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鉴赏一、讲解初一语文主要考点(1)积累与运用:字音字形、成语、病句、排序、传统文化常识;小故事大道理、综合探究(读书学习)、古诗文默写、名著阅读;(2)古诗阅读、文言文(3)现代文、小作文、大作文。二、指明难点:【诗歌鉴赏】(1)体裁:律诗、绝句(2)题材:(学过的古诗)《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3)意象:古诗中出现的景物;意境:意象营造出来的气氛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雄奇优美、生机勃勃等画面:用自己的话语解释诗句。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4)“炼”字:A.提问方式: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③诗中为什么要用某个字?说说某字在诗中的作用?B.解题方式:①解释原意+②代入诗句解释诗句意+③明确修辞手法(判断是否有修辞手法)+④本句诗表现的情感(5)表现手法:A.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艺术手法、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B.常见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对比、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哀衬乐......C.解题方式: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阐运用)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析效果)(6)修辞手法:A.公式: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B.解题方式:①本句运用......的修辞手法②生动形象地表达了......的特点③表达了诗人......的情感。(7)思想感情术语:思乡、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三、试题解析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注】原诗诗题下注云:“时会琴客”。译文: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形,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B.“冷露无声湿桂花”,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C.“不知秋思落谁家”,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各不相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a韵,韵脚分别是“鸦”“花”“家”。E.诗歌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从作者一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答案】CE【解析】C项后两句不直抒自己的相思之情,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E项此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诗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可见是寄友人杜元颖的。原诗诗题下注云:“时会琴客”,说明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2.诗歌第二句中“冷”字有何妙处?【答案】“冷”字有寒冷、冷清之意,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既写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解析】炼字题变式设问:①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③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④某字能否改为某字?答题方法:公式:释义+手法(修辞或表现)+诗人表达的情感。模式: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在结构上起…作用)。3.诗中写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答案】诗中写了庭院中被月光照得发白的地面,栖息在树上的鸦雀、冷露、桂花等景物,作用是渲染了中秋望月环境的凄清、孤寂,加重了思乡怀人的气氛,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意长的意境。【解析】意象题:1.找出诗中描绘的意象;2.分析意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或内涵;3.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意境题: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或指出描写的具体景象、意象)。2.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意境)特点。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2)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译文: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透彻与清明。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栏梨花》是一首感伤的诗,为南宋诗人苏轼所作七言律诗,全诗只有四句,却寓情于景、字字情语,经得住再三玩味。B.最后两句化用了唐代诗人杜牧的《初冬夜饮》“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杜牧的诗说的是物是人非的感慨,而苏东坡的诗感慨的是人生的短促。C.第三句“一株雪”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作者惆怅的站在东栏旁,梨树上满是白色的梨花,同时柳絮在飘,落在作者身上,作者也变成了“一株雪”,写的是凄清惆怅的意境。D.第一句描绘了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春色的景象,诗人以“雪”比喻梨花,衬托出梨花色彩之美。E.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说明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体现梨花品格的高尚。【答案】AD【解析】A项苏轼是北宋诗人,七言绝句。D项以“雪”比喻梨花,在诗中第三句,而非第一句。2.“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画面鲜活生动,作者是怎样表现的?【答案】(1)①运用了对比和动态描写。②色彩的对比:色彩深浅组合,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③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春意之浓,春愁之深,跃然纸上。(对比,动态描写,言之成理即可)(3分)【解析】表现手法题公式: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模式: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点——析——评)3.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结合全诗,分析该词所蕴含的情感。【答案】①惆怅,诗人惆怅的是春光易逝,人生短促。②一、二句写梨花已盛开,柳叶已深青,柳絮纷飞之景,说明时至暮春,盛极而衰,春天已一去不返,含有伤春的惆怅之情。③从“满城”到“一株”是写梨花凋谢之快,有春光易逝的含义。④最后一句写如此盛景,人生难得看过几回,由梨花盛开感到人生的短促,由此感到无限感慨与惆怅。【解析】感情分析题公式:诗词感情(作者心情)+理由(能说明该感情的意象[间接考查点]+表现这种感情的动词、形容词或名词)【此公式是对已知情感的分析】模式: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补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洵之子。嘉祐进士。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四、文言文阅读方法(一)主要考题:实词、虚词、句子翻译、文本内容理解(二)考试形式: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诫子书》《狼》《寓言两则》)(三)必掌握内容:课内文言文实词翻译、虚词、思想感情主要回顾虚词用法:而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连词,表转折但是,却)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连词,表转折但是,却)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连词,表转折但是,却)3.有闻而.传之(连词,表承接,然后)之1.又数刀毙之.(代词,它,指狼)2.因往晓之.(代词,他)3.久之.(助词,调整音节,不译)4.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助词,同上)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7.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助词,的)以1.投以.骨(介词,把)2.以.刀劈狼首(介词,用)3.可以.为师矣(介词,凭借)4.盖以.诱敌(连词,用来)5.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连词,表目的,来)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连词,表目的,来)其1.恐前后受其.敌(代词,指狼)2.场主积薪其.中(代词,指麦场)3.屠乃奔倚其.下(代词,指柴草堆)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代词,指屠夫)5.仁在其.中矣(代词,此,这)6.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他们的)(四)阅读技巧:①以熟代新(利用学过的字词、成语、文言文内容代入课外文言文中)②逐字翻译(恰当组词)五、文言文对比阅读(1)《诫子书》对比阅读【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贤圣,谁能独免?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黾勉⑴辞世⑵,使汝等幼而饥寒……良独内愧。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⑶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⑷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节选)【注】⑴黾勉:勉力⑵辞世:指弃官隐居⑶缅求:远求⑷大分:自然的分限,指寿命。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⑴夫君子之行.。()⑵年与时驰.,意与日去。()⑶每以家弊.。()⑷至心尚.之。()2.下列句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患病以.来,渐就衰损。B.虽.不能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汝其.慎哉。/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D.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故时有物外之.趣。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⑵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4.乙文画曲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5.家书,是亲人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载体。同为家书,甲乙两文分别对孩子寄寓哪些深情厚望?参考答案1.⑴操守,品德⑵消失,逝去⑶贫困⑷尊崇,崇尚2.D3.⑴如果不恬静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集中精力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实现远大目标。⑵读书有了收获,就高兴得忘了吃饭。4.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痛,对孩子的愧疚,对孩子的殷切期盼。5.⑴甲文从静心学习,俭朴养德方面告诫孩子治学做人的道理。⑵乙文劝勉儿子们要互相关爱、和睦相处;不慕名利,坚守道德操守。【译文】【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告诉严、俟、份、佚、侮诸子:天地赋予人类以生命,有生必定有死。自古至今,即便是圣贤之人,谁又能逃脱死亡呢?子夏曾经说过:“死生之数自有命定,富贵与否在于天意。”孔子四友之辈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