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森林植被分布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十分复杂,自然条件多样,所以,我国森林种类很多,几乎有世界上所有的各种森林类型;但是我国森林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东半部和西南部的山地和丘陵。619中国植被分区一、寒温带针叶林区域二、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四、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五、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六、温带草原区域七、温带荒漠区域八、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植被分区影片620一、寒温带针叶林区域(一)地理位置(二)气候特征(三)森林特点621(一)地理位置位于大兴安岭北部山地,是我国最北的林区。本区地貌呈老年期特征,山势不高,一般海拔700--1100米,整个地形相对平缓,全部呈丘陵状台地,几无山峦重叠现象,亦无终年积雪山峰,由于气候条件比较一致从而大大减弱了植被的复杂性。622(二)气候特征为我国最寒冷地区,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1.2℃至一5.6℃),最冷月平均气温一28℃~一38℃,一月份均温一20℃,极端最低气温为一60℃,最热月平均气温15~20℃。≥10℃的积温少于1600℃,生长期90~110天。年降水量平均为400~500mm,80%集中降落在7~8月。全区较普遍的土壤是棕色针叶林土,沼泽地为草甸土和沼泽土,且常间有岛状永冻层。623(三)森林特点典型的植被类型是以耐寒的兴安落叶松为主组成的明亮针叶林。群落结构简单,林下草本植物不发达,下木以具旱生形态的杜鹃为主,其次为狭叶杜香、越橘等。624(三)森林特点乔木层中有时混生樟子松,尤其在北部较为多见。樟子松亦可组成小面积纯林,通常多分布于土壤干旱的阳坡。在本区地势较低的东南部,因受毗邻的温带针阔混交林区的影响,常混生一些温带阔叶树种,以较耐旱的蒙古栎、黑桦等为主,其次还有紫椴、水曲柳、黄柏等。这些阔叶树种数量一般不多,生长不良,构成第二林层。625(三)森林特点落叶松林遭受破坏后,多形成各类次生阔叶林,如蒙古栎林、桦木林和山杨林等,若破坏严重则形成灌丛。626本区域为我国主要用材林基地之一,兴安落叶松木材为工业上有名的用材。值得注意的是,自开发大兴安岭林区以来,落叶松林比例下降,桦、杨次生林增多,南部林区更是如此。目前原始天然落叶松林所剩无几,应禁止或逐步减少对天然落叶松林的采伐,加以保护。二、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一)地理位置(二)气候特征(三)森林特点628(一)地理位置本区域包括东北平原以北、以东的广阔山地,南端以丹东至沈阳一线为界,北部延至黑龙江以南的小兴安岭山地,全区成一新月形。主要山脉包括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老爷岭及长白山等山脉。这些山脉的海拔大多不超过1300米,以长白山主峰白云峰最高,海拔高达269l米,为东北第一峰。629(二)气候特征本区受日本海的影响,具有海洋型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年均温大致在一1~6℃之间,l月平均气温多在一10℃以下,七月平均气温20℃以上,冬季长达5个月以上。生长期约125一150天,积温在2000~3000℃之间。年降水量为600~800mm,多集中于6~8月。地带性土壤为暗棕壤,低地则为草甸土和沼泽主。630(三)森林特点本区域地带性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最主要的特征是由红松为主构成的针阔叶混交林,一般称为“红松阔叶混交林”。631针叶树种除红松外,在靠南的地区还有沙冷杉以及少量的紫杉和朝鲜崖柏。阔叶树种有紫椴、枫桦、水曲柳、黄菠萝、糠椴、千金榆、核桃揪、春榆及各种槭树等。632(三)森林特点林下层灌木比较丰富,一般有20余种,主要有毛榛、刺五加、暴马丁香、猕猴桃、山葡萄、北五味子等。草本植物也有不少本地特有种,如人参、山荷叶等。本区的垂直分布带较明显。基带的上限为海拔高度700~900m,其上则广泛分布着山地针叶林带,树种组成单纯,以耐荫性常绿针叶树——云杉和冷杉为主。(三)森林特点红松阔叶混交林遭受破坏后,衍生成各种次生林,常由所伴生的阔叶树种萌发成阔叶混交林或蒙古栎林,或由白桦、山杨等树种形成杨、桦林。这些次生林经过长期封育和保护,在自然条件下将逐步恢复其原有树种成分。634(三)森林特点本区为我国木材生产重要基地之一,用材树种达30多种。