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皮亚杰认知理论也认为:“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发展起来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今天的幼儿教育已经走向开放的教育。时间、空间、教材、结构的开放、完整幼儿的培养、整合教育的出现、游戏化、生活化的课程模式等等,都提倡为幼儿提供开放、丰富而且多样的环境,允许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于是区域活动便在幼儿园广泛地开展起来,并获得幼儿教师及孩子们的喜爱。我园从95年开始就进行了区域活动的初步尝试,随着区域活动的逐步开展,我们认识到: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相比,教师的主导作用变得隐性,目标隐含在环境和材料之中。幼儿的主体性变得明显,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感知来积累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显然,环境在区域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探索如何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在区域活动中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具有开放性的环境,体现园本特色,使其发挥环境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功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活动的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对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随着幼儿教育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区域活动已成为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它使幼儿教育过程真正建立在幼儿全体性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从而实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根本性变革,推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环境及材料作为区域活动的基础,是幼儿构建知识的依托,良好的环境还容易建立起和谐、自由、轻松的教育氛围,有利于推动幼儿教育朝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2、实践意义区域活动是一种幼儿的主体活动,它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主动的特点。环境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载体。区域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区域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由单纯的倾听者变成了参与者,有利于培养其任务意识,有目的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及分工合作、讨论决策的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形成。二、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鉴定区域活动:区域活动源自于开放的教育理念,是以个别化学习为前提,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由教师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活动场地、材料、玩具和学具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通过操作、摆弄、发现、讨论、拼搭等活动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是近年来幼儿园广泛采用的一种活动形式。环境创设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指以促进幼儿主动发展为目标的,在幼儿、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下,对幼儿的活动环境进行改造、影响、美化和积极利用,使之更加适合幼儿成长的一个动态发展的活动过程。主要包括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物质环境包括活动室物质条件与设施,精神环境指教师和幼儿之间所构成的教育氛围及人际关系。三、国内外有关研究现状(一)国内有关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的探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并形成了共识:一是区域活动应突破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教师不是把知识直接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地、静止地去接受,而是通过教师和幼儿共同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材料,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不少幼儿园将区域活动的创设作为班级环境布置的有效方式,通过整合原有的教育资源,创设了让幼儿看得见、摸得着、便于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进行自主活动的开放性的区域环境。设置区域时,还要考虑到场地的安全性,区域之间不要相互干扰,保证光线、色彩、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二是教师在活动中要有明确的角色定位,做幼儿活动的真正的观察者、引导者、合作者。不断为幼儿提供更为适合于他们年龄特点、兴趣特点、引导他们进一步激发其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欲望、促进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活动环境。三是在区域活动中,要将收集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学习的过程,要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和孩子一起布置,应给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给予孩子出错的权利。此外,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的秦元东博士和王春燕博士,一起合作主持了浙江省教育厅2005年度的科研课题“幼儿园区域活动研究,一种生态学视角”,针对传统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生态式区域活动”的概念,触及“区域活动和集体活动之间的积极互动关系”“区域活动和社区之间的关系”,“区域活动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对幼儿园课程设置提出的挑战”“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各区域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二)国外有关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1、蒙氏教育中,有关环境创设的理论认为:区域环境能传达一定的教育信息,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情绪、能力上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区域活动的设置及材料的选择,各年龄段都有不同的侧重点。蒙台梭利主张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与有准备的环境相互作用,进行自发的主动学习,得到发展。2、日本各都、道、府、县的教育课程研究协议会就“物质的、空间的环境创设”展开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一是如何设置物质的、空间的环境,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各种游戏活动,并体验游戏的乐趣。二是如何设置物质的、空间的环境,让幼儿亲近身边的动植物,懂得珍重爱护生命。三是如何设置物质的、空间的环境,让幼儿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通过音乐、绘画、制作等形式自由地表现出来。四是如何设置物质的、空间的环境,让幼儿掌握幼儿园的基本生活方式,并学会整理身边的物品。四、课题研究目标(一)在我园现有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本地自然资源,发挥地域特色,探索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与幼儿活动行为的内在联系。从活动区的空间布局、时间安排、材料投放等方面研究幼儿积极性行为产生的条件。(二)研究良好的人文环境(包括平等、尊重、和谐、温馨等)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的社会参与性、合作性、创新性与持续性发展的影响。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操作原则(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活动区域,体现合理、开放、宽松的教育理念,使幼儿获得充分、和谐发展。2、如何合理地投放材料,体现地域文化(包括蒙族文化及蒙汉文化的大融合)及园本特色。3、区域活动中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在幼儿活动中作为观察者、组织者和协助者,其角色地位随不同情况而转换,怎样随机而变,处理好幼儿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使幼儿在尊重、信任、鼓励的愉悦环境下活动。4、如何引导教师克服区域环境创设过程中在目标上的盲目性及对环境认识的片面性。(1)对环境创设要实现什么目标,每个区角每种材料具有哪些教育价值,心中无数。(2)较少考虑幼儿当前水平与兴趣,无法对孩子的学前需要在环境上做出有效的、相应的应答。(3)把环境创设仅仅理解为“小小的物理环境”,而忽视人文环境的创设。(二)课题研究的实施原则课题在实施和研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目的性原则区域活动中环境的创设要围绕教育目标及幼儿各年龄段发展目标、根据主题活动、季节特征及班级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2、参与性原则区域环境是为幼儿创设的,其内容、形式应为幼儿所接受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3、安全性原则区域环境首先要保障幼儿安全,环境布局应注意物品、材料的摆放位置,质地无毒、可靠。4、开放性原则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不仅要考虑园内的区域环境,还应重视园外环境的各要素,如家庭、社区等,两者有机结合,协同一致地对幼儿施加影响。5、适宜性原则幼儿正处在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以及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相适应。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及步骤(一)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1、文献资料法。收集有关区域活动及幼儿园环境创设方面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供研究参考,以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前瞻性。2、调查法。通过观察、座谈、问卷等方法把握研究动态,收集事实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依据。3、行动研究法。即通过对各班区域活动组织情况的观察、记录,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制定措施,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行为,进行观察分析,不断总结经验得出结论并在实践情境中进一步检验这些结论。4、总结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召开有关研讨会、观摩会等,积极推广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有效经验,及时指导做好阶段性研究成果的资料积累工作。(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课题研究的时间:2007年3月------2009年3月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7年3月-----2007年4月)课题准备阶段1、选定课题,成立课题组。2、明确分工,通过查阅资料确立课题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3、撰写课题申请报告,对课题进行调研、分析论证,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第二阶段(2007年5月----2009年1月)课题实施阶段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课题实施领导小组,并进行分工,明确各自研究的任务。2、组织教师培训,加强理论学习,深刻了解国内外有关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的发展情况,转变观念提高认识。3、总结我园在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方面所取得的经验。4、组织讨论。探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的有效策略,形成共识。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创造。5、探讨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有效地投放材料,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6、协调幼儿园相关资源,创设各种条件,保证课题顺利进行.7、定期召开课题研究工作会议,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讨、总结,明确研究目标,理清研究思路,查找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8、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研究的阶段性论文总结。第三阶段(2009年1月----2009年3月)总结阶段1、撰写终端性研究报告,结题报告。2、整理有关课题研究论文、案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