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欧阳修写作本文给伶人立传的目的。2、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用法以及特殊句式。3、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学习重难点】如何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第一学时一、解题(一)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学家三苏父子、曾巩和王安石等都出于他门下。《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当时的北宋统治者,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二)写作的时代背景: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白话译文哎!国家的兴盛与衰败的道理,虽说是天意,难道不是人为的缘故吗?探究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世人传言晋王李克用临死时,曾把三支箭交给庄宗,并对他说:“梁是我的仇人,燕王是我扶持的,契丹与我结为兄弟,但都背叛了我而归附于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支箭,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心愿。”庄宗收下箭藏在宗庙里,此后打仗时,就派官员以少牢之礼祭祀于宗庙,恭敬地取出箭,放入锦锻织的袋子里,背着它冲杀在前,等打了胜仗,又把箭放回宗庙。当庄宗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放着梁王君臣的头颅,进宗庙,把箭交还先王,禀告报仇成功的消息的时候,他意气之盛,可以说是豪壮啊!等仇敌已灭,天下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叛乱的人四方响应,庄宗慌张东逃,还没等见到敌人,官兵们就离散了,只乘下君臣互相瞧着,不知投奔哪里是好,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这又是多么衰败啊!难道真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易吗!还是推究他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都在于人为的缘故呢?《尚书》说:“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好处。”忧患与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丧失性命,这是很自然的道理。所以当庄宗气势旺盛时,天下所有豪杰无人能同他对抗,等到衰败时,几十个伶人就可使他命丧国亡,为天下人所耻笑。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仅仅是伶人的事吗?于是作《伶官传》。二、整体感知(一)读课文,正字音:伶官盛衰之理盛以锦囊及仇雠已灭契丹三矢逸豫(二)掌握重要句式和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特殊句式A、此三者,吾遗恨也B、盛以锦囊C、系燕王父子以组D、身死国灭,为天下笑E、智勇多困于所溺F、燕王,吾所立介词短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判断句:2、指出下列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②函梁君臣之首③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⑤祸患常积于忽微○6而智勇多困于所溺○7抑本其成败之迹:○8至于誓天断发○9负而前驱○10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11岂非人事哉(三)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关键词和特殊句式)①岂得之难而守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四)通读课文,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三、主旨: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讽谏北宋王朝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第二学时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乱者四应(yīnɡ)以一少牢告庙(告诉)B.仇雠已灭(chóu)系燕父子以组(组合)C.盛以锦囊(shènɡ)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究)D.与尔三矢(shǐ)抑本其成败之迹(或者)2.下列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年牢告庙C.抑本其成败之迹D.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3.下列句子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C.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D.函梁君臣之首4.下列文言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A.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智勇多困于所溺D.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5.下列句子省略成分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入于太庙,还矢先王D.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6.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岂独伶人也哉(旧时指戏曲演员)B.伶官传序(是一种文体,有赠序、书序等,本文是书序)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祀用的牲畜,猪、牛、羊各一头)D.祸患常积于忽微(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叫“忽”,百万分之一叫“微”)7.下列短语,翻译时可以不调整语序的一项是()A.系燕父子以组B.入于太庙C.告以成功D.誓天断发8.对下列各句语气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哉:表赞叹语气。B.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也:表惋惜、悲叹语气。C.而皆自于人欤欤:表反问语气。D.自然之理也也:表肯定、判断语气。9.下列各项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叙事、抒情,通过对比庄宗“得天下之时”的“意气之盛”与“天下已定”后的仓皇情形,说明“得天下难而失天下易”的道理,呼应中心论点。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是指伶官作乱,欲推翻庄宗统治。C.“仓皇东出”,承前省略主语“一夫”。D.“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是表选择关系的两个句子,语意重点落在后一个问句上。10.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当他用绳子把燕王父子捆绑起来。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一个人夜里呼喊作乱,乱了的人便从四面八方群起响应。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以至于彼此对天发誓,痛哭流涕,沾湿了衣襟。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舒适可以使自己毁灭。《伶官传序》导学案参考答案[导学过程]1、特殊句式A、此三者,吾遗恨也B、盛(之)以锦囊C、系燕王父子以组D、身死国灭,为天下笑E、智勇多困于所溺F、燕王,吾所立介词短语后置(状语后置):BCE被动句:DE判断句:AF2、重点字词理解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名词活用为动词,推原,推究事物的根本原因②函梁君臣之首名词活用为动词,装在盒子里③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夜、东:名词作状语四:数词作状语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使动用法⑤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形容词用作名词○6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智勇之人)○7抑本其成败之迹名词活用作动词考究○8至于誓天断发至于:古;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到,到„„的结局。今义:表示另提起一事的连词○9负而前驱(名词作状语在前面)○10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古:古代指一般的官员。今:干某项事业○11岂非人事哉古:人为之事。今: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三)翻译下列句子:①岂得之难而守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考察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是由于人事呢?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细微的事情上累积而成,智勇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四)、通读课文,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论据: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实。正反对比论证:例证法、正反对比论证1、答案:D解析:A项,“应”应读“yìnɡ”;告,祭告。B项,组,绳索。C项,“盛”应读“chénɡ”。2、答案:A解析:A项为加强祈使语气的副词,其余为代词。3、答案:C解析:A项中“兴”“亡”为使动用法;B项中“夜”为名词作状语,“乱”为形容词作动词;D项中“函”为名词作动词。4、答案:D解析:A、B、C三项均为被动句。5、答案:C解析:A、B、D三项均为省宾语“之”,C项省介词“于”。6、答案:C解析:C项,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7、答案:B解析:A、C两项为状语后置;D项为省略、状语后置句。8、答案:C解析:C项,欤:感叹语气。9、答案:D10答案:B提示:B项“乱者”翻译有误,不是“乱了的人”,而是指作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