林内还生长着各种贵重药材,如人参、平贝母、刺五加等;并栖息着多种珍奇野生动物,如东北虎、金钱豹、梅花鹿、紫貂、猞俐等,从而更增添了这一地区森林的价值。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一)地理位置(二)气候特征(三)森林特点636(一)地理位置本区域位于北纬32°30’~42°30’之间,北与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为界,南以秦岭分水岭、伏牛山南麓、淮河一线为界,东至渤海和黄海之滨,西自天水向西南经礼县到武都与青藏高原相分。所包括的地域东为辽东和胶东半岛,中为华北平原和淮北平原,西为黄土高原南部和渭河平原,以及甘肃成徽盆地,大致成一个三角形。(一)地理位置全区西高东低,明显地可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三部分。山地和丘陵是落叶阔叶林的主要分布区,平原主要是农业区,天然林已不存在。638(二)气候特征本区域处在中纬度以及东亚海洋季风的边缘,夏季酷热而多雨,冬季严寒而晴燥,具有暖温带的特点。年平均气温一般为8~14℃,无霜期5一7个月,积温3200一4800℃之间;年降水量在500~1000mm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地带性土壤为褐色和棕色森林土,平原低洼地分布着盐渍土和沼泽土。639(三)森林特点本区域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以栎林为代表。640由于热量和降水不同而引起植物群落组成上的差异,明显地反映出纬、经向的变化。在南部,主要建群种为麻栎、栓皮栎等,向北则逐渐被蒙古栎和辽东栎所取代。在近海地区蒙古栎和麻栎占优势,而离海较远则以辽东栎和栓皮栎为主。641(三)森林特点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发源地,植被长期受到人为活动的破坏,出现大面积的次生性灌草丛。灌木中以荆条、酸枣为主,草本则以黄背草和白羊草占优势。在山区,垂直带谱依次为山地落叶阔叶林、山地温性针叶林和亚高山灌丛草甸。针叶林带主要是云、冷杉林,有时也有落叶松林,以及由于针叶林破坏后出现的次生杨、桦林。642(三)森林特点本区域内天然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但森林的比重很少,并且多为次生林,今后本区应以恢复森林为主,并在已有基础上大力发展经济林。在平原地区,目前,仅在村庄、河岸、渠旁、路边有栽培的阔叶树,常见的有槐、臭椿、刺槐、榆、毛白杨、旱柳、梧桐、合欢、桑树等。今后应大力发展平原林业,建立高标准的农田林网。643四、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地理位置(二)气候特征(三)森林特征644(-)地理位置本区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个植被区,占全国总面积的1/4左右。其北界在淮河一秦岭分水岭一线以南,南界大致在北回归线附近,东界为东南海岸和台湾岛以及所属的沿海诸岛屿,西界基本上是沿西藏高原的东坡向南延至云南西疆国界线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平原、盆地、丘陵、高原和山地皆有。645(-)地理位置北部和中部可区分为秦岭、淮阳山地、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等单元;南部可分为云贵高原、南岭山地和台湾山地等三部分。全区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包括横断山脉南部,以及云贵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多在1000~2000m;东部包括华中、华南大部分地区,多为海拔200~500m的丘陵山地。646(二)气候特征本区域气候属于东亚的亚热带季风气候,≥10℃年积温4500~7500℃;最冷月平均年温度在0一15℃;无霜期250~350天;年降雨量一般高于1000mm,最高可达3000mm以上。总的规律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647(二)气候特征本区东部和西部在气候上有明显差异,主要因夏季从太平洋吹向本区的暖湿气团仅影响华东、华南和华中,而未达到西部的云贵高原。冬季来自西伯利亚冷气团,可以直接影响华中、华东、甚至于华南,但对云贵高原影响甚小。所以,东部春夏高温、多雨,而冬季降温显著,但仅稍干燥。648(二)气候特征云贵高原和川西山地夏季主要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构成夏秋多雨的雨季;冬季则受西部热带大陆干热气团的影响,冬春干暖的旱季比东部更显著。土壤以酸性的红壤和黄壤为主,在北部则为黄棕壤。649(三)森林特征本区域的东部,南北温度有明显的差异。