的逼真,而是使用夸张、变形等高度假定性的手法,借助于想像、象征,等生活哲理蕴涵于幽默寓意中。在叙事方式上,它舍弃表现的写实性,更注重在结构叙述和时空表现上营造写意与诗化的氛围,与中国戏曲的“写意”特点一脉相承。•编导注重之处,并非在于故事完整连贯的情节性,也非情节中矛盾冲突的激烈性,而在于点到点的、平面化的刻画方式。剧作分析一、以小和尚出场为例1.通往寺庙的路上,小和尚被小乌龟绊倒,回身扶起小乌龟,往前走;2.寺庙内,小和尚发现水桶里没有水;3.水塘边,小和尚打水4.寺庙内小和尚坐下念经。看似平淡无味如同流水账似的叙述方式,实际已如国画,寥寥几笔“蜻蜓点水”般地交代了故事起因,并为中国韵味的剧情发展埋下伏笔。剧作分析二、小和尚打水,动画中并没有具象的山坡,也没有直接表现山坡上的行走,而是随着音效:1.在空白场景上向右走几步;2.转身3.又向左走几步;4.再转身5.再向右走几步6.然后,就到了……在这样的剧作结构中,就能感受到影片中“写意”的韵味。人物刻画•三个和尚同样是喝水•胖和尚喝水没完没了,一瓢接一瓢,像个无底窟窿,最后甚至举起水缸豪饮;•长和尚则发挥身长的优势,把头伸入缸中,狂喝一气;•小和尚,人小心急,才灌了几口,就胀得肚子滚圆,只会喘气。•三个性格迥异的人物性格由此一目了然。人物刻画•三人均是走在通往寺庙之路的戏,也均有放生一幕,但在细节上也有区别;小和尚扶起绊倒他的小乌龟、长和尚把袖中的花插在地上让蝴蝶去采花粉,而胖和尚则放生误入靴中的小雨。这一切都把三个人物性格、信仰以及面临灾难时的心理转变交代的清清楚楚。以上诸手法均与戏曲艺术强调传情、传神的特点一致,主张在情节中融入作者的主观思想,以此产生含蓄而强烈的张力。场景设计•在场景造型上,参考了一些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如绘有山、水、庙的大全景具有水墨山水画造型的味道。•场景造型的另一特征是平面化、散点化透视与留白、简约的写意风格。在场景设计中,多采用装饰性的二维空间平面构图,减去了场面调度中的大量切换,省去了过场戏的交代,节约了创作成本,且给情节创作带来了极大的空间。这些特点的形成依然来源于我国传统的舞台戏曲。场景设计•强调“以人为本”、“以意为本”行为动作虚拟化。它没有繁琐写实的布景,没有完备具体的道具,只有一些简明扼要的场景和道具符号。有些道具,甚至只要通过人物在舞台上的所站的位置,就可以在虚拟的空间中让观众感受到道具的存在。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舞台上的房门,这种表现手法在风格化时代的动画片中曾被广泛应用。场景设计•简练至极的场景设计中国画中的留白处理、形式构图运用的如鱼得水。点缀式的自然风光远景式外景交代情节的外景人物造型设计•人物设计造型却是别具一格,具有强烈的个性,也许只有中国的水墨丹青才能如此奇妙的魔力,寥寥几笔就完全表现出了三个人物的不同性格,既具有幽默感,又给人以朴拙、善良的美感。•影片把西方动画片的现代漫画表现手法,巧妙地结合并融化在民族风格之中,生动活泼的画面形象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角色造型设定遵循中国素来有三人成群的说法,三个和尚完全不同的造型设计,代表上形形色色的人。•形象的颜色设定整部影片的色调柔和,富于中国传统设色的特点。红、黄、蓝三原色的设定配乐•全片没有一句对白,只有木鱼敲击等效果声音及幽默生动的配乐。就是这份简单造就了它成为中国人民记忆中唯一的“动画幽默剧”。音乐把佛家色彩和现代风格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展现人物思想性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电影成为综合艺术之后,音乐虽然仍保持着本身所具有的艺术表现的特殊性,如擅长抒情、不擅长叙事、需要听觉来感受、需要时间的过程展现形象、通过演奏和演唱的再创作才能欣赏,但是,在表现的方式上却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音乐常常与对话、自然音响效果相结合。这部电影的音乐是唯一的声音,从头至尾贯串全片。导演和作曲家从电影的实际需要出发,只有在表现抒情性、戏剧性气氛的时候才恰当地、有效地使用音乐。这样,既符合音乐的艺术规律,又提高了电影的综合艺术价值。配乐•三个和尚出场的主题背景音乐•小和尚出场配合的是高音板胡的音乐,既风趣幽默又生动灵巧,与小和尚聪明伶俐的个性非常吻合。长和尚出场的场景中,同样的主题却使用了坠胡作为主奏乐器,在豪爽中又透出几分朴实。三个和尚有高有矮、有胖有瘦,作曲家选用了两件民族拉弦乐器分别代表一高一矮两个和尚。首先选用高音板胡这一民族风味浓郁的特色乐器来表现小和尚滑稽、幽默的艺术形象,另外作曲家还选用了同样是民族拉弦乐器的坠胡来表现长和尚的艺术形象。它的音域非常宽、声音柔和、音量也比较大;所以它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人声。用这样一种音色能够充满戏剧变化的民族乐器来诠释长和尚,以造成与小和尚形成强烈反差的幽默效果。配乐•念经的主题背景音乐•这一主题是作曲去某个寺院体验生活后,从和尚念经里获得了启发而创作的,当乐曲用二胡吟腔的手法演奏时,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和尚念经时的生动形象,为了突出和尚念经的虔诚之态,并烘托出了寺庙庄严肃穆的气氛,这一主题明显地借鉴了佛教音乐的素材,多次出现在庙宇里打坐颂经时的场景里,既虔诚庄重又温和平稳。配乐•除了二胡奏出的主题之外,另外一件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乐器就是木鱼,作曲家分别使用了三只音调高低不同的木鱼来代表三个和尚,当他们心无杂念专心念经时,木鱼的节奏平稳齐整、纹丝不乱,而当他们内心各自打起小算盘时,木鱼的敲击声也变得参差不齐。在这里,木鱼的声音不仅作为情节发展的一个部分加以使用,更加描绘了主人公的内心活动,从而加强了影片的艺术表现力。配乐•老鼠的主题背景音乐:除了三个和尚之外,老鼠是影片中出现的另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它在和尚们专心念经时,经常在大殿里出没,当三个和尚都不去挑水,宁可端坐在大殿里时,出现了这一个逗人发笑的主题音乐。这一主题音乐走走停停、滑稽可笑,并且带有浓郁的西北民族音乐—秦腔的风格,这样看来这是一只北方的耗子。视听分析•除了影片中突出的写意手法,本片还采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对账方式,如片中的长和尚、胖和尚和小和尚的出场方式,不管是从镜头看,还是从场景和景别看,都完全一致,这样的重复,丝毫没有令观众视觉疲劳,产生厌烦的感觉,竟然带来不同寻常的巧妙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