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1页共12页《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历来众多学者对其的研究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红楼梦》是以贾宝玉、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性格冲突、恋爱婚姻的矛盾作为贯串全书的中心线索,围绕着他们之间的这种矛盾冲突关系,广泛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尤其是封建贵族阶级生活的面貌,创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在封建制度的重压下和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中被毁灭了的各种各样的年轻妇女的形象,林黛玉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重要人物,作者以深刻、细致之笔勾画出这位封建贵族女子形象。《红楼梦》自诞生以来至今已有近两个半世纪,人们对林黛玉性格的研究、评论也进行了二百多年,但对林黛玉的永恒价值至今仍无定论,国内外的红学家对林黛玉的研究经久不衰,众说纷纭,却莫衷一是,可又必须对林黛玉有一个较为客观的结论。所以本文拟从她的日常的语言行为、诗词以及精神分析法的角度分析论述林黛玉性格产生的原因及对待这种性格的态度。结合具体实例进行深入地挖掘,试图对其进行客观而全面的分析。1林黛玉性格的体现我们从开篇就已知道,“绛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受神瑛侍者的浇灌而成长,后来人世以毕生之泪偿还报恩。也因为有此缘故,所以绛珠草转世为林黛玉后,身体先天娇弱,生性忧沉,皆因其是草木之体的原因。林黛玉六岁时来到贾府,作为荣国府的至亲贵戚,受到了盛情的接待,而且此后贾母对她的“万般怜爱”,把迎春、探春、惜春三个孙女“倒且靠后”了,而且“饮食起居,一如宝玉”。面对如此的生活,长辈的疼爱,宝玉的知心,她却不满足,在这个矛盾重重的封建大家庭里她敏感多疑、嫉妒刻薄、孤傲清高的性格让她尽情地耍着小性,伤心感慨,不知自爱,最后爱情亲情一无所有,在绝望之余郁郁而终。这所有的悲剧,皆是其性格的悲剧。1.1林黛玉敏感多疑的性格体现林黛玉未进贾府时就“常听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生恐被人耻笑了去”。也正因为有这样的心理,造成她在贾府的“留心”,并产生敏感的性格,因为敏感,渐渐变得多疑,这是性格发展的趋势,也是必然。这是紧密联系的性格特征,是无法分而述之的。林黛玉对人情的敏感,对世故的敏感,使她不懂得与人相处,做什么事说什么话,只凭自己的一时心情。周瑞家的送宫花,本来只是抄便道走,未分高低贵贱,却恰巧最后给了黛玉,这便引起了这位姑娘的敏感:“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等周瑞家的回答:“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立即来了个顶门针:“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这算是什么话呢?顺道送花哪能有什么先后顺序?她竟敏感到这也有高低贵贱之分。让一个只是顺道带东西的人怎么想呢?因此,一向自认为还体面的周瑞家的也不做任何回答了,因为素知这位姐儿的性格。贾府上下的人都知道了她是这样敏感的一个人,即使令她敏感的并非真是如她所想的那样。[1]她对事物的敏感慢慢转化为对自己的爱情多疑,她怀疑任何可能威胁自己爱情的林黛玉的性格分析第2页共12页人。如果说薛宝钗慢慢成为她爱情中的一道障碍而嫉妒的话,也还可以理解,但她对史湘云的多疑则有些说不过去了。在第三十二回中,她明知道贾宝玉见史湘云“一定是说麒麟的缘故”,却还“心下忖度着”,怕“因小巧玩物上撮合……由小物而遂终身……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因而‘悄悄’走来,见机行事,以察二人之意”。这一“悄悄”二字用的真妙,试想,一个弱不禁风的小姐,蹑手蹑脚地去捉奸的样子,真是令人可笑可叹,她竟多疑至如此地步。1.2林黛玉嫉妒刻薄的性格体现说起《红楼梦》中的女子来,最有比较性也最普遍的比较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了。如今的红学正在呈现出百花争艳之势,在年轻人中,“黛不如钗”的论调相当流行,甚至径直以“讨嫌”来看林黛玉了。这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薛宝钗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这是不争的事实,而林黛玉的嫉妒刻薄却是贾府尽人皆知的。