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2019.1中特复习提要整理答案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9年1月全日制中特理论复习提要一、题型1、判断题2*10,20分2、简答题5*840分3、材料分析题1*15分4、论述题1*25分二、参考内容(以下答案都可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8年版这本书里找到)1.简述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含义。P79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政府宏观调控为主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基础,大健康产业为核心,通过产业融合实现产业升级经济可持续高速发展的智慧经济理论体系与智慧经济形态。主要的特征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它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动力体系,就是发展要有动力,要有新动力。二是产业体系,就是要有产业支撑。三是经济体制,就是要有体制支撑。2.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的内涵。P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四位一体”构成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相互关系: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文化是精神力量,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3.如何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和意义?P21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内涵:坚持对话协商,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意义:是对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4.如何理解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意义?P128意识形态建设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我过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使意识形态领域局部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日益明显,人们的思想更加活跃,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显著增强,各种思想多样陈杂、各种力量竞相发生成为常态。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处于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必须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必然要求加强理论武装。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体现出原创性、时代性;要体现出系统性、专业性。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舆论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必须姓党,必须抓在党的手里,必须称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沿;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5.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及其影响?P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论据:①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社会生产能力已经进入世界前列,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温饱问题稳定解决,物质需要基本能够满足;②构成社会主要矛盾的需求方面已经发生了变化。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成为了主要的制约因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任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事关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它对党和国家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更好的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二是进一步从全局的高度思考和谋划工作,三是把当前任务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必须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6.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及其意义是什么?P6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这一战略安排是新形势下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总体战略的推进和发展。①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不仅强调“小康”,更强调“全面”,除了追求经济发展,也要追求其他领域社会发展,除了追求总量,也要追求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②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全面小康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那时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计生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③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意义:①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想,完整科学地勾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和线路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②新的战略安排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实到具体战略和实际工作中,必将激励全国人民焕发出投身于建设的热情和力量。③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能力,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7.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是什么?P70为什么要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全局?P71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新矛盾和新挑战,党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经济实现高速发展。1)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和引领,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的成败和成效;2)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3)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新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相通。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8.为什么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P82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中提供商品和服务、用于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需要的经济组成部分,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实体经济对于经济发展、就业和人民实际生活水平有着重要影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是党中央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我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9.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是什么?P54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革命,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要完成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实现伟大梦想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四大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建设党的伟大工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伟大斗争能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取决于中国共产党;伟大事业能不能取得成功,关键在中国共产党;伟大梦想能不能实现,也在于中国共产党能不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努力奋斗。10.为什么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模式,一般指一个国家或一类国家稳定的、常态化的关于国家权力配置及其实现形式的政治制度安排。各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由各个国家的国家性质和国情决定的,是各个国家在其本国历史传统、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是各个国家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和特定历史条件下解决特定政治问题的产物,有其自身形成发展的独特规律。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模式,没有也不可能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治发展道路。西方政治制度是西方国家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而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与我国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性质相适应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中国现行的政治制度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符合中国国情。11.我们应该如何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P133一、舆论历来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做好新闻舆论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必须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做到所有工作都有利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推动改革发展,有利于增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二、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必须抓在党的手里,必须成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都要增强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都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更好、更全面地反映人民愿望,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三、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沿。在这个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上,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党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必须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加强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打好网络意识形态攻坚战,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释放“最大正能量”。四、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要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引导管理,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加强国家观和民族团结教育,管好导向、管好阵地、管好队伍,坚决抵御敌对势力渗透,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如果有人以所谓“学术自由”为名诋毁马克思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就必须旗帜鲜明予以抵制和反对。12.现代化进程中为什么会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普遍现象?P172先污染后治理就是先任由污染发生,或污染在人们还未意识到时就已发生,然后再采取行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