大致在北纬23°~31°为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北纬31°以北,常绿阔叶林逐渐向暖温带过渡,相应出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构成一条狭窄的过渡带。另一方面,从中亚热带向南移,约在北回归线附近出现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包括滇中南、桂中南、粤中南、闽南和台湾北半部等地。650(三)森林特征本区域的西部地区,北倚青藏高原,没有北亚热带存在,只可划分出中、南两个地带。6511.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的地带性植被,因不同的地带性而异。现分别就北、中、南亚热带作简略介绍:652(1)北亚热带北亚热带典型的地带性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亚热带至暖温带的过渡植被类型。乔木层的优势种主要由壳斗科青冈属、樟科润楠属的常绿种类和栎属、水青冈属的落叶种类等树种组成。653(1)北亚热带灌木层主要由柃木属、山矾属、杜鹃属等组成。常绿、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海拔400~500m以下的丘陵,而在西部秦岭可上升到1800m的中山地带,在海拔700m以下马尾松林普遍分布。654(2)中亚热带中亚热带的典型植被是常绿阔叶林。组成林木层的优势种主要是壳斗科的青冈属、栲属、石栎属;山茶科的木荷属;樟科的润楠属、楠木属、樟属的种类。此外,乔木层中还经常混生有杜英科的杜英属、猴欢喜属;木兰科的含笑属与木莲属;山矾科的山矾属;交让木科的交让木属;槭树科的槭属常绿树种及蔷薇科樱属的常绿稠李类。655(2)中亚热带马尾松林在本地带内分布面积很广,海拔800m以下的丘陵山地几乎到处可见;杉木林、毛竹林分布也很广泛,在低、中山还分布着油杉、黄杉、柳杉、金钱松、竹柏、福建柏、水松等单纯和混交林;中山有台湾松等所组成的人工或天然林。经济林如茶、油茶、油桐、漆、橘、橙、樟、厚朴、棕榈、肉桂、八角等都是本区的特产。656(3)南亚热带南亚热带的典型植被为偏湿性的季风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00m以上的丘陵。优势种以壳斗科和樟科的热带性属、种及金缕梅科、山茶科的种类为主。另外,在群落中还掺杂有藤黄科、番荔枝科、桃金娘科、大戟科、桑科、橄榄科、无患子科、楝科、梧桐科、茜草科、紫金牛科、夹竹桃科、棕榈科、竹亚科等种类。657(3)南亚热带林下植物均由热带科、属种类所组成。本地带次生林以马尾松群落为最普遍,面积最大,它在此已属边缘分布区,过南界即与热性的海南松相交替,越出西界则由云南松替代。6582.西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西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的典型群落主要由壳斗科的青冈属和栲属的一些种组成。在本亚区中部,云南松广为分布,而南部低海拔地区,云南松林为思茅松林替代;在西北部,随着海拔的升高,云南松林逐渐过渡为高山松林,在高山上有亚高山针叶林,主要由云南铁杉、长苞冷杉、川西云杉等组成。6592.西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在本亚区域的川西、滇北和藏东南的中高山山地(海拔2600~3700m上下),还分布着较大面积的以硬叶栎类为主的硬叶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是川滇高山栎、黄背栎、光叶高山栎、高山栎等,一般多分布于阳坡和土层浅薄处,具有群落高度低矮、结构简单、伴生种类少等特点。660(三)森林特征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在我国分布最广,类型最复杂,在世界森林分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原始的常绿阔叶林破坏殆尽,目前针叶林面积约占本区的70%一80%,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长江流域水患日益严重;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就是例证。目前,应加大力度保护好现在的天然阔叶林,封山育林,恢复本区的原生植被;提高森林复被率和森林质量。661五、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一)地理位置(二)气候特征(三)森林特点662(一)地理位置我国最南的一个植被区域。东起台湾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