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本讲基本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制度。2.把握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基本要求。3.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任务。4.了解中国应对重大环境挑战的主要措施。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制度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五、应对重大环境问题挑战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本讲主要内容:生态环境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全球性的重大问题。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基本内容和目标要求。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制度1.生态与生态文明什么是生态?生态是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什么是文明?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目前人类文明正处于工业文明向新文明的转型期第一阶段:原始文明第二阶段:农业文明第三阶段:工业文明第四阶段:新文明文明转型:知识、智力和具有创新能力人才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新文明看重土地看重资金和设备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社会和自然状态。由于工业文明陷入种种不可自拔的危机之中。人们对工业文明弊端的反思,促进了生态文明的兴起:人虽为“万物之灵”,但人也是自然整体的一部分,是大自然中的一份子。人类必须顺应生态规律,否则,必将自取灭亡。建设生态文明的缘由第一,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形成的认识成果。第二,建设生态文明是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第三,建设生态文明不是否定工业文明,而是强调先进的工业文明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们在享有现代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又能保持和享有良好的生态文明成果。第一,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解决发展需求的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第二,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解决污染的无限性与环境承载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中共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出来,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把生态文明作为一项关系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重要战略任务加以明确。中共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mp4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一是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而且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而且要实现生态良好。二是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统筹好促进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三是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经济社会发展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既要考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又要遵循自然规律;既要讲究经济社会效益,又要讲究生态环境效益,坚决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四是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论。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做法。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五是关于走文明发展道路的理论。要把推进生产发展、实现生活富裕、保持生态良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以生产发展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目的,以生态良好为条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意义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焦点访谈》建设美丽中国.mp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计。第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第二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第三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突出强调了制度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更重要的是把理念落实在行动上,落实到制度上,通过制度建设形成强有力的约束和保障机制。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才能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整个社会的自觉行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解决两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有效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二是协调各个个体的行为,实现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成本最小化或收益最大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第一,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第二,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第三,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第四,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建立资源环境领域的市场化机制;第五,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我国辽阔的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和永续发展的家园。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国土空间发生了深刻变化,既有力支撑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出现了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和需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是:耕地减少过多过快,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资源开发强度大,环境问题凸显,空间结构不合理,绿色生态空间减少过多等。鉴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视频]发改委-新开发理念规划国土空间格局.mp4国土空间开发谋全局也谋一域.flv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重要意义和基本目标(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重要意义第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第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有利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顺利推进。第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有利于集约利用资源。第四,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有利于陆地国土空间与海洋国土空间统筹协调开发。首部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出台.flv(2)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基本目标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生态和环境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2.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解决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中存在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任务。要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一是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格局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国家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为主要支撑,以轴线上其他城市化地区为重要组成的城市化战略格局。构建这一格局,是在优化提升东部沿海城市群的基础上,在中西部一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好的区域,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城市群,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展。二是构建“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发展格局形成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以基本农田为基础,以其他农业地区为重要组成的农业战略格局。这是根据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状况的特点和基础,并结合主要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新变化提出来的,对于保障全国耕地数量质量和农产品供给安全至关重要。三是构建“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和南方丘陵山地带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其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点状分布的国家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这一战略把国家生态安全作为国土空间开发的重要战略任务和发展内涵,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开发理念,对于在现代化建设中保持必要的“净土”,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3.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中国150万平方公里海洋领土被争议.mp4各国曾掀起蓝色圈地冲击波.mp4多方势力卷入中国海洋争端_意图制衡中国.mp4中国将加快海洋资源开发维护海洋权益.mp4未来中国如何更好维护海洋权益.mp4海洋是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等国家核心利益的重要载体和实现途径。我国是海洋大国,在海洋有着广泛的战略利益。在陆地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第一,要节约集约利用海洋资源。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节约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策”。海岸带、近海等海洋国土是沿海地区发展的依托。但近年来,一些地区出现了围填海规模增长过快、海岸和近岸海域资源利用粗放、局部海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防灾减灾能力明显降低等问题,给海洋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对资源节约利用提出的要求,合理配置海洋空间资源,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加强用海全过程管理,大幅降低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第二,转变海洋资源利用方式。当前,渔业过度捕捞、海岸带粗放利用、深水油气发展缓慢等现象表明,初级、粗放和有限的海洋资源利用方式难以适应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需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进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海洋资源开发应由一味索取向资源养护转变、由初级利用向循环利用转变、由粗放利用向精深加工转变、由近岸浅海向深海大洋转变。充分发掘现有资源的利用价值,开发利用新的海洋资源,发展以现代渔业、海水利用、海洋精细化工、深水油气业、海洋生物医药业为代表的新型海洋资源利用产业。第三,提高科技创新带动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是要从海洋获得更多的资源并加以更有效的利用,这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支撑。与发达国家相比,科学技术对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的贡献明显不足,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尚显薄弱,要真正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发挥科学技术的带动作用。第四,完善海洋资源管理制度。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将“资源消耗”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深化资源型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国家海洋局自2010年起加强围填海规划计划管理,实施围填海年度计划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经济

1 / 10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