1.2.1林黛玉嫉妒的表现有许多人都认为林黛玉嫉妒是因为生怕爱情的丢失才慢慢造成这种性格的,其实不然。在《红楼梦》第五回中说道,那些小丫头因”薛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多喜与宝钗去顽。因此林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这是曹雪芹描写的林黛玉见宝钗受众人欢迎时的反应[2]。而那时薛宝钗是因进京待选,后因贾母、王夫人挽留才住在贾府的,只因性格随和就招致林黛玉的暗中嫉妒,真是无奈之极。在第二十回中,宝玉正和宝钗玩笑,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宝玉听了,连忙就走。宝钗笑道:“等着,咱们两个一齐儿走,瞧瞧他去。”说着,下了炕,和宝玉来至贾母这边。只见史湘云大说大笑的,见了他两个,忙站起来问好。正值黛玉在旁,因问宝玉:“打那里来?”宝玉便说:“打宝姐姐那里来。”黛玉冷笑道:“我说呢!亏了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宝玉道:“只许和你玩,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到他那里,就说这些闲话。”黛玉道:“好没意思的话!去不去,管我什么事?又没叫你替我解闷儿!还许你从此不理我呢!”说着,便赌气回房去了。这里一个“冷笑”充分说明林黛玉的嫉妒之心,贾宝玉只不过是“偶然”和薛宝钗说会儿话而已,她就反应如此大,嫉妒之心可见一斑啊![3]同样在此回中,宝黛“二人正说着,只见湘云走来,笑道:‘爱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玩,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上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么爱三”了。’……湘云道:‘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会挑人。就算你比世人好,也不犯见一个打趣一个。我指出个人来,你敢挑他,我就服你。’黛玉便问:‘是谁?’湘云道:‘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个好的。’黛玉听了冷笑道:‘我当是谁,原来是他。我可那里敢挑他呢?’”在原著中,林黛玉“冷笑”了许多次,尤其是针对薛宝钗,并多次因别人称赞宝钗时“冷笑”。自己给别人留不下好印象,却时常明里暗里的嫉妒别人。林黛玉因为嫉妒,所以行为做事也不讨人喜爱,尤其是说话极其刻薄,无论什么场合随性说话,不给人留丝毫情面。1.2.2林黛玉刻薄的表现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3页共12页林黛玉的刻薄是出了名的,什么人情事物及话语到了她的嘴里,不管对方是谁,总能说出让人下不了台的话。在贾府有几张利害的嘴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如凤姐的“嘴”,贾母的“嘴”,晴雯的“嘴”,尤三姐的“嘴”,小红的“嘴”;林黛玉却有一张更利害的“嘴”。宝玉的奶妈李嬷嬷说:“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利害。”薛宝钗也说:“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把市俗粗话、撮其要、删其繁、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这里可以看出,林黛玉因为说话刻薄,很不招人喜爱,只是因为上层的疼爱及维护,所以其他人任其嘲讽。在第三十四回中,宝钗因昨夜哥哥的无理取闹而在房中哭了一夜,清早“也无心梳洗,便出来瞧母亲”,但林黛玉“见其有哭泣之状”,不但不安慰,反而“笑道:‘姐姐也自保重些,就是哭出两缸泪来,也医不好棒疮’。”这哪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说的话?幸灾乐祸,说话如此刻薄。这还不算,她甚至公开嘲笑薛宝钗,在第四十二回里,薛宝钗向惜春介绍画画的工具,林黛玉不懂反而给探春说:“你瞧瞧,画个画儿想必……她把嫁妆单子也写上了。”在那种环境下,明知不是却趁机取笑,话语刻薄,让人难堪。在第三十九回,宝玉道:“老太太又喜欢下雨下雪的,咱们等下头场雪,请老太太赏雪不好吗?咱们雪下吟诗,也更有趣了。”黛玉笑道:“咱们雪下吟诗,依我说,还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还更有趣儿呢!”说着,宝钗等都笑了。宝玉瞅了他一眼,也不答话。试想贾宝玉如果是个多心的人,该怎么想呢?