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疮痂病炭疽病脚腐病柑橘脂点黄斑病青霉病绿霉病黑腐病干腐病酸腐病膏药病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衰退病裂皮病碎叶病温州蜜柑萎缩病黄龙病溃疡病常见柑橘病害按病原分类情况油斑病裂果病果实日灼病缺素症药害其它亚洲的阿富汗、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缅甸、尼泊尔、老挝、柬埔寨、泰国、日本、韩国、朝鲜、马尔代夫、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门;美洲的阿根廷、巴西、巴拉圭、乌拉圭、美国、墨西哥、伯利兹、多米尼加、海地、马提尼克、瓜德罗普;非洲的加蓬、马达加斯加、科摩罗、科特迪瓦、毛里求斯、莫桑比克、留尼汪;大洋洲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关岛、马里亚纳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等国家均有分布。尤以亚洲国家发病最为普遍。中国广东、广西、福建、贵州、海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四川、云南、浙江等柑橘产地。柑橘溃疡病是柑橘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可为害叶片、枝梢和果实。苗圃发病,苗木生长不良,出圃延迟;成年结果树发病,常引起大量落叶、落果,甚至枯梢,降低树势;未脱落的轻病果形成木栓化开裂的病斑,严重影响果品的外观和品质,降低了商品价值。严重影响对外贸易与交流危害特点叶片背面产生圆形、针头大小微突起的油浸状半透明斑点,通常为深绿色,病斑周围组织褪色呈现黄色晕环。后斑点逐渐隆起,病部表面出现开裂,呈海绵状,并开始木栓化,形成表面粗糙、灰白色或灰褐色、中心凹陷的病斑。后期病斑似“火山口”状开裂。病斑大小依品种而异,一般直径在3~4mm,有时几个病斑连合,形成不规则的大病斑,严重时引起叶片早期脱落。三、症状特点柑桔溃疡病枝梢症状夏秋梢受害严重,春梢受害较轻。病斑木栓化、隆起及中部开裂或下陷程度比叶片更明显。病斑周围无黄色晕环。幼苗及嫩梢被害后,导致叶片脱落,严重时甚至枯死。柑桔溃疡病果实症状与叶片上相似,病斑通常较叶上的大,一般直径为4~5mm,最大的可达12mm。病斑木栓化程度及病斑后期中部开裂或下陷状况都比叶片显著。病斑仅侵害果皮,很少深入到果肉部分。发生严重时常引起早期落果。远距离传播人为的引种,商品的流通。带病种子、苗木、繁殖材料和果实是该病传播的载体。田间传播通过风雨、昆虫和农事操作等。传播途径发病规律高温、多雨有利发病;柑橘种类和品种抗病性有差异甜橙高度感病;酸橙、柚、枳等次之;椪柑、温州蜜橘、金柑等较抗病寄主生长发育时期叶片仅在快速生长的较短时期(龄期为2-3周)感病各品种果实在幼龄时感病,随龄期增加而变得抗病七、发病规律柑桔溃疡病菌(拉丁名:XanthomonasCampestrispv.citri)为假单胞菌目、黄单胞菌科、黄单胞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好气性,短杆菌。侵入途径:病原从气孔口及各种因子(生物和非生物)造成的伤口侵入。从气孔侵入后叶斑的扩展速度是1mm/月,而通过机械伤口侵入能在30天内快速形成病斑。气孔分布稀疏的较抗病发病规律潜叶蛾与病害流行关系1994年前,主要局限于东南亚,1990s中期,扩展至世界主要柑橘产区,1993年达到佛罗里达,1996在巴西报道。1996引入巴西后,由于增加了病原细菌的传播,使溃疡病变得更加难以控制在柑橘幼嫩叶片、枝干、果实取食。取食活动促进溃疡病菌的侵染:造成伤口;传播病菌防治措施加强检疫禁止从病区引进苗木、接穗、种子等繁殖材料;已发病区综合措施根除或减轻危害。销毁苗木消毒果园喷药抗病品种使用防护林综合治理措施重要特点是改种植感病品种为田间抗病品种;行政措施不仅要求种植抗病品种,同时要求种苗不带菌及根除病害;制订有关溃疡病防治、鲜果和繁殖材料销售指南。要求苗圃的建立必需在无溃疡病区。在确认为溃疡病的非疫区的柑橘产地,要求通过设立防风林或篱笆限制病菌传入及使用铜制剂喷雾等措施,阻止或降低溃疡病流行风险;鲜果的销售采取监管措施:在果园无溃疡病症状;包装前的无菌处理。