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危机干预新进展季伟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主要内容1.青少年自杀概况2.学校自杀预防3.学校自杀干预4.学校自杀事后处理5.有关自杀错误认知讲座目的通过讲座,希望您了解和掌握如下内容:–对青少年自杀概况全面了解–增加您如何开展学校自杀预防的知识–增加您如何开展学校自杀干预的知识–增加您如何开展学校自杀事后处理的知识–纠正您有关自杀的错误认识第一部分:青少年自杀概况青少年自杀相关数据自杀是15-34岁年龄组死亡的首要原因,该年龄组的自杀死亡率为每十万分之26.04。13-35岁年龄组中,有40.1%的学生曾经有过自杀意念13-35岁年龄组中,有15.3%的学生曾经有过强烈自杀意念13-35岁年龄组中,有9.2%的学生曾经有过强烈自杀企图13-35岁年龄组中,有3.9%的学生曾经有过周密自杀计划13-35岁年龄组中,有1.7%的学生曾经写过自杀遗嘱13-35岁年龄组中,有10.5%的学生认为一旦想自杀可以随时获得相应自杀手段13-35岁年龄组中,有13.9%的学生认为一旦自己决定自杀,自己有实施自杀行为的勇气和能力其它相关自杀数据中国自杀每年总人数25万左右全人口总自杀率为每十万分之23.23。中国的自杀主要发生在农村,而且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其中女性自杀率为每十万分之25.85,男性自杀率为每十万分之20.70自杀手段前三位依次为服毒、上吊和高处跳落1995-1999年中国的自杀率02040608010012014016018001020304050607080年龄组自杀率(1/10万)农村男性农村女性城市女性城市男性1995-1999年自杀占全部死亡人数的百分比0510152025303540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年龄占全部死亡的比例(%)农村女性城市女性农村男性城市男性第二部分:学校自杀预防一级预防总则学校相关危机干预和自杀预防工作人员能够识别高自杀风险学生,识别其早期轻生症状,采取相关预防措施,并将相关信息汇报给学生家长及相关高一级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相关自杀预防措施,并且能够灵活使用。自杀预防课程设置有条件的学校应定期向全体学生开设自杀预防讲座或课程,宣传相应自杀预防知识每位学生每年必须接受至少四个小时以上相关教育自杀预防课程目标增强学生的自杀防范意识和知识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自我识别,识别他人自杀倾向及必要时如何寻找相关专业帮助提高学生积极应对生活事件的能力自杀风险筛选学校大规模筛选局限–风险被夸大或缩小–领导意志–需要有效转诊程序有效筛选工具–自杀意念问卷班级心理委员培训培训旨在自杀预防和干预的班级心理委员培训好处–减少模仿风险–能拓展学校支持系统此方面研究很少但很有前景自杀预防热线电话原则–自杀意念与危机相关–自杀意念与矛盾心理相关–对学生的危机需求做积极反应对有自杀意念的同学有益局限–热线的有效性存在争议–年轻人很少打热线电话–年轻人不大了解热线电话–越是自杀高危人群越不大可能使用热线电话减少风险因素限制自杀手段媒体教育事后处理技能培训第三部分:学校自杀干预自杀风险评估风险因素–熟悉自杀意念者早期征兆自杀风险因素(一)精神病理–90%轻生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精神病理–过去自杀行为是最显著预测变量–物质使用可以增加自杀风险家庭因素–家族史–应激源–社会生活功能生物学–五羟色胺能环境因素–40%轻生者有直接诱因–自杀手段可获得性–社会支持系统差–学业失败是常见原因自杀风险因素(二)自杀前征兆(一)遗嘱直接或间接自杀威胁后事安排馈赠物品谈论死亡阅读、书写有关死亡的材料绝望感和无助感社会退缩和自闭兴趣和活动减少冒险行为增多物质滥用自杀前征兆(二)突然不注意外表形象体重和食欲改变人格和态度改变无法理性思考问题莫明其妙兴奋失眠或嗜睡易激惹或哭自我评估低自杀前征兆(三)旷课或不完成作业行动突然改变无法完成相关日常事务人际关系疏远识别自杀意念直接询问法–不理想•您不想伤害自己,对吗?–理想•您想伤害自己,对吗?–最佳•当人们处在您的状态时通常都会有自杀的想法,您是否也有类似的想法?预测自杀行为(一)当前计划(计划越具体风险越高)–使用何种自杀手段?–有该种想法多久了?–自杀手段可获得性评估?痛苦(越痛苦风险越高)–是否想摆脱痛苦?资源(越孤独风险越高)–活下去或自杀的理由?•个体差异大•个体经验至关重要预测自杀行为(二)以前有无自杀行为?–自己有的风险最高–家人有的风险也高精神健康状态?–精神疾病史,尤其是情感障碍–与监护人的精神健康状态有关学校自杀干预一般工作人员责任–一旦发现学生有自杀倾向,要学会识别和向有关专业人员汇报风险评估和转诊–需要由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培训的人员来负责一般工作人员责任(一)对自杀征兆做出反应a)自杀先兆指轻生者说出或暴露其轻生想法。b)学生通常将一些有关轻生的话写在笔记本、书本、报纸、杂志等上面。