自己只是出个主意而已,让大家高兴一下,林黛玉就趁机当众取笑,说话刻薄,而且不止这一次,亏得贾宝玉性情好,换个人,“林妹妹”恐怕就得落个贾迎春的下场。在《红楼梦》里,下人对主子的评价,一般都是客观或较为真实的。就如兴儿向尤氏姐妹评价凤姐以及其他的人,这些评价都是被学者认可的。所以小红曾说:“别人倒还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所以这也可以理解为作者曹雪芹的态度,林黛玉在别人眼中因其自身的原因,尤其是说话,并不招人待见,不只是下人,主子们只是碍于情面和身份嘴上不说罢了[4]。1.3林黛玉孤傲清高的性格体现林黛玉在贾府给别人除了上述的印象之外,还有的就是孤傲清高,但在贾府能真正称得上这个词的应该是妙玉,真正的不惹红尘俗世,连给宝玉的帖子也署名“槛外人”,这还可以从她的身份来解释,毕竟出家人自有一种超然脱俗之感,别人亦不会反感,但是林黛玉就不同了。活在俗世之中,却不懂俗事,她不懂得和别人处好关系,只和自己看的上的人说话,其他“不入流的”正眼都不瞧,即使是长辈。[5]在贾府的女人中最不令人待见的就是赵姨娘了,但是因为身份问题,别的姑娘小姐也要敬重一些,但是林黛玉我行我素,从不管这些。有一次赵姨娘来看宝玉,屋子里的人除了凤姐和她外,全都起立让座,她连正眼都没看一下,依旧和凤姐说话,她一直抱怨自己的身世,寄人篱下,不敢给人留下话柄,这就是她该有的行为吗?无怪乎赵姨娘后来说:“若是个林姑娘,他把我们娘俩正眼也不瞧,那里还肯送我们东西!”赵姨娘对她没有任何威胁也不会惹到她,她为什么会如此对人?恐怕对待别的下人小厮就更不用提了。林黛玉的性格分析第4页共12页2林黛玉性格的成因有果必有因,任何事情都是有其源头的。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也必然有其原因。同样在贾府这个大家庭生活,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多姿多彩的性格呢?像薛宝钗的平和大度,探春的刚强不屈,迎春的懦弱惧事,最有特色的就是林黛玉的性格了,一人有多重性格,相互作用又各自呈现。林黛玉的性格除了先天遗传或者说是前世缘故外,对其影响最大的就是环境因素主要是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和爱情。2.1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格的后天发展,如自我概念形成、态度和价值观念、道德感、人际关系特征、习惯等。而家庭环境又包括经济环境、教育环境和人际环境。经济环境方面,林黛玉六岁以前生活的林家是“钟鼎之家”,较高的经济和政治地位使她从小便产生了优越感,形成了较高的自我成就和自我实现欲求,情绪上表现为自尊、自重。在阶级意识上,她也已初步形成了上流社会富家小姐的自我意识,情绪上表现为清高。然而六岁时来到更加显赫的贾家,一种经济条件的落差又使她产生了自卑感,后来又来了一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大家闺秀薛宝钗,以及“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的史家侯门千金史湘云。这一类参照群体又进一步增强了她的自卑感,但这种遭遇同时冲淡了她的阶级意识,使她可以很好的和另一阶级的人物建立亲密关系[6]。可以说,正是这种生活环境的变化使她形成既自尊又自卑、既清高又亲和的矛盾人格。教育环境方面,林黛玉的父亲是前科探花,母亲是贾府的小姐,其夫妇二人是极有才华的,研究表明,高文化水平的父母倾向于选择民主型教养方式。这样的教养态度能逐渐培养出孩子对别人坦诚友好、自尊、自立、大方、热情、能接受批评、经受压力、关心他人、有独立处事的能力等优良品质。但她六岁时母亲的去世造成了社会教育方面的缺失,这是她在后来生活中处事不够灵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林黛玉和薛宝钗具有两种不同的生活风格的关键所在。薛宝钗的平和大度和林黛玉的执迷不悟正是这一类的童年经历所决定的。加上林氏夫妇只有她一个女儿,故宠爱有加。这种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又使她在自然的情境中,形成自我和谐的观念,从而奠定自我实现的人格基础。后来到了贾府,她的家庭教育更是成了真空。正是这种特殊的环境使她远离封建礼教的熏陶,人格才得以自由发展,早期混沌的自我意识也逐渐生长成熟。2.2社会文化的影响人一出生,便置身于社会文化之中并受社会文化的熏陶与影响,文化对人格的影响伴随着人的终生。道家思想对林黛玉的影响最大,南怀瑾老先生说过:“儒学思想是粮食,但道家却是药。”林黛玉由于其特殊的遭遇,而选择了道家思想。陶渊明的清净淡泊和道家思想比较接近,对林黛玉影响最深。历来学陶诗的人不少,却很少能学到他的诗中真味,没有对人生艰难的深切体验,和在达到这种体验之后仍然不失对人生的亲切华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