综合治理措施栽培措施设防风林:是控制感病品种溃疡病发生的最有效措施,也可与喷施铜试剂相结合减少病害对叶片和果实的影响修剪:在干燥的季节进行,减少病菌的传播发病的夏、秋梢脱叶处理综合治理措施化学防治世界许多国家采用铜制剂类进行预防性喷雾,这类杀细菌制剂主要是降低新叶上病菌接种体数量,保护增大期果实避免侵染铜制剂使用时间和次数不仅取决于品种的感病性,还与树龄、环境条件和所采取的其它措施有关。一般在中等抗性的品种上需喷雾处理3-5次,而在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流行时,需喷施6次。最有效的氯氧化铜、硫酸铜、氧化铜和碳酸氨铜综合治理措施种子和接穗的消毒处理种子先在50-52℃热水中预热5min,然后转入55-56℃恒温热水中浸50min,立即转入冷水中冷却。也可用1%福尔马林液浸l0min,再用清水洗净后,晾干播种。未抽芽的苗木或接穗消处理毒可用49℃湿热空气处理50min后,立即用冷水降温;已嫁接的苗木,可用1000-200()单位/ml链霉素+1%酒精的混合液,浸苗1-3h(小时)柑橘疮痂病症状特点主要为害嫩叶、幼果和新梢等幼嫩器官。叶片受害,初期产生油渍状黄褐色圆形小斑点,逐渐扩大,颜色变为蜡黄色。后期病斑木栓化并隆起,多向叶背凸出,叶面凹陷,成圆锥形的灰褐色疮痂斑。病斑直径为0.3~2mm。早期受害严重的新梢的叶片,常枯焦脱落。天气潮湿时,病斑表面长出灰褐色粉状物(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有时很多病斑集合在一起,使叶片扭曲畸形。柑橘疮痂病柑橘疮痂病柑橘疮痂病柑橘疮痂病症状特点果实•花落后即可发病,初为褐色小斑,后扩大为黄褐色、木栓化的突起,引起早期落果;•幼果受害,表面粗糙、果小、皮厚,味酸或畸形;病原特性柑橘痂圆孢菌(SphacelomafawcettiJenk.)属半知菌亚门,腔孢菌纲,黑盘孢目,黑盘孢科,痂圆孢属。有性阶段为柑橘痂囊腔菌(ElsinoefawcettiBit.etJenk.)属子囊菌亚门,腔菌纲,多腔菌目,多腔菌科,痂囊菌属。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次年春季气温升至15℃以上和阴雨多湿时,越冬病菌开始活动,形成分生孢子,由风雨或昆虫传播到春梢嫩叶和新梢上,萌发生成芽管,从表皮或伤口侵入,经3-10天的潜育期,即可产生病斑。病斑上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谢花后侵染幼果,以后辗转为害夏、秋梢和早冬梢,最后又以菌丝体越冬。发病规律气候条件•发病温度范围15-24℃,最适温度为20-21℃,28℃以上很少发病。•病菌分生孢子的形成和萌发侵入需要2小时以上的降雨,或寄主组织表面必须保持3-24小时的水湿,而且保湿时间越长越有利于萌发侵入,发病越重。柑橘种类和品种的抗病性•桔类最感病,酸橙高度感病;柑类、柠檬、柚类等次之,甜橙、金柑、枳等最抗病。发病规律组织老熟程度•病菌只侵染感病品种幼嫩组织,以刚抽出尚未展开的嫩叶和刚谢花后豆粒大小的幼果最易感病,随着组织的老熟,抗病力逐渐增强。栽培管理•栽培管理不善,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不注意修剪病枝叶和防治其它病虫害,或偏施氮肥,促使枝梢徒长纤弱和通风透光不良,都会使病害发生严重。防治措施喷药保护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喷药保护多菌灵,灭病威,托布津,百菌清,退菌特,波尔多液。•加强栽培管理春季发芽前修剪,减少初侵染病原。加强水肥管理。及时防治其它病虫害。•苗木检疫建园时引进苗木和接穗应进行检疫。柑橘黄龙病黄龙病在我国发现最早莱因金(Reinking)1919年记述了华南柑橘上的一种黄叶斑驳病;印度十八世纪即对梢枯病有文字记录台湾省1960’s以前曾认为立枯病与线虫有关。1921年Lee描述了菲律宾的叶斑驳病,认为是一种缺锌病,1957年此病成为该国柑橘主要病害。印尼于1940′s记述此病。南非在1928~1929年首次观察到此病(青果病),1937年首次报导。危害黄龙病在柑橘产区可造成严重损失,幼树病后1~2年内死亡。老树病后3~5年内死亡或丧失结果能力。