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最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为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贯彻落实《中共X市委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的实施方案〉的通知》(X发〔X〕21号),加快我市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尽快做大做强,进一步形成集群优势,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现制定此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一)发展现状电子信息产业作为X市委市政府大力扶持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通过强化政策扶持,推进产业聚集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绩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十二五”期间,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以年均33.7%的速度实现持续快速增长,目前我市电子信息产业拥有企业14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户,科研院所1户。X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业务收入25.75亿元、利润1.76亿元、利税2.2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1%、21.1%、11.5%。随着中国X城、X搬迁、X一期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我市已逐步形成通信设备、电波环境特性观测、智能终端配套、电子材料和元器件、北斗导航、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的电子信息产业格局。X市信息通信产业园、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X区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一批专业电子信息产业园区的建设也初见成效,产业聚集正逐步形成。但是我市电子信息产业起步较晚,产业规模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研发实力薄弱、产业链不完善、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仍然突出。(二)分析形势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当前,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分工体系面临深刻调整,发达国家不断强化其核心技术和信息资源优势,纷纷向下一代宽带网络、系统级芯片、平台软件、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转型,以巩固其在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的领导地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兴起,国内各重点城市和地区也纷纷将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作为重点,持续扩大研发设计和高附加值服务两端优势,通过市场并购增强产业链垂直整合领导能力,构建产业发展的核心平台体系。一方面电子信息产品的更新迭代、市场需求的高端化和智能化倒逼产业加快创新转型升级,“互联网+”战略实施成为结构优化升级新引擎。另一方面省政府印发《中国制造X行动纲要》(X政〔X〕12号),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绘制出蓝图,并将电子信息确定为三个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万亿级产业之一,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历史机遇。为此,X市应抓住历史机遇,以X区信息通信产业园、X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X高科技产业园、X区光电信息产业园、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为抓手,促进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指导思想抓住国家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历史机遇,有效承接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重点推进电子信息产业“一园区一基地”(信息通信产业园、中国X城)建设,形成通信设备、电波环境特性观测、智能终端配套、北斗导航、应用电子(含电子元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军民融合、集成电路和元器件做大做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打好X省(X)军民融合产业基地金子招牌,发展军转民产业,满足军民两用技术、产品和产业创新发展需要。(四)发展目标到X年,将X市基本建成布局优化、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全省重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性、先导型产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到X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年均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超过10%。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到X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力争达到2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数量稳步提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不断增大。在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半导体照明等领域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争取获得国家、省级科技项目支持。集聚水平明显提升。到X年打造具有影响力、特色鲜明、配套合理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产业集聚区,产业聚集度进一步提升。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5家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2家。二、聚焦重点领域转型发展(一)发挥通信设备优势,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发展思路:依托经济技术X区信息通信专业园区、中国X城建设,以X所、X、X仪表等军工企业为载体,加强军地协调、需求对接,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积极引导X所、X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民用产品研发投入,进一步巩固在国内军工通信、探测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扩大民用产品所占比例,确保军民协同创新。发展重点:一是依托X、X科技、X建设信息通信专业园区,鼓励X等国防军工企事业单位与高等院校、民口科研机构合作共建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中心,以打造军民融合研发平台。加大“军转民”“民参军”“高精尖”项目军民协同创新力度,积极推进X与X科学院在X合作的X装备研究院等项目建设。二是积极推进中国X城建设工作,加快推进总体规划的论证。建设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军民融合高科技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国内外领先的电波技术基础研究及应用技术研发生产基地、智慧产业系统集成研发应用基地、电子信息技术装备与系统研发生产基地和空间信息技术研究应用服务基地。重点发展传感器产业、物联网产业、5G产业、智慧城市产业等新兴产业,深入推进军民融合。(二)电子信息制造业1.智能终端配套产业发展思路:全省当前正在依托X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全力打造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我市要抓住X省大力发展智能终端产业辐射区的契机,积极融入全省打造智能终端(手机)配套产业基地的战略大局,承接X智能终端溢出效应,实现大发展。围绕光电信息产业园建设,积极引进带动性强、辐射广的龙头企业,以扶持重点企业发展、加速形成产业集群为基本路径,力争把我市打造成有一定影响力的智能终端(手机)配套产业基地,最终成为X省“万亿级”智能终端全产业链集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工作重点:重点以X、X、X等骨干企业为引领,大力引进智能终端整机、玻璃基板、集成电路组件、盖板玻璃和配套辅料等上下游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巩固和提升智能终端配套产业基础。加大力度引进新的手机整机项目,采取整机和关键元器件双向协作、相互配套。