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计算机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次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信息定义及信息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讲解,使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个宏观上的概念。(讲授法、举例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素养。教学重点:信息特征。教学难点:信息特征。教学过程:(见附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无时不刻地感受着信息的存在。同学们现在坐在这里,学习各科知识;看电视,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新闻;上网查询,可以查到我们需要的资料;看见雁子低飞,就知道要下雨了。这些都是信息,那么我们给信息下个定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举例讲授思考如何定义信息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授新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板书)除此之外,信息还有很多种定义:信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信息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资源。我们每个人要对信息的认知、表达有充分的认识,能够正确地辨别、分析、描述信息,因此要了解信息的一些特征。在介绍第一个特征前,先提一个问题:有的同学喜欢用座右铭来激励自己奋发学习,学业有成,你们的座右铭通常写在哪些地方?(日记、笔盒、文曲星、手机、刻在书桌)(1)载体依附性信息需要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上存在,并且同一信息可以有不同的载体,载体也就是获取信息的渠道。比如文字信息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利用电脑来存储和浏览。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也同时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和可转换等特点。(2)价值性①信息具有价值相对性,同样的信息对于一些人有用,对于一些人没用。比如人行道上的盲道,对于健康的人来说没用,而盲人需要借助盲道来行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指的就是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信息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②同时信息具有可增值性,在加工和使用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设问理解信息的载体依附性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授新统计等处理,可以获得更重要的信息。比如一支股票涨了,一个人获取这个信息,买了这支股获利1万元;当这个人把这个信息告诉金融专业人士,他通过分析,其中30支股票有可能涨,买了这30支股,获得更大利润。(3)时效性给大家宣布一个通知,我校高一新生将举行联欢活动,希望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可是日期却拟在于2007年12月24日。通知过期了,让人振奋的信息已经成为一张废纸了。再比如一周前的天气预报对现在来龙去脉说也是没有价值的信息了。时效性会影响到信息的价值,但不是所有信息的价值都随着时间变化而改变,比如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今天的人重读仍然可以提炼出很多有用价值的信息,为我所用。时效性实际上是与信息的价值性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信息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和能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于: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信息共享不会造成信息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内容,达到资源共享。这节课我给大家举的例子同学们都记在心里了,可我并没有损失这些信息,只要人与人之间存在交流,信息的共享就存在。在我们了解了信息的概念和它的特征后,来通过实例理解信息特征举例讲授分析理解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授新看一下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呢?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悠久,包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我们先来做个游戏:“你猜我做”。相信大家对这个游戏并不陌生,在活动过程中希望大家尽力地为同伴提供充足的信息,使本小组能够争取第一。第一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远古的人通过肢体动作来传递信息,这种方法会让人产生不同的理解,传递方法效率也比较低,而语言却能够克服这两个缺点,在最短时间表达出最准确的信息。游戏2:“考考记忆力”。在30秒时间内说出一组词,每组学生利用30秒的时间重现这组词,正确最多的组获胜。通过游戏引导学生进入信息技术学习的情境与状态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游戏来感受信息技术的时代特征。组织游戏组织游戏班级分为4个小组,各小组选2名代表参与活动。一位学生做“猜测者”,另一位学生以动作示范来表达词组。注意不能够以语言来表达,每小组1分钟时间,猜中词最多的小组获胜。学生接上一活动分组,全组学生都参与活动允许学生使用纸、笔记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授新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同第一次革命相比较,声音不能在那个时代被记载,但是文字可以被记载,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在刚才的活动中不少同学都会借助一些工具来帮助我们存储信息,这也体现了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第三次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使信息的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大幅度增加,实现由单一到批量传递的变革。第四次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与文字相比较,文字不能实时传输,而广播、电视能在传播面上突破,实现同一信息在同一时间跨区域传播。第五次革命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使信息共享量增大、传播速度更快。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数量的增大,人们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前的信息处理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随着上个世纪4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及发展,通过这种通用工具,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的处理和分析,使信息的传递、存储、分析、处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那么信息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呢?(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友好的人机界面能够方便学习者的学习和操作。以前的DOS(磁盘操作系统操作命令),知识拓展举例说明理解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授新文件名称和路径记忆繁琐,枯燥无味,而GUI(图形用户界面)的出现,以可视化的图形方式来呈现人机交互界面,方便用户使用。①虚拟现实技术它利用三维图形生成等新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如大型的3D游戏、三维全景图片等。②语音技术在计算机领域中使用的关键技术主要有自动语言识别技术和语言合成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就是将语音信息转换成文字信息,反之,语音合成技术是将文字信息转变为语音数据。语音识别技术语音信号文字信息语音合成技术③智能化代理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主动地根据人的需要来完成某些特定的任务,比如搜索引擎中的“蜘蛛”程序及MicrosoftOffice中的“Office助手”。(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人们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在这种推动下,信息技术产品也走向了个性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eg:P9资料1)(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信息技术正向低消耗、高速度的方向发展,成本的降低和性能的提升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图例说明对比归纳总结联系与区别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授新实惠,对比三年计算机性能价格比的变化。(eg:P10图1)憧憬信息技术的美好未来:合理利用好信息技术的“双刃剑”,不要过度地崇拜,也不要因噎废食,盲目排斥,充分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达到为我所用的目标。同时希望同学们科学、合理地利用网络帮助我们的学习,而不是因此荒废学业,可以使用MSN,与国际友人交流,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搜索相关学科知识,不断丰富、完善自己,拓展知识面,以适应高速度发展的信息时代!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如何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课后思考并实践自己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教学反思: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