严重流行时造成毁园。病树即使结果,果实小、皮硬、果皮不易剥离、成熟提早、汁少味酸、有的果畸形,商品价值低。所致病害症状黄龙病症状有3种类型:黄化、斑驳和类缺素型。•黄化型开始发病时,在绿色树冠顶部的部分新梢的叶片不转绿,均匀黄化,直立。•斑驳型叶片转绿后黄化,多数从主、侧脉附近和叶片基部开始黄化,黄化部分逐渐扩散形成黄绿相间的斑驳,最后亦可全叶黄化脱落。•类缺素型主侧脉附近保持绿色,而脉间叶肉黄化,类似于缺锌缺锰症。MisshapenpummelofruitAbortedseeds,poorfruitcolorSymptomsofcitrusgreeningCitrusgreeninginFloridaPummeloPhoto:Xiao-anSunCitrusgreeningsymptomsgothroughtheleafFrontBackPhotos:SusanHalbertCitrusgreeninginFloridacommercialsweetorangesPhotos:SusanHalbertAdvancedcaseofcitrusgreeningCasoavanzadodelenverdecimientodelcítricoPhoto:StephenM.Garnsey病原分类1995年归为韧皮部杆菌属(Liberibacter)。•亚洲韧皮部杆菌(Liberibacterasiaticus)(又称亚洲种,耐热型):27-32℃诱导严重症状•非洲韧皮部杆菌(Liberibacterafricanus)(又称非洲种,温敏型):22-24℃诱导严重症状•美洲韧皮部杆菌(Liberibacteramericanus):巴西圣保罗州柑橘上发现病原特性柑橘黄龙病原寄居于植物韧皮部;有较薄的细胞壁,在电镜下看到其形态为梭形或短杆状的细菌,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繁殖方式为芽殖。对青霉素和磺胺嘧啶敏感。目前还不能人工培养。CitrusyellowshootBLOinsievecellofdiseasedleaf(引自田亚南等,2000)A.王官溪蜜柚(18000X);B1芦柑(16800X)传播特点黄龙病初次侵染来源主要是田间病株、带菌苗木和带菌木虱。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带菌的接穗和苗木。果园近距离传播:带菌的柑橘木虱以持久方式传播。木虱3龄以上若虫及成虫都能传病,而l-2龄若虫不具有传病能力。AsiancitruspsyllidDiaphorinacitriKuwayamaPhotos:JeffLotz,SusanHalbertMap:AndreaChavez,CAPS.asofAugust2005防治措施加强检疫使用无病种苗药剂防虫柑橘树脂病别名•流胶病(枝干)•蒂腐(果实)•沙皮(叶片)危害•造成枝干疤痕,甚至枯死。•病果不耐储运症状特点流胶和干枯流胶多发生于主干份分叉处和主干上。皮层组织松软,渗出褐色胶液,后干枯下陷,中部皮层开裂脱落,木质部外露,四周隆起。干枯病部皮层红褐色,干枯下陷。潮湿时呈现流胶。木质部浅褐色,病健交界有黄褐色的带,树皮可见黑色小颗粒(分生孢子器)。蒂腐围绕蒂部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后向脐部扩展,边缘呈波纹状,后果实腐烂。沙皮当病菌侵害新叶、嫩梢和幼果时,在病部长出黄褐色或黑褐色胶质的小粒点,散生或密集成片,致使叶片、枝梢或果实的表面粗糙,似粘附沙粒一样。病部表皮产生褐色较硬的胶质小粒点。枝枯melanose-stem-endrot病原特性有性阶段为柑橘间座壳(Diaporthecitri(Fawcett)Wolf)属子囊菌亚门。无性时期为柑橘拟茎点霉(Phomopsiscitri子囊壳不常见。分生孢子器,呈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具疣状孔口。分生孢子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卵形,无色,单胞大小6.5~13×3.25~3.9微米,平均8.58×3.26微米,易发芽;另一种为丝状或钩状,无色,单胞,大小18

1 / 9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