推动X市智能终端产业从初级集聚向高级集聚、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发展。同时加速推进X市光电信息产业园、信息通信专业园区以及X、X、X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以现有电池重点企业为依托,积极发展适配智能终端的大容量、轻薄锂电池(手机电池)等上游配套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产业集聚。2.电子材料、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发展思路:以龙头带动发展壮大电子信息制造业,把X区、X区和石墨烯专项产业园项目等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集聚区作为布局重点,培育X市集成电路、元器件和电子材料产业加速发展。发展重点:重点推进石墨烯专项产业园建设,开展石墨烯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发展X仪表智能化仪表、传感器、车辆信息采集系统、无人平台等产品;推进X芯片设计与研发、生产;助力台冠电子发展集成电路测试封装和慧联电子的电路板微钻产品,延伸产业链环节,重点瞄准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加工等领域,引进、培育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能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企业。努力建成“集成电路研发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芯片产品及应用”的产业链。以X、X等骨干企业为引领,大力引进集成电路组件、传感器、液晶触控屏、生产机检测设备和配套辅料等上下游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强化配套能力建设,加速形成产业集群。(三)培育孵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思路:各县(市)、区依据产业集聚区区主导产业特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双创基地,通过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创客等多方协同,打造产学研用贯通的众创空间,促进培育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转型发展。发展重点:依托X云计算数据中心,围绕公共服务云、电子政务云等领域构建X市云计算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云计算行业应用服务示范、云计算服务平台、云计算基础设施等。积极开展示范应用工程建设,构建集研发、生产、应用为一体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和生产格局。通过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搭建促进电子信息科技园、软件园、电商产业园、云计算中心等平台,积极创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示范园区,努力打造成为承接境内外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加大政策扶持和落实,对双创基地和众创空间的办公用房、水电、网络等设施予以补助,引导和鼓励X投资、创投基金入驻。三、重点任务(一)专业园区建设以信息通信产业园区、X大数据产业园和石墨烯专项产业园为重点,围绕信息通信、智能终端、电子材料建造、云计算大数据、电子信息服务业,明确发展目标,清晰招商路径,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推动产业集聚,培育产业生态。在X市区域内培育百亿级主导产业集群,推动同类产品同类企业集聚发展、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力争到X年,市区形成1个以上百亿级主导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发改委、科技局、商务局)(二)智能制造围绕电子信息制造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建设产学研合作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开展智能工厂、智能车间试点示范,加快生产装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信息系统集成应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完善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全面提升企业智能制造能力、科学决策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到X年,重点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责任单位:市工信委、科技局、财政局)(三)创新示范工程围绕X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X区、X、X集聚区、X区电商产业园、X高科技产业园为重点,培育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孵化载体,为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支持电子信息企业建设“双创”平台,集聚各类“双创”资源,建立促进创新成果转让的收益分配、工资奖励等制度,打造由技术到产品、由产品到服务、由服务到产业的创新服务体系,提升企业整体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支持X所等龙头企业开放“双创”平台资源,面向行业和社会提供服务,X年形成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核心的“双创”生态圈。(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工信委、发改委)(四)两化融合工程聚焦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重点领域,按照“分业施策”方式推动制造企业与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跨界融合,逐步建立适应融合发展的技术体系、标准规范、商业模式和竞争规则,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融合发展格局。支持制造企业面向生产制造全过程、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等生产模式,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支持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结合制造企业实际需求,加强标准化、专业化系统解决方案的研发和实施能力,创新信息技术服务新业态,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到X年,初步形成制造企业与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跨界融合的新生态。(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发改委、科技局)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保障,强化政策支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升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强化服务理念,为行业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软环境。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出台X市电子信息产业的相关政策,优化产业政策环境。(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发改委、科技局、商务局、财政局)(二)提高服务水平,完善发展环境积极谋划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实验验证、检验检测、公共性技术转化、设备共享、节能环保、技术转让以及投资融资、教育培训等多种服务,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专业化分工协作,对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完善产业服务体系,促进产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发改委、工信委)协调金融机构与企业良性互动的关系,设立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推进以专利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等创新性融资产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及境外上市融资,发行股票或债券促进企业资本流动。(责任单位:市金融局、发改委、工信委)(三)加大招商力度,推动聚集发展围绕重点产业聚集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创新能力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龙头骨干企业为主导打造专业园区,配套中小企业聚集,鼓励企业优势互补、配套发展,促进产业加速聚集。(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发改委、工信委)(四)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