c)性格直爽的学生通常会直接说出其不想活的想法。d)性格内向的学生通常会间接表达其不想活的想法。e)对有自杀倾向的同学必须做24小时监护,相关工作人员得对其进行自杀风险评估a)必要时工作1.看护相关学生或指定相关人员看护学生,直至专业人员的到来2.不允许学生离开学校3.不能为学生的自杀意念保守秘密4.如果学生随身带有自杀工具,在迅速评估其有无能力放弃自杀工具的同时,尽量不去强迫学生放弃自杀工具,尽量逃避冲突,甚至需要懂得自我保护5.将学生带入安全房间6.联系学校专业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专业人员7.告知学生下一步所要寻找的更高专业帮助及具体帮助程序、内容一般工作人员责任(二)自杀风险评估及转诊(一)1.进行风险评估2.与学校相关专业人员联系3.必要时与更高级专业机构联系4.评估同时注意下列事项:A.极端危险–学生有自杀工具,并且随时有自杀危险,转入司法程序B.危机干预转诊–风险中等者转入危机干预程序C.协商解决–低风险转入协商解决程序A.极端危机1.报警2.安抚学生,直至警察到来3.劝告学生放下自杀工具,放弃自杀想法4.联系学生家长自杀风险评估及转诊(二)B.危机干预转诊1.确定学生的问题是否与其养育者的忽视、虐待及严重生活事件相关2.约见学生家长3.如果家长无法解决问题,考虑其它更高层次干预策略4.转诊恰当自杀风险评估及转诊(三)C.协商1.确定学生的问题是否与其养育者的忽视、虐待及严重生活事件相关2.约见学生家长3.转诊恰当4.学生书写放弃自杀保证书5.保护学生和家长的隐私6.转诊至相关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自杀风险评估及转诊(四)第四部分:学校自杀事后处理学校自杀事后处理具体问题发展性问题文化因素自杀事后处理协议自杀事后处理含义自杀事后处理指的是对学生自杀行为所影响的相关人员进行相关危机干预和支持受影响的人指同学、朋友、都是、同事及家庭成员等。具体自杀事后处理问题(一)1.自杀传染–尽量避免人为因素所引发自杀轰动效应–避免对自杀者进行表扬及贬低–避免提供有关自杀细节2.情绪反应–犯罪感–拒绝–羞耻–自闭具体自杀事后处理问题(二)3.社会耻辱感–师生均不愿讨论自杀–师生可能缺乏必要社会支持–相关师生不愿提供事后处理服务发展性问题1.学生应该对自杀的含义有准确理解,并且理解导致自杀的相关主要生物、心理和社会原因2.青少年自杀意念及行为会随着其年龄增长而风险增强文化问题注意自杀行为的文化相关特点有些文化能理解某些自杀行为,另外一些则不赞成自杀丧失的心理过程也应文化不同而有差异。有些文化下面同学自杀对相关师生会带来相应的道德压力及其它责任,他们必须从自己文化的框架来面对和解决持有消极宗教人生观的个体通常其自杀风险会增加自杀事后处理协议1.良好准备状态是自杀事后处理的关键2.保证必要自杀事后处理的开展自杀事后处理检查表1.接受自杀已经发生2.组织危机干预小组3.评估自杀对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影响4.联系学校其他相关人员5.联系轻生者家人6.确定有关死亡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7.确定学生如何来理解死亡相关知识8.确认学生是否受自杀行为影响,并且起动转诊制度9.实施院系干预计划10.提供危机干预服务11.报告自杀事后处理进展情况第五部分:有关自杀错误认知1、错误:那些讲要自杀的人实际上是不会自杀的。正确:每十个轻生的人中间,有八个都曾明确表达过自杀意念。2、错误:真正想自杀的人是不会跟别人讲的。正确:许多研究表明,多数轻生者在轻生前会通过各种手段向周围人传递其轻生意念,如表情、言语、写遗书、交待后事、准备自杀工具等。当然,也有少数轻生者会采用“不辞而别”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3、错误:自杀者都是真的想死。正确:其实多数轻生者对生死存有矛盾心理。他们在实施轻生行为前实际上在与死神较量和博斗,他们其实很希望别人能在关键时刻挽救他们一下。4、错误:一个人只要自杀过一次,他(或她)就老想自杀了。正确:自杀对多数轻生者来说只是一定时间内有该种想法。换句话说,这只是一种暂时情况。5、错误:自杀危机过后,自杀者的风险也就没有了。正确:多数自杀发生在自杀危机过后的三个月内,随着轻生者症状的改善及能量恢复,他(或她)其实真正具备了实施自杀行为的能力。6、错误:自杀者中穷人多,或富人很少会自杀。正确:自杀与穷富没有多大关系。轻生者分布在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年龄阶段。7、错误:与可能自杀的人讨论自杀等于诱导其自杀。正确:事实上应该和可能轻生的人讨论自杀。与一个想轻生的人讨论自杀可以帮助轻生者重新理清自己的思路,发现自杀原来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它可以拓宽轻生者解决问题的视野,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问题应对策略。8、错误:一般人是不会有自杀念头的。正确:很多人可能认为除了少数人外,一般人是不会有轻生念头。国外一些研究显示,大约30-50%(有的报道甚至高达80%)的学生或成年人曾表示有过一次或多次轻生念头。谢谢大家!